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经典10问.docx
党史知识经典10问开国大典的礼炮为什么要鸣放28响?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首都北京召开。会议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会议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政府机构,执行各项政府工作。会议同时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天,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各委员在天安门主席台就座,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军乐队奏起了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顺着天安门广场白色旗杆缓缓上升,在27米高的杆顶上迎风飘扬。与此同时,54尊礼炮同时发出28响,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的28年的光辉历程。随后,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声音回荡在宏伟的天安门广场,也回荡在参加庆祝典礼的30万群众的心中。毛泽东主席宣读文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检阅陆海空三军,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朱德总司令驱车检阅各兵种部队后回到主席台上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朱德宣布完命令后,受检阅部队即分列经主席台前由东向西行进。以海军两个排为先导,接着是一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相继跟进。新组建的空军以17架飞机编队在广场上空自东向西,分出高度,飞行受检。阅兵式前后历时三个小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雄壮乐曲,伴随着受检阅部队的整齐步伐激荡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雄姿。阅兵式后,群众的游行队伍又浩浩荡荡的通过天安门城楼。当游行队伍经主席台即将走出广场时却停了下来,他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走向城楼,向群众一再招手致意,并向群众大声回答:“同志们万岁!”欢呼声顿时化作一片春潮,涌动在天安门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不能简称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确定后,还需要解决如何使用简称的问题。当时,新政协筹备委员会第三小组在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曾考虑到中国人民的习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称后面特意加了“简称中华民国”的字样。因为“中华民国”是1911年辛亥革命时建立的,中国人叫了38年,一下子换掉了,会使那些政治水平很低的落后的人一时难以接受。但是,这个简称在政协代表当中引起了争议。马叙伦、陈叔通、郭沫若、沙千里、沈雁冰、谭平山、许德圻等递交了一份提案,提议取消“简称中华民国”的字样,并由政府以法令形式加以规定。提案认为:这次新政协筹备会通过的国名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了革命胜利后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人民。中国历史上这个划时代的大变革,必须把旧民主时代遗留下来的,并且为汉奸、卖国贼用过的在中国人民中间已经没有一点好感的“中华民国”,毫无留恋地予以取消。否则,我们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难道还要对已经走上死亡的旧中华民国再喊一声“万岁”吗?考虑到“中华民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起来的,所以9月26日,周恩来、林伯渠联名邀请了二三十位当年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且具有一定影响的代表人物,商谈这个问题。中国民主建国会的黄炎培发言说,由于中国老百姓落后,情感上习惯用中华民国,一旦改掉,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留个简称,是必要的。但他又说,等三年之后再除掉,也可以。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认为,“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成果,是用许多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如果能照旧使用它,那当然好,如果大家不赞成,我也就不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是,清朝进士周致祥明确反对“简称中华民国:他认为,这是一个祸国殃民的、群众对它没什么好感的名称,20多年来已经被蒋介石弄得不堪言状了。所以他主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两次革命的性质各不相同。致公党的司徒美堂说,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尊重孙中山先生,但对于“中华民国”这四个字绝无好感。因为,“中华民国”与“民”无干,最近22年来让蒋介石弄得天怒人怨,真是痛心疾首。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不同,那么,国号应该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抛掉又臭又坏的“中华民国”这块烂牌子。他认为,国号是一个非常庄严的东西,如果要改就必须改好,为什么要三年以后再改?他反对用什么简称,主张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徒美堂的意见,得到不少人的赞成。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法学家沈钧儒解释说,有些群众虽然还在写“中华民国”,那是他们的一时之便,我们没有必要明令禁止。至于堂堂的政协会议文件,如果加上“简称中华民国”的字样,这的确是法律上的一个漏洞。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也赞成不使用“中华民国”的简称。周恩来将这些意见报给政协主席团常委作参考,由主席团常委作出决定。最后,政协全体会议决定去掉“中华民国”这个简称。开国大典为什么选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但是,地点选在何处?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上要举行阅兵式,所以在选择地点上,首先要考虑到是否有阅兵场地。当时,有两个地点可供选择。一是西苑机场。这一地点有利的方面是这里曾经举行过欢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入北平的阅兵式,场地开阔,距离市区远,不影响市内交通;不利的方面是,这里距离市区较远,群众往来不方便,在这里举行大型阅兵式,需要建造一座检阅台,工程浩大,需耗费大量资金。二是天安门广场。这里有天安门城楼,是现成的检阅台。它位于市中心,群众往来方便。它的缺点在于,阅兵场地狭小,并且还要影响市内交通。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将这两个地方都报给了中央,供中央选择。周恩来经过再三考虑,最后确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可是,当时的天安门广场,杂草丛生,需要清理。天安门城楼,也很破旧,需要装修粉刷。广场上,还要树立一根旗杆,以升国旗之用。这些工作都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才能争取在10月1日按期举行开国大典。北京市政府向各界发出号召,动员人们清运垃圾。当时,要装修天安门城楼,却不那么简单容易了。大会筹委会把这一工作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部又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文工团的舞美队。后来,舞美队一名叫苏凡的人,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两位日本人。这两个日本人,一个叫作肖野,另一个叫森茂,都是美术专科学校学生。这两位日本人把天安门城楼装饰得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充满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他们在天安门城楼的10根廊柱中间,挂上8盏大红灯笼。由于每盏灯笼都很大,所以只能在天安门城楼上临时制作。于是,他们请来了扎灯老艺人。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赶在大典前一天完工。天安门城楼粉刷一新后,悬挂了毛泽东的画像,并且书写了两条标语。这两条标语,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一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标语的书写者是钟灵。最难做的事情,要算旗杆的设计与安置。为了安装旗杆,当时在天安门广场的石板地上建了一个3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墩,周围还修建了护栏,中间竖了一根22米高的铁管,这就是旗杆。随后,北京市建设局的同志,又在天安门城楼西南角安装了一个电动按钮。然后用电线将它和旗杆基座里的总开关与计时器连起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当时采用了双电源供电。这一切完成之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如期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然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为什么说共同纲领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总结了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的斗争经验,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斗争的经验,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国家大法,是新中国人民的大宪章。共同纲领全文约8000字,包括序言、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七章60条。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社会性质和任务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政体组织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全国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关于军事制度,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受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统率。关于经济政策,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业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文化教育政策,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努力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艺、体育、卫生事业,保护新闻自由。关于民族政策,纲领规定: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关于外交政策,纲领规定: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总之,正如刘少奇所说:“这个纲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端重要的文献J“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而且不允许做的J“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J中央人民政府里为什么会有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1949年初,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考虑联合政府的组成时,曾设想过在联合政府中,中共与进步分子合为三分之二,中间派与右翼占三分之一。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从实现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高度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在进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又交待周恩来:对作过贡献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应该在政府里安排职务。1949年9月,新政协召开。关于中央人民政府的人事安排,当时确定为:副主席六人中,党外人士三人,即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委员56人,其中党外人士27人,即何香凝、赛福鼎、陈嘉庚、马寅初、马叙伦、郭沫若、沈钧儒、沈雁冰、陈叔通、司徒美堂、李锡九、黄炎培、蔡廷锚、彭泽民、张治中、傅作义、李烛尘、李章达、章伯钧、程潜、张奚若、陈铭枢、谭平山、张难先、柳亚子、张东君、龙云。政务院的人事安排是:四名副总理中,有党外人士两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九人。在政务院所辖的34个部、会、院、署、行中,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14人,郭沫若一人就兼任了两个正职。具体任职是: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郭沫若;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谭平山;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邮电部部长朱学范;交通部部长章伯钧;农业部部长李书城;林垦部部长梁希;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司法部部长史良;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再长征了,我们要千秋万代长坐北京,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安置他们,如傅作义、程潜要各得其所,要用大位置才能安置。这样的安排,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励精图治,不谋党派和个人私利的坦荡胸怀,因而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衷心拥护和高度赞扬,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为什么要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国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兴建的。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当天下午6时,毛泽东偕同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周恩来代表主席团致词说:“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1949年9月30日,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礼J周恩来致词之后,全体代表均脱帽静默志哀。接着,毛泽东宣读了他亲自题写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然后,毛泽东亲自为纪念碑奠定了基石。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来自全国各地著名的建筑家、雕刻家、美术家和优秀雕刻工人参加了纪念碑的修建工作。纪念碑是用17万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建成的,碑基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负责纪念碑美术设计的是著名雕刻家刘开渠。纪念碑分碑身、台座和月台三个部分,高365米。其中,碑身高约305米,宽65米,正面刻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背面刻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通过的“为国牺牲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台座束腰部分,高4米,每面宽约25米;东、西两面正中各辟一门,内有阶梯通到台座上面;其余部分分成十格,每格高25米,宽55米至105米不等。每格都以汉白玉石浮雕分别显示一百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英勇史迹。纪念碑最底层是一个高约一米、长宽各50米的正方形大月台。全部纪念碑,除浮雕部分外,都用花岗石筑成,重量在1万吨以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十七个单位组成。北京市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薛子正任秘书长。委员会下设工程处,集合全国优秀的建筑专家和美术工作者,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七个组。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负责,专门研究浮雕画面所需的史料题材。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8年5月竣工。为什么将新中国的国号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初夏,新中国诞生前的那种亢奋状态使全国人民群众处于激动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体共同讨论建国大计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筹备。那时,全国人民对即将诞生的新国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为这个新国家起个什么“名”呢?起初,在新政协筹委会组织条例中,提出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的方案。因为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人民民主国家,所以人们也想称新中国为人民民主共和国。6月15日,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致辞。最后,他呼了一声“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的口号。但是,很多代表觉得这个名字太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黄炎培、张志让的意见是:“我国国名似可将原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民主国简称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将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即可改称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二会议最后一天,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先生对原拟国名提出质疑。他说:“有几位老先生嫌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名字太长,他们说应该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好。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且民主一词DmOCracy,来自希腊字,原意与人民相同。去掉民主二字从下面的解释也是很容易明白的:是共和而非专制,是民主而非君主,是人民而非布尔乔亚的国家。”对于国家的名称问题,以董必武为首的起草委员会先后三次开会,逐一讨论了国家名称、国家属性、政府组织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目前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产生的方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织、最高行政机关的名称及其组织和各部门隶属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征求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写成了政府组织法的草案初稿。经8月17日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修正通过为组织法的初步草案。在这个草案里,新的国名去掉了“民主”二字。9月7日,周恩来在北京保店向政协代表及各方面有关人士作了关于中国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报告,介绍参加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人选问题、政协会议组织法草案和政府组织法草案等。关于国名问题,周恩来解释说:在中央政府组织法草案上,去掉民主二字的原因,主要是感觉到民主与共和国有共同的意义,无须重复,而这两个都包含了民主的含义。在国体上是用共和,在性质上则用民主。作为国家来用,还是共和两字比较好,所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可以说是民主了。在外国,共和和民主是一个字,而在中国,却将它定为两个字了。周恩来继续说明:本来中国的原名是中华民国,有共和的意义,但不完全,可以双关的解释,而且很费解,不如把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区别开来。因为在辛亥革命时,十月革命尚未成功,那时是旧民主主义。而今天是由不完备的旧民主主义进步到完备的新民主主义,为了合乎国家的本质需要,所以我们的国名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两次讨论和若干修改,9月17日,政府组织法草案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原则的通过,准备提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会去讨论。9月22日,董必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草拟经过及其基本内容的报告。报告对组织法草案的总纲作了几点说明,第一点就是关于国家名称的问题。董必武说:我们现在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称。因为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爱国的民主人士,它们有确定的解释,这已经把人民民主专政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把“民主”二字重复一遍。这个意见已经被政协全体会议接受。向大会提交的文件中,原来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全部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北平开幕。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下设六个专门小组。其中第六小组的任务是负责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等方案。国歌征集启事于7月15日至26日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连续刊登8天,国内报纸、香港以及海外华侨的报纸都纷纷转载。征集启事刊出后,包括工、农、商、学、兵各阶层人士在内,以及学者、艺术家、高级干部,纷纷响应。到8月20日为止,共收到国歌歌词632件,国歌词谱694首。第六小组专门在北京饭店租了一个房间,分类陈列各地寄来的应征稿件。小组成员和专家差不多天天到这里来审阅和评选。经过多次讨论,大家认为应征稿虽然很多,但都不理想。然而,要想在短时间内创作出理想的国歌词、谱是很困难的。7月初,周恩来在审批国歌征集启事时曾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第六组的大部分人也倾向在国歌未正式确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马叙伦在介绍国歌征集情况时说:新政府就要成立,国歌目前一下还制定不出来,是否可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李立三认为,这首歌的曲子虽然很好,但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句子不妥,最好修改一下。但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是历史的产物,为保持完整性,词曲都不要修改。黄炎培也同意不改歌词。徐悲鸿的意见是,义勇军进行曲只能暂代国歌。郭沫若表示赞成,但主张将歌词修改一下。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也同意修改歌词,他说,歌曲是好的,我写的歌词在过去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应该让位给新歌词。周恩来表示:要么就用旧的歌词,这样才能激励感情。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了。最后,毛泽东谈了他的看法。他说:改还是要改,但旧的还是要。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大家认为以义勇军进行曲做国歌最好,意见比较一致,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赞同。9月27日,新政协召开全体会议。大会最后逐项表决通过了六项决议,其中一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这个“代”,后来就成了“正式”。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的口号?“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的提法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是毛泽东提出的。1951年2月1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通报的第6条中,写道:“我们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这是主要方面,必须加以肯定,并向各级干部讲明白J1951年3月28日,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的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斗争的总结报告中,对这一评价作了具体的阐释。报告中首先肯定了“我们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同时指出:“在我们党内,是还存在着问题的,在有些地方则存在着严重问题。”他在作会议的总结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是党内钻进了一些坏分子,在一部分党的基层组织中又有相当大一部分党员不够标准或不完全够标准。当时刘少奇突出讲这个问题的国内外背景是:1949年6月,全国有300多万党员,到1950年7月1日,党员人数已超过500万。一年多时间,全国党员人数增加200多万。1949年6月2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向毛泽东主席写报告,汇报党的组织工作情况。报告中讲:我们党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拥有3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成分,农民约占80%o党的支部15万个左右,农村党支部占80%以上。干部的主要成分是学生和农民。全国解放前后,世界上的某些反华势力,苏联和国际上部分共产党以及国内一些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存在不同看法。他们普遍认为中共是“农民党”。在这种情况下,刘少奇为澄清这个有关我党性质的重大原则问题,曾经论述过党的性质并不是由党员的成分决定的,还举过英国工党的例子来说明。他说,英国工党的党员,大部分是工人,但工党的性质,不一定是无产阶级政党,并不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而决定党的性质的,是党的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领导人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等等。对于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自己的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这一点在党章中已经写明了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以前,高岗多次或明或暗地攻击刘少奇。1950年前后,当时在东北局工作的高岗等向毛泽东告状,说刘少奇对党的建设没有抓好,问题很多,组织路线有问题,很多党员不够条件。特别是对刘少奇说的在东北可以允许党员发展“三马一犁”和暂时保留“三马一犁”的农民的党籍有意见,说这是搞富农路线。此前,即1949年7月,中央组织部对东北局请示的复电中,曾规定,对富农成分的党员,可以“暂保留其党籍二1950年春,东北局组织部长张秀山到北京中组部谈工作,反映了高岗对“建党路线”有意见,认为全国党组织状况不能令人满意,意思是负责抓党建的领导人(指刘少奇)负有责任。安子文认为此问题重大,于是决定由王甫(当时任中组部组织处副处长,19561960年曾任中组部副部长)陪同张秀山向刘少奇作了汇报。在谈到发展“三马一犁”的新式富农入党问题时,刘少奇说,为了发展生产,对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可以个别发展入党。党员不带头生产,敢于致富,生产是发展不起来的。从全国解放之初,中共中央就十分重视党的组织建设问题,前后召开过两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筹备会议。在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前,刘少奇审阅了有关会议的文件和请示报告,然后由中央办公厅派专人送到当时正在保定的毛泽东审阅。毛泽东阅后表示同意并作了些修改。在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对上述两个问题都作了回答:一个是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一切党员必须这样来了解中国共产党:另一个是讲“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为什么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确定为五星红旗?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引起国内及世界各地华人的极大兴趣,人们纷纷响应。他们精心设计、绘制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图案,并标上详细说明,寄往北平(北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新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收到了2992幅国旗图案,其中有23幅是从美洲寄来的。评选委员会就国旗设计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有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第二,要有政权特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三,要以庄严简洁为主。经过初选,应征稿件的设计构思符合上述三点要求的,大约有四类:镰锤交叉并加五角星;嘉禾齿轮并加五角星;以二色或三色横条或竖条组成旗面,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镰锤或五角星或嘉禾齿轮;旗面为红色或三分之二为红色,三分之一为白、蓝、黄各色,加红色或黄色五角星。在评选中,著名戏剧家田汉拿起一幅五星红旗图案草稿说:“这个设计是不错的J多数人也觉得这个设计美观大方,而且寓意也好。于是,评选委员会就从稿件中精选出38种国旗草图,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交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9月25日,毛泽东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等协商座谈会。会上,毛泽东拿着一幅五星红旗的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代表们认真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讨论。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案(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第32号草图)为当选图案。它的设计者叫曾联松。曾联松在少年时代就酷爱书画,写得一手好字。他的图案由一颗大星引导,四颗小星环绕周围,像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图案色彩以红色为主,似满天红霞,象征革命;五角星为黄色,这不仅与红色相协调,像红霞一片,金光灿灿,而且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这同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既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9月27日,周恩来代表会议主席团,提出国旗等四个决议草案,请出席政协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进行表决。决议草案中,有关国旗的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J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上述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