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目的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并在紧急状态下安全撤出。二、定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三、安全操作规程1.所有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必须持有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2 .明确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等的安全责任,并进行安全培训及安全交底。3 .按照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4 .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9.5%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5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6 .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7 .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8 .检测人员应正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佩戴长管呼吸器时,应仔细检查气密性,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有专人监护。9 .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10 .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IL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12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13 .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14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15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16 .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17 .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氮水罐、储气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排空设备内部污渍,严密关闭联通的阀门,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18 .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19 .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四、禁止以下作业1.未办理“有限空间作业”手续的作业;2 .与“有限空间作业”手续内容不符的作业;3 .无监护人员的作业;4 .超时作业;5 .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