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共六篇.docx
2023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共六篇)(一)关于XX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调研报告2022年以来,XX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相关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整合基层资源,下移工作重心,优化网格流程,构建“全域覆盖、多网融合、一格一员、一员多能、实体实战、共建共享”的全要素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2023年6月,我按照主题教育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根据之前掌握的一些情况,利用端午节走亲访友的机会,向大家了解对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看法和感受,并与社区的部分专职网格员进行了交流,形成了这一调研报告。一、我市当前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举措及成效(一)科学布网,构建社区网格组织新体系。1.优化社区网格设置。当前城市网格的划分是以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元,按300-500户标准覆盖社区常住居民,进一步优化设置社区网格。在全市10个街道办,75个社区划分城市社区网格842个(含年底新增12个),新增城市社区网格454个,将党建、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健、应急、创文等各类网格进行归并整合为一张网,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管”。2 .建强社区网格队伍。组建网格指导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楼栋长为主体的网格化服务管理队伍。统一专职网格员选聘条件、标准和程序,全市招聘城市社区和商圈专属网格专职网格员836名,共配备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830名,商圈专属网格专职网格员6名。在有常住人口的城市社区网格内实现专职网格员IO0%配备。3 .理顺网格工作体制。将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平安建设考核内容,由市、区县委政法委统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流、协同办理、预警提示、结果反馈链条式服务机制。(二)党建领网,优化社区网格运行新机制。1.强化党建引领力。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网格党支部书记由社区党组织成员担任,并兼任网格长,将生活、工作在社区网格的党员全部“网”进党组织管理,形成“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一社区党组织一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将党的制度优势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目前,全市已建立城市社区网格党支部294个、党小组575个。4 .强化网格保障力。将社区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统一管理,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落实每个社区专职网格员2500至3000元/月的薪酬,按规定缴纳五险。制定社区专职网格员管理考核办法,由街道、社区负责对社区专职网格员的日常管理。(三)精细用网,呈现社区网格管理新效能。1 ,全要素整合网格资源。为社区网格治理赋能,将相关服务、管理、资源、力量等要素向网格集聚,推动“三官一律”(即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基层执法力量下沉网格。2 .全方位提供多元服务。为社区专职网格员制作统一马甲和工作牌,亮明身份联系服务群众。社区专职网格员到岗后集中开展敲门行动,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完成基础信息采集核查,做到网格内人员信息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3 .全过程参与重点工作。注重在重点工作任务中淬炼专职网格员队伍,充分发挥社区专职网格员在平安建设、文明实践、疫情防控、市域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如在2022年10月下旬的疫情处置行动中,社区专职网格员立即发挥其人熟、地熟的优势,承担起网格内人员信息排查、防疫政策宣传、核酸检测引导、居民困难帮助、封控区物资保障等各项工作,在小网格内展现了大担当,获得了居民的一致赞誉。二、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网格员队伍存在不稳定性。当前,我市社区专职网格员招录标准为年龄45岁以下,学历高中以上。实际招录的网格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在70%以上,30岁以下占比在35%以上,这部分年轻人本就存在许多不稳定性,由于专职网格员待遇偏低,但相应的工作任务却较为繁重,办公条件有限,且对今后薪酬增长机制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并不是十分明晰,网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二)专职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尚未完全厘清。当前的网格是对之前的党建、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健、应急、创文等各类网格进行归并整合的“多网合一”网格,在相关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和部门简单地认为“网格化工作就是网格员工作”,把网格员当成“万金油”。网格员除履行好信息员、巡防员、调解员、管理员、服务员和宣传员等基本职责外,还需要参加疫情防控及各类创建活动工作。(三)制度机制方面亟待完善。一是经费保障机制问题。在待遇保障上,专职网格员的薪酬等各类经费全部由县区级财政承担,面临着较大压力,后期用于薪酬增长和绩效考核方面的资金保障有限。二是管理及激励机制问题。在日常管理上,部分县区虽然出台社区专职网格员管理办法,但街道、社区没有结合工作实际对社区专职网格员的日常管理、考核激励等进行规范,未建立日常管理制度。三是工作运转机制问题。虽然按照中央的文件,进驻网格的有方方面面的力量,有帮扶单位、社区干部、楼栋长、志愿者等等,但是,在网格内,网格员能否顺利统筹这些力量;网格员与职能部门之间、与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这些体制机制都尚待完善。三、相关工作建议(一)完善网格员管理制度。一是规范制定网格员入职条件,确保网格员具有相应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素养,让应聘人员对网格员工作性质和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合理的心理预期;二是拓宽来源渠道,注重从本网格内符合条件的党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招聘网格员,此类人员报名可给予一定加分;三是定期举办业务培训,针对问询技巧、上门采集数据方法、微信小程序使用方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方法等进行详细讲授,提升网格员业务水平;四是完善网格员考核机制,细化网格员工作考评细则,将网格员的工作量与工作完成情况实行量化考核,形成规范、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增强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争先创优意识,提高网格工作质量。(二)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健全长效经费保障机制,把平台运行、网格建设、队伍培训、人员活动开支所需的经费纳入市、县、乡镇(力、)三级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同时,要严格督促各“条条部门”,在工作任务下沉网格的同时,必须将相关的经费下沉到网格中去,增加网格员收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建议从省级层面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对基层网格员经费保障、实施网格化管理的部门职责任务特别是落实“费随事转、事费匹配”上予以明确规定,便于各地执行落实。(三)实施各项激励措施。保障网格员各项薪酬待遇,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网格员队伍,激发其干事的热情。一是待遇有保障。探索建立“基本工资+绩效+临时补助”薪酬制度,设立年终绩效奖,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绩效奖所需经费可从职能单位下沉的部分工作经费中列支。对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性事项,可向网格员适当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二是精神有激励。定期开展“最美网格员”、“优秀网格员”等评选表彰活动,深入挖掘、广泛宣传网格员先进事迹、网格经验做法,营造各方支持、共同推进网格治理的浓厚氛围。三是上升有通道。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网格员,除建立健全优秀网格员晋升社区“两委”干部机制,可考评在事业编招聘时予以一定的倾斜或加分奖励。(四)明确两个清单。一是明确网格管理工作事项清单。建立完善网格事项准入制度,确定准入原则、申报流程和相关工作要求,并规定经批准纳入网格的事项,相关部门应当为网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工作条件、信息支持、业务指导、并同步跟进经费保障。二是明确各方面权责任务清单。建立应由专职网格员自行解决、应由街道、社区直接解决、应由职能部门解决的任务清单,确定权责分明的任务体系。(五)理顺四层关系。建议从市级层面出台相关体制机制,理顺网格员与以下四类主体的工作关系:一是理顺网格员与街道、社区的关系。、明确街道、社区与网格员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由社区具体负责网格员的日常管理、考核。二是理顺网格员与职能部门的关系。职能部门与网格员是业务指导关系,负责对专职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三是理顺网格员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关系。明确网格员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是协作关系,做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四是理顺网格员与楼栋长、志愿者的关系。网格员与楼栋长、志愿者是联动配合关系,网格员从社区承接网格任务,传达到位,并细化到各楼栋、单元,楼栋长、单元长、志愿者配合网格员完成社区布置的各项工作,帮助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相互联动、配合。(二)关于乡村医疗状况的调查与建议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现在全民都基本实现小康了,但乡村振兴的任务还远未完成。乡村的医疗状况,村民的健康水平,是事关乡村能否顺利振兴的重要指标。可以说,健康不健康,关键看老乡;振兴不振兴,关键看乡亲。按照主题教育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我对XX乡村医疗卫生情况进行了调研。从了解的情况看,村民看病有多种渠道,一般的感冒、腹污、头疼脑热的日常小毛病在村医务室由村医看;较重的病在镇卫生院治;再严重的就得上县、市、省的大医院治了。从整体上看,尽管现在村民有多种渠道看病,但由于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村民一般首选村医务室。村医治不了的,才逐级转往更高层次的医院,可以说,村医仍是村民卫生健康的守护神。他们不仅要为村民看病,还要承担一些公共卫生职责,为村民体检、为每个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疫情防控等工作。村民对自己的健康情况不一定了解,但村医却对每个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是村民最鲜活的健康档案,也是农村唯一全天候、廉价、好使的医生。我们村里现有两名村医,甲医师70余岁的,当村医40余年;乙医师50余岁的,腿有残疾,行动不便。甲医师因看见大了,搬回家行医,乙医师驻村行医,分片负责公共卫生。各自的服务对象是6个村小组约6、7百人。通过与村医聊天,现场查看医务室,翻阅有关资料档案等,我觉得村医现状不容乐观,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医疗水平不高。一是专业水平低。赤脚医生文化水平都较低,或中小学文化,或通过学徒从医。最高学历也有卫校毕业生。文化水平决定了医疗水平,一般也只能看个感冒腹污、头疼脑热、包扎伤口等日常小毛病。稍微复杂一点的,就束手无策。二是医务人员少。村医自己就是医务室的全部,既是全科医生、又是护士兼勤杂人员。有的还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农活缠身。三是培训机会少。培训没有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二)医疗设备简陋。村医在自家腾出一两间房,添置一些简单的药柜、桌椅,在外挂一“XX村医务室”匾牌,这就算是医务室了。近年来,卫生系统为村医务室拨付了一定的资金用于改造,要求门诊室、药房、注射室、观察室分设,也下拨了电脑等设备。但总体来看,设备依然简陋,仅有一些温度计、血压表、听筒、药柜等,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医疗器械。当然,太先进的也不一定会用。缺医少药也成为常态,如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大量村民出现症状,但由于医务室药品储备不足,无法为村民提供必须的药品,延误了病情,有的老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三)报账手续复杂。原来村民看病、交钱给村医就行To农村实行医保后,村民看病有一定的费用可以报销,上级卫生部门根据村医的看病量拨付一下定的费用给村医。为加强监管,卫生部门对村医也提出了要求,村医每看完一个病,要通过电脑开具电子处方。由于上级下发的电脑配置低,经过数年后基本报废。加上村医本身年纪大,对电脑操作不熟悉,经常是看病拿药3分钟,开个电子病例却要要30分钟还不止。(四)非医务性杂事太多。看病之外,村医还要为村民体检、建立村民健康档案、与村民签约家庭医生等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更不用说,这些农民身份的非专职医生,还有一大堆的农活要做。可以说,村医用于医疗上的时间精力能占30%就不错了。(五)村医地位不高。一般来说,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从成年到老年,一辈子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医生,村医作为村民健康的保护人,一般在村里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从全国的卫生系统来看,村医的地位并不高。一是身份不明。村医从户口上来说,就是农村户口,是农民;但从工作性质来说,既作为个体医生从事医疗工作,是个体户,又承担国家基层公共卫生职责,带有公家性质,可以说是有公有私,公私不分。工作上主要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以公为主,为村民看病为辅;收入上主要靠非医疗性工作获得,以私为主,财政补贴为辅。(六)村医收入保障不足。村医收入主要来自于财政补贴、非医疗性收入等,其中财政补贴收入是村医的主要医疗收入,主要通过为村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收入的多少与服务的村民人口数、看病数有关,我们村的村医这块收入大概为L2万左右。非诊疗收入主要是指村医作为农民从事农副业获得的收入。年轻的村医主要靠非诊疗收入,年纪大的村医主要靠财政补贴。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村医财政补贴政策,虽然给予了村医很大的扶持,但总额仍然偏少,一个村医负责600个村民的公共卫生和日常诊疗,一年L2万元收,人均只有20元,这样的水平显然是很低的。而这点补贴,还存在不足额发放、不按时发放的现象。我们村的村医2022年的补贴收入到2023年1月份还没完全发放到位。(七)抗风险能力差。由于村医尴尬的身份,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村委和卫生部门都不出面为其撑腰,所有风险都必须由村医自己扛。一个村医每年收入微薄,几乎没有什么积蓄,一次纠纷就可能让村医破产。有的地方就发生过一次医疗事故逼死一个村医的事件。风险问题逼得村医对看病的村民不敢接、不敢看、不敢下结论、不敢用药,情况稍复杂一点的就建议病人上卫生院看,导致村民看病难看病贵。(八)村医青黄不接。老家的两位村医大的70多岁,年轻的也快50岁人,平均年龄60岁,年龄明显老化。但年轻村医补充不进来,村医后继无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正面临着人走网破的危险。二、几点建议乡村医疗存在的这些问题,根源还在于资金不足,医务室医疗条件得不到改善;村医待遇偏低,对人才没有吸引力。但由于我国仍有接近4亿的农村人口,“乡村医生”作为一种职业,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而将长期存在。所以,还需要各级政府、卫生部门采取措施,切实解决乡村医疗的困境,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实现村民在家门口看病,为城市医院减轻病人多的压力。(一)明确村医身份。要将村医务室定位为国家最基层的非营利性卫生服务机构,资产归国家所有。医务室的村医为国家最基层的卫生服务人员,类似于村干部,可比照享受同等待遇。要实行国家办村医的模式,国家投入,人民享受,这也符合全民免费医疗的的发展趋势。(二)改善医疗设施。村民看病条件的改善,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村医自身力量薄弱,养家糊口尚成问题,根本无力投资改善条件。一是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国家设立村医务室标准,各级政府按标准在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委会建设医务室,村医统一集中到村医务室办公。二要增加设备投入,给村级医务室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械、诊疗设备。(三)提高村医待遇。将村医纳入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行列,享受乡镇卫生人员基本待遇,包括按月发放工资、统一缴纳社保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完善补偿政策。根据村医服务对象的数量、看病工作量等,核定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补助等,按时足额拨付给村医。让村医通过从医就能够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四)提高医务水平。村医对于村民来说,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救急。特别是突发性的心脏病、脑梗、溺水、蛇毒等疾病,时间就是生命,村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人实行救治。所以,除了要提高村医对于一般疾病的救治外,还要想方设法提高突发急病的救治能力。一是要吸引医疗人才。鼓励大中专毕业医学院毕业生到农村当村医,享受三支一扶的大学生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当村医。二是要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对村医进行免费培训,或创造条件让村医到城市大医院跟班学习,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让群众更加信任乡村医生。(五)减轻村医负担。一是减少非医疗性事务。除一些必需工作外,不得要求村医所有工作都实行痕迹化管理,要让村医能腾出更多时间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二是简化建档内容。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本是一项摸清村民健康状况、利于村民看病就医的大好事,但结果却与初衷相距甚远,村医建档要花费很大力气去。况且建档内容还包括是否吸烟、从何时开始、每天吸多少?是否饮酒,从何时开始,每天饮多少等?这些问题村民自己都记不清,有的只好胡乱填写。而这些村医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档案,根本派不上用场,给村民看病时不用看,村民外出就医时其他医生也不会看,成为一项只给村医增加负担却是中看不中用的鸡肋。三是简化报账手续。对目前实行的报账手续进行简化,不一定要开电子处方,要将纸质处方视为与电子处方同等效力。同时,加强监管,发现有冒领等违规情况的,给予重处。(六)防范医疗风险。国家统一为村医务室购买医疗事故保险,发生事故,村委及上级卫生部门要出面协调,实行统一保险、联合防范、政府兜底。政府不能有事就把村医当公家人,派工派活,要求村医对村民健康负责;可一旦出事,就把村医当个体医生,一甩了之,不对村医负责。乡村医疗问题解决了,当村医就有奔头,就有吸引力,年轻医务人才就会愿意当村医;村医后继有人,村民就近看病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村民的健康就有保障。村民健康有了保证,全民的健康指数自然会得到提升,乡村振兴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关于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的若干问题思考自2016年全市部署开展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以来,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党员”成为我市社会治理中重要角色和靓丽名片。越来越多的党员“来自于群众”又“走向群众”,不仅在疫情防控、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还掌握民情民意,更推动着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和全市“党建+文明创建”工作落地见效。按照主题教育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求,我采取谈话交流、切身体验等方式开展调研,对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有一些思考。首要的就是对几个概念进行区分思考:第一,区分“在职”与“非在职”。根据余党建办字(2016)8号文件精神可知,“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原则上都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对党员回归社区框定了前提,明确了“在职”的范围:“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灵活就业、个体户、退休、失业待业等党员不需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在实践中,无论是社区摸底,还是下发通知,亦或是建立的党员微信联络群,一般都是以“党员”为身份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往往会忽略是否“在职”这个前提。很多不需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的党员同志均列进了工作安排表,而导致少部分党员出现参与不积极、工作懈怠等问题。第二,区分“行业”与“职业”。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工作内容不同,作为党员能够发挥出的时间效应和服务内容其实也不一致。在实践中,在职党员回归社区从事的很多工作内容是相似的,没有行业和职业的区分度或者行业和职业的区分度又太过明显。比如走访慰问、清扫环境等,其实可以根据行业和职业细化,教师党员走访留守儿童、民政部门党员走访失独家庭等等;再比如在疫情防控中,公安、教师等单位部门的党员不需要参与值守,但实际上公安部门也有行政岗,教师也包含体美劳、思政等不需要上网课的党员人群,这些党员可以发挥作用,却并没有参与社区或小区的疫情防控。第三,区分“组织任务”与“志愿服务”。在职党员回归社区主要是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环境卫生和物业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在这其中,大部分属于“志愿服务”,突出志愿性,是体现党员个人意志行动,发挥“讲党性”的一面。同时,还有一部分属于“组织任务”,突出强制性,系单位党组织要求党员干部职工必须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在实践中,下发给党员的工作任务往往强制与志愿不明晰,存在“强制”党员进行志愿服务的情况,也存在对志愿服务数量和时长进行绩效考核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党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第四,区分“部门职责”与“党员义务”。在职党员回归社区所从事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责任应当归属于部署单项工作的部门,引发不良后果或群众不满,应由部署这单项工作的部门先行承担,再向责任党员追责。但在实践中,不能将党员挺在前头,而责任部门放在身后,本应由责任部门派员完成的工作变成了属地党员挑大梁,也就是出现了由“党员义务”代替“部门职责”的情形。例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巡查劝导”工作安排中,要求各街道办、公安派出所等职能单位“联合党员志愿者、社区物业等多方力量”开展相关工作。但社区下发的通知却要求“回归党员”值班,不仅改变了“志愿”性,还将回归党员放在了本应由各街道办、公安派出所等人员组成的巡查劝导一线,该项工作并没有得到多数党员的响应。笔者在春节期间走访了多个小区,依旧有零星放烟花情形,但均没有党员在开展巡查劝导工作。结合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笔者自身回归社区工作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抓好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一是以人为本,完善考核。各单位在职党员回归社区情况早已作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党员存在多个居住小区、回归不及时、数据传递错误等情形都会导致各社区没有做到“五清”,组织部门数据掌握更新不及时。考核对象的“家底”都没有完全掌握、更新和同步,考核就可能存在不够精准的情况。建议由党组织关系所在单位或部门捋顺各自管理的包括行业、职业(工种)、年龄、是否在职、所在社区等在内的基础党员信息,统一汇总给组织部门,由组织部门根据归属下发至各社区。这就改变了社区被动等待在职党员“回归”报到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主动掌握了辖区内在职党员信息,并可以直接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在具体考核中,各单位和党员均纳入其中,如果单位遗漏了党员名单、安排部署的工作党员不执行或者党员以居住社区不一致为理由拒绝工作安排,则由所在单位及党员自行承担责任,党员也可以自行向所在党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和社区及时进行“纠错”。二是以事管人,完善机制。党员回归社区按照原来的文件精神需要每月报送参与行动情况,每季度登记一次行动情况并进行督导,每年志愿队都应根据社区和小区实际,制定本队年度工作计划。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日常工作机制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此外,单支志愿服务队要管理多个小区,偶尔会出现队长调度难的问题。建议各社区在具体管理中,以单项的工作任务来调度党员,一事一报备、一事一考核。同时,缩小志愿服务队的规模,各社区在各小区设立单独的志愿服务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几个小的小区设一个志愿服务队或大的小区设多个志愿服务队。为便于具体工作落实,要严格执行“队长人选原则上由职务最高的县级干部担任,没有县级干部的由科级干部担任,以此类推”的机制,更不能出现队长空缺、缺位的问题。三是以数治队,完善系统。信息化管理是在职党员回归社区最好的手段之一。在实践中,无论是党员回归报到还是行动登记汇总等,虽然有电子文档汇总,但都离不开纸质盖章等数据信息传递,量大且繁杂,对组织部门掌握信息也极为不便。建议依托党建云平台,参考“平安江西”的任务发布方式,结合前文所述“由组织部门根据在职党员信息归属下发至各社区”模式,从党员信息汇总到任务登记汇总均在党建云平台增加模块。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或行业及特长在系统中选择参与活动,计入相关服务时长。如果有信息变化均在该平台体现和反映,不仅数据更新更快,有迹留痕,而且在职党员的管理部门能及时掌握党员是否“回归”,是否服从工作安排,是否参与社区的行动,更有利于考核和在职党员教育管理。(四)XX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疫情三年,旅游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旅游产业瞬间爆发。旅游作为XX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根据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要求,结合XX与XX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一次浅显的调研。XX是一座工业城市,但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山地和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如何利用和开发好这些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对于统筹XX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非常重要。据“XX发布”2023年1月30日数据显示,今年大年三十至初六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134.13万人次,同比增长10.2%,实现旅游总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10.57%,与2019年相比,旅游人次同期增长35.10%,旅游总收入增长39.42虬一、XX旅游发展的现状与优势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XX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4A级风景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孔目江湿地公园、大岗山森林公园、百丈峰森林公园和毓秀山森林公园,构成了青山绿水的自然景区。2 .区位优势明显。XX市地处赣粤、沪瑞、大广高速交汇处,距江西省会南昌160公里,距湖南省会长沙220公里;沪昆高铁穿城而过,高铁至南昌仅需半小时,至长沙仅需1小时;开通了XX直达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的专线大巴,行程缩短为2小时。3 .政策支持力度大。在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文旅产业形成点、线、面发展全新格局。同时将创建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修编XX市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5),制定XX市支持旅游业发展三十条措施,大力支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二、存在的不足春节期间,与XX老家同学、朋友、亲人就旅游做了简单的交流,也通过网络查阅了相关资料,针对XX旅游产业的发展,总结了以下四点经验做法:一是可供选择的旅游精品路线多,如大理、丽江、西双版纳、香格里拉等;二是营销宣传方式多元化,如网络媒体、旅行社、宣传单/宣传册等方式,超过9成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渠道获取XX旅游信息,包括抖音、小红书、公众号、视频号以及各大旅游软件;三是美食元素多元化,游客在旅途中愿意自主购买或是通过网络渠道(直播、淘宝等平台)购买XX特色美食产品;四是旅游市场秩序相对较好,通过近几年的持续整治,鲜有导游强制购物以及高价商品或高价服务等情况。通过横向对比,XX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不足:1 旅游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只有仙女湖景区属于较为成熟的产品,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他景区,如百丈峰景区、中国洞都等景区知名度远不及仙女湖,接待游客较少。XX生态旅游主要以单一的观光游览为主,大多是走马观花式参观,景区活动单一,游客参与性不强,参与度不高,这与旅游市场上游客多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小。2 .营销宣传渠道单一。我市生态旅游景区的营销途径大多是报刊广告、宣传牌,电视广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营销相对落后。宣传形式单一,大多宣传是采用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高质量的视频宣传片较少。3 .特色美食资源开发程度不高。目前市场上开发出来的美食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可供市内外游客自由选择的品种不多。作为一名XX籍XX人,每次回XX朋友同事都不忘调侃又可以吃上美味的XX过桥米线,回来一定要带XX的鲜花饼,这就说明XX的过桥米线和鲜花饼在国人面前打出了一张响亮的名片;可XX的同学朋友、甚至是江西籍的大学同学却从来没有人能说出XX的知名美食。三、发展的对策1.打造旅游精品。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支撑”的原则,根据生态旅游市场的不同层次,旅游资源的不同特征开发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产品。目前,应集中财力开发好仙女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百丈峰深度养生旅游区、中国洞都、生态农业体验区、工业旅游这几个拳头产品,打造XX生态旅游精品景区。2 .拓宽营销渠道。加大与国内省内主流媒体合作,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旅游软件、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对XX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宣传。加大与宜春、萍乡、吉安等周边地市旅游市场的联合,形成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格局,合理打造赣西地区产业整体品牌效应,形成与赣西各景点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宣传效应的扩大。3 .塑造美食品牌。充分利用我市美食文化多元化及美食优势,打造特色美食旅游品牌,确立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抓品牌抓重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美食资源特色,在确保资源不会被破坏的前提下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丰富特色美食旅游的文化内涵,将美食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典故、传奇故事加以开发利用,使游客实现以吃为方式,以精神享受为目标的愿望,这样既弘扬了民族饮食文化、又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提升了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发展。4 .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参与全市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把推动落实旅游产业发展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发现和解决影响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纪律作风突出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在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中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及时纠正和查处党员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和失职失责、违纪违法等行为,确保整治工作落实到位,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五)XX县客货邮融合发展调研报告2020年6月,XX县“城乡公交+物流电商+共同配送”服务品牌入选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名单。2021年列为省交通运输厅试点单位,2022年列为市30个重点改革项目之一,通过收集资料、座谈、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了调研。一、主要做法(一)整合县域资源,实现降本增效。2020年XX县投资250余万元在XX县华翔公交物流园新建了3600余平米的分拣中心,2021年又投资150余万元将分拣中心扩建到7200平米。并通过协调组织,将XX地区圆通、中通、韵达、申通、百世、顺丰、极兔等7家快递企业资源、7家商贸零担物流公司整合为XX通一达物流有限公司,并融合县邮政公司,完成统一入驻华翔公交物流园,实行共仓共配。通过下乡业务的整合、分拣场地的整合、配送车辆的整合以及派送人员的整合,大大提升农村物流投递时效,提升了电子商务包裹和农产品上行速度,规范了市场秩序,提升了竞争力,降低了配送成本、用工风险和意外风险。(二)建立物流体系,实现网格化服务。为保证配送时效,依托华翔公交物流园作为县级分拨中心,通过遍布各小区、乡镇、村服务网点,完成快递的末端配送及揽收。目前在城区街道设立了51个社区服网点,在乡镇建成了10家综合服务站,在107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快递揽投点,编织出一张能够覆盖全县85%快递业务量的服务网,建立起支撑农村物流服务的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三)推动运力融合,实现提质增效。统筹融合客、货、邮三种运力资源,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农村客运班线与快递物流服务设施,按照“大件走物流,小件、高频走公交客运”的方式,大件物品以物流车为主,小件、快递、高频次以公交客运车辆为运力工具,实现全县运力资源互用互补,解决农村物流数量少、分布散、批次多等问题。通过统一分拨、统一运输、统一投递、统一收件、统一分摊成本五统一的服务流程,实现快件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快速流通,实现配送提质增效。(四)推动校企合作,培育龙头企业。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江西慧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联合XX学院博士团队,紧盯物流发展前沿,充分利用自有公交与物流快递优势,全面完成XX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商贸资源系统性整合。为进一步提高技术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江西慧驰与XX学院合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慧驰速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全呈佳”商贸平台,利用城乡公交客运车辆作为小件运力为载体,遍布各小区及乡、镇、村的快递驿站+便民商超+电商为终端,通过线上线下网格化管理,成功实现了“客货邮”融合高质量发展服务模式,其先进快捷的服务模式、温暖贴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由江西慧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XX学院及江西省邮政管理局三方联合实施,采用线上加线下方式开展客货邮融合发展人才培训,培训包括信息技术操作、业务操作及安全管理教育,此举为XX县农村物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二、取得的成效(一)资源共享,节约物流成本。整合了全县大部分的物流快递市场,建成了覆盖县城、乡镇、村落的三级同城配送服务网络,并共享服务网点资源,实现物流网络互联互通,通过“四通一达”快递整合,城乡公交、同城物流有益结合,优势互补,合作共享等模式,大大降低了物流、快递的运行成本,提高了时效和服务质量。有效减少物流各方在资产、运输、仓储、人员等方面投入,将物流运输企业、邮政快递、镇村客运、商贸企业、供销系统等的站点网络、运输网络,实现节点共建共享,直接降低各项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经济效益明显。通过整合公交,物流、快递在同一场站作业,确保了安全、减去了短倒的物流成本。实现了同城商品交易物流收费散户5公斤以内4元/件续重0.5元/公斤、大客户1-1.5元/件的强势亲民物流服务,可让全县所有农产品变成商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利用电动物流车、公交车做运输工具,可实现一天多频次城乡往返运输,在保证客运及货运的同时,更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污染排放,物流费用节约超过50%以上,既保障了时效,又做到了节能减排。目前,XX县每日快递约5万件,进乡村快递约5000件,农产品进城约400件。(二)增加就业,提高群众收入。XX县如同其他普通县一样,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失业及隐性失业现象严重。XX县物流的发展在制造商机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就业人员和岗位的需求,为XX县增加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有利于农村新的社会分工形成,有利于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如配送、维修、仓储管理等职业是新的就业增长点,这对于XX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助力传统农业的开发利用,使大批农村人利用传统的耕种劳作,增加了经济收入。服务网点的成立,以及后期维护发展,公交配送体系的维护发展,都离不开大量人员投入,而其中包括简单物流配送、服务网点日常维护运营等工作完全可以由当地剩余劳动力承担,因此将创造出多种工作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目前,XX物流快递运营平稳,配送车辆保有量约100台,物流快递服务网点约180家,从业人员约100O余人。配送人员收入约4500-8000元/月,增加收入40%左右。(三)完善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结合“客货邮融合”项目,将加快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加快完善物流节点体系,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中、需求匹配的配送节点网络,实现各级配送节点间的紧密衔接,利用公交车实现快件下乡、物资进城双向流通,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同城配送网络,打通XX与周边县市的物流瓶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及系统,XX县农村公交配送体系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直播电商物流盛行的大背景下,XX客货邮融合发展,吸取了各平台的优势与经验,努力打造做好末端的物流配送与农村电商的交易渠道事项,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乡村振兴、农村产业经济的服务商。(四)高度融合,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XX县农村快递物流在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全县邮件快件物流全方位的融合发展配送网络,已达到以社区、乡、村无盲点的全覆盖自主物流服务体系,依托XX学院的人才科技化优势建成了完整实用的电商物流管理和交易系统,实现了同城商品交易商贸物流的知名服务品牌。最终让农村农产品物流的快速通达性更强,城市消费品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进入农村市场,有效解决物流快递、生活快消品、农资等产品进城出村、入村到户的“最初和最后100米”难题,极大方便农村居民生活,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三、存在的问题(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2020年6月,交通运输部公布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2021年XX县被省交通运输部推荐为全国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但是各级政府没有有关的扶助政策。(一)成本高,企业难于承受。一是物流进村成本高。根据初步测算,按XX模式快递至村的成本约为L4元-1.8元/票,而承接的价格约为L2元/票,目前每日进村的快件约2000件,日均亏损约800元。目前企业市场化发展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在没有政府补贴情况下,企业承担压力较大。二是网点建设成本高。农村物流“最后、最初一公里”是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最大难题,村级快递站点是打通农村物流的最后一站也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