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近现代的经济、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x
第十四讲近现代的经济、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备战中考.综合演练(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1分,共12分)1.(2020株洲)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骞。”下列表格中的哪项组合能充分印证这一观点(D)创办者企业选项张之洞张骞A江南制造总局大生纱厂B汉阳铁厂福新面粉公司C江南制造总局福新面粉公司D汉阳铁厂大生纱厂A.AB.BC.CD.D解析:张之洞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汉阳铁厂的官员o张骞是创办大生纱厂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前者注重重工业发展,后者注重轻工业发展,故D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排除A和C;福新面粉公司由荣氏兄弟创办于上海,排除Bo2. (2020益阳)导致图中1916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D)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选D。3. (2020遵义)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政府倡导的社会生活习俗新风尚,最早可能出现于(C)剪M禁缠足改称呼,握手礼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中华民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所以C项符合题意。4.(2020宜宾)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上海(A)A.观念开放,崇洋逐新B.政治改良,革除陋习C.洋布流行,土布淘汰D.全盘西化,倡导民主解析: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材料中的“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可知,材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观念开放、崇洋逐新的特点,故选A。5. (2020聊城)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诞生了木兰从军文天祥史可法等一大批赞美英雄人物的广播剧作品。这主要反映了(D)A.崇洋媚外思潮泛起B.历史研究水平提高C.北洋军阀统治黑暗D.民众关注国家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最早产生于英国的广播剧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广泛流行,中国此时诞生了一大批宣传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广播剧作品,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日本的侵华,中国文学艺术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的结果,这主要反映了民众关注国家。故选Do6. (2020临沂)如图中的人物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A)身I“青蒿素之母”属呦助用一株月、草改变世界A.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B.发现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C.创新了治疗心脏病的方法D.改进了治疗脑血栓的方法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青蒿素之母屠呦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故选A。7. (2020衡阳)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C)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钱学森解析:依据所学可知,A项焦裕禄曾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风沙作出了巨大贡献;B项邓稼先为我国研制原子弹作出了巨大贡献;C项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了釉型杂交水稻,符合题意;D项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故选C项。8. (2020青岛)1964年,日本共同社报道:“(中国)向迄今由美、英、苏、法四国组成的核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打进了一个楔子”是指中国(A)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8 .导弹部队的组建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一号发射成功解析:从材料“向迄今由美、英、苏、法四国组成的核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报道评论的是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垄断。故选A。9 .(2020成都)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A)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选A。10.(2020青岛)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所以有了“灰蚂蚁”“蓝蚂蚁”的形容。80年代,中国人一直被忽视与压抑的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B)A.三大改造B.改革开放C.港澳回归D.中美建交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注重衣着的时尚性,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故选B。IL(2020安徽)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D)A.1956年B.1978年C.1984年D.1996年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题干中市场经济、超市、下海等词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关,故D符合题意;与1956年有关的词汇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等,排除A;与1978年相关的词汇是改革开放等,排除B;与1984年相关的词汇是国企改革等,排除Co故选D012. (2020黔东南)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将带着家人到黔东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B)A.穿现代B.用粮票买米C住小洋楼D.用微信支付隰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用粮票买米,说明米的匮乏,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所以要限制供应;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市场就已经放开,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先后退此所以2020年暑假,黔东南不可能出现买米还用粮票这一现象,所以B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供2小题,其中13题8分,14题10分,共18分)13. (2020遵义)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变革和人类社会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一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一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根据培根的评述,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火药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4分)材料二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决定研制新式武器。后来,逐步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的庞大计划。1945年8月,研制的新式武器在打击日本法西斯的战场中首次使用,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一一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写出材料二中“曼哈顿”计划研制的新式武器。(1分)材料三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一一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将我国哪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1分)(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就如何正确对待科技成果,谈谈你的认识。(须从正反两方面作答)(2分)解析:第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问根据材料二“逐步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的庞大计划。1945年8月,研制的新式武器在打击日本法西斯的战场中首次使用,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故“曼哈顿”计划研制的新式武器是原子弹。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4分)原子弹。(1分)杨利伟。(1分)(4)要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发展经济民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要合理、科学地利用科技成果,趋利避害,让科技造福人类。(2分)14. (2020荆门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个提出中国对世界所“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除了发明造纸术之外,材料中提到的“三大发明”指的是什么?(3分)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一一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弹一星”的成功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材料三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两位外国医学家。一一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屠呦呦获奖的发现是什么?这一发现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4)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些当代科学家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解析:第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第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获奖是因为发现青蒿素。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第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围绕爱国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等方面回答。答案:(1)火药、指南针、印刷术。(3分)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分)发现青蒿素。(1分)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提高了疟疾的治愈率,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4)爱国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