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新闻报道解读探寻“晋江经验”研究交流材料3篇.docx

    • 资源ID:453476       资源大小:56.24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闻报道解读探寻“晋江经验”研究交流材料3篇.docx

    目录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一一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探寻“晋江经验”的文化密码【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解读晋江经验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一一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晋江市是福建经济发展最快、实力最强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方之一,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各县市中位居第一,并进入全国经济十强县市行列。晋江市是全国最早探索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地方之一,他们探索走出的具有显著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曾被理论界和学术界称为“晋江模式”,成为闻名全国的农村发展“四大模式”之一。晋江市是福建改革和发展的缩影,深入研究和借鉴晋江经验,对在新世纪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历史跨越:从贫困落后之地到全国十强县市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谱写了晋江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平均三年再造一个新晋江。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26.16%;“八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最快,达到58%;“九五”期间达到13.5%,明显高于全省的经济增长速度。1978年,晋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1.45亿元,到2001年已达到303.5亿元,22年中经济总量翻了七番之多,平均三年翻一番,等于每三年就在已有的基础上再造一个晋江。1978年,晋江的财政收入仅为1476万元,1989年首次突破1亿元,1993年至1999年每年净增1亿元,2000年后每年净增3亿元。2001年,财政总收入达16.17亿元。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跃入全国十强县(市)行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晋江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跃入全省和全国的先进行列,而且位次不断前移。1991年,在全国首次公布的百强县(市)名单中,晋江市排名第55位,1994年上升到第15位,2001年又跃入百强县(市)前10名行列。1994年,晋江市名列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之首,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也为全省“十佳”县(市)之冠,此后便一直是独占鳌头。工业化进程加快,在全省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工业化的进程决定着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前,晋江的工业化水平很低,197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只有0.51亿元。改革开放后,晋江大力发展工业,工业化进程加快,水平不断提高。1981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亿元,1991年突破10亿元关口,1997年又突破100亿元大关,2001年达到168.08亿元。“九五”期间,工业增加值超过600亿元,“九五”期末的工业增加值比“八五”期末翻了一番;产值超千万元的规模企业达537家,超亿元的55家;目前已形成制鞋、纺织服装、建材陶瓷、纸制品、食品和玩具等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许多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乃至最大的市场份额,并出口到世界各地。一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前,晋江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197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结构为38.6:35.1:26.3o改革开放后,晋江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99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3:56.5:24.2,1995年进一步调整为6.5:51:42.5,2001年调整为3.5:55:40.5o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使晋江的经济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发展后劲和抵抗外部环境影响的能力明显增强。“九五”期间,在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需求不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晋江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产值仍然分别年递增13.5%和11.6%,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9%;用电总量年均递增18.2%;全社会商品出口总值年均递增13.8%,保持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势头。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充分利用侨乡和沿海对外开放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截至2001年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43.3亿美元;累计批准三资企业2850家,三资企业总产值达到264.8亿元;全社会商品出口总值完成17.85亿美元。一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环境不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晋江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40元,比1978年的107元增加了57.4倍,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也有显著增加;全市累计有12个镇和317个村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分别占镇、村总数的80%和82.6%o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高等级公路连接所有乡镇,建成深沪、围头两个万吨级港区,镇镇建有11万伏输变电站,投入4.53亿元建成日供水106万吨市域引水工程和市区20万吨自来水厂,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泉灵通、固定电话)达70%o这些都为新世纪初晋江经济的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晋江经验:晋江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除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改革开放的时代环境和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的正确领导等重要因素外,就其自身而言,关键在于晋江的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和走出了一条被人们称之为“晋江模式”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所谓“晋江模式”,概括地说,就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道路。这是1994年12月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晋江)研讨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学会以及部分省市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对晋江人民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后作出的概括和总结。从“晋江模式”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侨乡“三闲”起步,乡镇企业开路。“晋江模式”发端于晋江市的陈壕镇。改革开放初期,晋江陈城镇的群众从“高产穷镇”、“高产穷村”的现实中,深刻感受到“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奋起突破“左”的思想对经济发展的束缚,立足侨乡“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多的特点,联户集资兴办乡镇企业,将潜在的生产力要素有效组合起来变成现实生产力,调动了经营者和劳动者两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陈城镇在1984年就成为我省的第一个亿元镇,被项南同志誉为“乡镇企业一枝花”。其他乡镇纷纷学习、仿效陈康镇的做法,在晋江大地上形成了一股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到1985年,全县参加联户集资办企业的群众达3.4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6%以上。这些企业依托侨乡优势,承接外商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进行补偿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1985年,全县联户企业的总收入比1981年增长近24倍,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64.05%。第二阶段:引进利用外资,成片开发迈大步。晋江早在1981年就引进外资创办了第一家三资企业一一侨乡彩照冲印公司。1984年后,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把发挥侨乡优势作为发展晋江经济的一个战略重点,积极落实侨务政策,介绍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晋江。1984年至1992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903家,合同外资7.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3亿美元;1992年,三资企业总产值达到18.11亿元,出口值2.15亿美元,上缴税收3696万元,盈利7648万元,外向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经省政府批准,1991年晋江引进外资开发福埔、安平、深沪东海三大土地成片综合开发区,总面积达4000多亩,同时启动建设了一批镇村工业小区,晋江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第三阶段:构建市场基础,经济发展加速。党的十四大之前,全国实行的仍然是计划经济,晋江在探索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方面受到的制约较大。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晋江的广大干部群众开始理直气壮地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他们着力构建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打牢经济发展的市场基础,经济发展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八五”期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59.2%的速度高速增长,比“七五”期间高出35个百分点;在全国百强县(市)中的位置由1991年的第55位上升到1994年的第15位,本级财政收入居全国第12位,并成为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之首。“晋江模式”也在这一阶段被外界普遍认可。第四阶段:提高、创新、突破,拓展发展道路。进入“九五''后,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的严峻经济形势和闽东南沿海一些经济快速发展县市的追赶,晋江市委、市政府及时采取引导条件成熟的企业转变家族式的经营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名牌、拓市场,做大做强企业,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才和全民素质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十五”后,晋江市委、市政府又根据我国加入WTO和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使2001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从“晋江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晋江模式”是晋江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产物。它立足于侨乡“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多的具体实际,科学地选择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发展企业和外向型经济,既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未与经济体制转轨前期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历史环境产生明显冲突,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显示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它紧紧扭住发展生产力这个核心,以加快发展第二产业来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使经济发展充满了活力;它坚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把扩大市场需求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技力量提高产业水平和规模,用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开拓、占领市场,显著增强了主导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它千方百计地凝聚海内外晋江人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力拼搏,拼出了发展新天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入新动力。“晋江模式”不仅是晋江人民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践成果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而且它所创造的经验在新世纪也符合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它一方面从生产关系入手,努力破除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性障碍,另一方面从提高生产力自身的发展水平入手,积极引进现代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方式,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素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较好地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将晋江人自古以来形成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创业意识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凝练、升华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地域文化一一“诚信、谦恭、团结、拼搏”的晋江精神,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它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使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稳定,较好地代表了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都从本质上决定了晋江经验对全省各地在新世纪认真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作用。三、学习借鉴:晋江经验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启示进入新世纪后,发展成为富民强省的第一要务,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必须加快经济发展,进行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发展不快,全省经济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如果福建在近几年内能够涌现10个或者更多的晋江这样的县市,全省经济发展必然会实现一个新的跨越。近两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不少地方纷纷到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去学习取经。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借鉴身边的先进经验,身边的经验出自本地“水土”,应比外地的经验更好学一些。晋江经验是福建的一笔宝贵财富,可以给人以深刻启示的东西很多,其中最值得学习借鉴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启示之一: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的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只要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就在实践中大胆去闯、去试。改革开放初期,为突破计划经济僵化体制的束缚,晋江的干部群众选择了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联户集资兴办乡镇企业,极大地调动了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晋江的干部群众又充分利用侨乡华侨多的优势,及时引进外资改造提高乡镇企业,使经济转入迅速扩张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以后,晋江市及时甄别企业性质,理顺产权关系,及时引导一些条件成熟的家族式企业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面对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剧的新形势,晋江的企业家们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使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以,学习借鉴晋江经验,最根本是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继续突破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不断提高生产力要素水平两个方面,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启示之二: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晋江的干部群众就突破“三就地”的政策限制,积极走“市场一一原材料一一技术”和“原材料一一市场一一技术”的经营路子,把几万名农民引入市场,形成遍布全国的销售和市场信息网络,抢先开辟了国内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国家对经济进行治理整顿时,晋江的干部群众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拓展晋江产品的国际市场,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九五”期间,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晋江市在依靠科技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相继培育了陈康鞋材、磁灶陶瓷建材、罗山食品、永和石材、英林布料、安海糖烟酒以及SM广场等一批有一定规模、辐射面较广的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改变市场营销方式,先后在全国70多个大中型城市建立6000多个常设专柜和销售点;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在本市成功举办了4届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3届全国糖酒食品博览会和2届全国陶瓷石材博览会;积极运用网络手段促销晋江产品,全市现在有4000多家企业上网,不间断地向国内外市场发布产品信息,并成功举办了晋江国际鞋业和中国陶瓷石材网上博览会,有力地拓展了国内外市场。学习借鉴晋江经验,就要像晋江市那样,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和机制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不断提高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和水平,以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在新世纪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启示之三: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晋江人民在历史上就敢拼、爱拼、善拼,敢为天下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晋江的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们,一直是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附加值又很小的传统产业领域中摸爬滚打、逆势而上,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如晋江市凤竹公司在纺织行业已处于“四面楚歌”的形势下,不怕“夕阳斜下”,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使企业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针织漂染厂家和重要的针织品出口生产基地。晋江人民正是凭着这种“爱拼才会赢”的顽强拼搏精神,硬是把纺织服装、陶瓷建材、制鞋、食品等传统产业发展成为晋江的支柱产业,集“中国鞋都”、“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全国陶瓷建材和玩具生产基地等称号于一身,并有多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各地在学习借鉴晋江经验时,必须认真学习借鉴晋江人民的这种“敢拼、爱拼、善拼”的精神与经验,做到振奋精神勇于拼搏,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发挥优势善于拼搏,坚持在拼搏中取胜、在拼搏中发展。启示之四: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不讲信用,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一一晋江人对此体会最深、最早。改革开放初期,晋江曾发生过闻名全国的“假药案”,使晋江在全国的形象受到了极大损害。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们由此深刻认识到诚信是金,诚信是命,诚信是市场主体的立身处世之本,发展商品经济必须时时刻刻讲诚信。他们坚持事事处处讲诚信,重新赢得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在全国树立了讲诚信的良好形象。从改革开放之初就重视诚信,并将之作为“座右铭”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各地要很好地学习晋江以诚信为本、事事处处讲诚信的经验,共同倡导信用文化,塑造信用社会,以诚信来促进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促进经济的加快发展。启示之五: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选择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晋江的广大干部群众利用侨乡“三闲”优势,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联户集资兴办乡镇企业,并发挥侨乡海外华侨多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找到了一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路子。党的十四大后,当晋江探索走出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发展道路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共同做法的时候,晋江人民已将目光转向了“提高”和“创新”上,积极探索走“三个提高”(提高经济质量、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城市品位)、“四大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的发展路子。晋江市坚持立足本地优势,不断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经验,充分体现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各地在学习借鉴晋江经验时,要注意学习借鉴那些精髓性的东西,而不是去照搬照套晋江的发展模式。启示之六: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晋江市的市、镇两级政府十分重视并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陈康镇群众开始联户集资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后,晋江县委、县政府及时推广他们的经验,在晋江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1985年晋江“假药案”发生后,县委、县政府以坚定、明朗的态度,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及时转产,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产品,结果全县乡镇企业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了更大发展。“九五”期间,当企业发展面临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晋江市委、市政府又及时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做大做强企业,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在为市场主体服务方面,通过与中科院、中国专家网和北大、清华等中介组织、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为企业家举办专题讲座,加强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建设,组织和引导企业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开拓市场,以及转变机关作风,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各地学习借鉴晋江经验,就要像晋江市、镇两级政府那样,变以管理为主为以服务和引导为主,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错位”或“不到位”,通过及时引导、优质服务和有效管理,来履行好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历史责任,促进经济的加快发展。四、与时俱进:晋江经验需要在新世纪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晋江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与全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特别是与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相比,晋江市的经济发展仍存在着一些明显差距和不足,如第二产业仍以传统加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和整体水平不够高优;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够协调,城市化发展滞后对工业化发展的制约影响已开始显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够快,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和有效利用;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等等。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省第七次党代会制定了新世纪福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这些都要求晋江市的广大干部群众必须加快发展,进行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创造新经验。晋江经验也是泉州和全省的经验,晋江和各地在新世纪要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一是在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方面创造新经验。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是省第七次党代会作出的在新世纪初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领我省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各级各地都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晋江和沿海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作为福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新世纪之初不仅要进一步加快自身发展,而且还要在构建“三条战略通道”中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和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产业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要加快与省外和周边地区的联合协作,集聚更多的要素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和拓展省外市场;要不断优化、提高本地的产业结构和水平,及时将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小但山区又需要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逐步向山区转移,推动山区经济加快发展。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建设有形通道与无形通道的关系,既重视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有形通道建设,又要重视产业合作、资金吸纳和扩展、人才流动和聚集、信息流动与沟通、技术引进和扩散、思想文化传播等无形通道的建设,努力从两个方面加快建设好“三条战略通道”,为全省各地加快建设“三条战略通道”探索和创造新的经验。二是在做大做强企业、着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创造新经验。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都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发展大企业不能没有中小企业做配套。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特别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冲击,中小企业的抗风浪能力明显不足。当前,晋江和福建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的问题比较突出,亟须有一批能抗大风浪的大企业。如果晋江近几年能有10-20个恒安集团这样的大企业,福建能有30-50个中华映管或东南汽车这样的大企业,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就会上一个大台阶。做大做强企业,最根本的是要在企业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要引导条件比较成熟的家族式企业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实现由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要引导中小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品牌或产业链等方式促进企业集团化经营,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水平,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积极引进和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提高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和水平,不断用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开拓和占领市场。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晋江和各地在这方面多做工作,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经验。三是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创造新经验。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着产业升级的方向,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工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在30%-40%左右,我省现在只有16%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需要大力发展。晋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慢,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经营者的文化和科技素质较低,他们熟悉传统产业、不熟悉高新技术产业,不敢投资冒险。基于这一现状,晋江市当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还是走从国外、境外和省外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的路子,特别是要积极引进与当地传统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企业和项目。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培养,使他们逐步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力量。传统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具有发展优势的传统产业不仅不能丢,而且还要大力扶持,特别是要积极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高,以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产业水平。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新世纪初加快福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晋江和各地都要在这方面努力探索和创造新经验。四是在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促共进、协调发展方面创造新经验。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彼此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工业的集聚必然产生城市,工业化的大规模集中生产拉动了城市化向前发展,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的根本特点是集中,城市化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能够反过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是工业化发展的“推进器”;工业化和城市化只有互相适应、协调发展,才能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晋江市当前存在着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问题,城市整体品位不够高,城镇规划和管理工作落后,形不成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全省其他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或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晋江和各地在新世纪,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努力在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促共进、协调发展方面探索、创造新的经验。五是在加快建设新型的服务型政府方面创造新经验。发展市场经济,要求各级政府要减少审批,将属于市场的职能交给市场去做,腾出精力多做一些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工作。为此,省政府在今年初举行的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决不是要政府远离经济,只做一些公益性的服务工作。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决定了领导经济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基本职责,同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也是市场经济赋予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既需要政府从宏观层次上加强管理,更需要政府及时对市场主体进行引导和服务。例如特色产业的外部配套问题,市场体系尤其是资金市场建设问题,工业园区建设问题,城镇化和城镇发展规划问题,资源配置的整合问题,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支持服务体系问题,还有在晋江这样企业众多、经济活跃的地方如何为企业的研发、生产和营销提供全方位服务等问题,仅靠市场主体自身是解决不了的,必须靠政府来加强引导和组织。晋江市要抓住被列为全国机构改革四个试点县(市)之一的有利时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努力在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服务型政府方面探索、创造新的经验,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福建日报)探寻“晋江经验”的文化密码【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在这里时间越久,你越能体会,晋江故事,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故事J文化个性造就经济个性。回首“晋江经验”带来的16年传奇,会发现,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始终贯穿晋江经济发展脉络之中。它既是源泉也是动力,支撑着晋江一路走来创造奇迹,继续推动新时代的晋江爬坡过坎、砥砺前行。爱拼敢赢歌不绝“创业难还是走戈壁难?破千亿元市值难还是走戈壁难?新十年的创业难还是走戈壁难?”这个夏天,安踏集团的“戈壁远征军”走进甘肃。在踏上112公里的徒步荒漠之旅前,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抛出了三连问。这是一次体力与心理的极限挑战,让许多人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不放弃二之所以开展这一活动,是安踏在从当初的小作坊成长为今天中国第一大体育用品公司后,重新审视自己,找寻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放弃的背后,是“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的顽强拼搏精神,也是支撑晋江数以万计的企业和晋江人奋勇向前的初心与动力。改革开放初期,晋江人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附加值很小的传统产业领域摸爬滚打、逆势而上,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2017年,晋江全市GDP达到1978年的1366倍。惊人的数字,是一代又一代被称为“睡不着的晋江人”不懈奋斗的结晶。这种精神,源于这片海滨之地,深深融入晋江人血脉。晋江地处丘陵地带,除了沿海地势较为平坦外,大部分为起伏不平的山丘,土地贫瘠。"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向海洋求财富,于一次次生死冒险中养成奋斗拼搏的精神,形成敢为天下先、不服输的决心与勇气;海洋的宽广辽阔,成就了晋江人兼收并蓄、兼济包容的品格;而长期的抱团取暖、抵抗风险意识,逐渐演化为团结互助、互相提携的文化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春光分析。爱拼才会赢,如今在更大平台传唱:从传统业态唱向新业态从压力测试到动态跟踪,从耐磨耐折试验到防水防滑创新在国内第一家运动科学实验室内,近200台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技术研发设备,在安踏研发人员的操纵下有序运作。晋江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传统产业跟进新技术,在普通产品上增加新的功能、功效,提高附加值。全市企业每年投入近1000亿元升级生产设备、改进技术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凸显了传统消费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全国的典型示范作用。从经济事业唱进公益事业一一“不拼排场拼公益:随着经济发展,有着乐善好施传统的晋江人开始更多地选择将节省下来的礼俗资金捐给慈善事业或乡村建设。这里有全国首家县级民间慈善机构一一晋江市慈善总会。十几年来,晋江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达30.01亿元,为全国县域之最。“我们晋江人,将拼'劲一并带入了慈善事业。”晋江市慈善总会会长龚子猛说,这种多行善事的行为已逐步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从创一代唱到创二代一一“接过你的手,走出我的路。”作为恒安集团创始人许连捷的次子,许清水总说自己是“负二代”是负责任的负。我必须负起责任,用国际化视野传承企业,更要把老一辈晋江企业家精神好好传承下去J创二代们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将爱拼敢赢的精神延伸到爱拼懂赢的自信,将传统产业的坚守与新兴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晋江持续发展的蓬勃动力。留住乡土向心力28岁的蔡梦思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是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的讲解员。早晨8点半,伴着戏台上的南音,蔡梦思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行至蔡氏家庙,当游客为闽南建筑艺术惊叹不已时,蔡梦思亮出了自己的第二个身份:蔡氏后人。于她而言,五店市不仅是她从小读书生活的闽南老街区,这里更有她作为蔡家人最引以为傲的蔡氏家庙。五店市传统街区位于晋江市老青阳核心区。2010年3月,晋江市委、市政府划定典型风貌建筑最多的126亩区域为保护区,并委托清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为保护区做整体规划。这个自唐代发展起来、走过1300多年时光的集市,自此焕发新生。五店市传统街区建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范清靖明白,这里的100多处历史建筑之所以极具保留价值,是因为它们以自身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彰显了晋江的文脉与闽南人的根脉。闽南人对“根”的情愫超乎寻常。五店市传统街区保留着老青阳的集体记忆,牵动着海内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情结。品茶听南音、看看精美木雕、摸摸青条石,是许多归国华侨必做的事情之一。一抹闽南红,留住了乡土向心力,延续着文化根脉,而这正是晋江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五店市并不是个例。在晋江,包括梧林社区古村落在内的一批保护发展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晋江市文体新局局长柯国林说,城市化进程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品质和内涵更要同步提升。晋江一手抓固态保护,一手抓活态传承,一批“乡愁文化”品牌接踵而至一掌中木偶作为地方传统戏剧,与闽南人血肉相连,是其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多年来,蔡美娜用手指灵活掌控木偶进行表演,她与木偶既是亲密的伙伴,也是坚实的战友。“木偶本身没有表情,喜怒哀乐都需要演员用手部把控和唱腔变化来体现,有时候左手是'旦'、右手是'丑',必须一心两用J蔡美娜说。在晋江申办2020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期间,掌中木偶被蔡美娜带到了意大利,在那里,许多海外友人为这项中国传统技艺所折服。作为南派掌中木偶第6代继承人,她每年参加多个重大表演活动,创作符合时代精神和当代观众审美要求的创新剧目,还在许多高校的木偶班进行授课。日程很满,她深感重任在肩。为推动掌中木偶、柯派高甲戏、闽台东石灯俗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晋江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4项,全市布点30所中小学作为非遗项目传习点。在经济的反哺中,晋江文化之根越来越强壮。有“文气”聚“才气”“我们运用具有水溶纱技术的运动材料来做商务休闲裤,舒适度一样,重量却只有普通休闲裤的1/5,在跨境电商中可以大幅降低运费。”在晋江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场特殊的活动正在进行。30个年轻的创业者围坐在一起,讨论新技术和新材料如何开发应用,交流企业如何创新经营思路,分享企业经营案例和感受。这是晋江“领航计划”班的一场复盘会。致力于培养“未来晋江创新企业家”的“领航计划”,自2016年开始,已举办各类培训交流活动130多场,培训企业家5000余人次。“课程中知识点密度大、含金量高,并且能够高效率地运用到企业发展中。”学员洪艺菌感触颇深。晋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黄建华,晋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郭浪滔作为班级观察员,也在尽己所能发挥“园丁”的角色:课堂中、课程外、微信上无时无刻不在解答这群年轻人的种种疑惑。他们表示,小生态往往蕴含大能量,希望通过领航班小生态的精准模式探索和经验凝练,构建起晋江企业家社群的新商业文明,撬动晋江城市人才大生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我找到了这里,而是这里主动找到了我。”晋江市创意创业创新园内,来自甘肃的创客范伟这样说。2009年博士毕业后,他在华侨大学任教,因为在科研项目中一直需要购买国外仪器,让他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听说晋江对博士创业扶持力度非常大,他就来“看了看”。这一“看”,便创立了福建第一家微纳驱动企业,他也成功入选晋江市高层次人才“海峡计划”,获得3年100万元的投资,附加免租金的场地。在创意创业创新园,700多位创客与范伟一同在这种“被找到”的感觉中,将手头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向前的动力。晋江现有各类企业5万多家,其中97%以上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集聚着一大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成为晋江发展大局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利用其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繁荣高涨的人气,塑造一个宜居、时尚的“文化晋江”,让人才“引得进”更“留得住”,是新时期晋江正在着力解答的问题。自2011年以“城市文化人才”为主题的首期企业文化沙龙,在有着百年历史的闽南古大厝开场以来,这个平台上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它既是产业对接平台、政企互动平台、政策宣传平台,也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除了主题演讲人,参与者都可围绕沙龙主题讲感受、谈看法,也可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交流。来自不同企业的高管提出了在晋江工作、生活中的困惑,也为晋江发展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只有整体优化城市环境、创业环境、人文环境,晋江才能留住人才,让他们心无旁鹫地投入创新创业J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说。(晋江7月11日电记者刘梦高建进胡其峰刘坤)解读晋江经验15日16日,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等省领导来泉州调研,重温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总结的“晋江经验”,要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二以此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晋江经验”是“泉州经验”一部分,对晋江的肯定也是对泉州的肯定,总结“晋江经验”,也是总结“泉州经验:我们在学习贯彻省领导来泉调研讲话精神时,尤其要学习、运用、创新、丰富“晋江经验”,使其成为发展县域经济、打好“五大战役”、实施“两个加快”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报推出一组述评,与广大读者分享泉州这片热土上滋养的“晋江经验,一、敢为人先大步跨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泉州晋江,注定是个不甘寂寞的地71°西晋时绵延千里的迁徙之路,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明清之后的大批海外移民一一多元文化的交融,历史经验和现代精神的交织,铸就了晋江、乃至泉州人“敢拼、爱拼、善拼”的性格。这样的性格特质,在继往开来的发展历程中,呈现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可以说,这就是演绎“晋江经验”的活力之源。思想决定行动。“晋江经验”再次证明:只有思想解放了,才有行动上冲破桎梏的“敢拼二乡里

    注意事项

    本文(新闻报道解读探寻“晋江经验”研究交流材料3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