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湖南省地方标准古树名木养护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ervationofancientandfamoustrees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绿化委员会湖南省植物园2023年6月古树名木养护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标准项目的来源、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参加单位和协作单位人员分工1、标准项目的来源2022年3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第306号令发布的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总则第二十条明确指出省绿化委员会负责发布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因此,相关技术规程亟需编制。为了更好地开展湖南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湖南省林业局在2021年提出了编制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由湖南省绿化委员会下达任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负责起草,参与单位有湖南省森林植物园。2、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是自然界与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资源,数量稀少,它们见证了所在城市的发展历程,镌刻着时代的烙印,被称做“绿色古董”,是“活文物”,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具欣赏价值。它们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能够留存至今,弥足珍贵。当前.,我国各地区都把古树名木与古村落、古民居一起纳入了重点保护对象。因此,保护古树名木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战略的需求,意义特殊且重大。湖南省是古树名木大省,2019年底省政府认定公布的古树名木239143棵,其中一级古树7956棵、二级古树27628棵、三级古树203054棵,名木505棵,隶属于76科231属657种及种下等级。数量前10的树种分别为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d)>樟(Cinnamoinumcamphord)>柏木(C忆SSfinebris)>马尾松(PilUlSmassoniand)>甜楠(CaSraPSiSWe,)、青冈(Qercsg/aca)、黄连木(PistaciaChinensis)、贵州石楠(PhOiiniabodimeri)>木荷(SchimaSiiperba)>格(CaSiQnOPSiSfiIrgeSii)O长期以来,我省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十分重视,实施了大量守护、救护措施。2021年12月24日,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在常德河街考察时,强调要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历史文化、古树名木等保护。湖南省林业局长期重视古树名木保护,保护古树名木目前已成为全省林业系统的主要工作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环境及气候的变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根据文献资料了解,目前湖南现有的在册古树中,因抗逆性差,年代久远,根系生长力减退,树体长势衰弱,容易造成整株树木的衰败或死亡。湖南省80%以上的古树名木都不同程度存在病虫危害、腐心或衰老等不利于树木保护的现象,如不及时对这些古树名木采取科学的养护保护,据预测,到2030年湖南已建档的古树名木或将有三成以上因各种病虫灾害而死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道路、地铁、轻轨等基础设施的飞速建设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一方面市民和相关部门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日益增强,大力呼吁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另一方面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技术仍处于相对落后和保守状态,如DB43/T618-2011古树名木保护和养护技术规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湖南古树名木养护的需要。已出台国家标准GB/T51168-2016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林业行业标准LY/T3073-2018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适用范围、内容有限。因此,制定古树名木相关技术规程刻不容缓。鉴于此,本研究拟着眼于湖南省古树名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贯彻落实国家的保护政策,从林业生态系统总体观出发,针对性地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对我省古树名木抢救、养护、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科学指导。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好古树名木,使古树名木管理机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古树名木成活率,填补我省乃至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相关技术方向无标准的空白,为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项目参加单位和协作单位人员分工该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参与单位包括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项目组成员具有多年的古树名木相关工作经历。以下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名单及任务分工:表1主要起草人名单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曹基武男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技术咨询专家唐滔男主任湖南省绿化委员会政策性文件咨询贺勇男科长湖南省绿化委员会政策性文件咨询吴磊男副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规范起草及完善吴琴香女高级工程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规范起草周围女讲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料收集曹受金男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规范起草牟村男高级工程师湖南省植物园规范完善肖炜男高级实验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料收集刘帅男副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规范起草易短男高级工程师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规范完善刘于瑞峰女讲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料收集(二)主要工作过程1、工作基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林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强林兴林为己任,并针对社会刚性需求,积极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和研究工作中。2022年6月,在湖南省林业局和省绿委办领导的见证下,学校成立了以林学院依托,吸纳不同学院多个学科的教师力量,组建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研究中心,专门针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存在的各种短板吹响克难攻坚冲锋号。研究中心的成员长期从事树木鉴定、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古树养护、复壮研究,特别是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推广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等一批树木栽培、养护研究项目,创造了一批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为本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组织编写项目单位于2022年3月成立了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编写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均为后面成立的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科研人员。编写工作组首先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确定了项目主要内容和技术指标,即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严格按照规范编写要求进行编写;同时,就编写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广泛、细致、认真的讨论,编写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组人员的分工。起草小组首先收集、查阅了国内相关标准、文献等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在总结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生产实践,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不断进行验证,于2023年4月编写完成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标准初稿。2023年5月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了专题讨论,8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初稿,8月就初稿再次进行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的论据(一)标准编制原则1、编写格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2、内容紧密联系我省目前古树名木养护现状,各项技术指标先进、合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一)主要内容及依据本标准主要参照了国家标准GB51168-2016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中“4养护”和“5复壮”相关内容规定,但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针对性强,更符合湖南省地方特色。从地域分布看,除自然保护区外,湖南省95%以上古树名木(尤其是古树)分布于乡镇及村寨周边。因此,本标准适用的养护对象更多为湖南山地生境中的古树名木。(2)强化了先进诊断技术和养护技术。本标准对古树名木“精准施策”,提出了采取养护措施前应进行相应指标的诊断、监测。(3)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本标准对象更多为湖南各地乡村古树,根据本标准规定实施,乡村古树风貌和景观能够得到维系,“乡愁记忆”一直留存。(4)病虫害防治方面吸纳了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尤其是在农药种类选择上。遵循行业标准LYT30732018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和LY/T2494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湖南省古树名木实际问题,进行了技术的细化和手段的完善。与DB43/T618-2011古树名木保护和养护技术规程相比,内容更新、更全、更细。吸纳了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关于印发湖南省濒危衰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建设、古树名木就地保护三份指导意见的通知等工作成果;针对我省已依法认定的古树名木实施系统化、综合性的养护管理,注重聚焦问题、系统化养护、精细化养护。与各标准对照详见表2。表2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程与国标、行标对照说明本标准条款内容GB/T51168-2016国标相关条款LY/T3073-2018行标相关条款LY/T2494-2015行标相关条款编写说明2规范性引用文件无2无1、结合了国标、行标,加强了指导性3古树名木生境保护范围3.0.1无5.1.11、国标中城市古树名木生境保护范围为树冠垂直投影外延5m。LY/T2494-2015仅规定参照树冠投影划定保护区范围。2、本标准结合了国标,同时根据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第二十三条”,增加了特殊情况时生境保护范围界定。4.2生长势3.0.4无无1、较国标GB/T51168,本标准条款增加了中弱生长势的分级标准,且在分级中对重弱、濒危生长势的分级标准按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正。4.3养护责任人无无无1、增加了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人的界定4.4古树名木养护方案无无无1、提出在专业养护条件下应根据古树名木情况制定养护方案4.4古树名木复壮方案无无3.21、结合了行标,加强了指导性5地上环境改良与保护(几种养护设施)无4.2.14、5.11、国标和地标中无养护设施条款,两个行标设施管理条款涉及部分内容。2、本标准增加了古树名木养护设施相关条款,首次提出了鼓励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设立远程监控5.1生长空间保护无4.1.1.24.1.1.35.1.11、行标禁止的破坏土壤生境行为4项,根据最新的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第二十四条”增加至12项,加大了古树名木生境保护的力度。2、本标准进行了更新,更新为“古树名木生境保护范围内”(5m),扩大了保护范围,与国家、省现行规定一致。5.5地表根系管护无无5.1.61、结合了行标LY/T2494-2015,同时总结了古树名木复壮过程中遇到的不同覆土情况,本标准增加了古树名木深埋及机械损伤所采取的措施。6.1.1古树名木土壤理化性质监测无无无1、增加内容,根据古树名木养护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强调掌握古树名木实际情况,精准养护。6.2施肥4.24.1.25.2.41、结合技术经验,在行标基础上,细化了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的技术要点。6.3补水与排水4.14.1.35.2.21、结合了国标和行标,但增加了极端天气或恶劣事件造成古树名木树干脱水,通过主根和主枝补液内容。7病虫害防治4.34.1.661、针对我省古树名木出现的病虫害,开展具体的有害生物的日常监测和防治,并在附录C中有详细说明。8.L1禁止破坏古树名木树体的行为无4.1.5.1无1、LY/T3073-2018禁止的破坏树体行为3项,根据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第二十四条”增加至7项,加大了古树名木树体保护的力度。8.3树体支撑、加固无无81、基本引用LY/T2494-2015的规范,但增加了树体支撑、加固具体技术要求9树冠整理4.4无91、提出了树冠整理的原则2、提出对古树名木修剪最宜时期、创面技术要求,并在附录F中详细说明。10.1巡查频次无4.2.2.3无1、在行业标准上,进一步细化,提出根据古树名木保护与养护等级区分巡护频次,巡护频次以“至少”衡量,增加了巡护力度。2、增加了特殊自然环境时巡护要求。10.3问题处理无无无1、增加内容,明确古树名木养护中出现问题时相关记录和及时上报的要求。11档案管理无4.2.3无1、档案管理更加明确。档案管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细化。附录G古树名木登记表无附录F无1、基本引用LY/T3073-2018表格,但稍为调整,另外,还对照片提供进行了说明。附录HI-4古树名木记录表无附录F、附录G、附录H无1、附录H包括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记录表、古树名木巡查记录表、古树名木异常情况报告表、古树名木健康会诊表,其中管理记录表基本引用LY/T3073-2018表格2、巡查记录表和异常情况报告表参考了LY/T3073-2018,但进行了较大调整3、增加了古树名木健康会诊表(三)本标准与DB43T61820U古树名木保护和养护技术规程比较的亮点1、领会了国家、湖南省关于古树名木保护与养护的最新规定与成果DB43/T618-2011古树名木保护和养护技术规程于2011年4月1日发布。此后,国家相继发布了GB/T51168-2016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LY/T2494-2015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程、林业行业标准LYT30732018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湖南省发布的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于2022年3月12日施行),都对古树名木保护与养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次修编成果,领会了国家、湖南省关于古树名木保护与养护的最新规定,同时也结合了湖南省的实际情况,丰富了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与养护的相关条款,更加有利于湖南古树名木养护工作的规范性开展。2、引入了新技术本标准引入了先进诊断技术。根据古树名木养护需要,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诊断、监测。在准确掌握古树名木生境状况、生长势的前提下,有针对性进行养护。本标准引入了先进养护技术。细化了古树名木日常养护的土壤、水、肥、树体养护、树冠整理、地上环境及有害生物防治的管理要求。3、提出了古树名木养护“精准施策”首先,根据古树名木保护与养护需要,将定期监测写入规范,强调掌握古树名木实际情况,精准养护。其次,本标准提出了制定古树名木养护方案的建议,专业养护应根据古树名木情况制定养护方案,将古树名木保护与养护落到实处。再次,增加了古树名木巡护章节,加强了古树名木日常巡护,提出了古树名木巡护内容及要求。最后,要求建立古树名木养护档案,统一规格,并以表格、文档的形式建立电子版和纸质版两套档案,使得古树名木养护记录可追溯。三、主要条款的说明为了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湖南省实际,制定了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已经2021年11月15日省人民政府第12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2日起施行。该文件中:“第二十条省绿化委员会负责发布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古树名木等级,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或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古树名木定期巡查和专业养护。”本标准依据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结合古树名木养护经验和研究成果制定。(一)适用范围为了科学、及时、有效的保护湖南省古树名木,规范古树名木养护措施,发挥古树名木的综合效益,特制订本技术规范。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分布在原始林外,经依法认定公布的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活动,适用于本办法。”本标准中古树名木的范围与该办法保持一致。(二)基本规定将养护责任人的确定写入基本规定,作为古树名木日常养护管理的实施主体。(三)养护设施设置1、围栏设置对于易受踩踏属于易受破坏的古树名木,应设置保护围栏,一方面避免人为损害根系和树干等行为,另一方面避免造成土壤板结,保持土壤通气透水性。2、铺装设置对古树名木周围透气性差的铺装应予拆除,如需铺设保护铺装,需按照透水性铺装要求铺设。铺装时应先平整地形,熟土上加砂垫层,其上铺设透气砖,砖缝用细砂填满,不能用水泥、石灰勾缝,注意排水。(四)养护技术1、土壤管护土壤日常管护一是杜绝危害土壤生境的行为发生,二是应根据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土壤管护和改良。土壤疏松、无污染、透气性良好、自然含水率在古树名木正常生长需要范围。2、施肥施肥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通过土壤施肥,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就能满足树木正常生长需要。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两种施肥方法中,应以土壤施肥为主。当根系从土壤吸收养分难以满足树木需求时,应进行叶面施肥。肥料的要求。土壤和叶片的营养诊断结果显示树木营养缺乏时,应进行土壤施肥。古树名木生长势弱,根系吸收功能差,宜选用缓效有机无机复合颗粒肥、生物活性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进行土壤施肥。根系从土壤吸收养分能否满足树木需求,除与土壤施肥技术有关外,还与土壤密实等障碍因素有关。土壤密实板结、通气不良,采用挖复壮沟、挖穴、打孔和深翻等土壤改良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叶面施肥的应用条件。在营养诊断的基础上,若古树名木需紧急施肥,可采用叶面施肥技术,需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叶面施肥通过叶片对喷施养分的直接吸收,补充树体营养。叶面肥应选用性能稳定、不损伤叶片的肥料品种。3补水与排水补水的措施。当土壤干旱时应进行土壤浇水,如果土壤浇水达不到树木要求,还必须进行叶面喷水。浇水要改变过去在树池内浇水的传统做法,应在多数吸收根分布范围内浇水,即树冠垂直投影半径的一半至树冠外缘的适当位置,吸收根能否得到水分,也与密实土壤和硬质铺装等障碍因素相关,对此应进行改土之后浇水。在树木生长季节,由于土壤过度干旱或积水、土壤盐分过高、烂根、伤根等,引起树木生理干旱时,应及时进行叶面喷水。排水措施。树木生长在低洼处和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土壤排水不畅,或者雨季时引起土壤积水,树木根系因缺氧引起烂根或者土壤受含有害物质的污水侵入引起烂根,都能导致树木生长衰弱。因此,对土壤积水和污水应及时排除。4、树体养护古树名木树体养护,一方面是对于易受踩踏、主干易受破坏的古树名木避免人为损害树干等行为;另一方面是在树体、枝、干等部位的损伤采取防护和修补的技术措施。5、树冠整理古树名木因自然条件恶化、植物竞争、病虫危害、人为伤害、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树冠严重受损或者树枝与房屋建筑等发生矛盾时,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影响树木长势以及景观效果。应按照树冠整理原则和技术规定进行整理。古树修剪,以轻剪、疏剪为主,基本保持原有树形为原则。通过修剪整形,调节和均衡树势,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使树木生长健壮、树姿美观。6、地上环境改良在古树名木植株保护范围内的其他植物、建筑等设施、杂物等地上物以及液体、有毒气体,影响树木的生存,一旦超出古树自身忍受能力,势必导致古树名木衰弱和死亡。调查表明,全国大中小城市的古树名木,因受地上环境因素影响,每年都有一些树木死亡。因此,对地上环境进行改良是古树名木养护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标准中列出了古树名木地上环境维护的禁止行为。7、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日常预测预报工作,做到疫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防治前,应准确识别有害生物种类、受害症状,根据有害生物在当地的生活史及发生规律,抓住防控关键时机,做到及时有效防控。古树名木病虫防治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综合防控措施时,重点是加强对有益生物的保护、引进、人工繁殖与释放等,结合人工和简单机器捕捉与灯光、食饵等诱杀的合理运用以及化学防控相互协调配合,实现对花、果、叶、枝干和根系病虫害的有效控制。8巡查与档案管理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做好相关巡查记录。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应建立纸质和电子保护复壮技术档案,并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与归档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古树名木登记表、年度养护技术方案、日常巡查记录表、日常养护管理记录表、调查诊断记录、专家会诊报告、异常情况报告表等相关资料。建立技术档案,使古树名木养护工作的可追溯性与可延续性加强。四、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古树名木不仅有其重要的生态价值,是十分珍贵的“绿色文物”,是活的化石,也是地方古老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同时,古树名木形态各异且枝繁叶茂,其本身就是极美的一件艺术品,极具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是生态旅游的资源瑰宝,大力发展古树名木生态旅游,不但可以让游客了解古树名木的风采和文化内涵,还可以增加古树名木周围居民的经济收入,让居民能获得保护古树名木的实惠,进而自觉保护和爱护古树,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创造极好的社会环境。例如,中国山东郑城将一棵拥有3000年历史的银杏古树进行了观光旅游开发,在这棵古树的基础上建立了银杏古树公园,马上就变成了当地的知名景区,园区通过建设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慕名而来的游客数不胜数。同时,郑城县也借“银杏”招牌促成当地产业全面开花,经济收益显著提高。因此,通过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养护,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提高城乡的文明程度、山水园林进程以及提升旅游景点品位,更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次编写的标准所涉及的物质药剂等指标均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因此,本次标准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不冲突。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七、代替现行标准本标准无替代其他标准。八、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编写组二。二三年四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