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文旅产业.docx
做强做优文旅产业着眼于凝聚强大发展合力,强化宝山区、金山区主体责任,激发基层转型动力,充分发挥市级部门的指导支持、政策保障作用,推动市属企业参与配合,促进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合作、多部门协同,务求转型取得实效。一、以治理转型为支撑,全方位提升城市软实力(一)推动公共服务“补短板”和“提品质”并重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供给。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宝山区加强区域内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上海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加大与复旦大学等高校产学研互动,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提供平台和空间。金山区快速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加快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支持上海市学生综合性劳动实践基地(金山区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建设,推进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布局相关科研院所或平台。支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引入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并推动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探索筹建健康护理类新型高职学院,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高等级医疗机构向南北地区辐射,加强医师和设施配置,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宝山区以“提质”为重点,推动华山北院和华山医院母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疑难病症诊治中心,加强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金山区以“增能”为目标,加大市级医疗机构对区属医院的支持力度,深化整合型医联体建设。支持金山区布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依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推进应急资源保障基地建设,加大学科人才队伍培养和资源投入力度。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建立与职住平衡相适应的住房供给体系,吸引重点产业人才集聚,有效解决各类人才尤其是远郊人才安居问题。支持利用企业、园区自有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商办等非居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房,完善周边设施建设,提高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宝山区顾村、罗店、金山区亭林等大型居住社区功能完善和住房供应结构优化,将其建设成为各类人才来沪安居置业优选之地。(二)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与“精细化”并举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要求,聚焦一批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推动“云、数、网、端”发展。高标准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打造“物联、数联、智联”的公共数字底座。完善终端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优先在防汛防台、生态环保、危化管理等领域部署物联感知设备,建设“一网双平面”新型政务外网及网络安全设施。创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标杆。促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集约便捷,推进跨省通办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助力提升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水平。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智敏协同,以“一区一特”为导向,完善“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基本构架。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数据联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打造精细化管理善治城市典范。以智能化为突破口,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与整体转型相适应。强化城市运行风险综合防控,针对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区治理、地下管网等领域进行重点风险管控,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供水排水和防汛防台综合管理,提高城市防洪工程防御标准。聚焦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推动营商环境“强招商”与“优服务”并行强化招商引资做实企业服务。构筑企业引进到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服务。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提升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效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全程代办”等特色服务。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和水、电、气、交通等要素成本。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社会活力。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内外领先企业。营造产业生态,吸引和培育主导产业链、价值链上关联度高、创新力强的中小企业集群,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和发展空间。研究引育企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企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二、加强功能引领,全面释放南北地区转型动能(一)精准锚定发展定位,凸显转型特色功能宝山区按照“全域转型、产城融合、战新集聚、绿色低碳”的总体要求,全力构筑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功能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打造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和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成为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和上海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金山区按照“智造集聚、文旅赋能、门户枢纽、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转型新发展、全力塑造城市新形象,建成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重要节点和上海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二)持续推动全面发展,激发转型内在活力推动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向精细、绿色、高技术、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规模化,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协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空间转型,打通沿江沿湾大通道,优化内部交通体系,促进城市功能空间合理布局,打造重点转型载体和空间新地标。推动治理转型,用便利的营商环境吸引市场主体,用精细的城市管理改善城市面貌,用智能的数字服务赋能城市治理,用优质的公共产品服务人民群众。(三)坚定不移底线约束,筑牢转型安全防线明确南北转型用地总量和结构,鼓励和引导各项转型工作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推进土地功能混合利用,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要求,有效调控能源消耗,确保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在可承载范围内。把绿色生态要求作为转型工作的红线,确保生态空间只增不减,推动生态空间保育、修复和拓展。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坚持以防为主、以控为要,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不断优化治理方式和治理流程,进一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转型营造科学规范的城市环境。三、做强做优文旅产业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品牌。宝山区以建设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拓展邮轮经济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邮轮特色、海上门户标识度的文旅新地标。推动长江口水上运动体验中心建设。金山区以乐高乐园为首发项目,建设融教文娱购等为一体的长三角亲子度假区。依托海水海滩、文化资源等特色旅游业态,加快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依托枫泾、张堰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推动“文旅+农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