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
关于新时代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甘政办发2017)114号)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加快推进全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做好2018年国家卫计委对我区的复审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落实区委关于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部署,以加快推进健康为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二、工作目标(一)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加快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步伐。(二)构建防治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完善疾控-医院-社区“三位一体”、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慢性病防控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融合发展。(三)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防治为突破口,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四)依托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载体,促进群众形成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五)按照区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到2025年,建成完善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初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三、工作步骤(一)巩固成果完善措施阶段(2017年8月)。在2012年创建为国家第二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基础上,参照国家卫计委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新的复审考评标准,完成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分解目标任务,组织召开各相关部门会议,安排部署全区示范区建设工作。(二)全面建设提高阶段(2017年9月-12月)。各相关部门制定落实配套政策,对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考评指标,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收集、整理、装订相关资料,做好迎接评估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督导制度,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多部门联合督导。(三)评估考核验收阶段(2018年1月-3月)。迎接省级评估,根据评估意见积极整改,补充完善建设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后正式提出国家复审考核申请,迎接国家复审考核(各部门、各单位示范区建设相关资料于2018年3月20日前报至区政府示范区建设办公室)。(四)长效实施深入推进阶段(2018年4月-2025年)。以国家复审考核为起点,进一步巩固示范区建设成果,按照国家卫计委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新要求,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巩固长效机制,完善防治体系,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四、工作任务(一)政策完善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次以上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设立示范区建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卫计局局长担任。明确相关部门慢性病防控职责,建立联络员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联络员会议,建立完善信息反馈沟通制度。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实施市区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将慢性病防控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制订烟草控制、降低有害饮酒、减盐、控油、控制体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害因素干预、疾病管理的政策制度。2 .明确目标任务。区政府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相关工作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对照目标责任书的内容进行预期目标的检查验收,落实问责制。区政府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督导制度,每年至少开展2次由5个以上部门参与的联合督导,督导内容包括部门合作建立的信息沟通共享、激励问责、质量控制3个基本运行机制情况,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沟通制度,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部门履职合格覆盖率达到100%o3 .落实经费保障。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决算管理,保障示范区建设专项工作经费,专款专用,经费预算执行率100%;保障区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区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区疾控中心业务总经费的比例大于10%o(一)环境支持1.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开展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酒店建设,全区开展健康家庭活动的健康社区覆盖率达到40%以上,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酒店每类达到10个以上;开展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一条街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步道、健康小屋等每类建设数量达到3个以上;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食盐与食用油的摄入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以上。2 .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在社区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检测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设立自助式体质检测点,检测内容包括: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并提供个体化健康指导服务。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和自助式体质检测点的社区覆盖率分别不低于40%和30%o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和自助式体质检测点的机构覆盖率大于80%,提供个性化指导的比例大于50%o3 .普及公共体育设施,提高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的覆盖率90%,居民健身设施设备完好率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区居民开放比例100%,有条件的单位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大于30%o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健身活动,开展工间健身活动单位覆盖率大于80%,每年组织开展至少1次健身竞赛活动;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比例达到100%;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大于40%o4 .开展烟草控制,降低人群吸烟率。辖区100%的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禁止吸烟警语和标识;有禁止烟草广告和相关政策文件,辖区未发现烟草广告。建设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覆盖率均达100虬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的辖区医疗机构覆盖率大于80%,提供简短戒烟服务的医疗机构覆盖率100机辖区15岁以上成年人吸烟率低于25%,与2012年相比辖区15岁以上成年人吸烟率降低10%o(三)体系整合1 .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区卫计局制订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治工作职责,建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辖区二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控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推进慢病防控防、治、管的整合,督导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有效运行,建立质控、绩效评价机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辖区医院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对口支援,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2 .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慢性病防控科室,配备专职人员;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有专职公共卫生人员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每年组织对辖区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专业培训不少于2次;基层医疗机构设有单独的科室和专职的公共卫生人员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每年接受上级培训不少于4次,每年组织对村医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培训不少于2次。(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多种渠道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定期传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广泛开展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每月不少于2次;辖区每年至少开展肿瘤宣传周、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4次健康主题日大型宣传活动,扩大传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的范围;各社区设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向居民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与技能,健康教育活动室的社区覆盖率达100%,健康宣传专栏社区覆盖率达100%,内容至少2个月更新1次,社区健康讲座每年大于4次,每次不少于50人;开展幼儿园、中小学校健康行为方式教育,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100%,课程大于6学时。提高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大于60%,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3 .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作用。全区成立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全区单项体育协会分别达到20个以上,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农民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直接服务群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超过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的50%以上,每个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和全民健身站点配备1名以上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至少有5个以上配有健康指导员和志愿者的群众健身团体。全区每年至少开展1次多部门组织的集体性健身活动;鼓励社区慢性病患者积极参与社区自我健康管理活动,自我健康管理小组的社区覆盖率达到50机(五)慢性病全程管理1 .规范健康体检。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加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开展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职工定期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学生健康体检率大于9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大于90%,每2年1次体检并开展健康指导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员工数超过50人的企业的体检覆盖率大于50%;应用推广成熟的适宜技术,早期发现诊治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率大于90%,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备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病隐血检测等4种技术并提供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覆盖率大于50%;加强个人健康档案与健康体检信息的利用,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登记率100%,高危人群纳入健康管理率达到30%o2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落实高血压、糖尿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依托信息平台实现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0%,18岁以上高血压知晓率大于60%,18岁以上糖尿病知晓率大于50%,3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和控制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o3 .开展重点人群口腔疾病防治。实施儿童窝沟封闭,社区协同开展健康口腔活动,辖区内实施儿童窝沟封闭学校比例大于60%,辖区12岁儿童龈患率低于25%o4 .创新互联网服务模式。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公共卫生服务、诊疗信息、慢性病防控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5 .推进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综合服务区的比例达100%,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6 .落实医疗保险政策。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等相关政策,提高签约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和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等人群医疗救助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基本药物目录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按照省卫计委规定和要求配备使用医保报销药物,非基本药物占基层用药的30%以上。7 .完善健康服务管理模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力量参与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养结合。有效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慢性病防控,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医疗救助,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医疗机构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覆盖比例大于80%,具有医养结合机构的乡镇(街道)覆盖率大于10%o(六)监测评估1 .开展过程质量控制和重点慢性病监测工作。规范开展覆盖辖区的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掌握辖区重点慢性病状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全人群死因监测、慢病与营养监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慢性病登记报告达到基本技术指标;利用省市区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和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重点慢性病监测数据互联互通。2 .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定期发布调查结果。综合运用社会学、流行病学及管理学理论与方法,每五年在全区开展一次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2018年内区政府发布一次含有慢性病防控内容的综合健康报告,综合健康报告主要结果用于政府工作报告。(七)创新引领倡导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全区社会、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相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要与辖区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城市建设、卫生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等相关项目有机衔接整合,达到1÷1>2的实际效果,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并有效衔接达到3项,通过机制整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创新特色案例2个,以引领示范区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五、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负责示范区建设任务,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宣传、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住建、城管执法、卫计、教育、文体、统计、公安、食品药品监督、总工会、妇联、残联、爱卫办、三维数字中心和各乡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3 .营造工作氛围。发挥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作用,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提高居民对慢病防控的认同度和依从性;发挥各类健身场所实践阵地作用,倡导正确的健身行为,促进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发挥医疗机构、社区宣教阵地作用,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正确的防病知识,营造全民参与的工作氛围。4 .强化工作支持。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示范区建设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将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工作任务和议事日程,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慢性病防控工作可持续发展。5 .加强能力建设。区属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定期为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规范化培训和技术指导,建立对口帮扶指导关系;示范区建设办公室根据全区示范区建设工作和各部门的实际需要,积极组织专家对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等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6 .督导与评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督导检查制度,根据工作情况,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多部门联合督导考评,将督导结果进行通报,并上报区政府办公室,追踪检查,督促落实,未及时整改、措施不到位的,落实问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