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新时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

    • 资源ID:418363       资源大小:207.42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时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

    新时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刖S“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对于区而言十四五”时期是强化对主城都市区的战略支撑作用和对渝钿匕渝东南城镇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中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李克强总理在"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中指出,针对“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这一目标,"十四五”时期应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包含能源供应、给水排水、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防灾安全等内容,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的关键保障。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确保"十四五"时期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谋划和推动"十四五"城市发展,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均羟济圈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努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依据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1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需求,提出了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本次规划涵盖区城市建设范围,包含江南城区(包括江南、江东、江北组团1高新区、临港经济区(龙桥街道、蔺市街道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篇准确把握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等多重战略,对城市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要紧扣区功能定位,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三高地三示范区。第一章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城市发展面临新环境新形势新要求,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第一节"十三五”的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成网,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交通建设不断提速。城市道路提档升级。玉珠大道、深滩河至龙井湾道路工程、南滨路二期、涪南路一期等36条城市道路建成投用,新增城市道路里程48公里,通车里程达297.54公里,面积达627.4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8.14平方米,城区路网密度4.07公里/平方公里。高新区"五横六纵"、江南"四横八纵"、江东"两横五纵"路网基本形成。公共交通持续提升。优化公交线路28条,线路总数49条,公交线路网比率由75%提高到88%,公交500米站点覆盖率由95%提高到98%0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公交日均客运量35万人次,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42%0公交站场稳步推进,建成江东公交保养场、污水处理厂公交首末站和顺江大道公交首末站,公交车辆进场率达到98%,位列全市第一。静态交通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建成投用高山湾人行天桥、乌江大桥东桥头人行天桥等14座人行过街设施,立体过街设施总量达到28座;新增公共停车场35个停车位9400余个,"停车难、过街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市政环卫体系基本覆盖。新改扩建城区雨污管网146公里,城区市政排水管道总长达到612公里。精细化排查城区600余公里雨污水管网,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完成6处易涝点整治,“城中看海"现象基本消除。建成玉珠大道一期综合管廊。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理、船舶废弃物接收等重大环卫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新建(改造)城乡公厕296座,打造144座“飘香公厕",建设40座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分片式、网格化、精细化清洗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90%以上。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示范村,推广建设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蔚口无害化率达100%o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推进。围绕市民需求推进城市更新,既力求保护更注重体验。五桂堂历史文化街区的实施留住了老城记忆。老旧小区改造焕发城市活力。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7个、9712户、86万平方米。实施消防、雨污排水、供水、供电、供气、安防设施、房屋结构隐患整治。新建(改造)路灯14858盏,大力倡导绿色照明,推广应用节能技术,LED路灯比例达到60%,路灯智能控制率达到100%。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海绵城市有序推进。编制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建成海绵城市1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21.9%面积基本满足海绵城市要求。管廊线路预研预控。建成玉珠大道一期综合管廊。园林绿化特色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四山两江""两江四岸"自然优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山水、人文、城市三位融合,彰显四山之雄、两江之灵。江南滨江公园、插旗山公园、北山公园、聚云山公园、铜鼓湖公园等大型公园建成投用,城区公园、广场、园点达54个,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722.4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69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3.31%、绿化覆盖率45.04%o环水区域4个带状公园和3个临江广场连点成线,建成两江环水区域百里绿道和9条直达四周山体公园的绿道,形成一环九射城市绿廊。能源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建成投运SOOkV五马变电站1座,220kV变电站增加至7座。电网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区域电网链式辐射结构基本形成。建成白涛一石柱王场、南川水江一白涛、白涛一梓里复线、武陵山等燃气管线,实现页岩气向中心城区及渝东南地区、华东地区等外输供气,建成白涛一石沱一长寿、白涛一清溪等新增工业用户供气管网,加快燃气管网向乡镇延伸。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已基本实现区老城区及高新区全覆盖,累计备案建成直流充电桩421个、总功率54754千瓦,交流充电桩155个、总功率1085千瓦。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7.1%,供给需求基本平衡,能源供给质量口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完善。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治理、城市堤防治理、病险水库整治等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加快城市消防站和市政消火栓建设,城区消防应急能力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模扩大。结合民用建筑新建一批人防工程,应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建成区市政消火栓总量1086座,完好率达98%特勤消防站1座,一级消防站4座,水陆消防站1座,18个乡镇实现专职消防队全覆盖。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移动网络加速建设,截止2022年9月,累计建成开通5G(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3134余个,大力推动中国移动5G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1.1亿,建成后将覆盖周边垫江、南川、武隆、丰都等区县。区能源大数据中心正式入驻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有助于推动"水、电、气、油”等能源领域大数据集成融合,将建立广泛互联、融合开放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全面推行"云长制",集聚"云联数算用"要素支撑,形成一批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第二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多种战略叠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难得机遇。成渝地区双均羟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变化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需要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和韧性能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步深入,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质量W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好发挥基础设施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压力加剧,影响项目实施推进的力度和节奏,迫切需要将城市基础设补短板、促转型与拉动有效投资、创造新型消费领域相结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较多短板和制约,基础设施规模质量覆盖广度仍需提升,区域协调发展与一体化衔接水平有待加强,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还不够充分,"新城建"智慧化水平尚待提高。综上,"十四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要抢抓机遇、聚焦问题、突出重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谱写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第二章总体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充分考虑我区发展阶段特征和基础设施发展支撑条件,制定"十四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发展目标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酎寺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彰显三个重要的百万人口战略支点城市"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三高地三示范区",为我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揖共有力保障。第二节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便利、高质量的生活生产条件。在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性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需求,不断提高舒适性和便利性,把"以人为本、用心建设”的理念落实到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发挥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合理配置资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整合市场资源,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好自然生态基础设施的保护与恢复,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建设灰绿结合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绿色环保意识,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加强污染防治、强化节能减排、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区城市发展目标统一规划,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并按照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优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智慧赋能。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新城建",助推"智慧名城"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让城市运行更聪明、群众生活更智慧。防控风险,确保安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和运营管理,增强城市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能力,提高城市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第三节发展目标锚定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顺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目标导向;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与深层次原因,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突出结果导向。到2025年,城市建设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具有成效,传统基础设施成网提效,新型基础设施取得突破,城市基础设施质量明显提升、短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作用显著增强。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交通网络,加强城市组团道路交通联系,满足产城景、城乡融合发展交通需求;完善组团内部路网,打造尺度宜人的高品质城市街道,形成开放活力的城市街区,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实现30分钟城区便捷通行。到2025年,新增城市道路里程95公里,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392公里,路网密度达到4.6公里/平方公里。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力争轨道交通纳入上位规划。持续建设提升滨水步道、山林步道、街巷步道品质,因地制宜建设立体过街设施,出行环境品质提升成效卓著。持续优化停车供给结构,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城市水系统健康高效。城市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加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公共管网漏损率低于9%0城市排水系统短板得到有效补齐,持续新改建雨水、污水管网,城区市政道路易积水点消除率达90%绿色空间生机盎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初步形成,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目标。"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更加彰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滨水空间。加快多彩北山建设,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大力提升"两江四岸"品质、全面推进海绵设、持趟进岸线保护与生态修复。到2025年,城而1成区绿地盖率达J45%,力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人、建成区海绵城市面积比例达45%。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安全高效。建设主网坚强、配网可靠、城乡协调、调度灵活、运行经济的智能电网,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现代化城市天然气系统基本建成,管网设施布局完善、输配能力适应、储气调峰配套。城市安全保障强劲有力。自然灾害坚强防御后盾更加牢固,城市建成区防洪能力持续提升,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初具规模,"陆、水、空"立体灭火救援作战体系加快成形,城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突发公共事件防御能力持续加强,城镇市政消火栓建有率保持100%,完好率保持98%,与新建城市道路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现代化的综合消防救援体系不断完善。“新城建”助推转型。数字化建造模式全面推广,全区5G网络实现规模化部署,千兆光纤网络实现深度覆盖,累计建成4000个5G基站。数据中心实现合理布局和跨区域跨行业统筹发展,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高效互联的多层次计算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算力水平大幅提升。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3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60%以上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o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持续新增、改造环卫直管公共厕所。城市景观照明提档提质,路灯智能控制率保持100%,公共区域无灯区及暗盲区基本消除。展望2035年,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实现根本性转变,传细口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建成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为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良好环境,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专栏1-1十四五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指标表序号类别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属性2020年2025年目标1城市道路里程公里预期性297.54392.642交通系统城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预期性42453公交站点50Om覆盖率%约束性981004水系统水质综合合格率%约束性9898以上5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约束性10以下6城区市政道路易积水点消除率%预期性907城市生活i亏水集中处理率%预期性96988园林系统建成区海绵城市面积比例%约束性21.9459建成区绿嶙%预期性43.3145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预期性17.691811配电网供电可靠率%预期性12综合线损率%预期性13能源系统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时预期性另详相关专项规划14天然气年消费总量亿立方米预期性15城市燃气普及率%预期性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约束性17消防站数量个预期性6818安全系统城镇市政消火栓建有率%约束性10010019城镇市政消火栓完好率%约束性9898IiLt20应急救援队伍数量支预期性202121信息系统5G基站数个预期性2920>4000225G用户普及率%预期性306023千兆用户渗透率%预期性5>3024蜂窝物联网连接数万户预期性850序号类别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属性2020年2025年目标25雌中心标准机架数个预期性1059>200026生活环境老旧小区改造面积万平方米预期性30027功能照明设施亮灯率、完好率%预期性9898第二篇着力构建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统筹传统基础设施存疑口增量、传细口新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完善体系,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好基础支撑。第一章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健全城市有机命体统筹点线面网,推进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着重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和质量,更好发挥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第一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体系综合考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城市安全等因素,系统编制涵盖城市交通、水系统、能源、环卫、园林绿化、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建设,有序引导项目实施。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统领,科学指导基础设施各子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以项目为抓手制定基础设施近期建设规划,落实责任主体资金安排。第二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协同建设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建立覆盖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更新等各环节的发展模式,推进基础设施系统化发展。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性。整体安排地上地下设施建设,以道路为中心推进城市线性空间一体化。按照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利用原则,加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等工程的统筹建设与有效衔接,科学实施地下空间分层管控。立足促进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统筹各类交通功能,提高城市交通设施体系化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建设,提高各类管线建设体系化程度和运行水平。以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为抓手,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开发、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功能修补等的协同整合,使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协调有序衔接,形成功能连续、安全韧性的整体。第三节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加快城市路网体系建设,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增强节点交通转换能力和重要路段通行能力。加快"多式零距离换乘"交通枢纽建设,促进轨道、长途客运、城市公交等各类站点无缝衔接。围绕老马路、老街巷等存量道路资源,实施微更新、微循环、微改造,以"小手术"服务"大民生",打造"马路上的老城区"。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安全水平,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标准,巩固城市水体治理成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构建"完整社区""绿色社区",全面加快垃圾分类及处置设施建设,保障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强化基础设施各领域前瞻性、引领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口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实现科技创新驱动,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全面支撑城市发展。第四节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韧性加大城市更新提升工作力度,推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更加健全,推进城市防洪排涝、消防、人防、基础设施等方面韧性不断增强。从保障稳定供应、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等角度,逐步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材质落后的老旧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消除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健全管线统筹规划、建设f口管理机制,鼓励使用管线探测、监测等技术,实施老旧管线更新改造。提升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构建"源头磁k雨水蓄排、排涝除险”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增强城市防洪涝能力。开展城市配电网升级改造,提升电缆化水平,提高电网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推进人防设施活化利用。提升消防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第二章推动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系统提升供给能力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抓手,通过重点工程带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系统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第一节推进出行环境便捷畅通从人民实际出行需求出发,科学配置轨道、道路、公交、慢行、停车等交通资源,提升城市交通网络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城市路网运行提质,打通穿山跨江瓶颈,优化完善城市路网,持续推进路网更新,加快构建T本化城市路网。基础设施管理提效,紧密围绕"功能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公交提能提质、管理挖潜增效"四大板块,全力推动道路"成网"、管理"联网",加快推进老城区交通缓堵促畅。丰富慢行步道、立体过街等通行方式,完善老年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建立安全、连续、舒适的慢行系统。优化停车设施供给结构,优先满足老旧小区、学校、医院等刚需区域基本停车需求。推动山水城市交旅融合发展,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高品质旅游交通体系。第二节加强生活基础配套保障从人民实际生活需求出发,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系统提升城市排水、燃气、供电、照明、通信等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排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天然气高效利用;结合城市更新提升,统筹组织实施老旧天然气管网设施改造更新;适度超前建设城市配电网,满足城市建设和终端领域电能替代导致的电力负荷增长需求;全面提升和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功能性照明设施,提高城市照明精细化、标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快新T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第三章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第一节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统筹城市水系统、绿色生态网络系统、通风廊道系统建设,建设蓝绿统筹、灰绿融合、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系统质疑口稳定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坚持生态优先,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规模,集约节约利用水、土地、廊道、岸线等资源,减少生态空间占用。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促进园林绿化协调发展,提高城区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强化城市降雨径流的滞蓄利用。着力培育建立多样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率先在沿江地区实现江水源热泵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的目标,其它区域探索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建筑上的应用,打造节能减排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建设领域低碳经济发展,积极培育和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范围。可再生能源项目供冷供热范围内的新建公共建筑不得另行建设空调冷热源,其集中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必须由该能源站提供。第二节形成健康高效的城市水循环推进城市水系统体系化建设,构建城市健康水循环。统筹城市水系统、绿地系缅口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提高城市水资源涵养、蓄积、净化能力,增加城市内自然蓄水空间。强化污水再生利用,推动再生水就近利用、生态利用、循环利用。加大雨水收集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强城市吸水、蓄水、净水、释水的能力。推行城市用水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构建"城市用水T非水一再生处理一水系生态补水一城市用水"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城市降雨径流的滞蓄利用。第三节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服务,大力培育绿色出行文化,不断提升绿色出行水平。积极发展绿色照明,加快城市照明节能改造,科学规划建设景观照明。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努力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第四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造工业化以实现效率效益最大化为目的,推动全区有条件的道路、桥梁、隧道、人行天桥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全区有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有效缩短施工周期,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以"两院"创新为核心,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以标准PC部品部件为基础,加强智能化技术创新,建成临港经济区"智能生态建筑产业园"。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载体,大力实施智能建造,共享我区装配式建筑核心技术,吸引区外设计、咨询、施工总承包企业入驻,实现集群发展。引导区内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第四章对接"新基建"发展"新城建",助推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主动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加大力度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提高城市治理效能,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第一节配合构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以城市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为引领,以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创新为驱动,加快构建"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新T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体系。充分运用"新基建"发展成果,面向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需要,系统构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充分运用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万物互联的网络体系,全面推进CIM基础平台建设。第二节实施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城市治理,加快道路交通、水系统、能源、环卫、园林绿化等传统基础设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化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跨界融合发展。重点实施智慧路网、智慧停车、智慧供水、智慧排水、智慧管网、智慧社区等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第三节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按照"业务全覆盖"和"过程全监管"要求,打造"集约化、规范化、可视化"城市管理大数据云平台,连接道路交通、水电气系统、园林等各类基础设施全要素信息,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数据的全面掌握、动态掌控及决策分析,掌握城市运行内在规律和特征,创新数据治理,提供城市"智"理良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第三篇系窕窗a新时代城市基础设辘设重点任务以实现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城市水系统健康高效、绿色空间生机盎然、能源供应持续可靠、城市安全保障强劲有力、"新城建"助推转型、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为路径,引导多领域多行业齐头并进,协同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推动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第一章提升城市交通水平市委、市政府赋予了的“彰显三个重要的百万人口战略支点城市"定位。陈敏尔书记指出,要把交通互联互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眼与主城区、"两群"的便捷连通,着力畅通内部交通循环,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十四五"期间,着力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见实效,拓展思路、放宽视野,畅通城市组团内部交通循环,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与中心城区交通互联互通,积极融入"一小时通勤圈",提升城市的联动性和外向度。加强组团间交通联系,畅通组团内部交通,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大快速路、主干路和次支路网规划实施力度,注重常规公交线网、站点的统筹优化,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实现内部30分钟便捷通行。完善静态交通系统,提升停车供给水平,持续推进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高品质慢行体系。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建设新一代智慧交通服务体系。第一节推进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积极开展城轨快线线(C7线)争取和前期论证工作。该项目连接两江新区、长寿区和区,在区境内规划设置慧谷湖站、北站、南岸浦站、高山湾枢纽站4处站点,并预留远期继续向丰都方向延伸的条件。同时远期以城轨快线线(C7线)为骨架,开展区内轨道交通的规划研究。专栏31轨道建设重点项目积极开展城轨快线线(C7线)争取和前期论证工作。轨道交通规划图第二节构建畅通高效的城市道路网络"十四五”期间,系统推进路网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通达性、内部通畅性,高效分流过境交通,构建全面覆盖、内畅外联的道路网络,升级智慧道路设施。加快城市路网建设。畅通对外交通联系,基本建成两江新区至区(龙头港)快速通道。加强内外交通衔接,开工建设高新区太白大道北延伸段二期、聚源大道西延伸段、北山景观大道扩建工程,区龙头港作业区4号疏港公路,白涛园区铁公水物流联运项目(一期)等项目,畅通与火车站、高速、码头的联系。提升重要干道,高新区续建太白大道北延伸段、聚龙大道西段,开工建设聚源大道(玉珠大道至李渡长江大桥北环东路、北环西路,临港经济区开工建设韵达快递物流基地物流通道(德新大道)工程、新石大道(一期)工程、南滨路二期(化工公司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开工设白涛工区新谷大道,江北旅游区开工设北山坪景观大道二期导批城市干道。优化骨架路网布局,形成功能分明、层级有序的城市道路骨架路网系统。实施路网更新。聚焦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生态、安全、人文等需求,在老城区重点区域,通过存量道路挖潜、停车综合治理、绿色交通路权保障、智能管理应用强化、街道品质空间重塑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出行效率与品质。持续开展次支路网和打通未贯通道路建设,连通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畅通城市道路"神经末梢",重点推进高新区高铁片区、玉屏片区、双溪片区、富春山居周边、食品工业园一期周边市政道路,临港经济区龙电路改造,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白涛园区内部道路、白焦路(园区段)拓宽改造,江南城区海陵路、白鹤路二期、白鹤路三期、江东新村南路二期,江北旅游区北滨路改造、点易路综合改造,慧谷湖科创小镇文馨东路、慧谷东路等次支路网建设,提升城市路网密度,改善道路交通微循环。深入开展交通节点优化研究,对城区百花路口、荔枝园立交一桥南路节点、太极大桥东桥头等节点进行整治,消除安全隐患,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龙头港长江大桥等项目前期研究,为后期建设做好基础工作。专栏32道路建设重点项目城市快速路:两江新区至区(龙头港)快速通道;重要干路:太白大道北延伸段、聚源大道西延伸段、北山景观大道扩建工程,港区龙头作业区4号疏港公路,白涛园区铁公水物流联运项目(一期聚龙大道西段、聚源大道(玉珠大道至李渡长江大桥怀东路、北环西路、韵达快递物流基地物流通道(德新大道)工程、新石大道(一期)工程、南滨路二期(化工公司段白涛工业园区新谷大道、北山坪景观大道二期等一批城市主干道路;支次道路:高新区高铁片区、玉屏片区、双溪片区、富春山居周边、食品工业园一期周边市政道路,临港经济区龙电路改造,白涛园区内部道路、白焦路(园区段)拓宽改造,江南城区海陵路、白鹤路二期、白鹤路三期、江东新村南路二期,江北旅游区北滨路改造、点易路综合改造,慧谷湖科创小镇文馨东路、慧谷东路等;节点安全整治:百花路口、荔枝园立交一桥南路节点、太极大桥东桥头等节点。第三节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十四五”期间,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结合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公交首末站和枢纽场站建设,增强城市公交的配套服务能力,促进公共交通系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地面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到2025年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5%。持续优化公交线网。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注重常规公交线网、站点的统筹优化,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实现内部30分钟便捷通行。构筑江南一高新区、江南一江东、江南一白涛、江南一临港等组团间公共交通快速,规划研究江南城区、高新区等公交优先道,解决公交大客流通道的畅达问题。分区域、按功能优化公交线网结构,构建干支结合、层级分明、功能清晰的城市公交运营网络,提高换乘便捷度、减少公交线路同走廊重复布局,解决部分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高、绕行距离远的问题,采取截弯取直的方式,增强公交线路的直达性,减少公交运营时间,强化客流集散点间的联系,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加密次支公交网络,积极开行社区公交,解决部分社区出行难问题,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实现对居住社区、商务社区等主要社区的全覆盖,增强公交服务的广窗口深度。大力推广新能源、无障碍车辆的使用,全面采用舜诚、低噪音的环保车型,"十四五”期间投放公交运力150辆。积极开行城际公交。根据客流大小和分布,统筹考虑财政实力和既有客运线路开行情况,开行一长寿等城际公交,为城际间沿途旅客提供高质量出行服务。建立城际公交发展协调机制,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监管与退出机制,统筹优化补贴机制,统一运输服务标准,促进城乡客运服务公平化、规范化发展。有序推进城乡公交发展。推进城乡客运网络有序对接,构建以城区为中心的辐射状、分级多类的城乡公交线路网,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发挥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力。针对城乡结合区、镇乡结合区、城区至镇以及镇至镇当中客运需求比较旺盛的客运线路,逐步向公交化模式过渡。统筹整合线网资源,避免同一条线路公交和班线客运并存、两种模式无序竞争的局面,促进城乡客运服务公平化、规范化发展。创新发展"公交+”。加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构建"出行即服务"联运经营人平台,向公众提供全链条、全方式、跨区域的“一站式”出行服务。加快推进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建设,不断提升便民利民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手机刷卡支付,实现跨区域、跨交通方式的统一便捷支付。积极发展需求响应式公交,全面提升公共交通实时响应服务能力与可靠性,支持发展个性化的多元服务模式。探索推进自动驾驶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依托5G网络,实现人、车、路联网互通,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加快公交站场建设。结合新城建谢口城市更新进程,同步推进公交首末站和枢纽场站建设,增强城市公交的酉障服务能力。重点推进鹅颈关、花桥等公交保养场,黄旗码头、义和等公交首末站建设。强化公交站场用地集约利用,支持建设业主进行适度的立体综合开发,上盖物业开发所取得的收益全部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注意事项

    本文(新时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