关于加快“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417752
资源大小:20.9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加快“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实施方案.docx
关于加快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实施方案为贯彻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农市发20195号)精神,落实市"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推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促进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推进"互联网+”,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应用,推动网销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销售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大力培育农产品出村进城市场主体,促进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依托华为数据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力全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二)主要目标。到2022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5亿元,网上注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超过1000个,培育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2个以上;建成1个国家级试点区县互联网+榨菜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项目。到2025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0亿元,农产品出村进城更加便捷、顺畅、高效。二、重点任务(一)建立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分析体系,开展农产品电商数据分析,健全市场信息服务和反馈机制,推动以数据信息指导生产、引导市场和服务决策,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在网销农产品生产规模产区推进榨菜、黑猪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示范,开展"5G+农业智能化生产"试点,加快优质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f口应用。到2022年,基本建成榨菜、黑猪、柑橘等大数据库,以数据驱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大数据发展局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X(二)加强产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光纤和4G网络覆盖水平,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满足农业用网需求。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服务组织分区分级发展预冷烘干、精选分拣、包装仓储等加工服务,推动产地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共享共用。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基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跟着产业建、产业跟着园区走,加快5G网络落地现代农业园区等重点区域,打造网销农产品集中产区和产业带,切实提升优质特色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到2022年,新建或改扩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10个,全区标准化种植(含青菜头)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三园两场"总量达20个以上(区农业农村委、区大数据发展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农业农村、商务、供销、邮政、快递物流等基层站点资源,构建联动协同机制,完善区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构筑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打通农产品源头预冷和终端冷链配送瓶颈,推动仓储、运输、装卸等中间环节无缝衔接。完善农产品末端销售网络,推动农贸市场、社区菜店与网络平台合作,建立本地特色的网上菜场,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创新,形成一批贮藏保鲜科技成果,推广一批可循环使用的标准化包装产品。到2022年,基本实现冷链物流通达所有乡镇,农产品电商物流覆盖全部行政村(区物流办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科技局、区供销合作社、市邮政管理三分局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健全区农产品产业化运营龙头企业,联合全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开展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认证、营销、品控、包装等服务,带动4纸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统筹对接网络销售平台和传统批发零售渠道。充分利用益农信息社和农村电商、邮政、供销等村级站点的网点优势,满足4依户和新型农蛇营主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电商培训、网店运营、商标注册、营销推广、小额信贷等服务。依托"村1旺"、"巴味渝珍"、"邮乐购"等市级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借助"e生活一探百村""农村尚尚吧”等本地平台和线下直销展示运营中心,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推动中、小传统农产品批发零售主体网络化经营,创新农产品优质优价销售新模式。到2022年,重点扶持23个年网销农产品达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产业化运营龙头企业,以运营主体为核心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银保监分局、区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强化网络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构建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合格证制度与市场准入有机衔接。加快质量追溯与电商平台融合应用,优化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扩大追溯推广应用,加快实现与国家平台对接融合。强化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加大检测频次,增加检测参数,扩大检测规模,实施检打联动依法严厉打击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到2022年,全区范围内开具使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试行主体实现全覆盖,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达到200个以上(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X(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利用网络传播新渠道,打造本地“电商"品牌体系,精准培育以"榨菜""黑猪""龙眼""白茶"系列农产品为龙头品牌,整合做优知名品牌,复为专统老字号品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以品牌化引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培育农产品商标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期里标志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加大商标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证后监管,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到2022年,力争形成"巴食原香"区级区域公用品牌+5个乡镇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品牌体系,上榜市级"巴味渝珍"授权产品稳定在15个(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榨菜、柑橘等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开展田间管理、采后处理、分等分级、产品加工、包装储运、产品追溯、信息、采集等全产业链标准制修订,鼓励各部门、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开展对标达标提质行动。加大农业标准示范引领和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和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组织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推动标准进村入户。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检查督促农产品市场主体兑现质量标准承诺。到2022年,全区新增农业地方标准3项,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A)加强网络应用技能培训。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在农村普及互联网意识和信息化基础技能。鼓励各类企业和服务机构建立专业培训基朔口师资队伍,开展市场化专业培训。到2022年,面向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利用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等培训资源,开展5000人次的农产品网销和网店运营技能培训;面向边远山区贫困户,开展500人次的农村电商扶贫培训;面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5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培训(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牵头,区教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扶贫办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九)运用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雨口人才返乡入乡发展农业农村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在榨菜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网络直销、网红带货、"企业+基地+农户"、"农旅+采摘”等农产品销售模式。在资源相对匮乏、交通不便地区,积极发挥益农信息社、农村电商服务站等基层站点作用,通过政府公益性带动,促进农产品触网销售。围绕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提供产品开发、包装设计、网店运营、产品追溯等专业化服务,发展乡村平转济,推动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农产品电商新模式。到2022年,打造1个农产品直播带货基地(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X(十)发挥多元市场主体带动作用。引进鼓励城市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开拓农业农村业务,引导培育传统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拓展线上业务,孵化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开展农业产业全链条服务。完善小农户和农产品电商运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高效耦合、利益共享的“互联网+”联动发展新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提高/侬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参与度和就业率。到2022年,新孵化1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龙头带动企业(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扶贫办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I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研究和协调工程推进重大事项,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区级相关部门要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不断创新政策和资金支持形式;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要因地制宜制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层层压实责任,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工程落地见效。(二)完善政策支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供销、邮政、电信等系统和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工程实施。加快5G建设步伐,出台有针对性的资费优惠方案。酉度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农产品产地宜机化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基层创业就业人员支撑服务,为配套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保障条件。实施机器换人,加大榨菜等特色农产品"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的科技研发力度,探索保险费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三)强化宣传推广。宣传推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成功经验,推广一批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村创新创业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典型案例,激发农村创业创新人员积极性,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形成良好发展氛围。(四)开展试点示范。以培育壮大区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为抓手,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销售服务前移到乡镇街道到村为重点,聚焦优质特色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构建,选取具备一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1:匕较优势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形成符合我区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推进模式和标准规范。(五)严格考核评价。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中优化农产品电商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压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区级部门的主体责任。探索建立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数据采集统计体系,加强农产品电商发展监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