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整理家风建设专题党课讲稿4篇.docx
目录家风建设党课稿:坚决守住“三关”继续上好家风建设“必修课”党课:以好家风涵养党员党性修养家风党课:领导干部要“严家规、正家风、重家教”家风党课讲稿:以良好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家风建设党课稿:坚决守住“三关”继续上好家风建设“必修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许多优秀共产党人在家风家教方面严于律己、从严治家,树立了立身齐家、弘风重教的典范,如周恩来的“十条家规”、习仲勋的“勤俭持家”、杨善洲的“苛刻家教”等红色家风故事,都广为流传。下面,先让与大家共同重温一下两位老一辈革命家和一位先进模范人物的家风故事。一、周恩来的“十条家规”:领导干部要作严于律己、远离特权的示范人民敬爱的好总理周恩来就是言传身教、严于律己的典范。周恩来和邓颖超1925年结婚,膝下没有亲生子女,收养了三个干女儿。他为自己亲属晚辈立下了“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十条家规。这十条家规的核心内容就是决不允许家人享受任何特权,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先考虑自己,而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周总理的良好家风,不仅当时对各级干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对今天领导干部如何处理好党性与亲情、家风与作风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必先“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带头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树立好的家风家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能颠倒了公私、混淆了是非、模糊了义利、放纵了亲情。对领导干部来说,良好的家风不仅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更是防腐拒变的“消毒剂”,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心系群众、抵制特权,培育严正家风、涵养优良党风。二、习仲勋的“勤俭持家”:把节俭朴素、力戒奢靡作为传家宝习仲勋同志特别注重“勤俭持家”,把节俭朴素、力戒奢靡作为传家宝,严格要求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习仲勋一生节俭,他常给孩子们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米粒掉在饭桌上要捡起来吃掉,菜碟上剩的菜汁要用馒头擦干净吃掉。在家庭的熏陶影响下,习近平总书记秉承了老一辈严正清廉、勤俭持家的家风传统,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无论是在福建、浙江还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郑重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节俭的家风使人清廉,勤奋的家风促人进取,朴素的家风使人务实,良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前提,也是领导干部谋事创业的保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树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持家观念,营造克勤克俭、戒骄去奢的家风环境,时刻保持“久入芝拦之室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的警醒,始终做到慎初慎始、慎微慎独。三、杨善洲的“苛刻家教”:给子孙后代留一个清清白白的人生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的杨善洲,出身贫寒,历经磨难,担当党的领导干部后,仍兢兢业业、勤勉为政、清正廉洁,一辈子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对自己和家人却要求非常严格、近乎“苛刻”。他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就多次谢绝了组织的好意,没有将家人转为城镇户口。如今,大女儿仍在家务农,二女儿、三女儿分别是小学教师和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他对自己家人严厉和苛刻,其实饱含了对家人深沉的爱。他知道,只有从自身做起,坚持原则、坚持党性,在家中涵养传承优良家风,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一个清清白白的人生。杨善洲一辈子为民造福、一辈子克己奉公,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他不仅给家乡人民留下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还留下了值得代代相传的好家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谨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谋私利,始终保持高尚精神追求和健康生活情趣,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为我们立起了标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涵养好家风的丰厚滋养。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到正己立德、严以修身,守住共产党人的“关”,继续上好家风建设这堂“必修课”。一要常怀律己之心,坚决守住“律己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干部之要,贵在有德”。德是衡量领导干部的根本标准和价值尺度,也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先做人、再做事、后做官”的人生准则,坚持把修身立德作为干事之本、为政之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决心,做到思考有深度、说话有分寸、做事有尺度、交友有原则、工作有标准、决策有依据,用良好的道德修养获得赞誉、赢得口碑。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终生必修课,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培养健康品位、高尚品德、良好品行,平静、平淡、平和地坚守岗位,知足、知恩、知责地发挥作用,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要常思贪欲之害,坚决守住“廉洁关”。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政治本色。领导干部要坚定信仰、严守纪律,明边界、知趋避、守底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要常念组织重托、常思成长历程、常怀律己之心,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争当廉洁的表率、律己的表率、实干的表率,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坚持以最严的尺子、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高悬纪律明镜、紧握制度戒尺、知晓为官底线,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确保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上当、不盲目、不妥协、不退缩、不回避,坚守纪律红线,永葆清廉本色。三要常修节俭之德,坚决守住“齐家关”。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时时刻刻守住“齐家关”。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应带头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家庭,不因工作忙、任务多,而忽视家庭、忽略家人,更要引导家人坚持原则、做好自己,注重家风,立好家规,始终保持简朴生活,强化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醒、约束,以纯净家风厚植廉政沃土。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家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良好家风,持续用好的家风培育好的作风,我们必能葆有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信念坚定、壮志在胸、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创造美好未来。党课:以好家风涵养党员党性修养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2021年7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今天我已家风建设为题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一、重家风,坚持诚信立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的家风状况,是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在领导干部家庭中的直观反映,是党风政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家风连着党风政风,领导干部的家风正,则党风政风正;家风不正,则党风政风很难清正廉洁。可以说,良好家风是幸福家庭的助推器,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体现。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于领导干部侧重于八小时之内的管理,八小时之外特别是家庭生活的监督管理比较薄弱,以至于部分领导干部倒在了“家族式腐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从关乎领导干部健康成长、关乎民心向背、关乎执政地位巩固的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领导干部要做良好家风建设的示范者,首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家风建设。领导干部加强家风建设,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找准家风建设的立足点,如爱国传家、敬业兴家、孝善安家、廉洁守家、勤俭持家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家庭,家风建设的立足点会各有侧重、有所差别,但最基本的立足点应该是相同的,这就是诚信立家。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要求做人要实事求是,说实话、做实事,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不能表里不一、投机取巧。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家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会丧失做人的规矩和处世的原则,就可能利欲熏心,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可以说,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诚信立家,最核心的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带头“把对党忠诚纳入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知行合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当“两面人二二、树政德,坚持修身齐家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干部既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又直接掌握一定的公权力,这就决定了在家风建设中领导干部处于关键地位,领导干部自身的修养高低会直接影响家风的好坏。如果领导干部有好的作风,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就能理直气壮地严格要求家人,那么家人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敢随意滥用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及其影响去谋取私利;如果领导干部自身不正,为政不端、贪腐无厌,那么怎么能够管得住家人,家人只会跟着学,甚至变本加厉。从近年来查处的一系列典型案例来看,“一人不廉,全家不廉”的反面典型不在少数。所以,抓好家风建设,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给家人作出表率,做到从严治家。领导干部要修身正己、以身作则,必须带头加强自身道德品质特别是政德的修养,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如何加强政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德观,才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公道正派、公平正直,走得正、行得端,不搞歪门邪道,不耍小聪明,不玩小把戏,不拉帮结派。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政德修养是一个重大课题。领导干部或多或少掌握着各种权力,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是被“围猎”的对象,稍有不慎便会落入别有用心的人设计的圈套之中。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坚持以身作则,慎始慎终、慎独慎微,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以自己的良好作风影响带动家人,形成良好的家风。三、严家教,坚持从严治家部分领导干部家风不正的一个突出表现,就在于没有从严管好家人,以至于家人利用其手中的权力和影响搞特权,公权私用谋取私利。近些年来,没有管好家人以至于发生“家族式腐败”的案例不胜枚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领导干部默许或纵容家人在幕后收钱敛财,或利用自身影响为家人谋利、大发不义之财,影响恶劣,危害甚大。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家风建设除了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外,还要从严治家,管好家人,防止“枕边风”成为腐败的导火索,防止家人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操这点心,家里那点事有时不经意可能就溜过去了,要留留神,防微杜渐,不要护犊子。”领导干部要从严治家,管好家人,需要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划清“公与私”“情与法”“亲情与原则”的界限。俗话说,当官要公廉,亲情第一难。人为万物之灵,谁没有亲情?但亲人再亲,也决不能逾越党纪国法。一些领导干部在亲情面前,将原则立场抛诸脑后,或留“暗门”、或开“天窗”、或打“擦边球”,变着手法给亲朋好友提供各类“帮助”,解决各种“困难”,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何对待亲情?毛泽东一直倡导这样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在过“亲情关”上,毛泽东为领导干部坚持原则、自觉抵制特殊化作出了表率。领导干部对家人要严格要求、教育和管理,既严于律己,又从严治家,既把好廉洁自律的“前门”,又守好家庭防线的“后门”。四、立家规,坚持以规护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训和家规建设,如颜氏家训温公家训朱子家训聪训斋语等都广为流传,成为现代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沃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身体力行确定了亲情规矩“三原则”。周恩来为其亲属制定了“十条家规”,其中就有家属进京只能住招待所且住宿费自付的要求。刘少奇给自己的亲属说:“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产党员,不能随便行使自己的职权J还有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吴天祥他们这样严格立规、管好亲属、树立良好家风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要求纳入一系列党内法规之中。如2015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把“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2018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党纪处分。2019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把“廉洁齐家”“树立良好家风”纳入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重要内容,为领导干部抓好家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依据。领导干部要做良好家风建设的示范者,就要在立好家规、以规护家方面作出表率,把党内法规的相关要求转化为家规,如不准擅权干政、以权谋私,不准利用干部手中的权力、人脉和影响打招呼、拉关系、搞工程,不准占公家便宜,不准打着领导干部的旗号办事,等等,通过与家人共同立家规、守家规,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家风。家风党课:领导干部要“严家规、正家风、重家教”同志们:下面我主要围绕“什么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家规家风,坚决反对搞关照庇护、纵容溺爱”这一主题作个发言。发言题目是:领导干部要“严家规、正家风、重家教二习主席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J''家'和'冢'一点之别,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庭J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的各类案件中,都凸显了“全家腐”的特征,妻子“坑夫”、二代“坑爹”、家长“坑子”,这些教训沉痛而深刻,再一次敲响了家规不严、家风不正、家教不好祸及子孙、贻害社会的警钟,再一次告示我们家规连着国法、家风影响党风、家教关乎长远,不能看小了,看偏了,看轻了,尤其是对领导干部来说,新形势下要全面彻底肃清流毒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是要注重家庭建设,在严家规、正家风、重家教上用心用力,用健康纯正的家风引领新时代好风尚。一、针对“家规不严”的问题,必须刚严在前,以“法”治家周永康、令计划等人不以法规约束家人,而以亲情代替纪律,以宽容代替关爱,对子女亲属百般溺爱,毫无原则,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结果既害了自己、也毁了家人。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和问题看,超过六成涉及亲属。有的对亲属失察失管,让“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没有经受住亲情的考验;有的纵容包庇妻子儿女,对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利用手中权力“捞人”“救火”,阻扰干预执法;有的对家人平时不注重思想引导和提醒,使其防范意识和警惕性不高,结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走“夫人路线”,攻破了“后院”,教训发人深省。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吸取前车之鉴,克服“法外人”“特殊人”思想,做到严肃家规、严爱相济、动遵法度。一是立家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周恩来为家人制定“十条家规”反对特权;习仲勋教育子女们“勤俭持家、低调做人”。老一辈革命家在这方面身体力行,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定好家规,让家规家训与党纪国法接上轨、对上表。破家规,就是犯国法,畏法度,就是遵家规;带头遵守家规,不义之“利”不沾,不道之“财”不取,不法之“手”不伸;带头践行家规,让遵从者受益、违规者遭谴,形成家规家训的刚严铁力。二是融真爱。讲人性、重家庭、讲感情、爱家人,是人之常情,但领导干部决不能以此为借口,违反党性原则,破坏党纪国法,对家人亲属搞溺爱、偏爱、错爱。“为亲则计之长远”。“畏法度,守规矩”就是对家庭的大爱、对亲人的真爱。要爱在紧要之处,对家人的违规想法,要讲清纪律、讲清后果,帮助打消念头、扑灭苗头;要爱在平时之举,繁忙之际,多问候家人,闲暇之余,多理理家务;要爱在长远之际,把家庭平平安安,子女身心健康,作为最大的目标去追求,最大的财富去坚守。三是正亲私。开国少将甘祖昌夫人龚全珍老人一生公私分明、不搞特殊,对正亲私做了很好的诠释,为我们立起了标杆,树起了榜样。我们领导干部,就应该像龚全珍老人那样,把正亲情私利,追求公道大义,时时以集体、单位、大局利益为重,让小家服从大家,让私利让位公利。要过好家庭关、亲情关,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亲属不扰事。对自己及亲属要求更严、标准更高,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家人坚决不能做,普通人可以做的事家人也要慎重去做,不能让别人找到短处,让旁人指指点点。二、针对“家风不正”的问题,必须警诫为先,以“廉”持家剖析纪委通报案件的教训,不难看出,清廉失守,家中必百病丛生,不以“廉”持家,家道必邪气满盈!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对此并不引以为然。有的还沉醉在过去“潜规则”“旧习气”中,对吃拿卡要那一套流连忘返;有的对亲属和身边人明里暗里关照,在职务提升、工程承包、物资采购等方面,利用手中权力打招呼、开口子牟私利;有的“图方便”“有面子”,家人出行有公车,亲属旅游有接待,个人宴请有报销,私车来队有油加,家属办事有捷径。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踩刹车”,势必落个“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下场。“廉"是涵养家风、把住正气、支撑家规的顶梁柱,领导干部位高权重,必须警诫为先、身正为旗、以上率下。一是言传身教,做出榜样。“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二领导干部应自觉提高品位,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在各种诱惑面前洁身自好,远离是非之地、是非之人、是非之事;要自觉端正品行,不做“两面人”,要求别人做好的自己首先做好;要自觉树好品德,不能开的口坚决不开,不能动用的权利坚决不用,不能沾染的钱物坚决不拿。二是防微杜渐,守住小节。守住小节,才能成就大义,防微杜渐,才能永保平安。革命志士方志敏曾因其妻收受友人赠送的一块绒布,对妻子严厉批评,并连夜将绒布送还。一块布虽轻小,但小中有领导形象,轻中见家风底色。作为领导干部,在涵养家风上,就是要像革命先辈那样,“勿以恶小而为之”,始终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时刻保持“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的警醒。三是定心稳神,把好关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要抬高站位,定心稳神。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家德放在国运兴衰的大环境中去看待,放在强国复兴的大背景中去考验,放在社会风尚的大潮流中去评判,对家风的涵养培塑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坚定的态度,有更自觉的行动;要积极作为,把住关口,特别是面对改革这场大考,要把住家风这个口子,一言一行,要对家庭负责,为家人着想,不向家庭传递负能量,不做有损家风、有违家德的事,尤其是不能在清廉方面失守;要头脑清醒,自我约束。三、针对“家教不好”的问题,必须躬行为重,以“德”养纵观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许多都是封妻荫子导致子女亲属失于家教、道德沦丧。现实中,有的人前教育部属一套,背后教育家人一套,甚至灌输不健康的钱权思想;有的热衷不正当交往,乱拉男女关系,造成家庭不和谐;有的默认“宰相门前七品官”,无视身边人“扯大旗作虎皮”;有的对亲属在外接受宴请,收受红包不提醒矫正,对家属直接指使下属或公务员办事听之任之。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家教不好、家德败坏正是引发问题的导火索。对领导干部来说,必须牢记习主席“三个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把家庭建设好,把德行立起来。一是学以立德。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以优良的家规家风立德树人,“孔明诫子”等故事广为流传。领导干部要把学习摆在家庭建设的首位,与家人常讲党史国史,常看廉政故事,常学道德文化、增强家庭成员立德做人的意识,达到厚植家德、纯洁家风的目的。二是教以养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领导干部要引导亲属树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确金钱观念,切记不义之财不可取;树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持家观念,营造克勤克俭、戒骄去奢的家风环境;树立“百善孝为先”的孝悌兴家观念,克服给钱给物的错误思想,始终善事父母、教好子女。三是行以树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玉山县虞元顺老人带领子孙义务行医60余载,成为传播家庭美德的践行者。我们就要像虞元顺老人那样,对家规家风常抓常思,对家德家教常塑常养,心不为物役,人不为物累。要做“正直人”,面对诱惑,不伸手、不苟合,坐得正、行得端;要做“实在人”,关爱家人、善待亲人、以心交心;要做“纯洁人”,实以谋事、修德明理、忠厚持家;要做“高尚人”,追求远大理想,培养健康情趣,以领导干部在涤风励德上的嘉言懿行,引领家庭文明新风尚,带动党风的清正纯洁。家风党课讲稿:以良好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J意思是说:一个人先要修好自身的品行,端正自己的德行,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使得天下太平。所谓国有国魂、家有家风,家国一体、家国同源,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注重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党的优良传统,良好家风家教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家风通过家训家规得以实现,以家训家规来约束家人的行为,乃家庭兴旺之基。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治家秘笈归纳起来就是“孝、友、勤、俭”四个字。他经常在家书中用以教育他的族人,比如:勉君子应立志牢记“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居家礼节断不可忽家训不可一日忘之望勤苦谨慎为子孙榜样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久要有勤俭人家气象居家以勤劳为要爱惜声名常存戒心习近平同志也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关于家风家教的问题,相关的理论阐述有很多,基本的道理大家也都了解一些。我今天主要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历史典故、名言警句、视频资料,在经典故事中品味家庭教养,在圣贤格言中熏习传统风尚。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注重家风家教建设?首先,这是传承中华民族基因,弘扬优良传统的需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一个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培育的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长河中,孕育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文化和以人伦大道为主的传统美德,更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家庭文化和优良家风。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之所以能够成名,往往得益于优良的家风和严格健康的家教。这些家风家教也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这里,我们来回顾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故事一:孟母三迁孟子的父亲死的早,他由母亲带大。起初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和邻居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号的样子,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知道这样下去,孟子将来什么也做不成,便搬到了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知道后,明白此处也非久留之地。于是,孟母又将家搬到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了。见此,孟母才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啊!”后来,孟子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学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称为“亚圣孟母虽是一计妇人,但她注重言传身教,抚育儿子,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其所展示的教育理念和家风家教,在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参考。故事二:岳母刺字金人南侵,南宋形势危急。岳飞投军抗金,不久因为父亲病亡,于是退伍还乡守孝。一天,岳母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儿啊!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我想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精忠报国”的使命,岳母决定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听了母亲的话,岳飞二话不说,解开上衣,露出脊背,请母亲下针。岳母问:“儿啊,针刺很痛,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点点头,在儿子背上刺起字来,不过她故意将“国”字少刺了一点。刺完后,岳飞从镜子里看了出来,说:“母亲,精忠报国,儿终身不忘。只是有一事不明,为什么国字少一点呢?”岳母说:“儿呀!只因金兵入侵中原,国都陷落,两位皇帝被俘,所以这一点先别刺上,等到国土收复时再添上去吧。”从此,“精忠报国”四字就刺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激励着他奋勇杀敌。后来岳飞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宗泽称赞他“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没有国,哪有家?因此,忠于国家,必然成为家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大义当前不敢担当,少有作为,那么德就不能立,家也就兴不起来。其次,这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预防滋生腐败的需要。刚才我们谈到,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家风家教,但是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对家风家教重视不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我们先来看两段纪录片刚才,纪录片中所展示的苏荣腐败案是典型的家族式腐败,这种“全家腐”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一一家风败坏。还有孟宏伟,他的妻子高某将为其家庭服务的军人当作“佣人”随意使唤,生活奢靡,孟宏伟不仅不予以严格管教,反而放任纵容,并为其谋取诸多非法利益。正所谓“家风坏,腐败现”,很多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都是从家风败坏开始的。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被查处的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有一半以上涉及亲属、家属。因此,遏制家庭、家族腐败的势头,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十分重要。如果干部家风优良、家教严谨、家庭和睦,那么就难以出现腐败问题。反之,党员干部家庭风气不正,家教不严,干部或其家庭成员在思想上放松警惕,就容易诱发腐败。刚才,我们通过古代和现实、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对比,直观感受了家风家教对于干部个人成长和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良好的家风家教能够培育出优秀的子女,败坏的家风遗害无穷。第二个问题:如何建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关于这个问题,我就用一个“严”字来概括。(一)从“小”严起这个“小”字,指的是从“小时候”严起,从“小事”“小节”严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治家贵严早已成为一条不容怀疑的准则。曾国藩和纪的更是从起居饮食、为官做人的“小事”“小节”着眼,为家人制定了严格的规矩。曾国藩的家庭教育,以八本堂的八句话为经,以“八宝饭”的八字为纬,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一套治家的理论体系。中国谈家庭教育者,未能出其范畴。他曾说:“治家贵严,严父常多教子,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胜言矣J意思是说:治家严为贵,严父对子女经常多加教育,不严那么子女就会一天比一天骄佚懒惰,其流弊数不胜数。这是曾国藩的切身体会和一生奉行的准则。清代著名学者纪陶在与妻子谈论时,也谈到怎样教育子女,他提醒妻子教子莫失之教义,切不可无原则地溺爱,要“以其道而爱之”。叮咛妻子要用“四戒”“四宜”的原则去教诲三个儿子。所谓“四戒”“四宜”就是: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古人还倡导,教育应该从胎儿抓起,从娃娃抓起。早在中国古代,圣明的君王就创造了所谓胎教之法:女人怀孕三个月,便令其出宫到别处居住;孕妇不看邪恶之事,不听狂乱的声音;即使欣赏音乐和日常饮食,也都要受到礼法的约束。另外,还要把怀孕期间的有关情况刻在玉版上、保存在书柜中,以资将来参考。孩子生下来,会哭会笑了,就由专门负责教育的师保,用仁孝礼义来训导教育。对一般家庭的孩子来说,即使做不到这些,也要在他婴儿时期,开始懂得观察父母脸色,知道父母喜怒的时候,就进行教育,使子女有所畏惧,言行谨慎,将来恭敬温顺。古人云:“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J"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J没有人不喜爱自己的儿女,恨不得满足儿女的所有要求。但是和子女相处,要像郑板桥说的那样,“爱之必以其道二如果一味娇生惯养,会让儿女生出骄横自满之气,对于儿女的成长和以后在社会上立足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育孩子必须“以其道”,该严时一定要严,否则孩子容易成为“脱缰野马”,无法管束。父母必须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切忌“无教而有爱”,过分溺爱和放纵孩子。对子女的饮食和言行,如若放纵迁就、任其胡为,应该警告反而加以鼓励,应该训斥反而和颜悦色,如此,他懂事后,便以为其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的。长此下去,一旦他形成了骄纵轻慢的恶习,再去制止约束,就是打死他,也不能使其畏惧,结果你的愤怒越来越大,他的怨恨也随之而增长,他长大以后,必然是个品德败坏的人。所以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少年时培养的品德宛如天生一般,从小养就的习惯恰似自然形成)是有道理的。当然,那些不能够很好地教育子女的家长,也并非存心要把子女推向罪恶的深渊,只是难于对他们严加责骂。平时“温柔有加”,需要责备的时候又“蜻蜓点水”,即使当面训斥一番,也不忍心让其遭受皮肉之苦。就以治病来比喻,哪里有不用汤药和针炙治疗便能痊愈的情况呢?那些经常监督教训子女的家长,难道他们就愿意那么苛刻地对待甚至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吗?确实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这几年,我们在媒体上也看了很多关于“坑爹”的话题。我们熟知的一些明星李双江、张国立,通过媒体曝光出李天一轮奸案、张默吸毒案这些不光彩的事情,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途也丢尽了家族的脸面。我们常常是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而过。但是,这些事件折射出来的是他们家教不严、家风不正的问题。倘若为人父母平时对子女灌输了正确的观念,严格要求他们,我想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的。(二)违规严惩良好家风家教的建立,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立几条家规就可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遵守这些规矩。周恩来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他本人带头严格遵守这些家规,也要求亲属必须守好这些规矩。1968年,周恩来的侄儿周秉和与侄女周秉建先后赴延安和内蒙古插队。由于表现好,1970年经当地群众推荐,二人按照正常手续,分别应征参军。当周秉建穿着军装到北京看望伯父伯母时,周恩来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经过耐心动员,周秉建回部队后写了申请离队报告,但部队领导仍想挽留。周恩来专门向总政和有关军区的负责同志提出:“你们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J周秉建最终脱下军装,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临行时,周恩来说:“我没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这条路J在延安插队的周秉和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后来他也办了离队手续,从新疆回到延安插队劳动。还有一次,两个来京探望他的晚辈来不及看戏,秘书就叫司机送他们去。周恩来知道后批评了两个晚辈和秘书:“这是稿特殊化!破坏了家规。晚到几分钟,少看一段有什么了不起呀!”并交代秘书,”记上账,今晚交双倍车费,扣我工资J周恩来还有一个侄子,以前在国民党部队里当过兵,沾染了很多恶习。解放后,他在山东又到处乱吹自己是周恩来的侄子,还在20世纪60年代初犯了一些很严重的错误。周恩来知道后,几次让办公室给当地有关部门写信,提出对他侄子要劳动教养。还特意让有关部门转告他侄子:“要老老实实接受改造,把自己改造成新中国的好公民,如果不痛改前非,就不再认他是我侄子J老一辈革命家在治国与治家的关系上,为我们今天的党员和领导干部立了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深刻地体悟到治家的重要性。周恩来同志是党风的楷模、治国的典范,同样也是治家的榜样。他对亲属近乎苛刻的要求,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也是周家良好家风得以建立、传承的根本原因。(三)宽严相济家教是一门艺术,教子弟以严,固然无可非议,但也要把握好宽严的策略。在这方面左宗棠教子之法也许与现代教育观念更为合拍,他认为对子女小时不可拘太严。对左宗棠来说,长年的军旅戍边、南征北战,使他对家乡、对妻儿老小有着无尽的思念。但是,左宗棠并没有像别人那样把这种思念化作诗行,而是化作了对妻儿的千叮咛万嘱咐,化作了对妻儿们的严格要求。然而,左宗棠在严格教育自已子女的同时,还注意到了矛盾的另外一个方面,即严的不利一面。公.文思.享文库出.品,因为万事总是一利一弊,利弊相主报长,物极必反。所以,左宗棠说:小时候拘束太严,大来纵肆反而不可收拾,或渐进憨骏,皆必有之患。在家教中,对子女缺乏约束和规范,一味地放纵固然不可取,然而,拘束太严同样有百弊而无一利。一般来说,拘束太严的结果有两种:一是逆反,放肆不可收拾,酿成大祸;二是“憨骏”,傻呆木,失去自我应有本领。关于逆反的情况,主要是子女的个性受到压抑,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过失,哪怕是成长过程中不可免的过失,不但不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谅解,反而还要招来他们的斥责乃至暴力。有时,当他们把自己的愿望和生活中在某一时间由于受到某一种事物的诱感而产生的冲动和欲望说给父母听,并且希得到满足和解决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得到的竟是父母的反对、痛斥。久而久之,他们便不再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而是埋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即:他们的父母以为他们的子女已经按照他们设计好的人生路线开始了生活。殊不知,子女们在表面上愈是靠近他们,愈是符合他们的要求,而心理上却离他们的设计越来越远。当他们一旦离开父母,摆脱父母的束缚,他们心中被压抑多时的欲望便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在社会生活中,对有些青少年犯罪,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叹惋和疑问:这个小孩小时候挺听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