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2023—2026)发展规划.docx
XXXX小学三年(20232026)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思想,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5年)的文件精神,根据XX市教育和体育局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未来三年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XXXX小学三年(20232026)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学校现状XXXX小学,始建于1957年,原名良庄矿职工子弟学校,1988年中小学分开办学,改名良庄煤矿小学,1995年更名为新汶矿业集团师范附属小学,2007年7月学校移交地方,划归新汶街道办事处管理。学校占地面积28515平方米,建筑面积8055平方米,绿化面积2819平方米,学生活动场地面积11314平方米。总体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办学设施精良。现学校有25口标准教室,建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书法室、综合活动实践室、舞蹈室,优良的设施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509名学生,教职工44人,大专以上学44人,占100%,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18人,地市级以上优秀教师12人。学校现为XX省规范化学校,XX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XX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XX省雏鹰行动示范学校、XX市四星级党组织、XX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XX市绿色学校、XX市中小学文明校园、XX市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XX市校园文化建设3A单位、XX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XX市平安和谐校园、XX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XX市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学校、XX市德育工作示范、XX市青少年羽毛球训练基地。(二)、面临的新形势1.学校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学校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年的办学经验,在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办学规模、内部管理、综合实力等方面,为学校实现以“守正创新、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的三年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2.近几年在上级各级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校园设施、内外环境又有显得变化,加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蒸蒸日上,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为学校树品牌、创名校提供了保证。(三)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学校的未来三年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困难有:(I)办学设施设备需要更新、升级和完善;(2)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亟待改进;(3)学校的特色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4)近几年学校师资呈现老多青嫩、编制超编,实际不足的状况。“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需进一步打造,缺少学科领军人物;(5)新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入;(6)教育教学质量需稳步提高攀升。二、指导思想以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坚持“以质量求生存,靠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思路,把学校发展作为主题,把教学改革作为动力,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探索符合校特点的办学之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精神: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孩子未来奠基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学生学校特色:规范+创新素质+特长校训: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校风:文明、勤奋、和谐、谨严教风:爱生、敬业、探索、求质学风:刻苦、自信、乐学、求效三、发展目标(一)愿景目标通过我们三年努力,让爱之浸润,实现跨越式发展,把XXXX小学办成办学理念先进、特色突出、质量一流的矿区名校。学生成长目标:全面成长、个性发展。教师成长目标:专业成长、多元发展。(二)具体目标1 .常规管理目标:学习贯彻上级有关精神,规范学校各项工作,制定XXXX小学常规管理考核方案,修改、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抓好校园管理、教师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倡导校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加强教师考核,完善各类规章制度。2 .教学质量目标:继续加强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加大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力度,打造实力派教研团队;进一步加强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探索新课程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加强对学科课堂教学的研究,提升“三级课程”的教学及管理水平,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3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塑造领导班子形象共同体,培养一支观念新、思维活、方法多、管理严、责任强、觉悟和学识高的领导队伍。加强教研组建设,努力打造研究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团结向上的教研组团队。强化学习培训,塑造一支安于工作、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巧与沟通、易于合作、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师资队伍。实施名师工程,加强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三年内,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13名,县级骨干教师15名。4 .学生发展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打造适合学生自然成长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允许有差异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使学生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生活,独特的你。”5 .学校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进一步规划和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校园硬化和美化工作;做好校园建设工作和改造工作,努力构建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改善师生学习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6 .信息技术教育和校园网络文化目标:继续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深入开展基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与应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开展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含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使用好校园网站,通过网络吸收和传递教育信息,宣传学校,方便师生和家长,构建家校联系的平台,为本校师生和家长服务。四、主要措施(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1.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 .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品牌教研组和学科高地的辐射引领作用,着力建设教育理念新、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研组团队,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工作实效的强有力的教研团体。3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4 .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全面推行校务公开,通过教代会等形式听取教职工意见,做到群策群力办好学校。5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6,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二)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1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构建现代学校,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学校应把教师素质的提高摆在学校管理重中之重的地位。要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教研组建设为平台,以校本研修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体系,注重教师自我学习和内在素养的提升。鼓励教师在岗学习,开展多类型的读书活动,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成为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学习型教师。继续以“有效教自主学”为主题的校本教研,进一步开发学校校本课程,不断探索校本教研的新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构建学习型学校。2 .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开展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坚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每学年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每年评选师德先进典型,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对严重违反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3 .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和青蓝助力工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1)明确工作思路,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明确提出了“依法治校、科研强校、名师立校、品牌兴校”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教学管理工作思路和“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校本培训为重点,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名师引路、合作提高”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旨在引导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同时,在教师群体中强化六种意识:全局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2)制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学校鼓励教师成名成家,支持教师敢冒尖、创名牌、推好课。同时,学校针对教师年龄、学识、能力的特点,分层提出培训目标,形成“教坛新秀一教学能手一学科带头人一名教师”的培养梯次,明确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实行个案追踪,让教师的内驱力和学校提供的成长平台形成合力,推动教师专业成长。(3)确定研究课题,带领教师在研究中求发展。积极落实科研课题,带领干部、教师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培养”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工作习惯,通过课题研究这个载体,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4)铺路搭桥,在实践中锤炼教师。学校将不遗余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搭建支持平台,让更多的教师在学校发展中展示自己的人生智慧,实现人生价值和美好理想。努力实现“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4 .抓好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抓好教学基本功。通过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形式加强教学研究里的,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鼓励和帮助教师外出学习,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网络阅读和教师读书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三)改进德育方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1 .健全德育机制,形成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懂德育、社会重德育”的德育机制。2 .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养成教育为特色,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人文教育,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3 .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强、自律、勤奋的健康心理。4 .建立一支有强烈的责任心,崇高的使命感,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坚持以师生的精神塑造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我、自主管理为抓手,通过课堂和活动两大德育阵地,采用正面灌输、结合活动、个体自我教育等三种形式,实现管理制度化、内容系列化、教育社会化、工作科研化、活动自主化,优化德育工作环境,发展和提升德育内涵。(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XX省办学行为基本规范、执行XX省义务教育条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1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按新的课程标准,扎实上好各门功课,充分发挥各科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教给方法,开发智力,培养情感价值观等作用。其次,要落实公平教育理念,学校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使全体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均等。2 .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均衡发展。通过修身教育,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修身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也是每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形成过程的修炼;修身教育不仅是教与学和谐,也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提升。倡导修身教育,必须尊重每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不断探讨转化方法,建立帮教档案,尽我们所能帮助其成长。3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顺应课改的要求,创新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评价观。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大胆实践;要创新教学管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要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精心教学,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质量监控、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4 .整合教育资源,体现校本教学特色。课程校本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办学目标的载体。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新课程教学计划,上好各类课程。同时,要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多种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立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形成校本教育教学特色。目前,学校已经启动国学馆、创客室,下一步还将编程教学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五年内,从学科类课程、活动类(技能)课程和社会实践类等三大方面开发课程资源,形成校本教学特色。5 .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加强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管理与教育。关注学生理想目标、道德品质、日常行为、学习行为、心理健康、思想动态、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依托少先队活动并采用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生自我安全保护”等教育。6 .要加强各类比赛和活动工作的规划和制度建设,重视各项常规性的活动与比赛的训练。做到训练平常化、比赛定期化。定人、定时间、定奖惩制度,保障各类活动与比赛能取得优异成绩,提升学校地位,树立学校的形象。(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争创平安、和谐校园1.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安全工作应列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没有安全就没有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没有安全就没有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建立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管理,加强演练,定期检查,及时整改,层层落实,责任到人。7 .要建全对学校师生人身安全的防范措施,切实唤起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严格落实学校封闭管理,做好来人登记制度,定点会客制度。8 .加强课间护导,值日教师要加强课间巡视,杜绝学生做各类危险游戏,学校安全领导组成员,要定期开展对学校及学校周边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上报。9 .要定期更换、保护好消防设备,加强学生消防逃生演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要加强防盗设施的维护检查,加强节假日、夜间值班巡查,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