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语言与文化》考试大纲.docx

    • 资源ID:486171       资源大小:37.13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言与文化》考试大纲.docx

    语言与文化考试大纲第一章语言、文化与思维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本教材的单眼,主要讲述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各章的内容奠定理论基础。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定义,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并进而理解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外语学些这学习外国文化的重要性,为培养文化意识与文化敏感性奠定基础,并初步了解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跨文化交际学。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语言的特性第二节文化的定义与特性(一)文化的定义(二)文化的特性(三)文化分析模式第三节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二)思维(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四)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系四节跨文化交际学第四节跨文化交际学三、考核点(一)语言的特性1.语言的系统性2 .语言的任意性3 .语言的符号性4 .语言是有声的5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6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7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8 .语言是文化传递的工具(二)文化的定义与特性1.广义的文化:人类的一切特征2 .狭义的未还: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3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4 .文化的社会性5 .文化的民族性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共同性6 .文化的历史继承性7 .文化含有若干层次的亚文化8 .文化分析模式1)关键问题模式2)主题模式3)七方面模式(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容器3 .语言受文化制约4 .语言对文化的反作用5 .语言作为任意的符号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语言与文化的共同性,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四)思维1.思维是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功能和产物2 .思维是社会集团的观念模式3 .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1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2 .语言反映思维3 .语言影响思维4 .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六)语言、思维与文化语言、文化、思维相互作用四、考核要求(一)了解1.语言的特性1)语言的系统性2)语言的任意性3)语言的符号性4)语言是有声的5)语言是人类独有的6)语言是交际的工具7)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8)语言是文化传递的工具2 .文化分析模式1)关键问模式2)主题模式3)七方面模式3 .思维1)思维是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功能和产物2)思维是社会集团的观念模式3)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4 .跨文化交际学(二)领会1.文化的定义1)广义的文化:人类的一切特征2)狭义的文化: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2 .文化的特性1)文化是人类独有的2)文化的社会性3)文化的民族性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共同性4)文化的历史继承性5)文化含有若干层次的亚文化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容器3)语言受文化制约4)语言对文化的反作用5)语言作为任意的符号系统的相对独立性6)语言与文化的共同性、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4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1)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2)语言反映思维3)语言影响思维4)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5 .语言、文化、思维相互作用(三)重点章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一、三、四部分第二章词汇与意义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词汇是反映语言与文化之间密切关系的最明显的语言层次之一,因此词汇与文化是语言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词汇意义的种类,这是了解词汇与文化的关系的理论基础。要求自学应考者掌握英语中专指英语国家文化中独有十五的词汇,掌握英、汗语中虽词汇对应,但所指示物有差异的词汇,掌握英、汉语词汇对应不均衡的现象,掌握英、汉语中虽概念意义对应,但伴随意义有差异的词汇,从而提高认识英语词汇文化含义的能力。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词汇和意义(一)词汇(二)意义第二节词汇与概念意义(一)专指英语国家文化意义的词汇(二)与汉语中词汇在概念意义上部分对应的英语词汇(三)英语中易被误认为与汉语词汇对应的词汇(四)词汇、概念意义与构词法第三节词汇与伴随意义(一)词汇与内涵意义(二)词汇与社会意义(三)词汇与情感意义(四)词语与反映意义(五)词汇与搭配意义三、考核点(一)词汇的定义(二)意义的种类1.概念意义2 .内涵意义3 .社会意义4 .情感意义5 ,反映意义6 .搭配意义7 .主题意义(三)专指英语国家文化意义的词汇1 .反映英语国家地理的词汇2 .反映英语国家历史的词汇3 .反映英语国家政治的词汇4 ,反映英语国家宗教的词汇5 .反映英语国家生活习俗的词汇6 .反映英语国家体育运动的词汇(四)与汉语中词汇在概念意义上部分对应的英语词汇(五)英语中易被误认为与汉语词汇对应的词汇(六)词汇、概念意义与构词法(七)词汇与内涵意义(八)词汇与社会意义(九)词汇与情感意义(十)词汇与反映意义(十一)词汇与搭配意义四、考核要求(一)了解1.意义的种类1)概念意义2)内涵意义3)社会意义4)情感意义5)反映意义6)搭配意义(二)领会、翻译、运用1.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家地理的词汇2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家历史的词汇3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家政治的词汇4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家宗教的词汇5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家生活习俗的词汇6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家体育运动的词汇7 .教材中出现的与汉语词汇在概念意义上部分对应的英语词汇8 .教材中出现的英语中易被误认为与汉语词汇对应的词汇9 .教材中出现的英汉语中构词方式不同,但表达同一概念意义的对应词10 .教材中出现的英汉语中表达相同概念意义、不同内涵意义的词汇IL教材中出现的英语中表达相同概念意义,不同社会意义的词汇12 .教材中出现的英语中表达情感意义的词汇机器与汉语中表达情感意义的词汇的文化差别13 .教材中出现的英汉语中表达相同概念意义、不同反映意义的词汇14 .教材中出现的英汉语中表达相同概念意义、不同搭配意义的词汇(三)重点章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三章语言规则与文化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语法与文化的关系比较隐晦,学术界对此争议较大。要求自考应考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英汉语语法的一些主要差异,加强英语语法意识,提高英语口语和书面语在语法上的正确性;同时也要求学习者了解一些有关英汉语语法差异与英中文化差异的关系论述。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阴郁的显性语法和汉语的隐形语法(一)语法词素(二)主语与宾语(三)形和与意合关系(四)受事语与修饰语第二节分枝与线性句型第三节语序第四节对否定问句的应答第五节拟声和语法三、考核点(一)语法词素1.数的标志2 .格的标志3 .时体的标志4 ,被动语态的标志5 .虚拟语气的标志(二)主语和宾语(三)形合关系与意合关系(四)受事语与修饰语(五)分枝与线性句型(六)语序1.地址、日期的语序2.疑问句的语序(七)对否定问句的应答(八)拟声和语法四、考核要求(一)了解1 .英语的显性语法与英语国家的传统、分析思维的英语的发展阶段2 .汉语的隐形语法与中国的传统、综合思维和汉语的发展阶段3 .分枝与线性句型、分枝与线性思维或直接性与间接性4 .语序、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思维模式或直接性与间接性5 .对否定问句的应答与个人和环境主义文化(二)领会与运用1.英语的显性语法与汉语的隐形语法1)语法词素:数、格、时体、语态、语气的标志2)英汉语语法词素的差异与三种不同文化解释:司法传统、思维模式、语言发展阶段3)主语和宾语的省略4)形合关系与意合关系5)受事语与修饰语2 .英语的分枝句型与汉语的线性句型3 ,英汉语语序的差异1)地址、日期的语序2)疑问句的语序4 .英汉语中队否定问句的应答5 .拟声和英汉语语法(三)重点章节:第一节、第二节第四章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日常谈话中有丰富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是外语学习者学习外国文化的重点之一。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英语本族人和汉语本族人日常谈话的文化习俗差异。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称呼语、问候语和辞别语、介绍用语、赞语与应答语,致谢语与应答语、电话用语,及其它一些社交常用语。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称呼语与文化(一)姓名(二)标准称谓第二节问候语与辞别语(一)问候语(二)辞别语第三节介绍第四节赞语与应答第五节打电话第六节致谢语应答第七节道歉与应答第八节邀请与应答第九节其它社交常用语(一)"Please”(二)送礼与应答(三)就餐时的谈话三、考核点(一)姓名1 .英语中常见的地雷任命2 .英语姓名前的头衔(二)标准称谓1.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3 .称呼陌生人用语(三)问候语(四)辞别语(五)介绍语(六)赞语与应答(七)打电话(八)致谢与应答(九)道歉与应答(十)邀请与应答(H-一)PIeaSe的用法(十二)送礼与应答(十三)就餐时的谈话四、考核要求(一)领会1 .英汉人名与文化2 .称呼语中的头衔与英中文化3 .称呼亲属的词语与英中文化4 .称呼陌生人用语与英中文化5 .问候语与辞别语与英中文化6 .介绍用语与英中文化7 .赞语与应答和英中文化8 .致谢语应答和英中文化9 .Please与“请”和英中文化10 .送礼与应答11 .就餐时的谈话(二)领会与运用1 .材料中出现的姓名与头衔2 .材料中出现的成语亲属的词语3 .材料中出现的称呼陌生人用语4 .材料中出现的问候语5 .材料中出现的辞别语6 .材料中出现的介绍语7 .材料中出现的赞语与应答语8 .材料中出现的打电话用语9 .材料中出现的致谢语与应答语10 .材料中出现的道歉语与应答语IL材料中出现的邀请语与应答语12 .Please的用法13 .材料中出现的送礼与应答用语14 .就餐时的谈话用语(三)重点章节: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第六节第五章成语、谚语和典故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任何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成语、谚语和典故。这些语言单位,特别是谚语和典故有很深的文化渊源。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英语中的常和成语,主要是英语中独有的和英汉语中对应的,而又存在差异的短语和成语。了解英语常见谚语的文化内涵,能互译英汉语中的常见谚语。理解英语中来自文学、历史、体育运动、娱乐等方面的常见典故的来源及含义。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成语(一)短语动词(二)短语动词以外的成语第二节谚语(一)与基督教有关的英语谚语(二)来自“圣经”或英语文学作品的英语谚语(三)与希腊罗马文明有关的英语谚语(四)与地理有关的英语谚语(五)与航海有关的英语谚语(六)与饮酒有关的英语谚语(七)与性别歧视有关的英语谚语(八)与个人主义有关的英语谚语(九)与英语书写系统有关的英语谚语(十)与英国历史有关的英语谚语(十一)与节俭有关的英语谚语第三节典故(一)文学典故(二)神话典故(三)宗教典故(四)历史典故(五)体育运动典故三、考核点(一)短语动词(二)短语动词以外的成语1.有关言谈举止的成语2 .有关人生哲学的成语3 .有关爱情婚姻的成语4 .其它成语(三)谚语1.与基督教有关的英语谚语2 .来自“圣经”或英语文学作品的英语谚语3 .与希腊罗马文明有关的英语谚语4 ,与地理有关的英语谚语5 .与航海有关的英语谚语6 .与饮酒有关的英语谚语7 .与性别上马视有关的英语谚语8 .与个人主义有关的英语谚语9 .与英语书写系统有关的英语谚语10 .与英国历史有关的英语谚语U.与节俭有关的英语谚语(四)典故1.文学典故2 .神话典故3 .宗教典故4 .历史典故5 .体育运动典故四、考核要求(一)领会1 .教材中出现的成语所反映的英中文化差异2 .教材中出现的谚语所反映的英中文化差异3 .教材中出现的典故所反映的英中文化差异(二)领会、翻译与运用1 .教材中出现的短语动词2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言谈举止的成语3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人生哲学的成语4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爱情婚姻的成语5 .教材中出现的其它成语6 .教材中出现的与基督教有关的英语谚语7 .教材中出现的来自“圣经”或英语文学作品的英语谚语8 .教材中出现的与希腊罗马文明有关的英语谚语9 .教材中出现的与地理有关的英语谚语10 .教材中出现的与航海有关的英语谚语11 .教材中出现的与饮酒有关的英语谚语12 .教材中出现的与性别歧视有关的英语谚语13 .教材中出现的与个人主义有关的英语谚语14 .教材中出现的与英语书写系统有关的英语谚语15 .教材中出现的与英国历史有关的英语谚语16 .教材中出现的与节俭有关的英语谚语17 .教材中出现的文学典故18 .教材中出现的神话典故19 .教材中出现的宗教典故20 .教材中出现的历史典故21 .教材中出现的体育运动典故(三)重点章节:第一节第二部分、第二节、第三节第六章比喻和联想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语言中的比喻和语言单位在语言使用者头脑中引起的联想与文化和民族思维有密切关系。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语在比喻这一修辞格上的不同点,掌握英汉语中对应的语言单位在英汉语本族人头脑中引起的不同联想。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明喻与隐喻(一)对明喻与隐喻的一般介绍(二)明喻与隐喻的一些跨文化异同(三)日常谈话中的比喻第二节颜色词(一)红色(二)白色(三)黑色(四)蓝色(五)绿色(六)黄色(七)灰色、粉色和紫色(八)一些颜色词的翻译三、考核点(一)明喻与隐喻1 .明喻与隐喻的定义2 .本体、喻体、比喻词、3 .英汉语中明喻与隐喻的一些相同点4 .英汉语中明喻与隐喻的一些差异(二)日常谈话中的比喻1 .有关“观念”的比喻2 .有关“爱情”的比喻.有关“人生”的比喻(三)颜色词与联想意义1.英汉语中“红色”在联想意义上的异同2.英汉语中“白色”在联想意义上的异同3,英汉语中“黑色”在联想意义上的异同4.英汉语中“蓝色”在联想意义上的异同5,英汉语中“绿色”在联想意义上的异同6,英汉语中“黄色”在联想意义上的异同7.英汉语中“灰色”、“粉色”和“紫色”在联想意义上的异同(四)颜色词和翻译四、考核要求(一)了解1 .明喻与隐喻2 .本体、喻体、比喻次(二)领会1.教材中出现的英汉语比喻所反映的英中文化差异2.教材中出现的英汉语颜色词所表达的联想意义差异(三)领会、翻译、运用:1.教材中出现的英汉语比喻2.教材总出现的英汉语颜色词(四)重点章节:第一节第二、三部分、第二节第七章敬语,谦词,委婉词和禁忌词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英语的敬语与谦词,掌握汉语中丰富的敬语与谦词的英译方法,掌握英语中使用愈加频繁的委婉词,领会英汉语中禁忌语的差异。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敬语第二节谦词第三节委婉词第四节禁忌词三、考核点(一)敬语(二)谦词(三)委婉词1 .与“死”有关的委婉词2 .其他一些委婉词(四)禁忌词1.与人体排泄功能有关的禁忌语3 .与人体部位和性有关的禁忌语4 .脏话5 .与人体隐私有关的禁忌语四、考核要求(一)领会、翻译与运用:1.教材中出现的敬语2 .教材中出现的谦词3 .教材中出现的与“死”有关的委婉词4 .教材中出现的其它委婉词5 .教材中出现的与人体排泄功能有关的禁忌语6 .教材中出现的与人体部位和性有关的禁忌语7 .教材中出现的脏话8 .教材中出现的与人体隐私有关的禁忌语(二)领会:1.敬语与谦词和中英文化差异2 .委婉语中的中英文化差异3 .与人体排泄功能有关的禁忌语和中英文化差异4 .与人体部位和性有关的禁忌语和中英文化差异5 .脏话和中英文化差异6 .与个人隐私有关的禁忌语和中英文化差异(三)重点章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八章语篇中的文化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语篇与文化的关系比较隐晦,因此有关语篇与文化的研究争议较大。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英汉语再语句连接手段上的一些差异,掌握英语语句的逻辑衔接手段。了解英汉语在语篇结构上的差异,掌握英语语篇结构的一些主要模式。了解英汉语常用文体的一些差异,掌握英语常用文体。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有关语篇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第二节语篇连接词(一)附加关系(二)转折关系(三)因果关系(四)时间关系第三节语篇结构(一)书信的语篇结构(二)论说文的语篇结构第四节文体(一)书面语文体(二)口语文体三、考核点(一)有关语篇的一些基本概念1语篇2 .衔接与连贯3 .语篇结构4 .文体(二)语句件的形合连接与意合连接1.语句间的添加关系2 .语句间的转折关系3 .语句间的因果关系4 .语句间的时间关系(三)书信的语篇结构1 .求助信的语篇结构2 .邀请信的语篇结构(四)论说文的语篇结构1.演绎式语篇结构:主题句在前,辅助句在后2 .归纳式语篇结构:辅助句在前,结论在后3 .语篇结构的古典模式4 .语篇结构的卡尔罗杰斯模式5 .学术论文的APA模式(五)描写性书面语篇中英文的平铺直叙问题和汉语的词藻华丽文体1.形容词的使用6 .比喻的使用7 .夸张的使用(六)线性语篇结构和螺旋性语篇结构或直接问题和间接文体(七)正式程度(八)口语文体1.英语口语体的主要特征8 .口语的五种文体呆板体正式体商议体随便体亲密体四、考核要求(一)了解1 .有关语篇的一些基本概念1)语篇的定义2)衔接与连贯的定义3)语篇结构的定义4)文体的定义2 .语篇结构模式1)古典模式2)卡尔罗杰斯模式3)学术论文的APA模式3 .英语口语体的主要特征4 .口语的五种文体1)呆板体2)正式体3)商议体4)随便体5)亲密体(二)领会与运用1.英语语句间的形合连接2 .英语语句间的意合连接3 .英语语句间的添加关系4 .英语语句间的转折关系5 .英语语句间的因果关系6 .英语语句间的时间关系7 .英语求助信的语篇结构8 .英语邀请信的语篇结构9 .英语演绎式语篇结构:主题句在前,辅助句在后10 .描写性书而语篇中英语的平铺直叙文体IL英语的线性语篇结构或直接文体12 .在日常交际中英语书面语的正式程度略低于相应的汉语书面语(三)领会:1.在语篇链接手段上英语对形合连接的依赖程度超过汉语2 .英语书信的语篇结构为目的在前,理由在后,而汉语书面的语篇结构为理由在前,目的在后3 .英语论说文主要采取演绎式语篇结构,而在汉语论说文中还可见到较多的归纳式语篇结构4 描写性书面语篇中英语的平铺直叙文体和汉语的词藻华丽文体5 .英语的线性语篇结构或直接文体和汉语的螺旋性语篇结构或间接文体(四)重点章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九章英语变体中的文化一、学习目的和妖气任何语言都有很多变体。在实际交际中使用的是英语的各个变体。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习者了解若干英语变体的主要预提特征,提高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了解英语变体与相应汉语变体的差别,以及引起这些差别的文化因素。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地域方言第二节语域(一)广告英语(二)报刊新闻英语(三)科技英语(四)法律英语三、考核点(一)美国英语1.美国英语的形成2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语音上的差异3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拼音上的差异,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二)广告英语的一些主要语言特征1.语音2 .词汇3 .语法(三)英语广告与汉语广告的一些主要差异1.在服务范围上的差异2 .在商标名称上的差异3 .在词汇语法上的差异4 .在文体上的差异(四)报刊新闻英语的一些主要语言特征1.标题中的省略和现在时5 .导言中的五要素6 .长句和短的段落(五)报刊新闻英语和报刊新闻汉语的一些主要差异1.新闻选择上的差异.报刊新闻英语的可读性和报刊新闻汉语的严肃性(六)科技英语中的科技词汇的一些主要特征1.来自希腊和拉丁语的科技词汇2 .来自人名的科技词汇3 .来自英语自身的科技词汇(七)科技英语语法的一些主要特征1.被动态2 .名词化3 .非限定性动语短语(八)法律英语1 .法律英语中的拉丁语和法语借词2 .法律英语中的古词3 .法律英语中的长句四、考核要求(一)了解1.美国英语的形式2 .报刊新闻英语标题中的省略和现在时3 .报刊新闻英语导言中的五要素4 .报刊新闻英语长句和短的段落5 .广告英语的语音特征6 .广告英语的词汇特征7 .广告英语的语法特征8 .科技英语中的被动语态9 .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10 .科技英语中的非限定性动词短语11 .法律英语中的古词12 .法律英语中的长句(二)领会1 .教材中讲解的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语音上的差异2 .教材中讲解的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拼写上的差异3 .教材中讲解的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4 .教材中讲解的英语广告与汉语广告在服务范围上的差异5 .教材中讲解的英语广告与汉语广告在商标名称上的差异6 .教材中讲解的英语广告与汉语广告在词汇语法上的差异7 .教材中讲解的报刊新闻英语与报刊新闻汉语在新闻素材上的差异8 .报刊新闻英语的可读性和报刊新闻汉语的严肃性9 .教材中出现的科技英语中来自希腊和拉丁语的词汇10 .教材中出现的科技英语中来自人名的词汇11 .教材中出现的科技英语中来自英语自身的词汇12 .教材中出现的法律英语中的拉丁语和法语借词(三)重点章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一、三部分第十章非语言交际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的关系非常密切,大量的情感信息是通过非语言交际手段传递的。同语言交际一样,非语言交际也受文化的制约。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非语言交际的基本内容、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的密切关系、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掌握常见的语言交际手段。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非语言交际的基本概念(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二)非语言信息的功能(三)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第二节体语(一)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二)手势(三)体态第三节地域和体距学第四节触摸第五节服饰第六节气味第七节时间三、考核点(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二)非语言信息的功能1.补充功能2 .否认功能3 .重复功能4 .调节功能5 .替代功能6 ,强调功能(三)非语言交际与文化1.非语言交际受文化制约2.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比较及可学性(四)控制面部表情的四类技巧1 .强化2 .弱化3 .中和4 .演示(五)目视行为的三个特征1.突出2 .唤起3 .卷入(六)五类手势1 .标志2 .说明3 调节4 .情感展示5 .适应(七)三类体态1 .包容与排他2 .面对面与并列3 .相合与非相合(八)空间1.个人基本空间4 .个人次要空间5 .公共空间(九)体距1.亲密区2 随意个人区3 .社交商议区4 .公共区(十)触摸1 .功能职业触摸2 .社交礼节触摸3 .友情温情触摸4 .爱情亲密触摸5 .性唤起触摸(十一)服饰(十二)气味(十三)时间1 心理时间2 .文化时间四、考核要求(一)了解1.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比较及可学性3 .控制面部表情的技巧4 .目视行为的特征5 .体态的种类6 .空间的种类7 .触摸的种类7服饰8.气味(二)领会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2 .非语言信息的功能1)补充功能2)否认功能3)重复功能4)调节功能5)替代功能6)强调功能3 .非语言交际受文化制约4 ,手势的种类1)标志类手势2)说明类手势3)调节类手势4)情感展示类手势5)适应类手势5 .体距1)亲密区2)随意个人区3)社交商议区4)公共区6 .心理时间7 .文化时间(三)领会与运用教材中讲解过的手势(四)重点章节:第一节第一、第二部分、第二节第二部分、第三节、第七节

    注意事项

    本文(《语言与文化》考试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