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三峡》导学案及答案.docx
26.三峡导学案福建省龙海市第五中学洪井松老师寄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一荀子【教学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实力。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细致揣摩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致的特点。3、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酷爱祖国大好河山。一、【学问链接】1.题目解读2 .走近作者3 .相关资料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例(quo)l(Xi)襄(xing)潮(S1)御(yi)演(tun)崛(yn)漱(shu)涧(jin)猿(yu6n)啸(xio)属(Zha)嶂(Zhdng)(qln)存(xlng)2、结合课下注释,说明下列词语。(1)朗发白帝(早晨)(2)乘奔御风(飞奔的马)(3)良多趣味(真,实在)(4)睛初霜耳,林寒涧聿(早晨)(安静)3 .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4 .区分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日非亭午夜分吸王命急宣古义:假如,今义:白从古义:有时,今义:或者里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三峡节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6、文章抓住一三峡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起伏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水迅猛,船只阻绝;春冬景美,良多趣味:秋天,林寒涧肃,凌清哀绝。作者用笔匠心,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7、三峡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苦痛生活的悲悯。三、【合作探究】1、反复读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自三块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峰,除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泉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惠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每至睛初霜且,林塞涧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块巫块长,猿鸣三声泪沾裳。”8、默读课文,把三峡划分为两部分,写出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的形势其次部分(第24段):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10、说明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目三峡七百里中(从、在)(4)够不(完全没有)阙处(6)自非亨午(正午)客分(半夜)(8)飞潭(冲荡)基(它们,指怪柏)9、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连和高。(2)哀转久维(消逝)(3)不以珠也(快)(5)三f(到)夏水寒陵(漫上山陵)(7)心(顺流而下)潮(逆流而上)阻绝间11、翻译下面的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假如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斗、驾着风也不如它快。(3)重岩叠嶂,隐天遮日。重重叠叠的岩峰,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山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足趣味无穷,12.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1)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自二峡七百里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测阻绝.(3)写夏水迅疾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T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写出了三峡山水画卷色调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螭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3、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14、“重岩迭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重岩迭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陷天蔽口,以天和口衬其高,是仰视所见。15、其次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千.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乂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方,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亥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夏水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17、探讨: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依次,而先写夏季景色?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18、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口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9、我们宏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挚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知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你知道余秋雨说的是哪里吗?说说你的推断理由。三峡。理由:三峡风光美丽。四、【主鹿阅读】(一)自三块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蚪处。重岩叠峰,偿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陵,沿溯但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期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舂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嫩或物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唆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且,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块长,猿鸣三声酒沾裳!”(选自邮道元三块)(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移,随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央岸高山,皆生家树,县势竞上,相互轩邈;争商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毋飞戾天者,望峰冬心;经纶世务者,窗欲怠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文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20、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林寒涧1)安静(2)乘奔御风即使(3)负势竞上凭借或依靠(4)望峰总心安静或停止21、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A.清荣峻茂,良多稗呼B.中回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笠理,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桂住语,皆指目陈胜2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译文: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3.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B)A.甲文先写了三峡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流漂移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异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骄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2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一湍急、清澈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哀痛)(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气勃勃。25、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山险水急三峡景;天高地厚华夏情。山峻水清二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26.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B)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流漂移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异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27.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朝气。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28、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A.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29、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疾(快),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一急(猛);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山之高,乙文以“有时见口”来写树之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