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关于全面深化工会改革实践探索、问题挑战与路径思考.docx

    • 资源ID:447087       资源大小:36.7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全面深化工会改革实践探索、问题挑战与路径思考.docx

    关于全面深化工会改革实践探索、问题挑战与路径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作为群团改革试点地区,自20*年*月启动工会改革工作以来,在推进增“三性”、去“四化”、促“三转”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劳动关系、职工队伍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给深化工会改革提出了新课题和新任务。如何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全面推进工会改革的实践与经验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市委的领导下,*工会积极落实群团改革试点任务,着力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持续推动工会改革向纵深发展。(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工会改革放在全局工作中谋划推进,确保工会改革的正确方向*工会始终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党和国家改革的大局中谋划和思考工会改革。1.自觉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为工会事业发展争取资源。一是依托区域化党建推进区域化工建。*工会自觉把工建纳入党建大格局中,整合党群工作资源,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借力区域化党建带动区域化工建,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二是健全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机制。*市总工会推动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建立完善人民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全面规范联席会议的组织机构、会议内容、议题确定、筹备召开及督促落实等内容,构建市、区、街镇三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机制。三是严格落实干部配备要求。工会加强与地区及局(产业)党委沟通,严格落实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要求。若产业(局)工会主席配备不能满足同级副职要求,市总工会原则上不予批准同意。2 .突出思想引领,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一是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市总工会实施“*百年红色工运资源发掘宣传工程”,对*旧址陈列馆、*会馆(*总工会旧址)、*机器工会旧址、*工人半日学校旧址、顾正红纪念馆等进行修缮及展陈提升;开展工运史研究,编撰*工运志*工会志。二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自20*年起,*工会开展工匠选树活动,形成市级引领、区局(产业)协同、梯队建设的工匠培育选树机制。*工会重视劳模工匠宣传品牌建设:建成*劳模风采馆、*工匠馆,开放线上展馆,建成一批区级及产业劳模(工匠)馆;遴选组成市级“百名劳模讲党史”宣讲团,各区局(产业)工会组织“千名劳模讲党史”;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建设劳模育人实践基地;打造“中国梦劳动美一一人民城市奋斗有我”*职工直播课堂;制作*工匠纪录片、大国工匠系列红色抖音短视频;开播劳模工匠电台节目“空中工匠学堂”“劳模来了”等。3 .全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发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工作推进机制上,工会发挥牵头和示范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工会推动、各方参与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格局。在工作布局上,围绕“七大行动”计划,*市总工会联合各有关部门,出台五年重点行动方案,推进“构建和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试点项目,形成“地区综合试点、区域创新突破、国企示范带动、非公典型培育、校企合作共建”的经验做法。在薪酬待遇上,工会从完善激励机制入手推动解决产业工人待遇低的问题。如*电气集团推出职工岗位技能评价体系,形成职工岗位职级序列,明确管理、技术、技能职级图谱的相对位置,技能工人岗位最高职级的收入水平与企业管理层副职相当,使技能人才在企业有价值、有地位。在公共服务上,选取*、*、*等区作为试点,重点在产业工人集中的园区,工会协调相关部门为职工提供便捷服务:完善住房保障措施,多渠道筹措供应公寓、宿舍等类型的租赁住房;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完善公交枢纽场站园区布点,鼓励多元化定制班车服务;加强职工文体阵地建设,推动市、区两级文体资源服务向产业园区延伸,建设一批*市职工体育示范基地和体育健身点。在创新劳动和技能竞赛上,*工会将劳动和技能竞赛作为凝聚职工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载体,聚焦中央交给*的三项重大任务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广参与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新格局。4 .创新维权服务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工会形成预防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六步工作法”,努力将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前端。*市总工会建立“应援尽援”和“零门槛”的职工法律援助服务制度,开展“法律体检”实事项目。*各区普遍建立“法院一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制度,在区总工会同级人民法院设立工作站点,部分工会法律援助阵地设立巡回法庭。“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覆盖*个区,实现线上委派、委托调解案件流转和在线司法确认。工会开展定向劳动法律监督,对发生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的企业进行监督全覆盖。二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市总工会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个方面*项主要工作和责任主体;出台*市企事业单位网络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完善线上职代会制度;围绕劳动经济权益、职工发展权益、关心关爱服务等内容,制定*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民主协商操作指引;联合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重点规范企业重大调整和修订劳动规章制度过程中的行为,合力推动企业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制度。三是推进劳动关系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市总工会推动市人大修改完善*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市集体合同条例,弥补法律制度对非公企业重大改革调整履行协商民主程序的制度缺陷;协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企业联合会和工商业联合会制定协调劳动关系的相关操作指引,为基层工会履行职责提供实务指南。(二)坚持眼睛向下、深耕基层,着力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打通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市总工会坚持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将政策聚焦基层,将资源投向基层,努力做到“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工会组织”,让基层工会“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1.创新建会入会方式,把更多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到工会中来。一是健全工会组织体系。*市总工会出台指导意见,推进构建街镇“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发挥街镇总工会承上启下的作用,强化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服务非公企业和小微企业职工的独特优势。二是推动国企工会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工会覆盖面。*市总工会制定指导意见,督促与国企有业务关系的外协单位、合作企业等建立工会组织,鼓励国企工会与地区工会合作组建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对在地派遣工或项目外包工等进行工会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三是探索外企工会建设新模式。在市总工会的指导和推动下,*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成立,推出组建服务、赋能服务、科创服务*大类*个服务项目清单。四是吸引新兴就业群体加入工会。*市总工会与有关委办联合出台指导意见,推动平台企业、头部企业建会,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站点以工会小组形式加入街镇“小二级”工会,开展“扫码入会”试点,实现入会和送保障一键确认。2 .推动工会改革向基层延伸拓展,让改革成效体现在推动基层工会有效运转上。一是推进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形成“顾村经验”。*市总工会聚焦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以*区*村镇等为典型,开展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试点工作。出台非公企业工会经费使用差异化管理意见,推动经费管理使用符合基层工会实际和职工会员需要。二是推进国有企业工会改革。*市总工会制定加强和改进本市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将工会组织建设、职代会、集体协商、职工董监事等制度纳入企业章程及法人治理结构,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3 .坚持向基层工会赋能,增强基层工会履职能力。一是加强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市总工会制定相关文件,健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录用、教育培训、薪酬管理、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职业发展等机制。二是推动财力资源向基层工会倾斜。市总工会制定关于街镇“小三级”工会建设经费补助的实施办法,明确新建会单位工会运转启动资金补助、企业体制外发展职工入会活动经费补贴、非公企业工会和联合工会兼职工会主席工作补贴等政策;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关于服务非正规就业、非标准劳动关系和无单独建立工会会员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为“两非一无”等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权益维护、素质技能提升、帮困送温暖、劳动保护、文体活动等经费支持;做实经费下沉及小微企业经费全额回拨工作。(三)坚持人民中心、职工为本,把惠及职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职工群众在工会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工会落实职工的主体地位,坚持工会工作为了职工、依靠职工、由职工评价,完善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制度,健全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增强职工群众对工会改革和工会工作的满意度。1 .完善服务体系,扩大工会服务的覆盖面。一是构建形成“多层覆盖、多级联动、多重优势”的服务工作体系。*市总工会推动各级工会整合党政、社会、企业各类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区、本系统实际的实事项目机制。二是打造内外联合的工作保障机制。*工会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推动服务职工融入公共服务大循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职工工作,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孵化、凝聚一批能为职工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搭建信息平台,构建数据库,打造实事项目线上服务功能,提升职工享受工会服务的便捷度。2 .拓展服务内容,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一是做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工作。*市总工会先后制定下发多个指导性文件,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目标,探索建立深度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困难职工帮扶、常态化送温暖三个层次的精准化梯度帮扶工作格局。二是大力拓展普惠制的服务职工实事项目。以职工所需为重点,以普遍受惠为基础,以工会所能为条件,以精准服务为目标,以公平互济为标准,以“互联网+”为依托,*工会不断拓展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已实施涉及维权服务、技能服务、文体服务、健康服务、帮困服务、生活服务等*大类实事项目。三是做好对口支援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学习交流一批、培训扶持一批、爱心帮扶一批、走访慰问一批,*工会持续助力对口支援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民生改善和高质量发展。3 .丰富服务载体,提升职工群众对工会大家庭的满意度和感受度。一是推动服务站点建设。*工会协同党政相关部门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探索在职工集中的园区、重大项目工地、楼宇、村居等地,建设各类实体服务载体,为职工提供便捷服务。建设群团服务站和爱心接力站,服务环卫工、快递员、协管员、送餐员、出租车司机、物流驾驶员、交警辅警等户外职工;建成爱心妈咪小屋、园区(楼宇)健康服务点,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便捷性;建设“职工学堂”,为职工就近参加技能培训、学习提升创造条件。二是围绕职工“生物钟”开展服务工作。*各级工会通过延长服务窗口的服务时间、实施网络平台全天候回应职工诉求等措施,努力让职工群众随时随地“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好事”。市总工会12351援助服务热线从20*年开始实行*小时服务,全年无休。*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和部分街道职工援助服务分中心,实行工作日延长服务至晚上*点,星期六照常服务的工作制度,解决工会窗口服务时间与职工“生物钟”不合拍的问题。(四)坚持健全机制、创新方法,持续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不断扩大改革成效*工会不断完善群众化、社会化、网络化的工会工作机制,确保工会改革落地见效。1 .改革干部管理制度,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各级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以“领导班子专挂兼、专职干部遴选制、基层队伍多元化”为主要措施,*工会创新工会干部建设和使用机制。二是扎实抓好工会干部培训工作。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市总工会聚焦工会干部培训、工运理论研究和工会智库建设,提升工会干校服务工会中心工作的贡献度,制定*工会干部培训规划,构建分层分类、分级负责、全员覆盖、精准施训的培训工作格局。2 .始终把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作为关键环节,确保实现改革目标。一是结合机构精简和干部调整工作,推进转职能。*市总工会梳理机关部室与直管单位职能,建立上下对口、业务对接的合作机制与双向考评机制。二是加强网上工作,推进转方式。*工会把网上工作作为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推进工会工作流程再造,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构建线上线下融通的工会工作大格局。市总工会优化升级工会组织数据库、会员数据库,形成以“申工社”(市总工会官方微博、微信)、“劳动观察”(劳动报客户端APP)等为代表的*工会系统新媒体阵地,并向哗哩哗哩、抖音等平台延伸拓展。三是推动各级工会干部下基层、访职工、办实事,推进转作风。*工会倡导工会干部主动到基层一线调研走访,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园区、楼宇、街面、企业开展蹲点调研,深入职工反映问题最突出、情况最复杂、矛盾最集中的地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工会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会组织体制机制、工会工作方式载体、工会干部作风能力等面临新的考验。(一)产业转型、企业变革背景下,工会组织体系面临适应新变化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工会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探索实践,形成了有机联系、相互支撑的严密的组织体系。但是,随着企业管理模式、运作方式的深刻变革,工会组织体系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1.产业工会建设问题。产业工会自成立以来,在不同时期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非公企业、小微企业未建工会,或建了工会却没有归属于相应的产业工会。此外,产业的调整变迁给传统的驻会产业工会带来挑战。如何适应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工会建设,如何探索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产业工会建设,如何在*这样产业集中、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的超大型城市推进产业工会建设,是新时代工会建设需要破解的问题。3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建设问题。以互联网、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兴起,催生了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非全日制就业、临时性就业、季节性就业、派遣就业、远程就业、独立就业等就业形式吸纳了大量劳动者。劳动关系类型从多元化走向复杂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呈现模糊、松散、多样的复杂态势。目前.,*主要通过街镇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联合工会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起来,但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新问题。一是工会经费保障问题。工会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无企业依托,工会经费长期存在缺口。二是工会工作开展问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别是共享经济中的劳动者,具有高度流动分散、难以组织的特点。除了传统的帮困送温暖之外,工会工作的其他抓手较少。4 .企业组织形式快速变革的不适应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少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持续向平台化、合伙化转型,对工会组织建设产生较大影响。平台企业不仅聚集了大量的灵活就业劳动者,而且公司本身也雇用大量职工,企业的组织模式更加扁平、更加灵活,易于根据市场运营不断调整。如何推进平台企业工会建设,目前尚未形成专业指导意见和操作指引。一些企业推行事业合伙制,以合伙协议替代劳动合同,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等传统的工会工作模式难以实施。此外,企业小微化依然是趋势,如何与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相衔接,进一步做强联合工会,赋予联合工会更多资源和手段,需要深入研究。(二)科技变革、产业变革背景下,工会组织面临如何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问题与挑战数字化转型是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核心,将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方式,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全面重塑城市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对产业发展、企业运行、职工队伍、劳动关系带来持续的深远影响。当前,我国科技和产业领域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成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再上新台阶的瓶颈。而抓住重大科技成果突破的契机,占领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对保持和发挥工人阶级先进性提出更高要求。1 .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后继力量补充的问题。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工人减少,服务业职工日益增加,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接近*万。目前.,*制造业企业招工普遍比较困难,不少产业工人进入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职工职业变换进一步加快,就业短期化趋势明显。制造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幅下降,产业工人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职工技能现状与企业发展需求不能完全匹配。目前,不愿从事技能工作的社会观念尚未根本改变,产业工人队伍后继力量补充面临严峻形势。如何与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及用人单位形成提高技能劳动者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合力机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 .职工与科技同进步、同成长的问题。近年来,制造业掀起自动化升级浪潮,越来越多的“黑灯工厂”“无人码头”对人工形成较大规模的替代,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及可标准化的中等技能型工作受到的冲击更大。同时,新创造出来的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往往无法通过简单的上岗培训获得。这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的素质适应和技能形成体系提出了新挑战。不少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还无法达到不可替代的程度,他们逐步被边缘化。要避免出现技术性失业危机,就要重新审视劳动者与技术的关系。不能只关注机器替代劳动者,还要看到人与机器协作生产,职工与技术同步成长。在人工智能赋能百业背景下,工会如何发挥好“大学校”作用,引导职工转变传统思维,推动整个社会建立畅通的职工技能形成体系、技能更新体系,探索未来职工技能成长的“人机结合模式”,加强职工教育,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依然任重而道远。3 .新时期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组织动员问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快速成长,对工会组织劳动和技能竞赛提出新挑战。一方面,在非公领域特别是新经济领域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往往面临较大困难。部分企业盛行等加班文化,让职工产生“被剥削”感,难以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以主人翁态度自觉参与竞赛。另一方面,劳动和技能竞赛的体制机制、路径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在新经济形态背景下,竞赛内容更加强调科技含量。面对岗位设置、工种类型的多样化,竞赛方式如何贴合基层实际,如何激发职工广泛参与,是基层工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面临的难点。(三)利益多元、思想多元背景下,工会组织面临有效做好利益协调和凝心聚力工作的问题与挑战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社会日益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80后”“90后”“00后”等新生代职工已成为职工群体的主体,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强,注重生活质量,对权利、尊严等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思想观念和表达方式更加个性化。因此,尽管我国职工队伍思想状况总体向好,但在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挑战。1 .工会组织在增强群众工作有效性方面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就业形态的兴起,群众工作的难度加大。例如,在工会组建过程中,工会工作有时过于注重结果,过于依赖行政,而没有充分运用群众工作方法密切联系职工、动员职工;在集体合同工作中,一些地方只关注协议文本的签订,而对协商过程重视不够,导致职工存在“被代表、被协商”的感受。*工会正在探索推进网上入会,联系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但是,如何深入他们,让他们信任工会、加入工会,需要工会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2 .在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革的环境下,工会组织如何发声并有效引导社会舆论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当前,舆情传播主体多元化,网络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各种思想舆论在网上相互叠加,对凝聚职工群众共识、增强社会正能量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同时,劳动经济、民主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极易成为网络传播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各级工会都有舆论宣传阵地,但在面对涉及劳资纠纷处置、职工权益保障等的舆情时,如何掌握媒体传播规律,如何运用网络语言有效应对,如何克服步调不一、应对缓慢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3 .劳动争议由权利争议向利益争议发展,工会组织站稳立场、发挥作用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除经济补偿金、加班工资、年休假等权利性诉求外,劳动者要求增加工资、增加安置补偿费等利益性诉求明显增多。此外,受经济下行影响,一些企业降低薪酬,安排轮休,导致利益型争议增长迅速。权利争议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工会帮助职工维护权益理直气壮。而利益争议往往缺乏法律法规依据,不同案件、不同区域的调解、仲裁差别较大,工会发声缺乏统一口径,甚至在有些案件中职工认为工会在为企业发声。(四)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工会组织面临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本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中国工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十四五”时期,面对党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工会组织在干部队伍建设、联系职工群众、加强资源整合、构建智慧工会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1 .工会干部与工会未来发展的适应问题。工会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外部环境等快速变化,对工会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暴露出工会干部队伍中的一些问题。一是工会干部的思想观念问题,包括理论学习不够、工作动力与活力不强、群众情怀淡薄等。二是工会干部的职业发展通道问题。由于薪酬体系激励不足,职业发展通道受限,一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愿从事工会工作。三是工会干部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亟待提升的问题。在工会干部队伍中,综合行政管理类人员较多,专业人才较少,尤其缺乏熟悉劳动法律法规、社会保障政策、集体协商谈判、互联网应用等专业知识的干部。四是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工会社工作为工会工作的骨干力量,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涵盖岗位配置、职业资格、职称级别、薪酬标准、岗位流动等的工会社工职业发展制度体系,需要引起重视。2 .联系职工的制度机制问题。工会要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o一方面,“联系广泛”的实质内涵以及该体系在整个工会制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需要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基层工会要采取多种手段,投入更多资源联系服务职工,特别是针对面广量大的灵活就业群体,亟须积累有效的做法和渠道,建立联系服务职工的激励机制。3 .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数字化转型”问题。智慧工会强调用户思维,构建智慧工会必须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以基层为导向,转变靠行政、靠发文、靠开会的工作方式,更新再造工会工作制度流程。在智慧工会建设过程中,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不少工会干部还不具备完善的数字化思维,对大数据价值认识不足,推出的举措相对滞后。二是智慧工会的整体架构有待优化。各地各级工会在建设基础数字技术平台、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构建数据治理体系、加强安全防护水平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三是工会的大数据库与政府相关信息系统存在数据壁垒,不能充分借助政府部门己有数据开展工会工作。三、全面深化工会改革的路径思考应对新发展阶段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工会应当全面深化改革,在思想政治工作、工会组织体系、工会服务体系、融入社会治理、职工创新和技能提升体系、保障支持等方面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一)加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1 .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方法。当下意识形态多元、信息渠道多元、职工思想多元,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融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大局,紧密结合职工思想状况实际。一方面,要及时把握职工思想动态。工会应当定期开展职工思想状况调研,建立职工思想动态网上调查制度,及时了解和回应职工诉求,分析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思想状况变化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除了用好传统的报刊、宣传栏、环境布置等载体,工会还要完善网络宣传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作用,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只有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对内对外宣传,讲好劳动的故事、劳动者的故事,工会宣传思想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不断提升。2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一要加强对红色工运资源的宣传利用。*工会要充分发挥红色工运场馆作用,制作红色工运资源地图,推进工运场馆展陈设计与布展工作,建立红色工运资源线上展示馆,切实发挥红色工运资源“历史教科书”作用。同时,加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研究,讲好中国工人阶级、中国工会故事,弘扬工运先烈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二要增强劳模工匠展馆的影响力、传播力、感染力。工会要通过优化场馆布局、丰富展品、采取新科技新方式打造兼具可看性、实操性和仪式感的劳模工匠展馆,使其成为劳模工匠文化名片。同时,借助职工直播课堂等平台,建设劳模先进宣传品牌,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三要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工会要积极推动职工文化深度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宫建设,拓展文化宫展览展陈、培训教育、文化体育、创作演出等功能,打造新时代“工人的学校和乐园”;繁荣职工文艺创作,扩大职工文化活动参与面,把更多职工喜爱的精品力作和文体资源送到园区、商圈、楼宇、企业。(二)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工会组织体系1 .健全基层工会组织架构。现行中国工会章程明确了全国一地方一基层“三类六级”工会组织体系。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工会服务要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多群体中实现有效覆盖,必须做实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街镇总工会既处于地方总工会的最底层,又处于“小三级”工会的最顶层,要将其做强;区域性行业性“小二级”工会是应对企业小微化、就业灵活化、劳动分散化的挑战,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路径选择,要将其做实;基层工会是工会的基础,要将其做活。2 .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小二级”工会建设。区域性“小二级”工会要依托党建片区、社会治理网格建立;行业性“小二级”工会要根据产业聚集度高、相近或相同行业趋于集中的实际情况建立。工会组织要建在劳动者身边,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劳动者在哪里,工会就跟到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目前,“小二级”工会建设面临经费、人员、工作职能等方面的多重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保障,提供支撑,促进发展。3 .推进实体实地型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各级工会要充分借助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部门的数据资源,梳理形成实体实地型企业信息库,通过党建带工建、人大执法检查、劳动执法监察、具有政治身份的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评先评优的准入机制、纳入工会工作考核等多种手段,推进实体实地型企业建会。同时,工会要不断规范完善企业建会流程、工会议事规则,探索形成富有地方特点的企业建会机制和运行方式,建活建优实体实地型企业工会。4 .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组织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会组织建设,对于有效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要创新入会手段。工会组织吸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要根据其分散化、灵活化特点,广泛采用扫码入会、网上入会、属地入会、行业入会等多种入会方式,同时通过国有企业推动其合作单位建立工会。二要创新工会运行机制。*工会要继续坚持“属地建会、在地服务”原则,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增强会员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形成会员带动吸收会员的良好局面。(三)构建与职工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的工会服务体系1 .加强服务阵地建设。一方面,工会要优化服务阵地布局,聚焦职工集聚的园区、商圈、楼宇、居村、街面、建筑工地等,整合各级各类工会服务站点阵地资源,形成工会服务阵地数字地图,方便职工就近享受工会服务。另一方面,各级工会要优化工会服务阵地功能,把职工的发展性需求作为服务的重要内容,整合工会教育、培训、维权、服务功能和资源,在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拓展个性化服务,满足职工群众多元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2 .完善困难职工帮扶体系。一要完善多方协同的帮扶体系。政府和工会出资帮扶、职工互惠互济帮扶、职工帮困基金会补充帮扶、社会各方爱心帮扶之间要建立有机协同机制,实现帮扶送温暖的常态化、精准化、多元化。二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工会帮扶工作要做得更加精细,需要依托数据赋能、技术赋能,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并为资源整合、政策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可靠支撑。三要提升工会帮扶科学化水平。工会帮扶工作要将外部帮扶与自我解困相结合,引导、帮助困难职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追求美好生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提升困难职工生活水平。3 .推动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一要推动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工会要努力推动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制定适合灵活就业人群的低缴费、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险制度。二要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会互助保障计划。工会要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继续完善以意外、伤残、大病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会互助保障计划,实现低缴费、保基本,并与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四)推进工会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创新大局1 .发挥工会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一要健全依法有序、广泛参与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工会要打造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以集体协商、职工董监事、厂务公开等为主要形式,以班组民主管理、合理化建议、劳资恳谈会、意见箱等为补充形式,各种形式相互补充、衔接有序的中国特色企业民主管理体系。二要推进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工会制度纳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工会要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融合,推动国有企业及其基层单位将工会纳入企业治理重要主体范畴,将职代会、职工董监事、集体协商等纳入企业章程,建立完善集团、子公司、车间或项目部等多级职代会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全过程有效参与民主管理。此外,工会还要督促平台企业建立民主协商沟通机制,使职工诉求和争议调处渠道畅通。2 .发挥工会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一要坚持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工会要推动建立、完善与各级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着力研究解决劳动关系、职工队伍、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强与法院、人社局、司法局“四方合作”联动,构建多元预防、预警、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工作格局。二要确保劳动领域的政治安全。工会要建立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常态化排查报告制度,重点关注混合所有制企业、平台用工企业、关停并转企业以及头部企业、标杆领军企业,源头参与,联动调处。同时,要推动完善职工法律援助制度,广泛提供企业“法律体检”服务,助力企业规范用工,消除劳动关系风险隐患。3 .发挥工会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一要发挥工会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作用。工会要积极推荐优秀工人参选人大代表,发挥工会界别在政协中的作用,建立工人身份的人大代表、工会界别的政协委员常态化联系职工群众制度,听取意见建议,提出书面意见或政协提案。二要发挥工会在事关职工利益的重要法规、重大规划、重要改革中的源头参与作用。工会要认真研究政策,有质量地发出工会声音。(五)推动构建完善职工创新和技能提升体系1 .优化职工创新平台。一要深化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会要围绕“建功'十四五,聚焦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开展以创新力提升为目标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同时,要拓展活动覆盖面,探索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开展具有产业特点和业态特色的竞赛活动。二要完善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机制。工会应当协调畅通各层面、各类型创新成果奖项申报、参评通道,提高职工参与各级各类创新成果评选的积极性。三要搭建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工会可以为职工提供专利申请服务,降低职工参与创新发明的门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职工创新发明基金,为职工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持和保障。2 .加大产教融合力度。第一,工会要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工学交替、新型学徒制的优势,提升培训教育质量,提高职工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第二,工会要推动技师学院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功能,建立教育培训I、产业发展、高质量就业紧密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第三,工会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作为办学主体,设立企业培训中心或内设培训机构,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贴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技能人才。3 .深化技能评价激励机制。一要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工会要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推进各类用人单位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要支持企业结合发展实际,打破原有技术、技能序列,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需要的职工技能培训、提升、等级认定标准,不断扩大开展技能等级认定的企业数量和职业(工种)覆盖面Q二要探索推进第三方社会培训评价工作。对于部分退出职业资格目录的水平评价类职业(工种),工会应当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第三方技能等级认定。三要加大职工技能晋升激励。工会要推动行业、企业把职工技能提升作为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推动政府在本市居住证、居转户、直接落户的梯度化人口政策体系中,将优秀技能人才作为重要人才储备。(六)强化全面深化工会改革的保障支持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一,工会要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工会工作全过程,从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角度,建立健全量化考评机制。第二,工会要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第三,各级工会要严格落实“四责协同”机制,切实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抓好正风肃纪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4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一要抓好地区局(产业)工会主席配备。工会干部配备坚持双重管理的要求,争取各地区、各系统将优秀干部安排到工会岗位,将工会岗位作为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平台。二要抓好工会社工队伍建设。工会社工的招募、培养、选拔、使用、考核、晋升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三要抓好工会小组长队伍建设。工会小组长具有深度融入职工群众、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要通过关心、培养和工作指导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发展。四要抓好工会干部培训。工会要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构建分层分类、分级负责、全员覆盖、精准适需的干部培训体系。5 .推进数字工会建设。一要强化底层数据库建设。工会组织、工会建设要实现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推进工会组织库、工会会员库、工会干部库、劳模工匠库、技能人才库、帮困救助库、互助保障库、工会资源库等数据库建设,探索数据库数据采集、更新机制,强化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研究数据应用场景,让数据活起来。二要推进工会资源物联化。工会各级各类服务宣传阵地资源可以利用物联技术实现联网,提升工会资源使用管理效能。三要强化数据挖掘。工会工作要善于运用工会基础数据库及工作数据,提高工作的精准度、便捷度、满意度,提升工会工作的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全面深化工会改革实践探索、问题挑战与路径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