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设置交叉学科论证方案.docx
附件2-2:自主设置交叉学科论证方案学位授予单位名称:福州大学学位授予单位代码:10386交叉学科名称土木工程材料交叉学科代码99Jl所涉及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学位授权级别0814土木工程博士硕士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4博士硕士博士硕士博士硕士接受质询联系电话接受质询电子邮箱注:1.请填写相关项目,并在相应的“”划“小;2.本方案将上网公示。2016年10月30日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一)学科内涵“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该学科由结构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材料科学、水利工程、给排水、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相应的其它工程学科所组成,围绕构建我国节能、环保和低碳等国家需求,主要研究超高性能建筑材料与复合材料、环保水泥基材料与耐久性、固体废弃物再生与应用技术和高分子材料与功能材料等方面的新理论和工程新技术,实现土木工程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国内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国外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均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增设学科和交叉学科,在主要的国外大学中该专业大都独立设置在土木工程系或环境与材料系下。在国内知名高校中,只有东南大学增设了目录外的0814Z1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硕士点和河海大学的力学与材料学院增设了目录外的0814Z2土木工程材料硕士点。其他知名高校均将“土木工程材料”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设在土木工程学院和材料与工程学院的一级或二级学科点下,详见表1。表1国内知名高校在一级和二级学科下设“土木工程材料”的情况序号学校学院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二级学科名下设的研究方向1清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0814土木工程081402结构工程土木工程材料2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081400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材料3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4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0814土木工程081402结构工程土木工程材料5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080502材料学土木工程材料6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7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081400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材料8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081400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及应用9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10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是材料学与土木工程的交叉学科。目前.,我国正处于土木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结构设计的新构思及施工的新工艺、新技术与新型建筑材料的关系日益密切,使得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对同时具有土木工程专业及材料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并能从事土木工程材料及应用研究和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在以福建省为中心的海峡西岸,还没有“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两个一级学科交叉的学术型硕士点。福建省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许多桥梁和房屋建筑结构处于海水腐蚀环境中,这对土木工程结构寿命造成影响。“土木工程材料”这个学术型硕士点设在土木工程学院有利在将土木工程材料与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能使材料充分为重大工程服务。利用土木工程学院的工程背景和材料学院的学科优势,进行学科交叉,成立“土木工程材料”学术型硕士点,将推动福建省并带动我国沿海地区建材业和与土木工程有关各种产业升级和规模化,推动“生态省”建设,以及促进国家节能、环保和低碳和可持续事业的发展,推动“一路一带”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三)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高性能建筑材料与复合材料、环保水泥基材料与耐久性、固体废弃物再生与应用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功能材料等。(1)超高性能建筑材料与复合材料研究基于工程应用的最优性价比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制备技术研究;UHPC纤维细观力学研究;UHPCFST组合材料与结构受力性能研究;预制与现浇UHPC体积稳定性对结构性能影响与性能匹配设计;UHPC梁在不同环境下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研究;UHPC拱受力性能与全寿命费用研究;UHPC构件联接构造和预应力锚固处局部受力性能;花岗岩石粉为主的福建替代材料的UHPC制备技术研究;UHPC制备设计的计算机算法研究;闽台高温高湿、海洋气候对UHPC的特殊要求及对制备技术影响研究;UHPC力学指标和体积稳定性研究。超韧性UHPC配方及性能研究。碳纤维、玻璃纤维和PVA等在UHPC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等。(2)环保水泥基材料与耐久性环保水泥是指采用碱(NaOH、水玻璃等)来激发矿渣制成的水泥。因为它减少了CO2的排放,利用了固体废弃物,延长了结构的使用寿命(即环保水泥制成的结构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其环保效益明显。与传统隧道防火涂料相比,环保水泥隧道防火涂料具有:1)凝结时间短(2h以内),可连续喷涂25mm,施工效率高;2)粘结耐久性好,在风震、冻融和硫酸盐腐蚀下不脱落。3)采用无机粘结剂制成,与隧道同寿命。4)具有较好的抗裂、抗渗和防火性能。研究水滑石对环保水泥隧道防火涂料防火和减噪机理;研究C-A-S-H对环保水泥隧道防火涂料粘结耐久性的影响。研究环保水泥混凝土桥梁基础、桥墩和箱梁的性能。环保水泥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可用于腐蚀性环境桥梁基础的建造。现有桥梁的桥墩和箱梁均处于碳化环境,碳化会导致桥梁的桥墩和箱梁混凝土中性化,最终导致桥墩和箱梁中钢筋的锈蚀。采用环保水泥技术,在自然碳化环境下,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碳化层和吸附碳酸根的水滑石层,此处的显微硬度是内部混凝土的3倍左右,因此空气中的Co2很难再进一步对环保水泥混凝土桥墩和箱梁进行碳化,这样碳化就得到了抑制;且环保水泥混凝土内部为高碱性环境,保护了钢筋的钝化膜,避免了钢筋锈蚀。此外,环保水泥凝结时间较快(可调控),采用现浇法施工箱梁时可提高施工效率。对这方面开展一些量化研究,并将其在工程中推广应用。研究单组分环保水泥、环保水泥加气混凝土砌块、装配式构件环保水泥灌浆料、环保水泥快速修补砂浆(针对道路和钢筋锈蚀)和环保水泥人工鱼礁等产品等,并对这些环保水泥产品的力学性能、抗裂性和在碳化、海水腐蚀和生物等腐蚀下的耐久性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分子结构、水化产物等层次解释其机理。(3)固体废弃物再生与应用技术现有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再生骨料、粉煤灰、矿渣、银渣和生活焚烧垃圾炉渣等。研究再生骨料混凝土在荷载和外界腐蚀性介质耦合作用下的性能,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特性与再生骨料混凝土宏观性能和构件性能的关系,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劣化机理。研究将银渣用于预制构件,研究生活焚烧垃圾炉渣在实心砖、空心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应用。(4)高分子材料与功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材料有着与普通土建材料无以伦比的优点。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强、耐腐蚀、易成型等优点,使结构物耐久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更加轻便,美观。高分子材料方面就聚苯乙烯而言,高分子聚苯乙烯的出现,带动以聚苯乙烯为主要原料的PC轻质墙板产业的发展。泡沫混凝土功能材料,随着泡沫混凝土的研究深入,强度进一步提高,可代替普通混凝土的比例增加,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自修复混凝土对存在潜在损坏危险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有效保护、对造成裂纹和损伤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自修复,使混凝土结构具备自防护功能。对这些功能材料开展研究,提高了结构物的安全性,并且延长了结构物的耐久性,产生很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对这些高分子材料与功能材料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的发展。(四)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土木工程材料''是以“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基础的新兴交叉学科。其理论基础包括土木工程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钢结构、计算机科学、微纳观测试技术、量子力学、物理化学、纳米材料和凝胶材料等。(五)该学科与其相近学科的关系【重点说明与其相近学科的区别】“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材料应用面很广(钢材、制造业、汽车业,陶瓷、水泥、家电等),土木工程只是它的一个分支。土木工程材料主要包括水泥基材料、沥青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它是采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测试技术和理论,从分子和水化产物角度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其性能和性价比,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为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桥梁工程、地铁工程、隧道工程、海洋工程和道路工程等)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等的提高提供高性能材料。因此,在“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相交叉成立“土木工程材料”,可以将两个学科的优势相结合,使先进的土木工程材料能更好的为土木工程结构服务。二、设置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社会对该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重点说明社会对该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土木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土木工程的发展,是互相推动,密切相关的。新的材料常常带来工程的新变革,工程变革的需要又促进新材料的诞生。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与土木工程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推动。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诞生推动了土木工程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法的变化,而新的土木工程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对土木工程的材料品种和质量提出更高和多样化的要求。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更有效的利用的地球有限的资源,全面改善及迅速扩大人类工作与生存空间势在必行,未来的土木工程必将需要在各种苛刻的环境条件下,实现多功能化,甚至智能化,满足愈来愈高的安全、舒适、美观、耐久的要求,土木工程在原材料生产工艺、性能及产品形式诸方面均将面临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严酷挑战。今后,在原材料方面要最大限度的节约有限资源,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及工农业废料;在生产工艺方面要大力引进现代技术,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在性能方面要求轻质、高强、耐久、多功能及结构-功能(智能)一体化;在产品形式方面积极发展预制技术,逐步提高构件、单元化。因而对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环保水泥、高性能沥青、高分子和功能材料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有尾矿、粉煤灰、煤砰石、冶炼废渣、炉渣、脱硫石膏等。20002014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总产生量289亿吨。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各类建筑项目遍地开花,随处可见。这些项目既对GDP作出了贡献,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物,成为制约城市有序发展的问题。根据中科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24亿吨左右,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建筑垃圾数量持续增长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伴生问题。目前采用的常规建筑材料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沥青、河砂和天然石子等。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据欧洲水泥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普通硅酸盐水泥产量达到40亿吨,其中中国为24.2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8.6%。生产I吨普通硅酸盐水泥大约排放约1吨的CO2,消耗45GJ的能源;普通硅酸盐水泥行业是第3大温室效应的影响者(占58%),消耗5%全球能源。采用河砂,会造成河床受到破坏,造成河上桥梁的桥墩外露,危及桥梁和两岸大坝的安全。开采天然石子会破坏植被和环境。如何采用工业固体废物制备环保水泥,采用建筑垃圾制作再生骨料,采用机制砂和海砂替代河砂,如何再生利用沥青混凝土,变废为宝,制成高性能混凝土和沥青材料,将它们用于土木工程结构,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迫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因此,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高性能材料(如配装式节点的灌浆料)成为本学科急需要研发的内容。然而,现在遇到的与社会可持发展极不协调的困境是:“土木工程”学科培养的人才不了解材料制备原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的人才不了解材料的土木工程应用背景。这两者的脱节造成现有的土木工程结构(装配式建筑、现浇建筑、桥梁工程、地铁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和道路工程等)无法成为现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的消纳场所,新材料和新技术也很难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中,以提高其耐久性。社会急切需求同时具有“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知识的高级人才,在这种环境下,成立“土木工程材料”学术型硕士点,为社会培养高端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二)设置该学科的目的【重点说明设置该学科与本单位发展目标和学科特色形成的关系】“土木工程材料”学术型硕士点依托土木工程省级优势与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等学科基础平台,以及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相应的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充分发挥两个学科的优势,培养土木工程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成立于1959年。历经50多年的建设,尤其是通过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连续三期的建设,本学科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本学科在国内四百余所有此学科的高校中,处于二十名左右,并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在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学院将土木工程材料作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方向。在学院的规划中,近半年内成立“土木工程材料”校级平台和“土木工程材料”研窕所,并引进材料千人和知名大学的海归博±o学院已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点中增列“土木工程材料”方向。本次申报“土木工程材料,学术型硕士点是学院整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土木工程材料将成为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新的增长点,推动学院向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水平迈进。本学科的特色包括:(1)变废为宝和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采用“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可以将其资源化利用,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一方面解决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土木工程结构原材料来源问题。(2)海峡两岸和“一路一带”的区域特色。福建省作为与台湾相邻的省份和福州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家重点发展的城市),由于环境保护和空气在全国名列前茅,成我国的后花园和面向世界的窗口,其基础设备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尤其重要。研究东南沿海地区高温、高湿和海水腐蚀对土木工程结构的影响,成为其重要特色。研究成果将具有示范效应,带动台湾和东南亚国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建造和维护水平的提升。(3)学科优势。福州大学具有“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校材料学科的高端测试设备(SEM-EDS>NMR、XRD等)齐全,同时土木工程学科具有国际先进的三台阵系统、MTS系统和压剪系统。两个学科强强联系,交互交融,为培养高级的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三)本单位设置该学科已具备的基础【从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分别说明】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福建省属重点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国际ESl学科排名前l%o共有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23个工程领域)。学校现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8个。本学科所依托的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土木建筑工程系,成立于1959年。2006年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历经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10多年来,土木工程学院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学院现设有建筑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水利水电与港口工程系、市政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系、工程管理系、轨道与地下工程系等7个系,设有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其中与本学科相关的有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系、轨道与地下工程系等3个系及其下设的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轨道交通)、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学院设有结构工程研究所、桥梁与隧道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福建省海峡两岸土木工程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结构工程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现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有结构工程等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每年招收本科生500名左右,硕士生180名左右,博士生15名左右,工程硕士生和教育硕士生60多名。学院现有“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土木工程新技术与防灾减灾”“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及“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和"岩土工程''等3个福建省重点学科。学院工程结构实验室为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169名,其中专任教师135名,教授29名,副教授6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名,硕士学位的教师39名。现有教师中有国家国外专家千人计划1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闽江学者3人,福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6人,福建省杰青2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学院还聘有双聘院士1名,兼职教授26名、副教授4名。3年累计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52项,纵向科研总经费超过1500万元;先后承担了20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到校横向科研经费总额达4500多万元;公开发表论文600多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坚持产学研合作,注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土木工程学科的显著特色;土木工程学科老师参与了福建省几乎所有重大和重点建设工程的科技攻关项目,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学科对台交流合作活跃,是本学科明显的区位优势。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新能源材料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为省重点学科和省特色重点学科,并且所属学科中设有“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十五与"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装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先进材料''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占85.4%,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占34.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有在校硕士生194人,博士生30人;有着深厚的科研基础。学院实验中心为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场地2000多n单价3万元以上的设备118台/套,总价值约1590万元,包括场发射扫描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微孔分析仪、四靶双离子溅射仪、万能试验机等大型贵重仪器。目前有固定人员2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近5年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4项,各类科技项目经费累计达到2946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授权65项发明专利,发表代表性高水平学术论文96篇。已形成的学校和学院先进学科平台、实验条件和人才队伍,为本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人才培养条件。表2重大仪器设备清单(单价超过10万元)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单价(万元)购置日期模拟地震振动台三台阵系统Servo-TEST12063.22011电液伺服加载系统MTS11188.7200920000kN电液伺服压剪系统天水红山1688.02012600kN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WAW-600213.820082000kN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WAW-2000221.82008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SHT4106119.52003三轴应力试验机TYS-500115.71986万能试验机1185155.471986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1342164.241986锚固试验机RWG-630116.32011道路材料线性收缩系测定仪ZJY-H110.52008旋转压实仪XY-5112.52008激光连续平整度仪LP-300S111.92008无损检测成套设备IMP140.02008振动测试与控制仪DH5920217.02008多参数静力触探仪Gem-500127.02008探地透视仪PAMAC/GPR147.12008激光隧道断面检测仪BJSD-4型19.82007声学多普勒流速仪MicroADV16MHz115.52007全自动压汞仪AutoPoreIV9520160.02006温度采集系统IMPS35951A113.982005静态测试及分析实验系统IMP425.02001INV动态采集系统INV1023.02001UTM动功能材料材料试验机UTM-3011202015动态剪切流变仪MCR1021452012弯曲梁流变仪TE-BBR1302015压力老化仪9500SC1152015DIANA有限元软件9.41102015红外光谱仪TensorII128.62016同步热重分析仪STA449F5143.52016凝胶色谱TDAmax142.82016扫描电镜Phenompro1702016PFC离散元仿真仿真软件PFCSuite1322016压汞仪Poromaster6013320152.学术成果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项目20多项,其中有9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表3),获批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表4),正式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6部,省级标准2部,国家标准1部(表5),共获得省部、市级奖励7项(表6),发表学术论文95篇(表7)。表3代表彳生的科研项目序号项目、课题名称来源时间项目负责人I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固化演变行为与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2015-2018胡昌斌2早龄期固化翘曲对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2012胡昌斌3早龄期固化翘曲对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2012胡昌斌4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组合梁新型桥梁结构理论与应用交通部西部交通项目2014-2016陈宝春5可持续工程结构与防震减灾创新平台福建省教育厅2013-2015陈宝春6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2014-2017陈宝春7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2016陈宝春8钢腹板混凝土箱形拱桥研究交通部2008-2012陈宝春9自密实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及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4-2017罗素蓉10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和实验室联合会一确定混凝土裂缝扩展双K准则的试验方法技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4-2014罗素蓉11高体积稳定性再生混凝土关键技术研发福建省科技厅2012-2015罗素蓉12环保节能型再生混凝土自保温墙体砌块产业技术研发福建省发改委2012-2014罗素蓉13自密实混凝土徐变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2012罗素蓉14LWAC的拉伸徐变的机理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高校新世纪)2011-2014季韬15高耐久性防水抗裂环保型隧道防火涂料的研制及工程应用福建省科技厅2013-2015季韬16轻骨料混凝土拉伸徐变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1-2013季韬17生物硫酸与氯离子耦合作用下人工鱼礁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2015-2018林旭健18超大跨径高性能混凝土拱桥面内极限承载力研究福建省科技厅2012-2015黄卿维19平钢腹板混凝土拱面内受力性能研究校人才基金2010-2012黄卿维20新型钢管混凝土高墩组合梁桥三台阵振动台试验研究福州大学科技处2011-2013黄卿维21多聚磷酸.硫磺与SBS复配改性沥青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校科技发展基金2012-2015张峰22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老化性能和机理的研究福州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2-2014张峰23应力氯盐硫酸盐综合腐蚀效应下混泥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校人才基金2008-2011梁咏宁表4代表性的专利序号专利名称发明人时间专利类型1路面混凝土初凝时间测试方法及其装置胡昌斌2015发明专利2腹拱类拱桥柔性减震连续桥面铺装结构系统及其施工工艺胡昌斌2015发明专利3悬吊式混凝土早龄期热膨胀系数测试方法及其装置胡昌斌2015发明专利4散体集料路床力学参数试验方法及其装置胡昌斌2015发明专利5悬吊式混凝土早龄期热膨胀系数测试装置胡昌斌2013实用新型6腹拱类拱桥柔性减震连续桥面铺装结构系统胡昌斌2013实用新型7路面混凝土初凝时间测试装置胡昌斌2013实用新型8散体集料路床力学参数试验装置胡昌斌2013实用新型9免沥青钢与RPC组合桥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0一种采用摆梁的无缝桥新构造及其施工方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1一种带开孔钢板的较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2一种长联桥梁加宽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3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较缝及其施工方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4一种钢管混凝土连续梁桥免焊接支座节点及其施工方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5一种带整体化铺装层的空心板桥构造的施工方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6一种UHPC-CFSt组合柱结构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17基于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新型组合梁结构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18一种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桩的无缝桥新构造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19可用于海礁成岛建设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工程结构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20一种预应力筋张拉装置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21一种具有预应力的简支梁桥桥面连续结构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22减小桥台跳车的搭板构造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23一种CFST-RC平缀板格构柱结构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24一种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简支梁桥桥面连续构造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25钢管混凝土桁式结构内栓钉节点及其施工方法陈宝春2014实用新型26钢管混凝土桁架防脱粘节点及其施工方法陈宝春2014实用新型27一种长联桥梁加宽拼接结构陈宝春2014实用新型28一种带整体化铺装层的空心板桥构造陈宝春2014实用新型29一种带开孔钢板的较缝构造陈宝春2014实用新型30钢管混凝土桁架防脱粘节点陈宝春2013实用新型31一种钢管混凝土连续梁桥免焊接支座节点陈宝春2013实用新型32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较缝陈宝春2013实用新型33免沥青钢与RPC组合桥面结构陈宝春2013实用新型34一种采用摆梁的无缝桥新构造陈宝春2013实用新型35钢管混凝土桁式结构内栓钉节点陈宝春2012实用新型36一种在受压试验中防止受压构件绕弱轴失稳破坏的结构陈宝春2012实用新型37一种加强钢管和管内混凝土粘结作用的结构陈宝春2012实用新型38小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施工装置陈宝春2012实用新型39单相机多测点动位移测量装置陈宝春2012实用新型40一种内填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废料的漂浮体季韬2015发明专利41人工鱼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季韬2015发明专利42一种模拟海洋细菌生物硫酸腐蚀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季韬2015发明专利43中性钠碱矿渣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季韬2015发明专利44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季韬2014发明专利45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季韬2014发明专利46一种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快速评价方法季韬2014发明专利47一种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季韬2013发明专利48预应力管桩端头板水泥基防腐剂及其使用方法季韬2012发明专利49新型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及其使用方法季韬2012发明专利50新型汽车衡称台季韬2012发明专利51掺花岗岩石粉的高强混凝土管桩及其生产方法梁咏宁2015发明专利52预应力管桩端头板免焊接构造林旭健2015实用新型53具有防盗定位装置的新型井盖林旭健2015实用新型54一种井盖被盗安全警示装置林旭健2015实用新型55一种用于梁支柱置换施工的支撑结构林旭健2015实用新型56一种便于结构持载加固的二次受力加载试验装置罗素蓉2015实用新型57一种自修复混凝土结构罗素蓉2015实用新型表5代表性的标7隹规范和专著序号成果名称时间获奖名称1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GB50923-2013)2013.11国家标准2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DBJT13-150-2012)2012.07省级标准3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程DBJ/T13-136-20112011.07省级标准4福建省沥青路面区域特性2013.03专著5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程与设计应用2011.10专著6地下混凝土结构硫酸盐腐蚀机理及性能退化2011.04专著7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2012.08编著8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2014.07编著9SustainableArchBridges-Chinese-CroatianJointColloquium,StructuralEngineeringConference(SECON)2011.07编著表64代表性的获奖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时间获奖名称1山区公路长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置与设计方法研究胡昌斌2015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斜拉桥拉索非线性精细化分析理论与测试技术陈宝春2014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新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陈宝春2012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政府4废弃路面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研究胡昌斌2011福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5南平地区公路路基侧滑失稳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胡昌斌2011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7福建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养护技术规范胡昌斌2011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三等奖表7代表性的科研论文序号论文或著作名称完成人发表刊物名称时间1Researchofbuilt-intemperatureandzerostresstemperatureofcementconcretepavementatearlyages胡昌斌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42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湿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胡昌斌工程力学20143路面板固化翘曲对车辆动荷载和行驶舒适性的影响胡昌斌振动与冲击20144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胡昌斌工程力学20135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温度场性状与控制方法胡昌斌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6CharacteristicsofJointedPlainConcretePavement(JPCP)Built-inTemperatureinDifferentClimateConditions胡昌斌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37ResearchofBuilt-inTemperatureandZeroStressTemperatureofCementConcretePavementatEarlyAges胡昌斌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38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湿度场性状试验研究胡昌斌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研究J胡昌斌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冲击碾压改建路面施工对路基动力作用的试验研究胡昌斌岩土力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