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docx

    • 资源ID:476228       资源大小:51.2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docx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B62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XXXX202X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ieldinvestigationofwetlandbirds(征求意见稿)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甘肃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山丹县湿地保护站、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玉琴、杨淇越、田斌、李贵琴、郝宏杰、赵文智、蔡鸣、张玉玲、毛瑛、徐发辉、单国锋、陈泽鑫、雷克祥、刘建军、周丽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负责解释。各单位或个人在执行本文件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组(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320号,联系人:杨淇越,EmaiI:362180861,联系方式:0931-4967014。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湿地鸟类野外调查的原则、目的、范围、因子、器材及工具、时间频次、方式方法、区域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报告编制、技术档案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甘肃省内开展以水鸟种类、种群和数量为对象的野外调查与动态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湿地水鸟主要指在生态上依赖于湿地生存的水鸟,即某一生活史阶段依赖于湿地,且在形态和行为上对湿地形成适应特征的鸟类。它们以湿地为栖息空间,依水而居,或在水中游泳和潜水,或在浅水、滩地与岸边涉行,或在其上空飞行,以各种特化的喙和独特的方式在湿地觅食。3.2迁徙指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鸟类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定期、集群飞迁的习性。在我国春季迁徙是指鸟类自南方往北方,自越冬地往繁殖地之间的迁徙;秋季迁徙是指鸟类自北方往南方,自繁殖地往越冬地之间的迁徙。3.3候鸟指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地沿相对稳定的迁徙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迁徙的鸟类3.4留鸟指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的鸟类。它们通常终年在其出生地(或称繁殖区)内生活。3.5同步调查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标准,多人多点在规定时间段,同时对不同调查区域或同一调查区域的不同调查分区内进行的水鸟调查。样点法按预定的规则布设样点,记录样点周围一定半径范围内出现的水鸟种群及数量的方法。3.7样线法按预定的规则布设样线,沿此样线行走,调查记录样线两侧定距离范围内出现的水鸟种群及数量的方法。3.8栖息地水鸟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地方称为栖息地,它由一定的地理空间、植物和其它生物环境构成,是光线、湿度、筑巢地点等物理和生物的环境因素的总和。4调查原则3.9 科学性原则有明确的目标,调查样地和调查对象应具有能全面反映调查区域内水鸟多样性的整体状况,具有多种生境的区域,可根据需要在不同的生境类型中分别设置足够数量的观测样线和样点,应采用统一、标准化的调查方法,对水鸟种群动态变化进行长期观测。3.10 操作性原则调查工作应满足水鸟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并能有效地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观测对象、观测样地、观测方法、观测时间和频次一经确定,应长期保持固定,不能随意变动。3.11 护性原则尽量采用非操作性取样方法,避免不科学的频繁观测,若要捕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进行环志或标记,必须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3.12 全性原则保障调查者人身安全,如发现存在潜在疫源鸟类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防疫处理。调查具有野外工作特点,调查者应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5调查目的开展水鸟调查是为了掌握水鸟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及栖息地状况,为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支撑。6调查范围在水鸟集中分布的湿地区域,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水库、水塘、淡水养殖塘等人工湿地,以及湿地周边水鸟集中分布的草坪和农田。7调查因子7.1 对调查区域内所有水鸟的物种组成、分布、迁徙规律、生境、受威胁因素进行调查。7.2 选择调查区域内珍稀、濒危或特有水鸟实施重点调查。8调查器材和工具8.1地图调查区域的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图(纸质地图或电子地图均可)。8.2调查器材和工具8. 2.18倍12倍的双筒望远镜(用于行走时或在树林中近距离观测鸟类);9. 2.210倍25倍的双筒望远镜(用于水面或开阔区域远距离观测鸟类);10. 2.325倍60倍单筒望远镜(用于观测远距离且较长时间停留在某地的鸟类);11. 2.4无人机(调查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沼泽湿地或湖泊中活动的水鸟);12. 2.5最大变焦可达1000倍2000倍以上专业单反相机,配备300mm-100Omm镜头;13. 2.6红外感应相机(用于拍摄珍稀、繁殖巢(幼鸟)或活动隐蔽水鸟);14. 2.7远程视频监测系统(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人工监测塔和远程视频监测系统进行监测);15. 2.8GPS定位仪、越野车以及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药品等。9调查时间和频次9.1 留鸟调查留鸟应在鸟群相对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开展调查。昼行性鸟种,选择目标鸟类活动较频繁的早晨或傍晚进行;夜行性鸟种,选择天黑以后进行;对于通过声音进行调查的目标鸟种,选择环境噪音干扰最小的时段进行。9.2 迁徙期调查迁徙水鸟调查,春季一般为3月上旬5月上旬,秋季一般为9月上旬11月上旬,不同地区水鸟迁徙期有很大差异,通常选择水鸟迁徙种群数量最大或者比较稳定的阶段进行。9.3 繁殖期调查水鸟繁殖期一般为5月上旬7月上旬,调查通常从繁殖季节开始持续到繁殖季节结束,包括整个繁殖季节,或选择其中的一个时间段进行调查。因不同地区的繁殖时间有很大差异,繁殖水鸟占区吃饱鸣唱的高峰期应为最佳的调查时间,繁殖期鸟类调查,应至少开展2次,繁殖前期和繁殖后期各开展1次。9.4 越冬期调查水鸟越冬期一般为11月下旬翌年2月下旬,调查通常在越冬种群数量比较稳定的阶段进行。在资金和人力充足的情况下,可在每年10月次年3月开展每月1次的调查。在资金和人力不足时,可选择12月或次年1月开展1次调查。9.5 调查时间根据水鸟活动高峰期确定一天中的调查时间。一般在早晨日出后3h内、傍晚日落前3h内进行调查,高海拔地区调查时间应根据水鸟活动时间做适当提高或延后。调查时的天气应为睛天或多云天气,雨天或大风天气不能开展调查。10调查区域设计10.1 调查区域设置10.1.1 1.1重要湿地内水鸟集群分布的区域。10.1.2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禁猎区、国家湿地公园、水源地中水鸟集群分布的区域。10.1.3 水鸟重要栖息地,水鸟迁徙通道。10.1.4 其他水鸟集群分布的区域。10.2 调查小区划定10.2.1 调查小区的划定应根据调查区域的面积、地形地貌等因素,以明显地物标志为界,以一个调查组在4h内能够完成的调查工作量为限。11调查人员11.1 调查人员应接受野外调查方法、操作规范和安全等方面的培训。11.2 调查人员应熟悉调查区域的地形,能够准确判别生境类型。11.3 调查人员应熟练使用各种调查设备,掌握各种调查方法,能够在野外快速准确识别水鸟种类和野外距离估算技术,严格按规范填写记录表。11.4 调查人员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安全意识。11.5 调查人员进入保护区要办理相关许可证,遵守保护区管理制度。12调查方法12.1 样点法12.1.1 样点法适合在崎岖的山地或片段化的生境中使用,根据地形、生境类型和观测视野的状况确定样点数量,样点间距离不应小于200m。每个样点记录时间为510分钟。12.1.2 根据对样点周围调查记录范围的界定,样点法又分为不限半径、固定半径和可变半径3种方法.a)不限半径样点法:调查时不考虑鸟类与样点的距离。b)固定半径样点法:调查时记录样点周围固定距离内的鸟类,以固定距离设置调查样点,样点之间的距离应根据生境类型确定。C)可变半径样点法:调查时除记录一定范围内的鸟类外,还需记录鸟类与样点的距离,优先适用于迁徙季节的集群水鸟。在水鸟活动呈块状、片状集群分布的区域,选定若干统计点,选择鸟类活动高峰时,逐点进行统计。(记录表参见附录I)。12.2 样线法12.2.1样线法优先应用于湿地保护区内水鸟的调查,样线主要沿保护区内道路、河流岸线、水域边缘、水沟(渠)、水库拦水坝等设置。12.2.2样线数量根据生境类型和地形设置,各样线互不重叠。一般而言,每种生境类型的样线在2条以上,每条样线长度为13km为宜,若因地形限制,样线长度不应小于Ikm。12.2.3调查者沿固定的线路以稳定速度行走,观察和记录样线两侧和前方看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不记录从调查者身后向前方飞行的鸟类,避免重复记数。调查者行进速度根据调查工具确定,步行通常为1.53krnh012.2.4根据样线两侧观测记录范围的限定,样线法又分为不限宽度、固定宽度和或变宽度3种方法。a)不限宽度样线法:调查时不考虑水鸟与样线的距离,凡是在行走样线上观察到的鸟类全部记录。b)固定宽度样线法:调查时记录样线两侧固定距离内的鸟类。C)可变宽度样线法:调查时除记录行走样线上观察到的鸟类外,还需记录鸟类与样线的垂直距离。(记录表参见附录II)o12.3样带法12.3.1样带法限定样线宽度,调查路线呈带状分布,能够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鸟类密度。样带宽度根据视野情况而定,一般为30m50m。12.3.2调查时只记录固定宽度内水鸟的种类和数量,样带外的水鸟不作记录。只记录样带前进方向前方飞出的水鸟,飞入水鸟不作记录,前进方向后方飞入的水鸟也不作记录。12. 3.3调查者行进速度根据调查工具确定,步行通常为1.53kmh。(记录表参见附录IH)。12.4影像调查法12. 4.1人工监测塔调查在水鸟活动比较集中,调查样地面积不大(如水库、水塘等)的区域修建人工监测测塔,塔顶设置监测平台,调查人员在平台上利用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进行观测,记录视野范围内活动的水鸟。13. 4.2远程视频监测系统调查在水鸟活动集中区域不同方位设置远程视频监测系统,在办公室设置后台接收控制平台,通过人工远程控制球机镜头方向和角度,自动拍摄和传输监测画面,并对水鸟进行人工鉴别和统计。14. 4.3无人机调查在调查区域面积较大且地势开阔、网络信号良好的地带,可利用无人机对水鸟进行高空拍照或摄像,然后对影像资料进行水鸟人工鉴别和统计。15. 4.4红外感应相机拍摄法a)红外感应相机主要用于稀有或活动隐蔽鸟类。b)安置红外相机前,应调查水鸟的活动区域和日常活动路线,尽量将相机安置在目标水鸟经常出没的通道上、繁殖巢附近或其活动痕迹密集处。C)相机架设方向尽量不朝东方太阳直射处,相机镜头与地面大致平行,略向下倾,一般与鸟类活动路径呈锐角夹角,并清理相机前的空间,减少对照片成像质量的干扰。d)每一个样点应至少收集IO(X)个相机工作小时的数据,在夏季每个样点需至少连续工作30d,以完成一个观测周期。e)根据设备供电情况,定期巡视样点并更换电池,调试设备,下载数据。(记录表参见附录IV)。13计数方法15.1 直接计数法如调查区域内的水鸟数量较少(名200只),可对水鸟的种类和数量直接进行计数。15.2 集团估算法对于大群水鸟(200只)或群体处于飞行、取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需要采用集团估算法,可用地面的一些标记物将大群水鸟人为地分为几个小群,逐群进行计数,以5只、10只、20只、50只、100只、500只、1000只或者更大的数量为计数单位,迅速估算出鸟群中的个体数量。14数据记录14.1 水鸟信息记录应在调查时记录水鸟基本信息和图片信息,包括:a)记录水鸟种类、数量、性别、年龄、环志情况等。b)无法识别的水鸟,应尽量确定其所属的类群,并进行计数。拍摄尽可能提供清晰的影像资料以便业内查对。c)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数量、生存状况、主要威胁因素等。14.2 栖息地记录应在调查时记录水鸟栖息地的湿地类型、植被、人为干扰程度、受胁因素和受胁程度等。15数据整理15.1 所有调查表、图件、影像等应实现野外数据采集终端同步传输,或于调查结束周内整理成册并电子备份、存档。原始数据若有明显错误应进行标注性修改,并加注修改时间及修改人。15.2 整理调查记录表格、照片、声音等数据,对野外分类不确定的个体进行进一步鉴定。16数据统计与分析16.1 对水鸟春、秋季迁徙起始时间,迁徙时期水鸟种类及种群数量变化等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其迁徙规律。16.2 对各类水鸟的居留型、繁殖情况、性比(雄:雌)、成幼比例(成:幼)、适宜生境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16.3 对珍稀、濒危和特有水鸟种类、数量、生存状况和主要受威胁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16.4 对水鸟生境类型、人为干扰活动类型和强度、适宜生境斑块化情况、主要受威胁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表参见附录V)17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17.1 严格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原则选择样地。在首次确定调查样线、样带和样点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证样线、样带和样点的长期有效性。17.2 应及时整理、审核和检查调查数据,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补充,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原始记录要归档并长期保存。17.3 当出现水鸟群体数量较多或个体重叠时,要保证调查精度,可以一人多个角度多次计数,或多人多次计数,最后算出平均值。当难以现场计数时,可以对目标水鸟群体进行多角度高清拍照,内业对照片进行群体数量统计,确保计数精度保持在个体层面。17.4 调查前确定行进的路线时,最好选择顺光的方向观察水鸟,避免直接向鸟群走去,可借助调查点周围隐蔽物(山坡、灌丛等)近距离观察水鸟,提高辨识度。17.5 水鸟调查应全程保持安静,尽量不使用对目标群体有干扰的设备,不应干扰水鸟的正常活动,确保水鸟及栖息地的安全。17.6 调查人员着装尽量选择与调查区域生境相同或相近的颜色,不应穿着与调查生境颜色反差极大的服饰。调查人员着装还应注意防蚊虫叮咬及环境安全。17.7 调查期间,在确保人员和操作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开展调查,禁止在雷雨、大风、大雾等影响调查结果和人身安全的天气条件下开展调查,尽量避免单人作业,保证调查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8调查报告编制水鸟同步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前言,调查区域概况,观测方法,水鸟的种类组成、区域分布、种群动态、面临的威胁,对策建议等。(调查报告编写格式参见附录Vl)19技术档案调查人员调查记录表、统计表、水鸟和生境的照片及影像资料、工作照及影像资料、航迹记录等应妥善保管,适时归档。附录I(资料性附录)湿地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样点法)样点名称:样点编号:样点地理坐标:N:E:海拔:米:湿地类型:植被类型隶属:县(区)乡(镇)村社;天气状况: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起止时间(24小时制):时分至时分;管理单位:调查人员序.中文名数量(只)小生境所属保护区域(公顷)人为活动干扰(公顷)备注种群总数成体亚成体幼体名称面积类型强度面积雌雄注1:小生境:1林地、2灌丛、3草地、4农田、荒地、5水域、6沼泽、7居民区。注2:干扰强度:分强、中、弱、无4个等级。具体标准:强:生境受到严重干扰,植被基本消失,野生动物难以栖息繁衍;中:生境受到干扰,植被部分消失,但干扰消失后,机被仍可恢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仍然可以栖息繁衍:弱:生境受到一定干扰,机被基本保持原样,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影响不大;无:生境没有受到干扰,植被保持原始状态,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没有影响。注3:干扰类型,分为人为干扰(农业灌溉、生活污水、开垦、捕猎、旅游、砍/割植被)、牲畜干扰、建筑干扰(固体废料、施工碾踏)、其它干扰(工业废品、工业排污、农药污染、富营养化、淤积、植被过度生长)°附录11(资料性附录)湿地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样线法)样线名称:样线编号:样线起点坐标:N:E:终点坐标:N:E:湿地类型:植被类型隶属:县(区)乡(镇)村社:海拔:米;调查日期:年月一日;调查起止时间(24小时制):时一分至时分;天气状况:一管理单位:调查人员:序号中文名数量(只)小生境所属保护区域(公顷)人为活动干扰(公顷)备注种群总数成体亚成体幼体名称面积类型强度面积雌雄注L小生境:1林地、2灌丛、3草地、4农田、荒地、5水域、6沼泽、7居民区。注2,干扰强度:分强、中、弱、无4个等级。具体标准:强:生境受到严重干扰,植被基本消失,野生动物难以栖息繁衍;中:生境受到干扰,植被部分消失,但干扰消失后,植被仍可恢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仍然可以栖息繁衍;弱:生境受到一定干扰,植被基本保持原样,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影响不大:无:生境没有受到干扰,植被保持原始状态,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没有影响。注3:干扰类型:分为人为干扰(农业灌溉、生活污水、开垦、捕猎、旅游、砍/割植被)、牲畜干扰、建筑干扰(固体废料、施工碾踏)、其它干扰(工业废品、工业排污、农药污染、富营养化、淤积、植被过度生长)。附录III(资料性附录)湿地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样带法)样带名称:样带编号:起点中心坐标:N:E:终点中心坐标:N:E:海拔:米:湿地类型:植被类型样带规格:长米,宽米;隶属:县(区)乡(镇)村社: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起止时间(24小时制):时一分至_时分;天气状况:管理单位:调查人员:序号中文名数量(只)小生境所属保护区域(公顷)人为活动干扰(公顷)备注种群总数成体亚成体幼体名称面积类型强度面积雌雄注h小生境:1林地、2灌丛、3草地、4农田、荒地、5水域、6沼泽、7居民区。注23干扰强度:分强、中、弱、无4个等级。具体标准:强:生境受到严重干扰,植被基本消失,野生动物难以栖息繁衍;中:生境受到干扰,植被部分消失,但干扰消失后,植被仍可恢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仍然可以栖息繁衍;弱:生境受到一定干扰,植被基本保持原样,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影响不大;无:生境没有受到干扰,植被保持原始状态,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没有影响。注3:干扰类型:分为人为干扰(农业灌溉、生活污水、开垦、捕猎、旅游、砍/割植被)、牲畜干扰、建筑干扰(固体废料、施工碾踏)、其它干扰(工业废品、工业排污、农药污染、富营养化、淤积、植被过度生长)。附录IV(资料性附录)湿地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影像调查法)区域名称:区域编号:中心坐标:N:E:面积:公顷:管理单位:湿地类型:植被类型海拔:米:隶属:县(区)乡(镇)村社;影像拍摄时间:年月日时分;相机型号:;影像图幅号:;拍摄人员:水鸟识别统计人员:;天气状况:_序号中文名数量(只)小生境所属保护区域(公顷)人为活动干扰(公顷)备注种群总数成体亚成体幼体名称面积类型强度面积雌雄注h小生境:1林地、2灌丛、3草地、4农田、荒地、5水域、6沼泽、7居民区。注23干扰强度:分强、中、弱、无4个等级。具体标准:强:生境受到严重干扰,植被基本消失,野生动物难以栖息繁衍;中:生境受到干扰,植被部分消失,但干扰消失后,植被仍可恢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仍然可以栖息繁衍;弱:生境受到一定干扰,植被基本保持原样,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影响不大;无:生境没有受到干扰,植被保持原始状态,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没有影响。注3:干扰类型:分为人为干扰(农业灌溉、生活污水、开垦、捕猎、旅游、砍/割植被)、牲畜干扰、建筑干扰(固体废料、施工碾踏)、其它干扰(工业废品、工业排污、农药污染、富营养化、淤积、植被过度生长)。附录V(资料性附录)湿地鸟类野外调查统计表调查地:县(区)乡(镇)村社:湿地面积:公顷;管理单位:统计日期:年月日统计人:第一页,共一页序号种名(中文名)种名(拉丁名)数量(只)居留型生态类群保护等级迁来时间高峰期迁离时间停歇时间居留期(天)所属保护区域备注种群总数成体亚成体幼体雌雄注1:序号:按分类学上的目、科顺序进行编号。注2:生态类群:sw:游禽,w:涉禽,c:攀禽,1:陆禽,s:猛禽。注3:留居类型:L留鸟,S-夏候鸟,W-冬候鸟,L旅鸟。注4,保护级别:1: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H: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I11: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注5:居留期:指鸟类在湿地内持续停留或累计停留的天数。附录VI(资料性附录)水鸟调查报告由封面、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组成。1.封面包括报告标题、调查单位、编写单位及编写时间等。2 .报告目录一般列出二到三级目录。3 .正文包括:(1)前言(2)调查区域(3)调查目标(4)工作组织(5)调查方法(6)鸟类种类组成、区域分布、种群动态、面临的威胁等(7)对策建议5.参考文献

    注意事项

    本文(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