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8篇).docx
意识形态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8篇)目录1 .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22 .扎实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工作73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四重维度124 .以“五强化”抓好意识形态工作195 .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意识形态教育文化根基236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应坚持的原则26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328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35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思想文化领域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多种思潮的汇集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在新时代新征程站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唱响意识形态主旋律,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意识形态教育任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工作。在价值取向多元、思想文化活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主导,坚持以一元引领多样,多样化要在一元的指导下、在一定规则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契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要旨,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校内和校外、线上和线下等多元结合的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全方位深入和拓展,将其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学生心田,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推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动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也是通过人来做的工作。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关键在于压紧压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是增强高校各级主体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认同,价值认同会带来思想上的统一、行动上的一致,进而激发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内生动力。二是制定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清单”,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制定符合学校校情的责任清单,不断强化各级党委主体责任。三是加强对各级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考核。将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督查与学校党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管理等工作同谋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考核的规范化、常态化、有序化。对于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失责行为要敢于亮剑,对在课堂、论坛、讲座等公共场合或自媒体平台上发表错误言论的师生,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只有对突破意识形态红线的行为实行零容忍才能全面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确保校园安全稳定。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利于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要求从外在赋予转变为内在自觉、从被动要求转变为主动承担。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内容及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高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适应新形势、立足新实践,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认知规律、接受习惯和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更新内容体系,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一是更新话语内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在话语主题上设置与大学生相关联的热点问题,抓住大学生的话语风格和话语热情,不断完善话语内容,同时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广大学生易于接受。二是创新话语方式,善于运用贴近青年的话语表达方式走进青年的精神世界。当代青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互联网便捷地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交友互动、购物消费,互联网深刻塑造了青年,在互联网世界中形成的网络思维、网络话语影响其思想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要善于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激发学生话语热情,拉近与青年的心理距离,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青年学生同频共振,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度和说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同时,意识形态及其工作思想也需要文化滋养和不断丰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具有天然的亲和力,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源。诞生于不同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无不蕴含优秀民族文化元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锻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高校应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教育、研究和实践,发挥文化的教化涵养作用,使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和校园环境中,引导广大师生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灵,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思想基础、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扎实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新时代十年意识形态工作的有益经验,把握未来一段时期的新形势新情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努力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成就与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评价了新时代十年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发展成就,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作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工作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制度,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总体工作格局和整个事业发展中的定位更加准确、更加清晰。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二是建立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工作流程;三是抓好阵地建设,严格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完善督查考核。十年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有力维护了主流思想的主导地位,打赢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政治斗争。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得益于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得益于重要定位明确和治理体系完善。一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二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在全社会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三是敢抓敢管、敢于斗争,坚决向歪理邪说、歪风邪气说“不”,形成敢于亮剑是尽责、“爱惜羽毛”是失职的健康环境;四是坚决贯彻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守住守好各类阵地,特别是加强对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监管,加大对各种有害信息和网络谣言的整治。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根本遵循。第一,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主要工作。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提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既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把着力点放到“七个聚焦”上,这是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第二,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新趋势。首先,意识形态工作更具挑战性。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挑战增多;其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全局性。要着眼于维护整个意识形态系统的安全,甚至是整个国家安全;再次,意识形态工作更具艰巨性。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因此,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过程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发挥引领、感召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着力点一是要持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继续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各级干部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种方式来汇集民意民智,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社会热点,化解矛盾问题,不断提高党治国理政水平。二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筑同心。三是围绕增强认同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心来自于认同,要继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历史认同、现实认同、情感认同,增强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意义,准确对待各类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激发人们的使命感、归属感,营造情感认同的情绪氛围。特别要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消除社会焦虑感、不安感等。四是围绕增强主动性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要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领域,通过定期分析整理网上信息和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尽早发现舆情动向,主动引导网民理性思考,合理发表见解,及时发现和化解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五是围绕发扬斗争精神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增强斗争本领,既敢于战斗,又善于战斗,善于用“大道理”批驳“歪道理”,有效抵御错误思想的侵蚀。要讲好中国故事,善用历史思维,把我国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在全世界传播好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六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同当代文化相融通。积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夯实“四个自信”的理论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四重维度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既是维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伴随网络意识形态而产生的,不仅涉及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更涉及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舆论安全、传播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具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双重属性。这意味着不能用传统的方法来处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所凸显的问题,而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理念、制度、主体和技术等多维度,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综合治理,以提高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切实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一、理念之维: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网络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在网络空间的映射,它借助互联网技术以隐性的方式,向社会大众输出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并影响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一方面,资本和技术合谋的助推使得各种纷杂信息和错误思潮不断渗透进网络社会,导致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被分化、边缘化和消解的危险;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格局,在各种碎片化信息相互碰撞和冲突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引领力被削弱。不难看出,网络空间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和舆论内容嘈杂的实质是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因此,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强化阵地意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才是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和捍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正本清源之策。主流意识形态要想占领网络话语的制高点,就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同其他错误意识形态作斗争,努力提升话语权,在话语表达中彰显中国自信。以说教为主的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缺乏与受众对话沟通的环节,而移动网络空间则可以充当意识形态工作中与受众之间的桥梁,让主流意识形态在与网民的互动沟通中提升亲和力、感染力。一方面,以多形式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和话语传播,丰富话语表达方式,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更加通俗易懂和接地气的话语进行阐释,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吸引力、影响力。另一方面,推动话语传播方式的创新转换,利用全媒体技术优势通过生活化的传播题材,引领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向,重新“缝合”社会成员精神思想的碎片,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既降低了民众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又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作用,促进凝聚社会共识。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制度之维:以制度化、法治化规制网络管理,构筑网络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并将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促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日趋健全,不断推进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互联网虽是区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但从来都不是法外之地。因此,要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纳入制度化和法治化轨道,以此净化网络空间和提高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用制度构筑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屏障,就要坚持建立和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网络意识形态内容供给制度和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制度。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网络空间良性有序的运转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将良法贯彻落实于善治才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虽然我国现在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但是随着社会实践及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对于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认识也应随之变化。因此,在现有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还应该予以调整和完善,不断推进立法进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法律体系,使网络安全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此外,还要坚持依法治网,依照法律法规对网络谣言的发布者、违背和歪曲真相的自媒体、丑化国家形象和诋毁英雄模范的散布者予以处置和追责问责。严肃处理和坚决打击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形成震慑效应,使得法律法规在无形之中对于网络空间中的社会公众形成刚性约束,从而不断地促进公民自觉依法上网。网络治理制度化和法治化齐头并进,是网络世界安全的防线和最后底线。它关系着网络空间能否良性有序地运转,关系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力度和进度,同时也关系着互联网中每一个公民合法权益能否不受侵害。只有依靠法律和制度为网络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保驾护航,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拥有必胜的勇气和决心。三、主体之维:协同多元力量,共同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由多方主体发挥各自作用、协同推进的复杂系统治理。党和政府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主导,公众是网络空间的主要参与者,而媒体则是连接政府与公众的媒介。充分利用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各方力量,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将政府、媒体、公众拧成一股绳,形成网络综合治理的最大合力,坚持贯彻落实“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运用多元力量协同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首先,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此项工作最坚实、最可靠的政治保障。任何一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危机都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一次大考。党和政府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后,往往会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不确定因素,通常表现为群体情绪引起网络舆论形态碎片化、信息过载引起网络舆论内容喧嚣化、谣言传播引起网络舆论生态复杂化等。网络舆论的环境复杂多变,会导致社会公众产生焦虑、恐慌心理并处于一种严重的“信息饥渴”状态,而公众获得来自政府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的公开发布信息越多,情绪恐慌程度就越低。因此就需要政府及时、公开、透明地发布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公众关切,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积极主动化解矛盾纠纷,防止其演变成为意识形态问题。除此以外,政府还应加快网络政务平台的搭建,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将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相结合,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其次,社会公众是网络舆论场上至关重要的主体部分,是我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要努力争取和把握的重点对象。在网络意识形态中,谁掌握了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力量,谁就会取得舆论场上的最大优势,谁就会赢得最终胜利。因此,要坚持网络群众路线和积极推进全民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全民普及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使其自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和捍卫者;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网民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错误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蚀,敢于同网络上的错误思潮作斗争。最后,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作为网络空间的“稳定器”和“减压阀”,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声筒”。网络社会是一个液态化的社会,信息在传播流动过程中不断地被不同主体重新解读和阐述,突发公共事件为舆论风暴的爆发和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更需要主流媒体运用自己的专业权威,把握舆情、还原真相,成为稳定民心和缓解情绪的“定海神针”。四、技术之维:以大数据赋能,精准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网络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是一场时间抢夺战,因此大数据的应用对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精准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有着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以量化和预测为核心的大数据,它依托数据收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结果的可视化呈现,能够迅速感知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源“在哪里”。相比传统方法和传统理念,大数据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过程中可以起到担当“预言家”“分析师”以及“守门人”的职责,为精准防范化解风险和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针对性提供技术支撑。首先,作为“预言家”,大数据往往能够监测和预判风险。大数据通过数学算法和数据追踪等工具可以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情况进行XX小时自动化监测。在互联网中,用户只要点击和浏览页面就会留下带有人们实际行为和情绪痕迹的信息,而大数据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文本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视频识别,从而捕捉并评估信息背后所隐藏的网络热点和潜在风险点,并以此精准监测和科学研判风险,可以有效避免“蝴蝶效应”,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其次,作为“分析师”,大数据对原始数据有深层次、多维度、立体化分析的功能,从而发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的“数据显微镜”作用。借助这一功能,不但可以把握网络舆论发展的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还能挖掘出背后操纵舆情的推手和揭开诸如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粹主义等非主流思潮的虚假面目。最后,作为“把关人”,大数据往往能够对风险有所控制。大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算法分析出潜在危险点,对虚假信息予以过滤,并能够主动合理设置正向的议程并结合云直播、移动终端等平台,及时疏导网民情绪和引导舆论方向,潜移默化地使民众理性回归舆论高地。以“五强化”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为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XX油田第五采油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五个强化”,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为“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提供强大的舆论引导和精神力量。一、强化政治引领,抓实理论武装以思促学。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目标任务,积极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三会一课”等形式,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中。以知促行。通过组织集中学、领导带头学、专家辅导学、调研深入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广泛开展“转观念、勇担当、高质量、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以学促干。将意识形态学习与提高思想素质结合起来、与解决改革发展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提高政治能力、提升工作水平的过程。强化担当作为,做到守土有责明确第一责任。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做到“三个带头二即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倾向,做到基本状况、基层意见、重点难点、措施手段“四清楚”,把责任压力传导下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一岗双责,以基层党委班子成员工作分工为依据,制定责任清单,列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确保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工作紧密融合、落地落实。强化担当责任。结合油田改革发展新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切实推动党管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落细。二、强化组织管理,坚守思想阵地加强管理力度。严格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谁邀请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厂各类讲座、论坛、研讨会等加强监控梳理,确保各类阵地始终传播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XX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优势,以及利用企业网、有线电视台、杏南职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优势,抢占舆论制高点,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防线。把握舆论导向。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宣传新时代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为企业深化改革、实现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撑。三、强化风险防范,保证管控效果健全分析研判机制。从具体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集中研判,辨析企业思想文化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有的放矢地释疑解惑、疏情理绪、化解矛盾,达到统一认识、增强团结。强化舆情管控机制。加大对企业报刊、LED电子屏、微信、微博、QQ群等宣传载体的管控力度,党员干部在发现负面言论时,应第一时间明确立场,主动回击负面言论,并对发布者和传播者进行深入教育,对情节严重的要进行严肃处理。探索档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档案,并将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时的重要考核指标。对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敢于“亮剑”的党员干部要给予保护支持、提拔重用,增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强化督查指导,注重督促考核加强日常检查。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组织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作为党委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报告、履行党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真正负起领导责任,带头遵守意识形态纪律。开展专项督查。客观公正地开展专项督查、评估和调研,认真倾听干部员工的意见建议。对检查监督情况及时表扬和批评;对造成不良影响、带来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责,并对党组织负责人、直接分管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责任倒查。严格考核问责。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程序,推动考核规范化、常态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和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意识形态教育文化根基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论断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自信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等,对于高校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的提出,基于当今的世情、国情、党情。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样的存在,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实力还不匹配,世界文化格局上依然是敌强我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这些都是高校师生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从当前中国发展情况来看,文化是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民族的精神根基,是国家的核心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高校师生秉持文化自信,激发出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从社会层面上看,价值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基本格局,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考验。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坚定文化自信是培厚高校良好政治文化生态的需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自身文化影响力的坚定信心。它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又是对文化创新力的自信,对文化普遍意义的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提到文化自信,指出在XXXX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西方国家对我们意识形态的渗透仍在继续。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坚定高校师生文化自信,将近百年党的历史融入5000年的文明史中去,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在这次XX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并且进一步要求,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党中央也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认真剖析XX斗争中的意识形态工作,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可以总结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的六大原则,这也是今后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坚持立破并举在20xx年X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而且进一步明确要求,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的力度,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不破不立,面对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形势,要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是必须坚持好、贯彻好的一个重要原则。在XX斗争中,我们既深入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文章,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XX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同时又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抵制和揭批错误言论、思潮,特别是坚决反击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的造谣、抹黑、攻击,从而在立破并举中引领更多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在党的领导下举国同心去努力夺取XX斗争伟大胜利。这些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在今后的意识形态工作中更好地坚持立破并举。做到疏堵结合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面对泛滥的滔滔洪水,大禹汲取其父亲鳏一味筑坝挡水而治水失败的教训I,改堵为疏,主动对洪水进行疏导,做到了疏堵结合,这也是他能够完成治水大业的关键。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一再证明,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我们针对造谣传谣、攻击诋毁、煽动攻击等言论,一定要进行科学回应、反击加以澄清,通过有理有据地批驳主动引领舆论。同时,一定要真正做到疏堵结合,主动接受、积极欢迎人民监督。党员干部一定要努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认真倾听网民呼声、听取网民建议、回应网民关切,勇于直面问题、积极纠正失误、认真改正错误,这样才能真正标本兼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抓住关键少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让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要求关键少数自觉带好头、做榜样。这次XX斗争也再次证明,能不能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采取有力举措真正让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努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意识形态人才建设、队伍建设,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所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在大力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回应人民关切等方面主动靠前指挥、努力当好表率,扭转了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这启示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都要高度重视、大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努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要求各党政部门、人大、政协、国有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主要领导同志必须亲自靠前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阵地建设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意识形态阵地除了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更有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网络平台,并且网络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与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因此,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去认真落实,真正做到新闻舆论、网络传播、学术理论等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一定要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穿新闻采集、撰写、编排、发布各个环节,落实到采写人员、编辑人员、审看人员、签发人员身上,层层把关,人人负责。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新闻媒体要讲导向,学术理论期刊也要讲导向。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各类宣传文化、学术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不仅要加强报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更要搞好微博、微信、微视频、新闻资讯客户端等新媒体阵地的建设和管理,还要加强对各类论坛、讲座、研讨会、报告会、展览等的管理。必须切实贯彻好“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原则、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细化职责、强化责任,推动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切实担负起、担当好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建设的使命,旗帜鲜明地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不给任何错误思想、言论提供发表阵地、传播渠道。注重能力提高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XX周年庆祝大会暨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指出,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并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20xx年2月,他在为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再次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在“219”重要讲话中,他更是强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失语就要挨骂,现在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新时代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巧于发声,注重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真正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进、愿意信的方式、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多措并举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更上新台阶。新时代,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仅进一步加大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的力度、强度,而且在国际上加强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进攻、围剿,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交织,使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复杂尖锐,意识形态斗争隐蔽性、复杂性、艰巨性等特点更加凸显。今后,一定要争取内外联动,鼓励、引导、组织国内媒体、广大网民等给予有力配合。我们坚信,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更加重视内外联动,打好配合,中国一定能在国际国内都占据舆论高地、道义制高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包括文化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在特定条件下起着决定性的反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反复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既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深入把脉意识形态发展规律的科学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是当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人民群众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力量。马克思主义有诸多观点,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的深刻归纳和总结。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