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部《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一周年学习心得体会七篇.docx
-
资源ID:427843
资源大小:20.7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政法干部《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一周年学习心得体会七篇.docx
学习新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1995年国务院颁布信访条例,信访工作正式被纳入规范化轨道。该条例2005年作出修订,对新时代的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作为一名信访工作人员,对信访条例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整个条例共有七章五十一条,内容科学详实,贴合工作实际,我利用业余时间通读学习,受益良多,现浅谈几点体会:一、畅通信访渠道,倾听民众心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部门作为党和政府的“耳朵”,倾听群众心声,决不能闭眼塞聪。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于信访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信访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畅通信访渠道,既方便了人民群众,也加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二、善用工作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条例明确信访办理流程,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办理时限,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工作中,没有良好的工作方法,必将举步维艰,只有科学健全的工作制度,才能形成整体联动,有效运转,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维护好一方的和谐稳定。三、压实信访责任,增强工作使命感。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强调信访问题以事发地处理为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办理;明确因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的责任人的责任,以督促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积极履行职责,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信访事项的发生,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明确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直接转送、督办信访事项的责任,重点突出督查、督办等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作用;强化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的责任,以提高信访事项的处理效率,强化源头管控责任,加大领导包案力度,限期化解稳控。基层不稳,地动山摇,作为基层信访工作人员,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使命必达,每每看到信访人来反映的问题被妥善解决,心中总是满满的成就感,信访人心暖了,我们也就暖心了。四、自觉维护信访秩序,推动解决到位。条例充分体现了“既要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建立良好信访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基本要求,对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从我做起,走街串巷向群众广泛宣传信访条例,在信访过程中,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明确告知权利和法律责任,引导群众合法、理性、逐级上访。对待来访群众做到热情接待,善待上访群众,自觉维护信访秩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信访事项,一时得不到解决,信访户变成了老访户,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不仅要规范办理流程,更要注重时效,在办理的过程中,及时跟踪进度,反馈结果,努力做到让群众满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多学、多做、多思,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献出一份满意答卷。政法书记学习信访工作条例体会交流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做好信访“明白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切实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信访的各项工作中。通过“红领工作站”“局长驻点工作室”“政法干警进网格”等平台,推进条例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深入群众解读条例,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二是健全机制建设,做好矛盾“化解人”。加强源头治理,健全完善工作网络,切实将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同时整合信访部门与职能部门工作力量,发挥好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信访接待中心作用,对群众信访事项马上办、简易办,努力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效,真正实现让群众最多访一次。三是强化责任担当,做好群众“知心人”o我们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带着感情做好信访工作,不断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通道,努力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全面提升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信访干部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交流发言信访工作条例的制定出台实施,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坚持人民至上、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切实履行信访工作职责使命的重要保证,对于确保信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效能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基层一名信访工作者,我将坚持“三个始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锤炼过硬本领、弘扬严实作风,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新局面。一是始终绝对忠诚,做到主动谋事。始终把对党忠诚放在第一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本质属性、根本立场、领导体制、功能定位、重点任务、改革方向、方式方法、发力重点和组织保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信访问题化解当中去,在履职尽责中取得新业绩新成效、展现新作为新形象。二是始终敢于担当,做到务实干事。坚持“人民信访为人民”工作理念,以开展“强省会、勇担当“作风建设年为契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到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切实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为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奋勇担当“一打造三当好”新使命、矢志推进“五城同建”贡献力量,让新时代的岳麓信访工作既有“温度”更有“质感”。三是始终接受监督,做到依法办事。扎实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把贯彻法治理念作为准则,深入推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科学精准分类处理群众诉求,建立健全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信访问题有效解决。同时,积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切实把群众合法诉求解决好,最大限度将信访事项在阳光下运行。政法干部信访工作条例学习心得体会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信访工作条例为纲,科学、高效地开展工作。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和谐稳定环境。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这项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大局。信访部门和信访工作者要坚持人民至上,忠诚履行四项职责使命,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纾困,切实维护好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坚持以事实为准绳,维护正常信访秩序。信访工作条例突出明确了双向规范的工作要求,既规范机关单位信访工作行为,又规范信访人行为。信访工作者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一切干扰,保持定力,认真履职,不断提高信访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认真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好政策解释和人文关怀,与群众“同频共振”。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好信访工作“事要解决”是关键,要始终坚持将解决问题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运用法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学会换位思考,对合法、合情、合理的信访诉求依法依规予以解决,做到依法、有理、有据、有节。要注意加强信访人的思想教育和疏导,引导其通过合法方式逐级反映诉求,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要坚持诉求合理的问题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千方百计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政法书记信访工作条例学习心得交流体会去天观看了省委政法委组织的信访工作条例专题培训会,对在政法战线上奋战的我们受益良多。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信访工作条例规范和指导了我们如何开展信访工作,也对我们做好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政法工作者,维护地方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尤其是在重要时间节点确保不发生非法上访等影响安全稳定的时间,是我们首要的职责。我们要吃透信访工作条例精神,明晰条例内容,在条例指导下开展信访工作,依法依规保证地方安全稳定。信访工作条例充分体现了“既要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建立良好信访秩序、确保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对我们较好做好信访工作提出了挑战。在保障安全,化解信访矛盾道路上会有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用法,用心,用情去化解纠纷。同时,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一根弦,在重要时间节点重视每一件矛盾纠纷,护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街道政法书记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通过信访工作条例学习,本人认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要做到“三聚焦三落实”:1、聚焦学习常态化,落实政治责任。要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增强责任意识,开展学习培训,要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学与个人学”相结合的方式,吃透条例内涵,把握新内容、新变化,确保条例学习取得实效。2、聚焦程序标准化,落实成果转化。要结合工作实际,将条例运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要把条例作为破解难题推动实践的有力指引,明确工作要求,从案卷受理、办理、反馈、监督四个方面对全过程进行梳理,实现“一案六清”要求。3、聚焦过程人性化,落实人稳事清。一是要把群众问题放在心坎上,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深入研判矛盾隐患,解决相关热点、难点问题,为民排忧解难,化解初信初访。二是要一人一事一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准问题切入口,耐心说服教育,做好信访人的思想疏导工作,引导其通过正规渠道合理反映诉求。三是突出重点,一方面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办事,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想方设法为信访人解决实际困难,全力化解心结;一方面要努力与他们结友交心,减少工作阻力;同时落实包保稳控措施,确保人稳当地、事解基层。政法干部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信访工作条例是全面规范信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是新时代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理顺信访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信访干部,为更好地推动问题快速解决、矛盾及时化解、隐患提前消除,需要我们从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一是摸准民情,架起党员群众的“连心桥”。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心连心,掌握民情民意是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的首要前提。要通过推行“四民”走访、信访代理、心理干预等措施,更直接地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更全面地掌握群众诉求、更深入地发现群众困难,为解决问题提供民意基础和民心支持,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基层信访工作有的放矢、真正见效。二是整合平台,打好基层信访治理“组合拳”。要适应形势变化和群众需求,讲好“我的信访故事”微党课,发好“制度建设”舆论之声,特别是深入推进基层信访平台“实体化运作”,使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有集中的抓手和统一的平台,为区、街道、社区三级协同做好基层信访工作凝聚合力、汇聚能量。要统筹好、整合好、运用好平台,形成合力,打造品牌,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三是化解难题,构建融合信访治理“共同体”。做好信访工作归根结底是要解决群众身边的现实问题。要加强基层源头治理,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高质量信访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实打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信访工作与“两联两进、结对共建”等工作深度结合、同向发力。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和忧愁忧虑的难题解决到位,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点赞。四是创新方法,答好基层信访治理“新考卷”。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必须在创新方式方法上找出路、求突破。通过拓宽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的制度化渠道,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工作者等作用,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维护权益,推动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坚持“治理”与“治心”并重,推进“一切信访工作到基层”落地见效,施展园区信访工作的“法、势、术”,凸显园区信访治理的“时、度、效”。通过创新信访工作的思维和方法,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让服务群众工作有更好的实效,让基层信访治理水平有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