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养老金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个人养老金融认知的调研分析.docx
-
资源ID:421051
资源大小:24.9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个人养老金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个人养老金融认知的调研分析.docx
关于个人养老金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个人养老金融认知的调研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个人养老金是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布局,也是积累长期资金、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确立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顶层设计。同年11月4日,人社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此后,银保监会、证监会陆续发布细则,对金融主体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进行规范,人社部、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公布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名单,个人养老金正式起航。由此,在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进程中,养老保险体系得以补齐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支柱,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一、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个人养老金融认知是重要基础发展个人养老金是应对老龄化,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联合国预测2035年中国老年抚养比将升至35%左右,在全世界仅次于日本,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多层次”强调养老需求层次不同。第一层次防止贫困,是老年生活的最低保障;第二层次保障生活水平在退休后不至于大幅下降;第三层次则对应老年生活的更高层次追求。“多支柱”强调筹资来源多样化,厘清各方主体责任归属。第一支柱是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实现社会共济、风险分担;第二支柱强调雇主和员工的责任,平滑员工一生的收入与消费,实现远期收支平衡;第三支柱强调个人自愿、个人供款,实现更高水平的退休养老生活。发展个人养老金是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资金属性来看,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是国家实体经济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发展个人养老金,有利于改善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通过资本市场引导资金使用效率,为资本市场发展输送长期稳定资金,改善资本市场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从市场潜力来看,银发经济也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和创新潜力,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从2014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预计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至33%左右。个人养老金首次赋予个人决策权,参与人对个人养老金融认知是制度得以稳步推进的基础。较之第一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赋予了个人更加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和决策权。一方面制度设计更具灵活性特征,与我国目前就业形态变化、灵活就业比重不断提高的国情相适应。另一方面自主选择权对参与人养老金融认知提出新的要求。即便在养老制度设计相对完善的美国,仍经历了赋予个人决策权产生的系列问题:初期不愿承担风险,导致投资不足、收益非常低,无法达到养老储备目标。直到2006年推出养老金保护法,在国家政策层面正式立法建立“三自动一保护”制度,即自动参加、自动投资、自动增加、法律明文保护雇主为员工做合规的三自动措施的法律免责权。同时,在市场层面将依据生命周期进行动态资产配置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TDF)加入“投资默认选择”产品清单,并大力推进养老投顾业务,养老金资产配置才趋于合理,达到保值增值目标。二、个人金融素养调查的国际经验作为消费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素养调查是发达经济体较为常见的研究方式,积累了大量个人金融素养和行为模式基础数据,不断优化内容设计与调查范式,为未来养老金融等细分场景调查奠定了基础。美国个人金融素养调查维度全,基于调研结果建立了个人金融素养评估体系。从2009年开始,美国每3年开展一次国民理财能力调查(NFCS),由美国金融业监管局的投资教育基金会(InVeStOrEdUCationFoUndatiOn)负责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4次。调查包括客观金融素养、自我认知金融素养、自我认知与理财行为比较和金融教育4个方面;调研层次涵盖全面调查、州级调查和军人调查。从2019年调查结果来看,美国个人金融素养呈现专业金融知识了解不足、存在对金融知识的“过度自信”的情况,且存在两极分化的特征,即收入越高、接受金融教育时间越长,个人金融素养越高。同时,相比于女性,男性的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更高,出现了所谓的“性别屏障”。英国理财能力调查具有开创性,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2004年,英国进行了一次理财能力基线调查(FCBS),由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委托个人理财研究中心(PFRC)实施。调查包括金钱管理、提前规划、选择理财产品以及获取帮助,该调查被公认为在测度消费者理财能力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加拿大理财能力调查在基础金融素养外,对养老储备等特定场景进一步关注。2009年和2014年,加拿大分别开展2次理财能力调查(CFCS),由加拿大统计局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日常资金管理和预算、长期资金管理和一般财务规划,在对金融知识、理财能力和理财行为等金融素养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退休储蓄、教育储蓄和学生贷款等相关领域作了进一步关注,为专题研究提供了微观数据支持。三、中国个人养老金融认知情况调查及结果分析为深入了解民众的个人养老金融认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起,本文作者作为执行负责人之一,完成了中国养老金融调查项目。该调查充分借鉴国际个人金融素养调查经验,从客观素养、主观认知和行为等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聚焦个人养老金融认知场景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金融基础知识与风险认知、养老规划与养老投资现状、养老政策认知与养老投资需求四部分。调查向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岁以上城镇居民定向投放问卷,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最终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2015份。此次调查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综合考虑人口地区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以及调研成本等因素,采用在线、电话和流动拦截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合并、处理,基于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每月税后收入分层覆盖,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此次调查发现,我国个人养老金融认知呈现以下特点:(一)民众具备一定的金融基础知识与风险认知能力,但对自身金融素养过度自信参考美国NFCS调查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调查选取了复利计算、单利计算、通货膨胀计算和投资风险计算4个问题,每答对1道题记1分,全部答对即得4分,全部答错即得。分,分为5个等级来判断调查对象的客观金融素养;同时设计了金融知识自评题目,让其在0100之间打分,0分为完全不了解,100分为非常了解。调查结果显示:一是民众掌握一定的金融基础知识,但与自我评价有差异,存在对自身金融素养的高估。一方面,超过50%的调查对象回答正确3道问题,较好或很好地掌握了金融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调查对象自评得分69.61,高于61.22的客观得分。二是民众风险认知较为理性。29.14%的调查对象认为投资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亏损,52.46%的调查对象可以阶段性承受10%以内的亏损,18.40%的调查对象可以阶段性承受10%以上的亏损。此外,调查发现民众的风险承受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调查对象选择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亏损的比重开始下降,选择可以阶段性承受一定比例亏损的比重则开始增加,而当调查对象在50岁之后尤其是60岁之后,这一趋势开始发生逆转,更多人开始不愿接受任何投资亏损了。(二)民众具有养老规划意识,但行动力不足聚焦养老场景,在养老规划方面,调查从养老需求、养老收入认知、养老储备方式、启动养老储备年龄4个方面设置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一是民众养老需求多样,需要充足的财富储备保障。调查对象对未来养老生活最关注医疗服务,选择人数占比为34.45%;其次是居住和服务设施,占比34.04%;第三是资金保障,占比32.35虹社交环境、自然环境、护理服务、兴趣爱好得到满足等也都成为不少调查对象关心关注的重点。整体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民众的养老生活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于包括软硬件在内的高品质的养老生活都表现出较明确的关注。二是民众对充足的退休收入认识有所偏差,需进一步加强养老金融教育。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退休收入占退休前收入40%49%可以维持退休前生活质量的人数占比最高,达到32.63%o根据国际经验,退休收入需达到退休前的70%才能保证退休后生活质量不下降,这也反映出民众对充足退休收入的认知有待提升,需进一步加强养老金融教育。三是民众对提前进行自我储备的养老方式认可度高,自我养老意识较强。调查结果显示,提前进行自我储备是大部分人认为最可靠的养老方式,占67.42%。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依靠子女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不具备基础,需要自我储备和政府支持等社会化养老方式实现养老保障。四是民众具有提早进行养老储备的意识,认为应从较早的年龄开始进行养老规划。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应较早开始进行养老规划和养老储备,而不是等到退休以前,超过一半50.99%)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在40岁以前就开始进行养老财富储备。在养老投资现状方面,调查聚焦养老储备现状、养老投资目标认知、养老投资产品偏好、目前养老金融产品存在的问题4个维度,调查结果显示:首先,民众养老财富储备仍不足。约七成(72.33%)调查对象的储备金额在50万以下,将近三成(25.48%)的调查对象养老财富储备在10万元以下。其次,民众对养老投资的长期目标认知不准确。41.34%的调查对象认为养老投资最重要的目标是确保本金安全,36.12%的调查对象认为追上通货膨胀率是养老投资的长期目标,这反映了居民整体的投资目标偏好依然较保守和注重安全性。再次,养老投资整体保守,难以实现有效养老储备的目标。目前主要的养老投资产品仍然是银行存款,储蓄养老占主导。最后,现有养老金融产品与民众预期有差距。民众认为目前养老金融产品存在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产品介绍不够清晰明确(35.75%)、产品种类较少(35.28%)、收益率偏低(33.45%),现有产品供给与民众需求预期有一定差距。(三)民众对个人养老政策关注度高,大都愿意为专业投资咨询付费在养老政策方面,调查设置了对个人养老金政策关注度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逾七成(76.14%)的调查对象表示了解这一政策,具有制度推进的良好基础。在养老投资需求方面,调查设置了养老储备意愿、个人养老金参与意愿、养老投资咨询付费意愿3个问题,结果显示:一是民众愿意将部分收入作为养老储备的意愿强烈,养老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七成以上(73.18%)调查对象愿意将30%以内的收入用于养老财富储备,表明未来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民众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意愿强烈,但以低风险产品为主。超过九成(91%)的调查对象愿意在税收优惠激励下进行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在具体产品偏好上,银行储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的偏好比例分别为55.13%.50.71%.36.92%和30.09%,低风险产品仍占主导。三是民众对养老金融投资咨询费用支付意愿较强,养老投资市场化运营的基础较好。由于养老金融投资咨询属于商业行为,为保证其运作的有效性,收取一定的投资咨询费用是提高咨询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超过八成(80.52%)的调查对象愿意为养老金融投资咨询支付相应的费用,在支付费用的方式上,%的调查对象倾向于按照资金规模支付固定比例的费用。四、多方合力联动,促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之后,国家、金融机构、企业、个人需协同发力,基于目前个人养老金融认知特点进行制度设计,同时多策并举提升个人养老金融认知,才能确保个人养老金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个人养老金安全稳健增值,达到应对老龄化、提升养老金替代率、提高退休后生活水平的目标。(一)国家层面:推进投资顾问服务,建立金融素养评价机制首先,基于目前个人养老金融认知还无法有力支持个人养老投资的现实情况,建议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投资顾问业务。对个人养老金投资者而言,资产配置难度大,养老金融产品数量多、差异大,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将是其提升投资收益的重要选项。建议在相关投顾规范中明确允许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全委托,赋予投资顾问完整角色,更好地发挥其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避免个人投资者追涨杀跌,造成养老金损失。同时,建议允许年金受托机构参与开展投顾业务,参考企业年金管理经验,增加和强化投顾机构受托人的职责,最大限度保护投资人利益。其次,构建个人金融素养评估体系、提高金融教育水平。金融素养是决定个人投资能力的基础因素,金融教育对提升金融素养具有支撑作用。美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金融素养评估体系。同时,通过立法加强国民金融知识教育,并建立金融扫盲与教育委员会(FLEC),实施提高国民金融素养与教育的国家战略。我国可充分借鉴成熟经验,在考虑中美国情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个人金融素养评估体系。同时,成立专门金融教育工作委员会,进一步普及金融教育,切实提高民众金融素养。(二)市场层面:提升专业能力,推广养老金融和养老投资者教育金融机构应积极把握养老事业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着力提升养老金融专业服务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和顾问服务能力。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台实施,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金融机构要以更新的思维理念、业务模式、战略方向去走通路径、培育能力、当好桥梁,从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陪伴与需求解决入手,向客户提供以“规划”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解决方案。在账户端,简化开户流程、拓宽服务渠道和方式,提升账户服务体验;在投资端,提升资产配置和多元投资管理能力、优化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建立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特点的长周期、多指标考核机制;在产品端,聚焦养老需求创新产品,提供更多风格清晰、成熟优质产品;在客户端,依托金融科技和智能化工具,大力发展投资顾问业务,提升个人养老金管理服务水平。同时,金融机构需在推广养老金融、推进养老投资者教育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美国推出个人退休账户IRA时,以富国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依托线上和线下渠道开展养老投教,引导年轻客群开设养老金账户,培育养老投资意识。美国富达投资集团(下称“富达投资”)自2010年以来年均投教经费约为2亿美元,打造了官网学习资料、社交媒体互动和刊物发行三位一体的投教体系,并从投教中获得巨大收益,目前富达投资第二支柱市占率达30%,第三支柱市占率达20%,均为全国第一。相较发达国家金融混业经营,我国金融机构养老服务职能相对分散,各金融机构需发挥资源禀赋,积极进行养老金融推广和养老投教。银行可依托网点广覆盖和核心金融机构地位优势,聚焦推广养老金融,挖掘传统线下推广潜力,加大新媒体尝试力度,使养老金融宣传内容易懂性和可得性更强;基金公司可发挥专业优势,聚焦养老投教和陪伴,以“长期主义”精神开展养老投教陪伴,通过多元化方式唤醒客户养老投资意识。(三)企业层面:提高服务意识,协助员工提升养老金融认知企业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支持和服务员工个人养老金管理,不断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员工在个人养老金管理方面都有困难,在个人养老金组织实施方式方面,2022年中国社保金融发展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倾向于单位组织实施。从企业年金管理的经验看,企业也有能力有条件为员工个人养老金管理提供服务。一般企业可以提供的基本服务包括协调银行为员工统一开户提供便利和优惠,在缴费时代扣代缴。有金融机构或者年金理事会的企业集团,则可构建统一的企业个人养老金平台,深度参与员工个人养老金全流程管理。具体来说,企业个人养老金平台可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明确受托人定位。企业个人养老金平台依托企业年金管理资源,以“受托人”角色,参与员工个人养老金全流程管理,以前置模式提供便捷开户和全账户管理服务,以直销模式引入全市场精选投资产品。二是恪守权责边界。坚持员工自愿参与、自主选择的原则,企业个人养老金平台主要发挥辅助和引导作用,提升员工个人养老储备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不向员工收费,做到权责边界明确,服务到位不越位。三是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个人养老金平台为员工提供与员工特征和需求更为匹配的个人养老金全流程管理服务,贯穿从账户建立到养老金领取的全生命周期所有环节。如为员工提供便捷开户和全账户管理服务,精选投资机构和养老金融产品,全过程投资咨询、策略建议等投资专业服务。在做好员工参与个人养老金服务的基础上,企业应成为推广养老金融、提升员工养老金融认知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主动组织专业机构进入企业,进行专题政策宣讲与养老投教;另一方面,基于员工基础数据进行分层,明确目标对象开展差异化养老金融教育。针对退休员工易遭受金融侵害及诈骗现象,积极进行案例宣讲,提升员工金融消费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协助员工通过法律途径理性维权。(四)个人层面:增强养老储备意识,提升养老金融素养个人应强化养老规划和储备意识,响应国家号召,尽早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转变投资观念,用好投顾工具,选择适合自身风险偏好的投资产品,为保障养老金安全稳健增值、提高养老金替代率而不断努力。为了及早应对老龄化,国家大力推进个人养老金发展,利用税收优惠,让利于民,鼓励建立个人养老金,个人应该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早开立、早储备、早投资、早受益。在投资过程中,参加必要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学习掌握基本金融知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进行理性投资,引导自身投资行为与实际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努力成为一名合格投资者,或者选择成熟专业的投资顾问辅助进行养老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