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常规.docx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有无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lC)的基础疾病,尤其是感染、组织创伤、手术、产科意外和肿瘤;2 .外伤或手术后出血情况;3 .有无使用抗凝药物,入院前肝素使用情况,血液制品使用情况。相关检查项目】体格检查:1 .全身检查:体温、脉博、呼吸、血压、神志以及与心、肺、肝、肾、脑相关体征;2 .多发性出血倾向,尤其注意有无注射部位和切口的渗血及皮肤大片瘀斑;3 .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体征(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和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实验室检查:1 .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2 .诊断DIC应送检的项目包括: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P试验;溶栓二聚体(D-Dimer)。并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观察上述结果;3 .有条件时,可查纤溶酶原、血、尿FDP,血浆BTG或PF4及TXB2以及ATIII含量及活性,血浆因子VI11:C活性等。【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一般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有下列二项以上的临床表现:多发性出血倾向;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黏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抗凝治疗有效。实验室指标主要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三项以上异常:血小板VIOo义107L和/或进行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VL5gL(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V1.8gL,肝病V1.Og/L)或进行性下降。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Omg/L(肝病FDP>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肝病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秒以上)。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AT-HI含量及活性降低(不适用于肝病)。血浆因子VHI:C活性50%(肝病必须具备)。疑难病例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VIII:C降低,vWF:AG升高,VIII:C/vWF:AG比值降低。血浆ATA浓度增高,或F1+2水平增高。血浆纤溶酶与纤溶酶抑制复合物(PIC)浓度升高。尿纤维蛋白肽A水平增高。(二)白血病合并DIC的试验室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低于50X109/L或进行性下降,其它同上,或有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升高。(三)肝病合并DlC的实验室诊断标准血小板V50X1()9L或有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升高:-TG;PF4;TXB2;GMP-MOo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VLOg/L血浆因子VHI:C活性50%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四)DIC实验室诊断最低参考标准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血小板VIoOXlO7l和/或进行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VL5gL或进行性下降。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周围血破碎红细胞2%鉴别诊断:L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2.重症肝病出血;3.VitK缺乏症。【治疗原则】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替代治疗是治疗DIC最基本措施。2、原则上肝素适用于早期、以高凝为主症者;肝素抗凝同时积极替代性输注,适用于危及生命或进行性严重出血症,或DIC并发血栓者。3、纤溶抑制剂慎用:纤溶抑制剂阻断DIC代偿机能,妨碍组织灌注恢复。某些易伴纤溶亢进的疾病(如AML-M3,羊水栓塞,前列腺癌)伴严重出血者可在肝素抗凝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止血环酸。4、肝素治疗过程中若凝血酶时间超过30秒以上,一般状况恶化、出血增加,则应停用肝素给予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鱼精蛋白InIg可中和肝素Img。应稀释后输注。【疗效标准】治愈:出血、休克、脏器功能不全等DlC表现消失;低血压及紫瘢等体征消失;血小板数、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其它凝血象和FDP等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有显著效果:以上两项符合要求。有一般效果:以上一项符合要求。无效:未达进步标准,或病情恶化或死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