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感党恩强党性党课讲稿.docx
党课:学党史牢记使命,感党恩砥砺奋进,强党性行稳致远同志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因此,在动员部署会之后,我和大家一起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IOO年的光辉历程。百年风雨,世纪沧桑,我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建党100周年这个特殊又喜庆的日子里,重温党的历史,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历史中重新审视初心,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呵护初心。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付出更为艰辛、更为艰巨的努力,才能奋力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辉煌。今天的讲解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一、山河破碎与百年逐梦(1840年19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大英帝国凭借16条军舰、4000名陆军就能迫使满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I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000名英军、7200名法军就可以长驱直入中国首都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一纸马关条约使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在清王朝覆灭前的70年间:GDP从世界占比29%下降到6%;不平等条约签订数量达1145个,平均每年16个;割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7个英国。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各个阶级和阶层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开启了救亡图存的奋斗历程。(一)洋务运动,破解“技不如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洋务派的领导下,中国终于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开始了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直到1895年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战败的原因暂且不论,我们知道了单从技术上想办法显然不行了,于是我们开始从制度和政治上寻求出路。(二)戊戌变法,破解“制不如人”1898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因戊戌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以悲剧性的失败告终,但是作为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被永远载入史册。(三)辛亥革命,再破“制不如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成功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其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也使民主共和理念从此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革命政党。这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四)新文化运动,破解“文不如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再次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要救国,就必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大背景下,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在上海创刊为标志,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青年学生为主、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随着这一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二、党的成立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梦(1921年一1949年)风云翻卷,孕育着电闪雷鸣。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此后28年的暴风骤雨划出了充满能量的闪电,使中国革命的道路在灰暗的雾霾中耀然于前并不断延伸。(一)悠悠红船,扬帆起航1920年初,李大钊号召仿效俄国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随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李大钊)。俄共(布)中央和共产国际也派遣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商议建党事宜。这一年,全国多个地方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1920年夏到1921年春,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成熟。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到30日,一共开了6次会议。7月30日的第6次会议是原定的闭幕会,因法租界侦探闯入和警察搜查,会议无法在上海继续举行,于是决定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租用的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未能完成的议题,选举产生了中央局。会议虽然只开了7个小时,但完成了在上海开始的所有议程,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一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春(tao)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南湖“红船”,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标志,也由此载入史册。今天,有人这样形容中国共产党,这支初创团队,初期注册资本为零,靠着马恩列商业计划书,拿到北极熊创投的天使轮和A轮,28年后上市,经过七十年和五代CEO经营,目前市值突破14万亿美金,居全球第二,未来有望成为全球第一,被称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而这支团队的13位初创人,最后党内幸存者仅毛泽东、董必武二人,淘汰率是85%,从这点不难看出,这个党何其艰难,这种艰辛,这种奋斗,没有一条坦途,是一步一步地摸过来、走过来、爬过来的,非常不容易。“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引申为任何具有远大前程的事业,尽管在初创之时微不足道,等到将要完成的时候就一定会发展得非常巨大)。中国共产党这艘历史性的航船,飘扬着党的纲领的旗帜,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劈波斩浪向前行驶,推动神州大地的革命浪潮汹涌奔腾。“红船精神”也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愈益显示出来。(二)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火燎原耀神州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曾试图像俄国人那样,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来夺取全国政权。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等,然而,由于在反革命力量集聚的大城市,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起义的队伍并没有在城市站住脚。面对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人撰弃了脱离中国实际的“城市中心论”,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从此星火燎原,从胜利走向胜利。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毛泽东以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身份出席了“八七”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思想。会议结束,毛泽东即回到湖南,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失败后,果断放弃攻打大城市的目标,转而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发。在到达没有地方反动武装的山坳里一“永新县三湾村”(今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原有5千多人此时仅剩不足1千人和48匹战马。面对部队士气低落,士兵不断逃亡,军阀习气严重,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组织上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内部实行民主主义,同时,明确了“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筹款要归公、不乱拿群众一个红薯)。部队经过改编整顿,为向井冈山进军、搞好同山上群众和王佐部队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到1928年2月,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领导下,中国工农革命军帮助地方重建地方党组织,改编地方武装,加强军队建设,组织发动群众在茶陵、遂川、永新、宁冈等地开展打土豪筹款子运动,先后建立三个县的红色政权,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就这样建立起来了。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部会师。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6月改称红4军。朱毛会师之后不到一个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gan)边界特别委员会成立,同时成立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在区、乡各级普遍建立党的委员会和苏维埃政权。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指引下,经过艰苦的斗争,全国先后创立了13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五指山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宁海革命根据地、右江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广东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其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领导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所有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军事力量最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井冈山时期,广大红军指战员颈部都系有一条红带子,取名“牺牲带”,表明为革命而献身的决心。这一时期,为了中国革命这面旗、这条路,有4.8万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军女战士、朱德之妻伍若兰,1929年转战赣南时因伤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她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敌人残忍地砍下了伍若兰年轻的头颅,悬于城楼示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曾对“苏区精神”作出了精辟的概括,这就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这一概括,对于我们准确把握苏区精神的精髓、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S)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震惊。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红军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原则,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但是,中国革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31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通过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占据了中共中央的统治地位。同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撤销了毛泽东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书记职务,剥夺了他对党的领导权。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又进一步撤销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职务。从此,毛泽东被完全排斥在党和红军的领习近平导岗位之外。在1933年1月开始的第四次反“围剿”中,周恩来、朱德等在实践中认识到中央要求红军先发制人的命令是错误的,果断地采取了毛泽东主张的集中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取得了胜利。然而,毛泽东被剥夺红军指挥权后,博古、李德等拒绝采纳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第五次反“围剿”在博古“左倾”冒险主义方针的错误指导下以失败告终,国民党军队推进到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为掩护中共中央安全渡过湘江,被阻于湘江以东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十八团,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被俘,他抱定“决不能当俘虏”的坚定决心,将手伸入腹部伤口,用尽力气揪出自己的肠子,最终壮烈牺牲。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成为人间的绝唱,流芳百世。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布置的四道封锁线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从8万锐减到3万多人。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党和红军内部对领导人的“左”倾错误领导的不满并要求加以改换的情绪愈益明显。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揭发和批评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同志的指挥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天险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历时整整2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终于到达陕北吴起镇,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为中国革命保留星火,开创了一番新局面新气象。(四)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指导中心和总后方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此后,延安成为指引中国革命方向的革命圣地。1937年盛夏,卢沟桥的炮声响了,华北华中大片领土在短短数月间山河破碎。9月,暴雨砸向平型关东北的白崖台(平型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和忻州市繁峙县之间),日军第五师团一部向此进犯。在小寨村至老爷庙公路附近的山地里,八路军第115师的战士们埋伏其中,一夜风雨过后,加之山洪寒冷透骨,官兵们浑身上下被洪水泡成了“黄泥汤”。一声枪响,火力倾泻而下,八路军发动猛烈进攻,对陷入混乱的日军实行分割、包围,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歼敌IOoO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这场“平型关大捷”惨烈异常,我军近千人伤亡,第5连百名壮士凯旋时只剩30多人,许多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穿着草鞋与日寇血战,在白刃战中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谁知道,抗战初期,我们的战士和日军弹药配置的差距?日军每个士兵配备120发子弹,我们呢?20发?15发?都不对,就5发!明知扛起长枪走向战场,从此再也回不来,却毅然慷慨赴战,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指引?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无畏气概,和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凝聚起万众力量,指引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从1938年开始,千千万万满怀爱国热忱的青年,像潮水一样涌向延安,包括不少台湾青年和海外侨胞,总人数达3万之多,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占80%以上。“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不能到前方抗战;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在奔赴延安的途中,许多人冲破重重阻碍,写就动人诗篇。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遵义会议后,虽然在全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但还没来得及对党的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因此,教育全党学会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中国革命中的具体问题,就成为加强党的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莫斯科回国的王明踏上延安土地。这一次,他又教条地搬用共产国际指示,主张对国民党让步,反对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路线。由于王明手握共产国际指示这道圣旨,他的这种右倾思想一度占了上风,党内产生很大的思想动荡。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遭到惨重损失。而在事变前,毛泽东就对国民党存有戒心,曾制定过一个先发制人的计划,但这个计划最终被共产国际否定了。这一导火索促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下决心开展一次全党的整风运动。“惩前患后,治病救人”“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全党同志检查思想、工作和个人的历史,形成浓厚的纠错氛围。高级干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尤为深入。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上,博古等曾经在历史上犯过错误的负责同志,都在会上进行了沉痛检讨;张闻天更是奔赴农村,以实际行动“补课”;周恩来用半个月时间,写了5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并作了5天的发言,对自己各时期的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体现了极高的党性修养。在整风运动的过程中,增强党性修养被列为一个重要内容。刘少奇论党性修养成为必学文件。这篇文章提出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党性原则及开展党内思想斗争是保持党性纯洁的有效方式等,有力指导全体党员明辨是非对错、锤炼党性修养。通过整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了极大增强,为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组织基础。(五)西柏坡是永远矗立的丰碑1948年,党中央告别历经十三载风雨春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东行千里来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这个华北的小山村便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我们党完成了从农村走向城市、从革命战争走向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在这个世界最小的战略指挥所里,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纵横裨阖,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西柏坡是我们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但同样是严纪律、立规矩的地方。中共中央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的最后时刻,毛泽东曾与周恩来有一段关于“进京赶考”的对话一一赶考!决不当李自成!要考一个好成绩!正是基于巩固政权和建设新中国的考量,在“进京赶考”前,中央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定下的六条规矩,即: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纪律规矩对我们党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进而顺利地转变为在全国执政的执政党,有着重大意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视察,在当年中央政治局开会的屋子里与人们座谈时,深刻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三、党的探索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之梦(1949年一1978年)从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发展的29年,是深刻影响新中国历史发展的29年。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认识和把握这29年党的历史的最基本的结论。(一)巩固人民民主政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解放了除台湾等少数地区外的全部国土,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方面,由于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从1937年至1949年货币发行量增加1445亿倍,造成物价暴涨,引起投机倒把盛行,不良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党和人民政府为了稳定物价,获取财政经济好转,组织了同投机资本做斗争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粮食、棉纱、棉布、煤炭的集中调运,保证了市场供应;同时收紧银根,使投机商因资金周转失灵而纷纷破产。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它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是强有力的,在经济上也是完全有办法的。建国之初另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场战争让世界各国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50年6月,美军在仁川登陆,一直打到鸭绿江边。对于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要不要出兵,是个严重的挑战。政治局扩大会议长时间讨论,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毛泽东权衡利弊,做出了一生最难的决定,出兵!战争的结果出乎全世界很多人的意料,联军被打回了三八线。此战也改变了全世界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的认识。这个认识,就是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美军西点军校学者在总结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时,反复说了一句话:“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战争结果的本身,它不仅结束了西方列强依仗武力在东方任意霸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也为新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美国再也没有力量同时与中苏两个国家对抗。美国做出了二战后第一次战略收缩的决策,主动谋求与中国建立正常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日本抢先与中国建交,西欧国家迅速跟进,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事态发展之快使人眼花缭乱,八十年代也被认为是中美两国的蜜月时期。正是由于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国成功地实现了改革开放,大量压缩军费开支,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1990年苏联解体,美国认为中国已经不重要,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民间咨询机构纷纷制定进攻中国的计划,但终因朝鲜战争的余威,美国未敢动手,抗美援朝的影响至少维持了四十年。同时,抗美援朝战争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包括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内的17万1千6百87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阵亡于朝鲜半岛,负伤22万人,有许多烈士的遗体至今还遗留在韩朝的领土。此外,中美关系破裂使得美国转而保护台湾,失去了攻占台湾的机会,同时也间接让日本经济重新崛起,并免于二战的惩罚;中美共管的钓鱼岛也被美国交于日本,形成今日主权问题;1962年的中印战争,恰处中苏关系恶化,一直处于死对头的美苏在战前达成一致、共同支持印度,为其提供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二)进入社会主义过渡阶段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党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基本遵循。1953年9月250,人民日报发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周年口号,向全国人民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随后,在全国普遍开展了总路线的宣传教育运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依靠自己的努力,加上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须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o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各地呈现出市场繁荣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多条建设战线喜报频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体系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所做论十大关系报告,在比较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它以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和形成领导国家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留下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足迹。八大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强调执政党建设是一大亮点。大会正确分析国内形势,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制定的路线标志着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初步成果。同时,这次会议并没有否认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它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之间的斗争,还会继续一个很长的时间这里实际上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问题。之后,为整顿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思想和作风问题,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但是随着整风运动的迅猛展开,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借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起进攻。在进行坚决反击的同时,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后果。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总路线提出后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虽然党在后期逐渐认识并试图纠正已经发生的错误,但由于在1959年7月召开的庐山会议后期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等的批判,进而在全党开展“反右倾”斗争。由于以上失误和错误,加上三年自然灾害、苏联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至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左”倾错误的持续以及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对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更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埋下了深重的伏笔。(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是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现象,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并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寻找一条途径。1966年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以及中央领导机构所做的错误改组,使“左”倾错误方针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1969年4月,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内的地位。“文化大革命”发动后,在党的领导层内、广大干部群众中,对“左”倾错误和极左思潮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抵制和抗争。1967年2月前后,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在不同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批评。虽然这次事件被诬为“二月逆流”而受到压制和打击,但抵制和抗争始终存在并不断发展。随着时局不断紧张,1971年9月8日,林彪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企图谋害毛泽东,另立中央。在其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O时与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从山海关机场强行乘飞机外逃,凌晨3时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肯特省贝尔赫矿区南10公里机毁人亡,这次事件也被称作“九一三”事件。事件发生后,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1974年初,江青、王洪文等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月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的强大抗议活动,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1976年9月,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随后,“四人帮“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险的紧急时刻,叶剑英和党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根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这场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叶剑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叶剑英高瞻远瞩,排除阻力,力主请邓小平、陈云等久经考验的老一辈革命家立即出来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尽快平反一切冤假错案。党在探索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和错误,在前进中发生了一些曲折,对深刻教训我党从不予以否认,而是认真省视,总结吸取教训。通过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党和国家领导人才逐渐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未来国家的发展积累了一笔代价深重的经验。四、党的新征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1978年一至今)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文化大革命”错误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还在持续。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伴随着40多年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中国进入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一)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确立了“实践”至上的权威,批判了“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篇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一场全国规模、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对这场讨论给予了有力支持,批评“两个凡是”的主张,公开支持实文的观点,号召“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工真理标准大讨论最主要的贡献和意义就是重新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个人迷信、“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把人们从“文化大革命”的极左错误中解放出来,从而为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等一系列新政策、新主张、新思想、新办法的提出打开了通道,提供了思想条件。1978年7月6日至9月9日,国务院召开务虚会。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研究如何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会议开了两个月零3天,提出的新办法新路子,集中起来,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二)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1979年至1992年是改革开放的初始、试点和探索阶段。13年时间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走过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后发展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阶段,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81元增加至1991年748元,增长4.1倍。人民生活基本摆脱了贫穷,解决了温饱。1992年至2002年是确立改革开放的目标模式和基本框架阶段。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的决议,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后,在各个领域各种层次上展开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开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引导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这一阶段,各种市场的建立使商品从“小流通”走向“大流通”,为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由温饱有余快速向总体小康迈进。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和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进入了以完善为主题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形成“十大坚持”;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的经验,形成“十个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即“八个必须坚持”。这一阶段,是我国发展的黄金十年,我国经济总量从2002年的L47万亿美元,提升至2012年的8.56万亿,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实现途径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由此,我们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成为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总任务。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梦,共产党员奋斗正当时新时代伴随着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奋斗目标,可谓前程似锦,任重道远。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党员、年轻干部都应该成为新时代有新作为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在工作中增进修养,在实干中增强本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新时代增光添彩。一、不忘初心,学党史,做到忠诚于党不忘初心,就要心中有党,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正是党的崇高理想,党的先进形象,吸引着无数优秀中华儿女,期待成为其中的光荣一员。烽火岁月,我党我军高级将领大多于危难之际参加革命、投身共产主义事业。朱德担任过滇军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位,为寻求真理赴柏林留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叶剑英早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来追随孙中山闹革命,北伐时任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新编第二师代师长,在国民党发动“白色恐怖”活动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刘伯承参加革命前已经是四川督军署警卫团团长,在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中担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指挥官,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参与发动泸(州)顺(庆)起义。这样事例不胜枚举,他们为了党的崇高理想,毅然决然抛弃高官厚禄,拎着脑袋干革命。毛泽东一家6人为革命牺牲了,徐海东大将一家66位亲人牺牲,贺龙元帅一个家族2050人先后牺牲。为什么?就是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我们每名党员,既然通过组织的考验,那么不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这不仅是自我角色的不断暗示,更是价值取向的反复拷问。在这方面,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同志就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乌兰夫出生在内蒙古土默特旗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6岁开始放羊、干零活,12岁在私塾里读完了四书五经。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接触到了革命书刊,参加了反对袁世凯、抵制日货等活动,迈开了革命征途的第一步。1923年秋,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先后来到乌兰夫就读的北京蒙藏学校进行宣传,乌兰夫得到和李大钊长谈的机会。很快,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组织的民族解放道路,成为蒙古族第一代觉醒的革命青年之一。1925年,乌兰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安排下前往苏联中山大学深造。学成后的乌兰夫原本被安排在苏联从事翻译工作,但是乌兰夫认为国内的革命尚未成功,蒙古人民尚未得到真正的解放,毅然回到了祖国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回国后的乌兰夫,在西北特委书记王若飞的带领下,在革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