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心得体会二.docx
浙江“千万工程”心得体会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在浙江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O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为龙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自2003年起,浙江已连续20年召开“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至广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至P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挂念浙江农村的发展,曾多次对“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批示。2015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调研,走进一处农家乐,他对大家说:“浙江山清水秀,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确实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千万工程”实施20年,给浙江带来了什么?数据显示,全省2.7万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建成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森林覆盖率超61%。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提前缩小至1.9以内,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了扎实基础。“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了浙江乡村,更激起了世界回响。有位联合国官员来浙江走访后,望着眼前景象,感慨地说:“我在这里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20年来,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整治范围不断延伸,从最初的1万个左右行政村,推广到全省所有行政村;内涵不断丰富,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进步,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至'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强化数字赋能,逐步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城创和美''的生动局面。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面貌持续改善,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年来,“千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打下坚实基础。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浙江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90,连续十年缩小。20年来,“千万工程”推动浙江实现山乡巨变。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20年来,浙江广袤乡村逐步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化通道,“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文创等乡村新业态创新发展,农家乐民宿、农家小吃、乡村非遗产品等地方特色乡愁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浙江全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已接待游客3.9亿人次,营业总收入469亿元,从业人员达33.4万人。“千万工程”促进乡村更加宜居宜业,为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提供了前提条件。2021年,浙江启动“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目前当地选择回乡创业创新的大学生农创客数量已超4.7万名。乡村诗意蝶变,这样的故事在浙江俯拾皆是。走过20年的非凡实践,“千万工程”这项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给农民带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生态文明理念在六千多万浙江人的切身感受中日益深入人心。20年来,浙江省以“千万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共进,逐步形成合理的“城一镇一乡一村”体系,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浙江以“千万工程”为抓手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标志着“千万工程”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下一步,浙江将有力有效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奋力跑出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的加速度,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塑造乡村风貌新气质,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更加注重完善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动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再提升,让农村群众享受到现代化建设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