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方案.docx
2023年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加快建设现代数字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省政府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构建数据资源体系为核心,以政府治理模式变革、方式重塑、能力提升为根本路径,充分激发数字技术的创新活力、要素潜能、发展空间,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水平不断提升,建成权责清晰、协调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引领驱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推进“四化”同步、高质量建设“四个”,全力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军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 .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围绕"全区一体、全域联动、全要素整合",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统筹推进全区政务信息化项目申报、评审与建设,强化数据共享与安全防护要求,深入梳理和整合各部门业务内容及业务流程,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全面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 .需求导向、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痛点、难点,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便民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3 .数据赋能、业务联动。聚焦破除数据壁垒,弥合数字鸿沟,强化部门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着力推进数据汇聚融合和开发利用,有力推动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信息服务与流程再造,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4 .开放包容、安全可控。兼顾发展与安全,统筹推进政务数据归集治理与开放共享,释放数据活力,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个人信息防护和保密信息脱敏,切实提升网络安全治理能力,依法依规做好数据安全监管与风险防范。(三)总体目标参照市"1256+N"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思路,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建立"1+8+N"的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架构。"1"即建立健全数字政府建设体制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建立首席数据官与超级数据员组织架构。"8"即统筹推进政务云平台、网络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治理、创新应用场景开发、数据共享开放、数据供需对接、安全防护保障、技术人才支撑八大工作重点,持续提升我区数字政府建设水平。"N"即各部门、各单位聚焦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发建设若干应用场景,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到2025年,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覆盖全区的数字政府建设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决策科学、治理精准、服务高效的数字政府运行模式基本形成,一批数字政府特色应用在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数字政府建设进入全市前列。基础设施集约完善。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数据平台等数字政府建设基座不断提升完善,非涉密系统上云率达到100%,基础支撑水平进入全市前列。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全量化汇聚和标准化治理,公共数据按需共享率达到100%,应开放公共数据开放率达到oo%0政务服务便捷高效。依托全市统一"苏服办"总门户,实现政务服务应用应接尽接,"苏服码”在数字政府领域全面应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社会治理更加精细。高水平构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实现实时监测、精准预警和精细管理,打造区(县)域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行政效能显著提升。政府部门内部实现政务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业务协作和事务协同,政府整体行政效能明显提升、行政成本大幅缩减。安全底座牢固可靠。数字安全体系更加健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数字安全底座更加牢靠,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初步建成。二、主要任务(一)聚焦集约整合,统筹推进数字化基础建设1 .全面开展政务云建设运用。在"全市一朵云”架构之下,建设政务云分区。逐步撤并各部门、各单位现有机房和IT资产,严控重复建设,精简运维费用。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迁移上云,严控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云下部署。持续增强政务云服务能力,坚持"节约高效”原则,逐年增加政务云资源,保障算力供给,提供"按需分配、集约高效"的基础软硬件云服务,满足各级部门业务应用需求。提升政务云精细化管理水平,规范申请、使用、撤销等全过程管理,提升云资源使用效率,更好支撑全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应用。(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委网信办;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2 .全面普及电子政务外网。积极运用5G、IPv6+、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升级电子政务外网,提升各传输节点网络负载能力和服务效能,推进IPv4IPv6双栈协议部署改造,协同构建新一代电子政务外网。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及运行维护平台功能,全面落实电子政务外网终端的IP地址与MAC码绑定管理,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外网监管及防护能力。推动市场监管等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迁移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原则上不再新建非涉密业务专网,新建续建非涉密业务应用系统统一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各部门、各单位不得单独建设或租用互联网出口,应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设施,全面消除数据孤岛。(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3 .全面应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依托全市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其打造为全区公共数据共享交换的唯一主干通道,建立全区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应用的统一枢纽。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运行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和开发应用,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坚实数字支撑。推进各部门、各单位数据治理与共享工作体系构建,明确首席数据官和超级数据员,常态化负责建立和维护政务数据资源,编制公共数据开放清单,推动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数据资源有序向社会开放。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以数据实时共享、接口调用为主的服务机制。深化省、市、区数据共享平台级联,推动构建上下无缝对接的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4 .全面整合视频、物联感知资源。优化全区视频网络架构,深化智慧小区、智慧校园等重点领域智慧感知单元建设,推动社会面视频资源全量汇聚,规划实施前端设施点位补盲,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统一标准规范,科学构建全区公共视频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全区视频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公共视频资源安全共享,提高视频资源运维管理和融合应用水平,有效赋能全区数字化治理工作。(牵头单位:区公安分局、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园区)加强区级物联网数据集中管理,做好物联网数据对接汇聚,实施平台化目录化管理,建立物联网数据交换服务体系,推动物联网数据融合开发应用,提高服务公众能力和水平。(牵头单位: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园区)5 .全面推动电子证照汇聚共享与应用。全面推广全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应用,提升自然人和法人身份安全认证能力,为政务服务在线办理提供统一的实名身份认证服务。优化提升可信电子证照平台,健全证照制发、核验、维护等功能,各部门、各单位证照系统接入平台进行证照制发,纸质证照统一向平台转换汇聚。全面加强电子签章、电子证照、超级管理员应用,区、乡、村三级政务大厅实行标准化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创新打造电子签章、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及案例。推进各级政务大厅在咨询导服区或代办帮办区设置"超管”服务应用代办点或专窗,加强引导宣传,推动电子证照使用全覆盖。(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园区)(二)聚焦开放共享,统筹构建政务数据资源体系1 .落实数据运行管理机制。建立政务数据共享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区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压实各部门、各单位数据管理职责,落实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应用、安全等相关责任,形成纵横贯通、齐抓共管的大数据工作格局。将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共享清单作为政务信息化项目申报的必要条件,推动数据"应归尽归"。加强数据供需管理,建立数据应用方提需求、数据提供方做响应、数据平台管理方保流转的运行管理机制,促进数据精准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完善"超级管理员"政务数据共享机制,借助直通数源、实时性高等优势,实现更多政府部门核发材料免提交。(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2 .完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按照"全覆盖、穿透式"要求,面向全区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信息化能力和公共数据资源普查,摸清公共数据资源家底,梳理形成全区统一、分级管理的数据目录清单、数据需求清单、数据共享清单和信息系统清单,依托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发布公共数据目录清单,并强化运行管理和及时更新,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持续更新、安全可靠”的数据资源体系,为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分类分级管理、开发利用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打下坚实基础。(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3 .提升数据要素供给能力。加强数据标准化管理,构建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强化数据源头治理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保障数据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和监督管理。按照"一数一源、多元校核"原则,明确政务数据采集、更新、维护责任。各部门、各单位承担数据一级治理职责,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展部门数据源头治理,负责本部门数据资源的采集、清洗、更新、维护;区政务数据管理部门承担数据二级治理职责,负责全区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的统一管理以及数据供需对接的协调。统筹规划公共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人口、法人、信用、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和重要领域主题库、专题库建设。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国家级和省、市相关数据资源向我区回流。以政务数据资源建设为抓手,探索对公共数据、社会数据的归集整合,构建集上级数据回流、区级数据汇聚、社会数据融合的"数据资源超市",引领全局性、体系性的数据资源建设。(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4 .推动数据开放应用。加强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科学合理制定数据共享和开放策略,优先开放与民生密切相关、社会迫切需要、潜在经济效益明显的公共数据,安全有序推进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创新和开放应用。(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探索实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以'数据可用不可见"为前提,建立第三方多元主体对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新模式。创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政企合作开展数据运营,试点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高水平搭建数据交易平台,营造安全有序的数据交易环境,探索数据资源依法交易。(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5 .加强数据融合和利用。依托全市公共数据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集数据挖掘、数据建模、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融合,提供面向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数字经济等各领域业务应用的数据分析服务。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开发建设综合决策分析应用场景,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更好辅助决策施政。(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聚焦为民服务,统筹打造便民利企窗口1 .打响“速办豫满意”品牌。以服务便利化为根本,以行政许可相对集中改革为依托,集成各类成熟创新改革举措,建设"速办豫满意"区域政务服务公共品牌。以集成性、系统性、示范性创新政务管理服务模式,优化便利服务事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区、乡(镇)、村(社区)三级政务体系内共同认领,按各层级权限分别办理。系统梳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和中介服务等四大类事项,重点围绕事项、数据、行为、监察、协同,探索无差别综合接件,围绕政务服务事前、事中、事后,推动同一事项在不同层级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奉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园区)2 .深化"一件事”改革。深入推动"一件事"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精细化、便捷化、智能化水平。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探索将"一件事"改革向企业和群众需求迫切的投资项目、公共服务事项等领域拓展。开展"一件事”业务流程再造,融合"一件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线上充分利用数据共享,推行"两个免提交",推动”一件事"网上办理。线下设立"一件事”专区和专窗,实现线上线下同标准、无差别办理。实现工程建设领域"多证联发"常态化办理,将"拿地即开工"升级进入"双信地"2.0时代,实行低风险项目"简易审批制",小型低风险项目"告知承诺制",实现"一件事"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高新区;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园区)3 .一体建设“苏服办"。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协同推进"苏服办"总门户建设,加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形成网上大厅、办事窗口、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互衔接融合、各有侧重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做到"一入口、好办事、管全程"。(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园区)4 .提升网上政务服务便利度。围绕个人事项全流程和企业经营全周期服务,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转向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融合线上线下多渠道,做到全时在线、网上可办好办。以苏服码"作为自然人、法人的主要数字身份识别码,在政务服务全领域推广使用,实现一人一码、一企一码,做到一码通办。结合办事需求,不断丰富"掌上办"、"就近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等服务。拓宽"好差评"覆盖范围,推动实现办件100%评价、差评100%整改。围绕营商环境打造,强化企业服务事项办理提质增效。加强线下综窗、专窗建设,同步推进线上办理服务模式升级,实现全程网办、好办。加快"苏企通"推广应用,向市场主体提供政策直达服务,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办结。整合就业人才、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工资收入分配等方面信用信息,构建人社信息档案库;推动民政、税务、医保等部门数据融合共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违法行为监测体系;建立欠薪预警平台,及时发现和处置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强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促进企业规范用工。(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区税务局、区医保局、高新区;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园区)5 .推广宿心办城市门户APPo围绕一端惠全域”目标,坚持以个人办事、企业办事为核心,协同推动"宿心办"城市门户APP向基层延展,切实提高用户数量和用户黏性,为市民、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牵头单位: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四)聚焦一网统管,统筹建设城市智慧大脑"1 .夯实完善体系架构。围绕“一网管全域”目标,按照管理科学、平战结合、区域一体、纵横联动的思路,优化完善“1+4+15+N”的指挥调度联动体系(“广即区级指挥中心,“4唧四大治理相关职能部门,“15”即乡镇、街道(园区),即村(社区),完善区、乡镇、街道(园区)、村(社区)“一网管全域”区域治理体系和网格四级应用体系,推动乡镇、街道(园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实体化、常态化运行。(牵头单位: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园区)2 .全面推动“三网融合二按照“网格要素融合、网格统一指挥、网格联动处置”的网格扁平化管理原则,推进应急、综治、城管等多类工作网格汇聚融合,加快建成“一专多能”的全要素网格,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宿慧办”基层统一综合治理工作端,有效强化基层智慧化业务能力,实现基层“无缝隙治理”,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重构优化基层业务流程,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业务协同工作机制融合,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的运行机制。(牵头单位: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配合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委政法委、区城管局等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园区)3 .纵深推进“四大治理”。以区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方向,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城市运行数字化呈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化预防。区委政法委、区城管局、区应急局、区交通局作为四大治理“牵头部门”,要牵头负责“四大治理”对应板块,常态化开展日常巡网督网等工作,要选派人员与区指挥中心紧密联系、密切配合,人员派驻到区指挥中心,全力做好各类指挥调度事项。大应急领域:要紧盯安全生产、工程建设、危险化学品、消防、防汛防旱、公共卫生等,构建智能化城市安全预警体系,搭建预知研判模型,动态排查风险隐患,实现事件接报、应急响应、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协同会商、应急评估等全流程管理,实现涵盖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流程指挥调度。大综治领域:要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排查管控、社会治安等业务支撑,推动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预测和指挥调度能力提升;聚焦风险防控、网格治理、矛盾调处、扫黑除恶和虚拟城市安全等相关治理内容,充分掌控人、地、事、物、情等关键要素,深度融合网格化系统,实现基层智慧治理一体联动。大城管领域:要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加快城市管理领域智慧水务、垃圾分类、智慧路灯、智慧井盖、智慧环卫等系统平台的融合和开发,推进市级智慧城管各类系统平台数据的回流。大交通领域:要依托交通大脑、路网中心,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交通行业治理体系,推动市级智慧停车、危险货物运输智慧监管、大客流聚集管控、交通拥堵治理等应用场景数据的回流,开展交通运输智能分析;强化数据实时分析、高效处理,实现完整、立体的交通泛感知和智能交通安全管理,提升智慧监管水平。(牵头单位: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区委政法委、区应急管理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市交警三大队)4 .强力推动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各类社区治理数据平台互通融合,促进数据"一次录入、多方共享"。推动基层工作端平台软件集成化,避免重复建设,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充分整合乡镇、街道、园区各类公共视频资源和物联感知资源,推动公共视频和物联感知资源的项目建设标准化。进一步扩大"数字社区"覆盖面,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本着"合理利旧、必要先行"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更多群众运用"数字社区"平台相关服务功能,加强社区数据分析研判,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做好风险数据指标常态化监测管理,探索数据指引安全隐患消除新路径,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牵头单位: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配合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园区)(五)聚焦协同高效,统筹提升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1 .提升经济调节能力。构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加强经济领域多源数据汇聚治理,构建经济治理主题数据库,提升运用大数据做好经济运行监测的能力水平。建设和完善自然资源和空间规划、经济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涉及经济运行管理的专业化应用。加强财政、税收、金融、国资、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协同推动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实现征缴信息共享;强化金融地产等领域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五大园区载体经济发展质效监控与评价,依托领导驾驶舱平台建立,完善经济效能监督模块,提高经济运行工作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支撑。(区发改局、区统计局、区资规分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住建局、区行政审批局、高新区、化工园区、张家港园区、电商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树立"大监管"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互联网+监管"平台,协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互联网+监管"体系,实现政府监管领域全覆盖、多部门联动监管常态化。推动协同监管、信用监管、智能监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梳理"互联网+监管"跨部门综合事项清单,推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综合监管事项落地落实。根据全市统一监管数据标准,加强重点领域数据汇聚,提升监管数据覆盖率及准确率,强化信用、投诉举报、风险预警线索等数据分析,为监管体系拓展提供数据支撑。(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高新区;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3 .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围绕水体保护,建立全面感知、泛在互联、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优化监测点布局,全面加强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评估。围绕"数字自然"建设,建立自然资源管理"林长制"、生态产品信息云平台等应用场景,科学支撑“三区三线"管理,提升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资产的数字化治理水平。围绕构建"两网一大脑一平台两体系”的水利信息化总体框架,完善水利感知网和水利信息网,建设区级水利大脑,建设涵盖各项智能业务应用的智慧水利平台,建立网络安全体系和综合保障体系,为各类水利活动提供终端服务,提升涉水事务管理水平。(区生态环境局、区资规分局、区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挥政府数字化转型对促进政府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鼓励支持新技术赋能,强化重点领域数据信息交换共享,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均等化发展,强化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文化旅游、社区服务、全民健身等领域创新,打造欠薪预警、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等数字化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区文旅局、区民政局、区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围绕"新安全格局",着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快速响应向风险预防转变。推进反恐处突集结中心建设,突出智能化、数字化设计,夯实"数字公安”基础。深入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以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为动力,大力推进公安工作数字化转型,全面服务"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新型警务实战格局,不断提升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能力水平。强化智能化警务装备升级,按需配备无人机、机器人、执法记录仪、车载终端、警务通等智能设备,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 .提升政府运行效能。强化数字化赋能,推进政府内部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精简高效,提升行政效能、降低运行成本。进一步加大协同办公系统推广力度,在各单位内部进一步增加平台账号开设范围,构建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机关事务在线办理模式,进一步缩减纸质文档流转,提升办文、办会、办事效率。围绕审批衔接、审管联动和放管结合,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政务服务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联动办理,让审批服务"零梗阻"。(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区政府办公室、区行政审批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7 .提升政务公开水平。优化政策信息数字化发布,建设分类分级、集中统一、共享共用、动态更新的政策文件库,多维度开展政策智能推送,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开发多样化政策解读产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政务舆情回应,形成整体联动、同频共振的政策信息传播格局。打造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统一知识问答库,以数字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开展政民互动,回应群众关切,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六)聚焦安全可靠,统筹筑牢网络安全防线1 .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相关要求,建立权责清晰、可管可控的安全管理体系。督促和指导各单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办法,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合规性检查。全面落实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要求,加强云、网、数据、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提高系统访问、技术应用、运维服务、数据流动等方面安全管理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及风险评估等制度,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区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2 .强化技术支撑。围绕政务云的运维管理和安全防护,加强与互联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示范合作,常态化开展监测管理,切实提升政务云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根据省、市、区网信部门要求,着力推进各单位自建政务信息化平台迁移上云,有序完成国产化系统替代,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模拟渗透测试。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共数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强敏感数据保护,探索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按照国家密码管理政策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深化密码在数字政府各领域应用。(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3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跨部门、跨业务条块融合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日常监测预警,确保网络安全工作协同共治。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应急培训,开展应急演练,消除风险隐患。(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区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推进成立区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区领导担任副组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园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加强顶层设计和高位协调,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公室(区大数据管理局),组建工作专班,推动日常工作,落实重大项目,强化督查考核。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把数字政府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首席数据官)具体抓,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方案措施,确保数字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二)明确责任分工,做好联动协作区政府办公室(区大数据管理局)负责数字政府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统筹推进,研究编制年度工作要点;组织协调政务数据归集治理、开放共享;扎口区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组织审查项目建设方案。区委网信办负责对项目安全建设内容进行审核,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区发改局负责区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区财政局负责区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的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监管,并根据项目建设运维情况统筹安排资金。区审计局负责依法加强区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审计工作,推动政务数据共享相关制度落实。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负责区级政务信息化项目与"一网管全域"业务联动性审核,推动"多跨"应用场景共建共享。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履行数字化治理主体责任,确保研究谋划到位、规范管理到位、集约建设到位、数据共享到位、安全保障到位。(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委网信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严抓质量管理,提升建设成效按照"集约节约、共建共享、建享挂钩、审管协同”的原则,建立健全数字政府建设的全流程、全覆盖管理制度,着力整治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建而不用和粗放管理等问题,努力提升政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探索推行信息化项目建设与数据共享挂钩机制,先共享再建设,新建设必共享,已建成项目按需共享,推动项目建设绩效与数据共享质量正相关双提升。探索推行信息化项目审批与建设管理协同机制,严格把好项目方案审核、建设管理、绩效评估和网络安全等关口,不符合数字政府建设要求的不予列入年度项目清单、未落实数据开放共享要求的不予批准项目开工、未达到建设管理标准的不予安排运维经费,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优质项目支撑。深化大数据、网信、指挥中心、财政、审计多部门监管协作,串联推进信息化项目上云、数据共享、网络安全、平台对接、建设资金监管等方面监管成效提升,及时发现和处置全区信息化建设方面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切实提升数字政府建设质效。(牵头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委网信办、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配合单位: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四)重视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加大以大数据、物联网、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化人才引进,切实提升大数据管理与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素质。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数字素养与实战技能,探索建立数字政府领域技术人才职称评定体系,畅通人才发展通道。选优配强各部门、各单位首席数据官,充实大数据管理机构人员力量,着力引进培养一批既精通政府业务又能有效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造就数字政府建设骨干力量。探索政、企、校合作,有效发挥企业、学校高技能人才优势,组建专业技术支撑团队,高效、灵活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数据治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维。(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大数据管理局、区人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严格考核评估,全力推动落实建立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常态化考核机制,将数字政府建设纳入全区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和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数字政府建设评估指标体系,重点评估统筹管理、项目建设、数据共享、安全保障、应用成效等方面情况,确保评价结果科学性和客观性。加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不断提升数字政府应用效能和满意度水平。开展督查检查和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应用典型,鼓励基层创新,建立容错和惩罚机制。(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大数据管理局、区政府督查室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