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docx
-
资源ID:443907
资源大小:8.5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贯彻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docx
学习贯彻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突出强调了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为建设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根本途径。第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契合。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 产党人的信仰之本,二者虽然诞生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但是 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遇,正是国家 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之际,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 危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使困顿中的中国人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解放、走向现代化的 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华相贯通,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 在宇宙观上,马克思主义主张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中华文化 讲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天道为准则,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融天道与人道为一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在天下观上,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为目标, 中华文化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至大无外、至公无私, 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自觉维护 世界和平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社会观上,马 克思主义坚持运用矛盾观点来认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中 华文化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在社会交往中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在“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多样性中寻求统 一。在道德观上,马克思主义要求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 道德品质,中华文化倡导“人心和善”的理念,弘扬仁爱精 神,从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养浩然之气,做一个对国家、对 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二、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激发互相成 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 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 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以真理 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使中华文明迸发强大的精神力 量。譬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 激活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强调“劳工神圣”,工农是至高无上的社会力量;马克 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唤起了传统的变易思想,“天地革而四时 成”,鼓舞着中国人民排除万难把革命进行到底;马克思主 义的共产主义学说激发了国人对大同社会的憧憬和追求,前 仆后继为崇高理想而奋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升 华了中国古代世界观和辩证思维,实践论矛盾论应 运而生,指导中国革命在把握规律中摆脱困境、走向胜利。 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当 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 之为中国、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加速演进。这迫切需要我们立足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中国实 践的主体性,大力建设引领时代进步、支撑民族复兴的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经过新时代十年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我 们进一步认识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两者互相激发互相成就。第三、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党的XX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 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康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不是消灭 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生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 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 断裂的产物。强调“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就 是因为世界现代化进程发展至今,那些一味的模仿者、盲目 的追随者注定没有前途。中华文化是常新的,本身包含着许 多现代性因素。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理论的科学指引, 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有力支撑,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深厚滋养。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 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就是中 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 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来自文化主体性。“中国”和“中华”,不仅是一 个地理指称,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 立不住、站不稳、行不远;失去文化主体性的民族,常常湮 没于历史烟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 文明,都是以“中国”为主体展开的伟大实践,离开“中国” 这个“本”,什么都干不了、成不了。有了文化主体性,就 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 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 文化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 中国大地上创造的。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志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 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 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 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让 我们更加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 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