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说课稿.docx

    • 资源ID:452484       资源大小:18.2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说课稿.docx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说课范本: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说教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诗篇,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怀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字句句饱含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因为大好河山的沦丧而悲愤;因为中原百姓的悲惨生活而同情;因为南宋权贵的醉生梦死而愤怒。体会诗人的情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说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三、说教学重难点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2、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五、说教法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透过诗句感受诗中的情感、解读诗人的情怀。以往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只能将古诗的韵味淡化和肢解。这节课力求透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景的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着教者,回到历史,咀嚼诗文,走进诗人的心灵,将与文字的对话提升为与诗人的对话。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1)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2)都有景物描写。随机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环节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过渡:一边是南宋的权贵,一边是北宋的遗民。当他们如此鲜明地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有何种感受呢?我们该做何种感想呢?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疏通诗义后追问:(1)这里的“胡尘”,是什么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2)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3)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4)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1)“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O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1年过去了一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J10年过去了一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J65年过去了一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J(2)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补充陆游示儿,齐读,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3)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二)学习题临安邸1、过渡: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齐读题临安邸)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齐读题临安邸)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齐读题临安邸)2、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1)“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2)这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3)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一一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一一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一一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环节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当权贵寻欢和遗民泪尽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受?做何感想?(自由畅谈。)2、交替互读两首古诗。(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一一学生齐读题临安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2)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一一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3)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场景不同、人物不同、情绪不同,但现在,我们却再次发现了它们的相同之处。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3、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七、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醉泪权贵寻欢遗民苦盼忧国忧民八、教学反思本次的课堂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在学最后一首诗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并体会情感,做到读思结合。教学总是有遗憾的,感觉到了很多地方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学生读诗汇报的时候学生对诗中个别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注意事项

    本文(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说课稿.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