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智慧交管”系统项目建设技术需求.docx
XX县“智慧交管”系统项目建设技术需求1 .项目背景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的消除道路平交口交通安全隐患,减少道路参与者的交通违法行为,提高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文明程度,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提升区域和城市路网的承载能力,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手段,为XX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营造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确保XX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2 .建设目标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XX县交通管理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为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本次项目建设将实现如下目标:补齐XX县交通视频感知系统的建设盲点,逐步形成全面覆盖、分布均匀的以高清视频抓拍系统为核心的交通基础信息采集网,实现对交通态势的全面实时感知。通过对违法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自动取证,违法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加强主动管理力度,打击违法行为。3 .项目建设内容XX县交警大队“智慧交管”系统建设项目内容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交通技术监控系统建设、智慧交管业务应用平台建设等建设内容。4 .各系统技术要求4.1.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本次项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主要包括XX县城区2个平交口的交通信号灯系统新建以及交通组织方案优化提升、交通控制方案精细化配时等内容。1.1. 总体建设要求D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必须与道路交叉口空间布置、交通组织进行一体化设计。交叉口空间资源和信号控制的时间资源可以转换。交通信号控制设计应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特别是行人、自行车的安全;交通信号控制应有利于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实现公共交通、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交通的统一与协调。2)设置的信号灯应与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表达的信息互相协调,不应自相矛盾。信号灯的组合应与导向车道划分相配合,合理选用方向指示信号灯。3)道路平交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建设应遵循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道路交通信号灯的灯具应符合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的要求,信号机应符合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的要求。新建的信号灯和信号机应具备国家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证书。4)信号机等主控设备必须采用可以与交警指挥中心交通信号控制平台兼容联网的交通信号控制机,实现交通信号控制参数的远程调整、路段及区域协调控制。1.2. 2.信号灯安装要求1)信号灯安装数量、方位、位置应按国标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I4886-2016)的规定要求和道路渠化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应确保信号灯所指示的车道上的车辆驾驶人和行人在规定的路口视距范围内能清晰观察到信号灯。在大型路口、畸形路口、视线不良的路口,应根据路口交通组织需要和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6)的要求在适当位置增设信号灯。2)路口机动车信号灯应采用悬臂式或单立柱安装,杆件应安装在出口道左侧人行道或绿化隔离带上。信号灯杆件悬臂杆离地净高应6.8m,信号灯安装离地净高应26m,安装在出口道左侧的杆件悬臂挑出长度距离路段中心线应1.5io3)当停止线与信号灯的安装距离超过80米或有其他因素影响驾驶人准确辨识信号灯,存在交通隐患的,应在路口进口道附近增设一组柱式信号灯。4)机动车信号灯排列设置要求:应竖向安装(从上向下应为红、黄、绿),要求单独设置倒计时器。5)人行横道信号灯排列设置要求:采用二联组合竖向安装,上联为红色站立人形,下联为绿色行走人形,动态显示。6)路口人行道中间设有行人过街安全岛的,应在安全岛上增设人行横道信号灯,采用行人二次过街控制方式。7)信号灯杆应采用八角菱形杆件,为Q235优质钢板经模压形成,经热镀锌防腐处理,杆件颜色为银色或者银灰色,并处理好杆管内锌渣,确保15年不生锈。紧固件螺栓、螺母为45#钢。杆件基础尺寸能承受最大风力14级。8)安装规范依据标准:GB1488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AT652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等。1.3. 3.信号机技术要求1)网络控制功能:路口信号控制机要求与XX交警大队指挥中心现有的集中协调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信号灯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信号配时由控制系统生成,应支持实时自适应优化控制、固定配时控制和联机线控等三种控制模式。2)单点控制功能:路口信号灯配时应支持单点独立控制,应具有单点优化、无电缆联动、独立感应、多时段、黄闪、全红、手动强制和关灯等控制方式。3)数据采集功能:采集、处理、存储、提供控制区域内的车流量、占有率等交通信息并实时上传给系统主机,供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交通疏导和交通组织与规划使用。通过检测器,对该路口的交通流进行采集并提供输出接口。4)掉电保护功能:当突然丢失电源,恢复供电重新加电后,控制机的控制参数和实时脉冲不丢失,仍能正常工作。5)漏电保护:路口机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对维护人员、操作人员及路口机本身提供有效保护。6)避雷保护:路口机安装有避雷保护装置,具有抗雷电袭击措施,对路口机在特殊天气下的运行提供有效的防护,可防二级感应雷。7)路口信号控制机通过网络向XX交警大队指挥中心现有的集中协调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传送多种状态故障信息和车辆检测信息,接收执行定相控制、模拟手动、绿波控制、信号配时等各种控制指令。8)路口信号控制机提供接口,接驳手持终端、掌上电脑、笔记本计算机或其他输入设备,维护人员可利用手持终端或其他输入设备提取流量采集数据、故障记录、故障诊断、故障产生原因的提示信息、清除故障记录、重新启动等。9)可通过手持终端、掌上电脑、笔记本计算机对其主要参数进行现场调看和设置,通过区域计算机和终端计算机对其主要参数进行远程调看和设置,可实现关键路口控制、紧急车辆、特种车辆优先控制、备用控制、控制参数的上/下载、系统远程维护。10)紧急车辆优先控制:根据特殊的需要,提供不同的紧急车辆优先控制功能,由任一级控制计算机发出命令,直接强行控制路口交通信号相位的执行时间。11)公交车优先控制:通过检测到的公交车辆信息,调整信号配时,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过。12)警卫绿波控制:在执行警卫、消防;救护、抢险等任务的时候,其行车路线上的各交通信号灯按车辆到达路口的时间开启绿灯,保证车辆畅通无阻。13)支持实时倒计时功能:根据路口信号灯实际情况,实现倒九秒显示功能14)可变标志控制:交通信号控制器应具有驱动4个可变标志的能力。15)遥控手动控制:交通信号控制器支持加装手动遥控装置,实现遥控手动控制功能。每按一次手动按纽,灯色变换一次。4.1.4.交通组织优化及交通信号配时要求1)本次项目建设的信号控制路口应根据路口现状同步优化渠化设计,优化调整交通组织措施。通过调整进口车道功能、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方式和设置待行区等措施,最大程度提高路口空间利用率。通过完善路口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减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相互交织或冲突。2)交通信号相位、配时要科学、精细,应根据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合理划分控制时段、确定控制方案。设置的行人绿灯时间要确保行人能够安全步行过街。信号放行规则应和XX城区现有的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基本一致。3)交通信号配时应精细化设计多时段、多方案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根据道路交通流早晚高峰、平峰、夜间及过渡时段的变化规律,精细划分控制时段,设计符合各时段交通流运行特点的配时方案,并结合节假日、不良气象条件预置特殊控制方案。合理设置信号相位、相序、信号周期、绿灯时长和绿间隔,灵活采用搭接相位、迟开早断等相位设计方法,使放行方式、时间分配与交通流需求相一致协调控制的区域,合理划分控制子区,综合考虑路口间距、行车速度、下游排队等因素优化路口相位差,实现车辆少停车、不停车连续通行效果。合理设置非机动车、行人相位和绿灯时间,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冲突,保障非机动车、行人通行权益。4.2. 交通技术监控系统本次项目交通技术监控系统建设主要包括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建设、车辆违停抓拍取证系统建设、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违法记录系统建设、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抓拍系统建设、高空瞭望智能监控系统建设等5个子系统及其配套设施建设。421.总体建设要求1)交通技术监控系统的建设应遵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B/T39898).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技术条件(GA/T1047)、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GA/T995)、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机动车违法停车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1426)、人行横道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1244)、行人闯红灯警示系统技术规范(GA/T1767)等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新建系统采集的视频和图片信息数据对接协议应符合XX县及上级公安交警部门的信息数据接入要求,新建系统要能无缝对接交管违法数据接入平台、省公安厅交管局集成指挥平台、XX交警“X道安”平台、XX市公安视频云平台、XX市公安车辆云平台。2)抓拍机动车尾部的高清智能抓拍单元应采用900万双光融合电警抓拍单元,通过信号灯检测装置实时获取交通信号灯红绿开闭状态,实现对机动车闯红灯、越线停车、人行横道不礼让行人、不按导向车道行驶、压线、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检测抓拍记录等功能。为减少城市道路光污染,保障夜间道路行车安全,双光融合电警抓拍单元应具备两个1英寸全局CMOS,当环境照度大于201UX时,无需外接补光灯即可满足夜间机动车违法记录取证要求。3)抓拍机动车前部的高清智能抓拍单元应采用800万交通智慧监控单元,应能实现交通视频信息采集、过车抓拍、车辆信息识别等功能。4)智能交通球形摄像机应采用不低于400万像素32倍光学变焦的智能交通球形摄像机,内嵌车辆检测模块、车辆定位模块、智能跟踪模块、车牌识别模块和违法数据生成模块等软件模块,应能独立完成对道路机动车违停行为的自动检测、抓拍、存储及传输等功能。设备监测半径2150米,应具备深度学习功能,代替人工视觉进行车辆目标提取、违法行为自动判定、自动跟踪放大、自动车牌识别,应能准确、快速地对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从车辆前部或尾部进行取证记录。5)抓拍非机动车特征图像的高清智能抓拍单元应采用1200万像素的智能抓拍单元,配合智能频闪灯,可抓拍并识别非机动车道驾驶员未戴头盔、违规载人、逆行、装载伞具等多种违法行为。支持对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行人等目标进项分类检测识别,可识别非机动车的车身颜色、车辆类型等相关信息,并从抓拍图片中抠取人脸特征图片,推送到交警后端“X道安”平台进行驾驶员身份信息比对、违法曝光及违法处理等业务应用。6)交通技术监控补光装置设置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要求和公共安全相关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补光装置的设置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类型和业务应用场景进行安装部署。补光装置设置应当兼顾道路交通管理需求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既要服务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执法需要,又要避免盲目通过增强亮度的方式抓拍驾驶人行为特征等情况,防止发生泄漏公民个人隐私案事件,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7)数据传输子系统主要实现路口各方向网络监控设备与后台平台的数据交换通信、信息数据推送上传等功能。路口各方向的数据交换通信应采用光纤组网传输,前端系统的视频图像和抓拍数据传输到交警后端平台的网络应租用运营商的视频专网光纤链路,租用的视频专网链路带宽应不得低于200M/路口,租用期限不少于60个月o外场各子系统网络设备的视频专网IP地址由XX县交警大队提供。8)为有效保障公安视频传输网运行效能和网络安全,项目承建单位提供的数据传输网络应符合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和XX市公安视频专网安全准入系统要求。4.2.1. 配套设施建设要求1)配套设施包括杆件、设备机箱、线缆、管道、窖井、杆件基础、防雷及接地等设施,是承载交通技术监控外场设备或对其提供安全正常运行保障的基础设施。2)杆件要求采用Q235材质多棱形钢管,经热镀锌防腐处理,主杆、悬臂、法兰盘等金属构件的防腐性能应符合GB/T18226的要求。杆件外观和颜色应和道路其他设施杆件和周边环境统一协调。杆件应选用单悬臂结构,安装位置距离停车线最佳距离为2528m,杆件悬臂杆离地净高应H611b悬臂杆末端距离路段中心线应2m。3)设备机箱材质应采用不锈钢,应配置智能运维管理设备,具备电压电流显示、摄像抓拍设备状态监测、设备网络状态检测、非法开箱告警、箱内温度监测、断电报警等功能。应与XX交警部门现有的智能运维平台无缝对接,可以通过现有平台接口实现远程统一管理。设备机箱表面应设置明显的交通技术监控标识。4)杆件机箱等室外金属设备应安装保护地线,保护地线可使用规格为40mmX4mm以上的镀锌扁钢制作,焊接到每个钢制杆件的法兰盘上。焊接处应作防腐处理。保护地线应与接地装置有效连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设备机箱的专用接地铜排应与接地装置有效连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引入设备机箱的接地线应使用软铜绞线,其截面不得小于Ionlm2。接地装置施工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的规定。5)线缆、管道、窖井、杆件基础、防雷等配套设施的设计与施工应满足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应符合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GA/T652)和市政道路相关设计建设标准规范的规定。4.2.2. 系统实现功能要求1)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记录功能系统能对闯红灯违法行为的其他机动车(特别是借放行车道故意闯红灯违法)抓拍3张图片记录3个违法位置,第一个位置的信息要能清晰辨别闯红灯时间、车辆类型、红灯信号和车辆未越过停止线的情况,第二个位置的信息能清晰辨别闯红灯时间、车辆类型、牌照号码、红灯信号和车辆越过停止线继续行驶的情况,第三个位置的信息能清晰辨别闯红灯时间、车辆类型、红灯信号和车辆越过停止线继续行驶的情况,并提供同步的违法过程录像存储共事后争议时查询。记录的过程图片合成为一个图片文件,记录的信息应包含时间、地点、方向、车道、车辆类型、牌照号码、信号灯状态、设备编号等信息,时间精确到O.1S。系统应具备向上级交警部门非现场违法管理系统上传数据的功能。对机动车违法行为记录应符合GA/T496、GA/T995的标准要求,违法图片格式应符合GA/T832标准要求。2)不按导向车道行驶违法记录功能系统对不按导向车道行驶违法行为的机动车抓拍3张图片记录3个违法位置,第一个位置的信息能清晰辨别车辆驶出原车道前的位置,第二和第三位置信息能清晰辨别车辆在路口实际行驶轨迹等相关信息,记录的过程图片合成为一个图片文件,记录的信息应包含时间、地点、方向、车道、车辆类型、牌照号码、信号灯状态、设备编号等信息,同时保存违法的过程录像。至少有二个位置的图片信息能清晰辨别车辆牌照号码实现违法证据的有效关联,违法图片格式应符合GA/T832标准要求。3)机动车不按规定礼让行人记录功能安装在人行横道部位的系统应支持机动车不按规定礼让行人违法行为进行视频记录取证,当机动车在行人检测区域内的人数大于或等于X(X可以设置,默认为1)人时越过人行横道,系统可自动记录机动车在此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的图像信息,以反映机动车不按规定避让行人的行为。其中第一个位置能清晰辨别环境信息、机动车尾部信息和机动车未压到人行横道上的情况;第二个位置能清晰辨别环境信息、机动车尾部信息和机动车处于人行横道区域对行人通行造成干扰的情况;第三个位置能清晰辨别机动车尾部离开人行横道区域的情况;每张图片中车辆的位移不小于2米;并且至少有一个位置的信息能够清晰辨别号牌号码,同时保存机动车违法的过程录像。系统对机动车不按规定礼让行人违法行为记录应符合GA/T1244-2015标准要求,违法图片格式符合GA/T832-2014标准要求。4)违停取证记录功能系统能对道路禁停区域内违停的机动车辆进行自动检测和抓拍取证。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调整禁停取证时限,当车辆在禁止停车区域内停车超过限定时间,就进行违法自动抓拍取证。一组取证图片最多可以包括六张图片,六张图片可选择全景或近景图片,图片中叠加时间、地点、车牌号码等信息,一组违法图片同时关联一段违法过程录像。系统对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记录应符合GA/T1426标准要求,违法图片格式应符合GA/T832标准要求。5)逆行等其他违法记录功能系统具备对逆向行驶、变道压线行驶、违法调头、闯禁行车辆的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取证记录,对每一违法记录至少抓拍二张图片记录二个违法位置反映车辆违法过程,记录的过程图片应合成为一个图片文件,记录的信息应时间、地点、方向、车道、车辆类型、牌照号码、信号灯状态、设备编号等信息,时间精确到O.Is0系统对机动车逆向行驶的违法行为记录应符合GA/T995标准要求,违法图片格式应符合GA/T832标准要求。6)卡口监测记录功能系统能对通过路口或路段的每个车道所有车辆进行准备捕获和记录(采用尾部和前部抓拍的方式)以图片形式进行保存,除了能够捕获在车道上正常行驶的车辆外,还具备捕获跨线行驶及逆向行驶车辆的功能。在正常车速(5kmh180kmh)范围内的监控区域规范行驶的车辆图像捕获准确率达99%以上。系统的卡口监测记录功能应符合GA/T497标准要求。7)非机动车违法记录功能系统支持对非机动车闯红灯、非机动车越线停车、非机动车占道、非机动车逆行、非机动车装载伞具、驾驶员未戴安全头盔、非机动车超载等违法行为进行检测抓拍,抓拍准确率白天290%,夜间280%;系统可检测并识别非机动车和驾驶人整体目标,能够对经过设定区域的违法非机动车驾驶人进行抓拍,支持非机动车车身颜色识别功能,并从抓拍图片中抠取人脸特征图片;可根据不同场景以及环境光照变化自动控制调节曝光参数,确保在逆光等情况下抓拍人脸仍较为清晰,从而实现对非机动车驾驶人人脸数据采集功能。8)行人闯红灯抓拍功能安装在人行横道线上的智能抓拍机单元可检测抓拍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系统应能至少记录3张反映行人闯红灯行为过程的图片,第一张的图片能反映行人未进入人行横道的位置信息,第二的图片能反映行人己进入人行横道的位置信息,第三的图片能反映行人与第二张图片中行人向前明显位移的信息,记录的过程图片合成为一个图片文件。每幅图片应能清晰辨别人行横道线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红灯,应叠加符合GA/T751-2008中5.3要求的时间信息,至少有1张图片能清晰辨别行人面部特征。每幅图片中,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信号灯和行人等信息不应经过软件合成或叠加处理,不应出现人行横道信号灯泛黄、光晕等失真现象。9)高清视频监控录像功能系统前端监控单元具备多码流高清视频输出功能,视频流每秒不低于25帧,码率不低于4Mbps。视频存储编码应采用标准H.264或H.265。视频监控单元能够在保证视频检测分析区域对像素点要求的同时实现对监测路段道路面的全覆盖。视频录像应能清晰辨别监控覆盖区域内机动车的车牌号码。高清视频应支持GB/T28181等标准协议接入XX县交警的视频云存储系统。视频录像文件应按要求的时间跨度保存,保存31天以上。10)号牌自动识别功能系统具备对符合“GA36-2014”标准的民用车牌、警用车牌、使领馆车牌、2012式军车号牌、2012式武警部队号牌、新能源车牌的号牌自动识别能力,具备识别黑、白、蓝、黄、绿五种车牌颜色。号牌识别功能应符合GA/T833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能识别的字符应包括:阿拉伯数字:“09”十个英文字母:“AZ”二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用汉字:京、津、晋、冀、蒙、辽、吉、黑、沪、苏、X、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渝专用号牌简称用汉字:领、使、警、学、挂、港、澳、试、超12式武警号牌字符:WJ样式的字母、省份简称汉字、警种字母(X、B、T、S、H、J、D)、数字12式军车号牌字符:各军区/各军兵种部队拼音缩写字母、各军区/各军兵种部下辖各部属机构拼音缩写字母、数字号牌识别准确率要求:白天号牌号码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8%,夜间号牌号码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5%;白天号牌颜色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0%,夜间号牌颜色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80%;号牌种类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5%,未悬挂号牌的识别率应不小于80%o11)车辆品牌识别功能系统采用视频检测技术对车标进行识别,至少具备对200种车辆品牌和2000种车辆子品牌进行识别,可供用户根据车标和车辆子品牌来查询通行车辆,为公安交通管理和刑侦案件侦破提供了科技创新手段。白天车辆品牌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0%o12)机动车车型智能识别功能系统采用车牌颜色和视频检测技术结合的方法对车辆类型进行判别,具备汽车、挂车、摩托车等车辆类型的智能识别功能,对于车辆类型为汽车的车辆,应能识别轿车、客车、面包车、重中型货车、轻微型货车、危化品车辆等车辆子类型。车辆类型的分类应符合GA802的要求。车辆类型的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0%o13)机动车车身颜色智能识别功能系统可自动区分出车辆为深色车辆还是浅色车辆,并识别出11种常见车身颜色,11种颜色包括:白,灰(银),黄、粉、红、绿、蓝、棕、黑、紫、青。白天车身颜色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0%o14)交通参数采集功能系统应具备交通参数采集功能,支持车流量、排队长度、饱和度、车道密度、车道容量、车速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支持按车道统计车流量、速度、状态、队列、时距、间距、区域停车数、平均延误、空间占有率以及时间占有率数据,支持1-3600秒统计上传,支持全天候环境下工作,不受雨、雾、大风、灰尘、光照等影响。15)交通事件检测功能系统应具备交通事件检测分析功能,支持对道路拥堵、路口溢出、车辆抛锚、交通事故、机占非、非占机、行人走机动车道等事件进行分析记录和预警,应支持道路积水、隔离栏异常、交通信号灯故障等事件检测分析功能。16)图像记录防篡改功能系统采集的违法数据信息,自动叠加到拍摄的违法图像文件中,遵循GA/T832要求,要求对系统采集的图片应具备防篡改处理功能,通过加入原始防伪信息,防止原始图片在传输、存贮和校对过程中被人为篡改,保证数据的有效性。17)信息数据传输功能系统采集的过车信息数据和违法信息数据应符合上级交警部门的交通技术监控统一接入平台和DB3311/T32-2019的信息数据接入要求,并通过统一接入平台实时上传到省交管总队集成指挥平台、XX交警“X道安”平台、XX市公安车辆云平台、XX市公安视频云平台。系统采集的视频图像数据应实时传输到XX交警智能交通监控平台,视频数据传输应符合GB/T28181的要求。系统应具备断点续传功能,当遇到网络中断或其他故障时,视频图像和抓拍信息数据存储在前端设备中,待故障排除后自动续传。前端设备应支持数据滚动存储7天以上。18)网络校时功能按照GA/T832的要求,系统在24h内计时误差不超过LOs,确保所有前端点位设备每日至少与中心系统时钟同步一次。19)系统运维功能系统具有对设备统一管理和故障自动检测等功能,实现对系统外场设备的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测。系统可通过交警部门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前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应具备前端抓拍单元在线监测、机箱门开启监测、外场设备箱内部温度监测、网络及电源监测等功能,系统应支持设备故障的自动检测与报警,记录设备工作日志,避免设备因外部环境或人为破坏等因素等引起的设备故障或损坏。4.3. 外场基础施工配套设施施工要求外场交通配套设施主要包括系统的地下管道、窖井、基础、设备杆件安装、线缆敷设、接地等施工内容。配套设施的深化设计、施工应符合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等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4.3.1. 地下管道施工D敷设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下的管道采用镀锌钢管,管的公称口径不低于100mm,管道埋深应不小于700mmO2)敷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的地下管道宜使用硬质塑料管或镀锌管,管的公称口径不低于50mm,管道埋深应不小于50Ommo3)管与管接头处应使用套管固定,在进、出窖井端应使用防鼠护套,钢管进、出窖井端宜烧制喇叭口应并去除毛刺,以便于线缆敷设。4)管道在引上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4倍的管道直径。5)管道铺设完成后必须按原道路标准恢复路面。4.3.2. 窖井的施工4.3.3. 或长度超过50m时需设置窖井。2)监控杆件附近2m范围内、设备机箱附近2m范围内需设置窖井。3)鲁井底部应设有渗水孔,井口应与地面持平,鲁井中管道到井底的距离不低于20mo4)窖井应设置有交通设施或交警专用标记的窖井盖,窖井盖材质采用复合材料。5)井口面积不宜小于0.15m2,深度不宜小于600三o4.3.4. 基础施工1)基础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深化设计和施工,应采用地锚钢筋混凝土式基础。地脚螺栓上端为螺纹,下端为夹角小于60°的折弯,地脚螺栓焊接在下法兰盘上。混凝土的配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2)基坑开挖后应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基础浇注完成应及时清场。3)基础的浇注、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GB50010-2010中4.1.2的要求。4)杆件基础的混凝土浇注平整度小于5mmm0预埋件法兰低于周围地面50-80mm或高出周围地面100TOOmm(适应铺设广场砖)以防止积水。5)基础内应预埋穿线管内径大于50mm,弯曲角度大于120°。6)预埋件地脚螺栓法兰盘以上的螺纹在杆件安装前必须包扎好,以防损坏螺纹。7)基础位置应能确保基础及安装后杆件和设备整体不侵入道路建筑界限以内,不影响行人和车辆正常通行。4.3.5. 设备机箱安装1)机箱设置的位置应避开易发生火灾危险程度高的区域,应避开有害气体来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2)独立安装在人行道上的机箱,应避免设置低洼处或易积水位置,应避免影响行人通行。3)独立置于基础上的机箱应在基础达到设计强度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4)机箱安装应稳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5)安装在立杆上的机箱,机箱底部距地面应不小于2.5m。4.3.6. 杆件安装1)杆件进场后应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检验,参与验收人员应在检验文件上签字。2)杆件应在基础达到设计强度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吊装,杆件吊装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3)安装在人行道的杆件吊装完成后,应对裸露的螺栓进行包封处理,确保螺栓不裸露。4.3.7. 电缆线敷设D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2)同一根电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应书写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3)穿过管道的所有线缆截面积之和在设备机箱及杆件等末端处不应超过管道截面积的90%,其他地方不应超过管道截面积的60%o4)地下敷设的电缆线不得有接头,每根电缆线应留有2m-4m的余量。5)架空电缆线最低净空高度不得低于6m。架空电缆线跨度超过30m时应使用钢绞线将电缆线吊起。6)架空电缆线在杆件引下处2.5m以下应使用钢管穿线套管。钢管穿线套管的顶部应有半月型防水弯或安装防水出线管帽。7)光缆的敷设施工应符合YD5121-2010中第6章的规定。4.3.8. 杆件接地1)杆件应安装保护地线,保护地线使用规格为40m*4m以上的镀锌扁钢制作,焊接到每个钢制杆件的法兰盘上。焊接处应作防腐处理。保护地线应与接地体有效连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2)设备机箱的专用接地铜排应与接地体有效连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3)引入设备机箱的接地线应使用软铜绞线,其截面不得小于IOninI2。接地体施工应符合GB50169的规定。4.3.9. 防雷接地网设计接地网布置依据地形进行设计。立杆的基础由钢筋网加混凝土构成,采用四根中50毫米的钢管或50×50×5mm的角钢作为接地极,同时用镀锌扁钢把四根接地极焊接形成接地网的一部分,再此接地网与法兰盘进行焊接,钢管或角钢需经过热镀锌工艺处理,以增加抗腐性能和提高其导电性能。室外设备箱内设置等电位铜排,用于箱内设备及屏蔽线的接地,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采用三地合一的方式,同时箱体与立杆共地。机箱内避雷器应安装位置正确,并牢固、可靠,且有安全标示。4.4. 智慧交管业务应用平台智慧交管业务应用平台主要包括视频存储云节点、交通监控管理平台等业务应用软件以及业务应用支撑硬件设备。4.4.1. 视频存储云节点本次项目部署2套36盘位的国产化视频存储云节点,满配72块8TB存储硬盘,满足本次建设项目的视频和图片31天的存储需求。视频存储云节点应采用基于云架构的分布式集群设计和虚拟化设计,支持视频、图像、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存储、转发等功能,要求和XX市公安局、XX市交警支队视频云平台的云存储系统兼容和无缝对接,通过XX市交警支队视频云统一的业务入口和运维入口实现对新增设备的配置和管理。视频存储云节点应具备云化接入能力,支持百万级设备接入,除具备视频解码设备的接入,视频云存储还支持丰富的物理网设备接入能力;支持云化流媒体能力,实现流媒体的负载均衡以及流媒体级联,避免性能瓶颈;支持云化存储能力,灵活扩展EB级存储规模,且具备运营商级可靠性高达到6个9级别(99.9999%);支持边缘+中心一朵云,支持多中心、分地域、分机房部署为一朵云。视频存储云节点应提供基于WEB的管理控制平台,所有的管理工作均由管理模块自动完成,使用人员无需任何专业知识便可以轻松管理整个系统。通过管理平台,可以对其中的所有节点实行实时监控,用户通过监控界面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节点和磁盘的运行情况;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文件级别的系统监控,支持损坏文件的查找和修复功能。视频存储云节点的流媒体服务具备分布式部署能力,实现了流媒体之间的动态负载均衡,流媒体服务具备动态负载均衡,弹性扩容,具备快速故障接管能力,充分保障了业务的高可靠及稳定性。视频存储云节点单机应配置国产化高性能8核处理器,内存配置不低于16GB,采用DDR4、2666MHZ及以上规格;配备1个独立数据盘240GSSD,支持8个千兆数据电。设备内置视频设备接入模块、卡口设备接入模块、视频图片存储模块、流媒体转发模块,支持国标GB2818UOnvif.主流厂家协议接入各类型的前端设备,支持人脸、车辆卡口设备接入以及结构化数据接入。4.4.2. 交通监控管理平台D总体技术要求交通监控管理平台面向交警大队指挥中心、秩序中队等视频业务应用科室,利用视频和AI能力,致力于提升交通违法管理的效率,强化交通违法管理手段,平台应集成门户管理、视频中心、非现场执法应用、涉牌涉证应用、行人闯红灯违法、非机动车违法、稽查布控应用、车辆研判应用、交通诱导、运维管理等交管业务应用模块,实现视频预览、录像检索、回放上墙、车辆查询、车辆研判、道路管控等应用。2)平台业务架构要求交通监控管理平台应由多个子系统应用组成的综合应用平台,通过统一集成框架实现多个业务系统的统一登录、统一入口、统一展现,实现用户和权限的统一管理分配。平台业务组成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提供通用服务功能,包括集成核心服务、校时服务、权限等。二是通过视频技术与智能采集、智能分析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融合,实现包括车辆、人脸信息采集的大数据分析、查询、布控、比对。三是提供基础视频应用,通过集成联网共享、DAC.电视墙组件等,实现视频预览、回放、视频预案等服务,实现视频资源全面监控与集中统一管理。四是提供数据统计服务管理,以数据可视化方式直观呈现系统数据采集成效和现状。五是提供地图应用模块,实现视频数据的时空关系分析和可视化应用。六是提供丰富的应用终端,包括PC端的BS和CS客户端以及移动客户端,以具备可扩展性的框架提供实用的视频应用、人脸应用等工具,满足公安、交通等行业用户日常视频业务应用。3)平台具备能力要求a.交警大队交通视频资源的统一管理、汇聚、按需推送。b.基于视频的通用智能、数据应用。c.以物联数据为主的数据应用和分析能力。d.基于视频、资源、服务、智能应用和服务的开放能力。e.交警日常业务操作的能力。4)平台安全性要求a.存储加密:敏感数据(设备密码)采用AES对称加密256位加密方案;用户密码采用基于HMAC的SHA256加盐值算法获取摘要信息;b.传输加密服务接口调用采用DH共享秘钥交换加密传输;外部网络或者公网Web请求采用https传输;WEB页面到服务端敏感数据采用RSA非对称加密2048位加密方案;c.人对机安全认证:访问平台:登录用户身份认证,密码输入错误3次增加验证码;访问设备:设备用户名加密码认证;d.机对机安全认证:服务接口调用认证:采用token认证,采用基于HMAC算法生成认证token;媒体网关取流安全认证;图片存储访问安全认证;CVR访问安全认证;云存储访问安全认证。4)平台授权及其他要求本次项目的交通监控管理平台应支持1000路设备接入路数、100O路车道接入的授权;支持与XX交警大队现有的交通监控设备、视频云存储系统、大屏解码设备兼容;提供与上级业务平台视频级联和数据级联的数据共享能力。必须通过公安视频专网与交管、公安等上级相关业务应用平台进行无缝对接,数据接口和协议应符合GA/T1049-2013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XX省车辆卡口信息应用数据与接口规范(VI.0)和DB3311T32-2019治安视频监控卡口数据传输技术规范等规范的要求;违法取证图片和数据须推送至省交管总队集成指挥平台;卡口过车图片和数据须推送到XX市公安局车辆云平台;视频图像须推送到XX市公安局视频云平台;非机动车及行人违法数据须推送到XX交警支队“X道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