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岩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A册).docx
丁家岩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l1项目概况51.1 项目背景51.2 项目概述61.3 规划设计目标、原则和依据71.4 项目合法合规性论述112项目区调查与分析II2.1 自然条件112.2 社会经济条件152.3 基础设施条件162.4 土地利用现状252.5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282.6 旱地改造水田分析362.7 水资源平衡分析462.8 公众参与503优劣势分析523.1 优势资源分析523.2 限制性因素分析534工程总体布局544.1 土地平整工程544.2 灌溉与排水工程574.3 田间道路工程595进出平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6效益分析606.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676.2 社会效益分析696.3 生态效益分析706.4 经济效益分析716.5 耕地质量分析727保障措施757.1 土地权属调整757.2 实施管理与后期管护778附件79项目特性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基本情况工程位置双石镇丁家岩村涉及行政村个1土地权属集体项目性质整理项目类型区级地貌类型丘陵建设工期月6建设规模hm2206.8516(整理186.7837公顷、开发0公顷、旱改水9.8780公顷、恢复地类整治10.1899公顷)新增耕地面积hm218.5386新增水田面积hm216.1608新增旱地面积hm22.3778新增耕地率%8.96%旱改水面积hm29.878(含新增耕地0.9983公顷)提质改造指标改造水田hm29.878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等9新增产能公斤197618.7实施土地平整面积hm2207.6562全为本项目实施项目区恢复地类总面积hm280.1752恢复地类整治实施面积hm210.1899工程设施占用耕地面积hm20.5739项目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hm2158.8421工程设施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面积hm20.6477工程建设土地平整工程台面重构hm230.389表土剥离/回覆m360778表土转运m36077.8土方移动m333427.9人工细部平整hm230.389梯田整治hm2155.3257表土剥离/回覆m3232988.55表土转运m331065.14土方移动m3217455.98犁底层重构hm2155.3257泡田打浆hm2155.3257人工田壤修筑m328157.4旱改水hm211.7752表土剥离/回覆m323550.4表土转运m32355.04土方移动m321195.36犁底层重构hm211.7752泡田打浆(3次)hm211.7752人工田填修筑m32863.9恢复属性hm210.1899恢复旱地hm28.7692表土剥离/回覆m317538.4表土转运m31753.84土方移动m39646.12机械清杂hm28.7692人工细部平整hm28.7692恢复水田hm21.4207表土剥离/回覆m32841.4表土转运m3284.14土方移动m33125.54犁底层重构m21.4207机械清杂hm21.4207泡田打浆(3次)hm21.4207人工田壤修筑m3240.4灌溉与排水工程新修囤水田座10维修(L5mxl4m)排水沟m117新修(1.5mx1.4m)排水沟m25新修(1.2mxl.4m)排水沟m81新修(LOmXLOm)排水沟m488新修().7mx0.7m)排水沟m25排水沟盖板2.0m宽块20排水沟盖板l2m宽块8沉沙曲座23.5m田间道管涵(DN300)座53.5m田间道管涌(DN500)座1新修生产路农涵座21田间道路工程维修3.5m宽田间道(普通段)Hl1175维修3.5m宽田间道(加片石段)m684新修2.0m宽生产路m2724新修2.0m宽生产路(普通段)m1632新修2.0m宽生产路(软基段)m1092新修1.2m宽生产路m877田间道错车道个2田间道倒车位个5田间道交叉口个9生产路错车道个8生产路交叉口个1()投资预算项目总预算万元808.96100.00%工程施工费万元679.2183.96%土地平整工程万元399.0249.33%灌溉与排水工程万元81.6510.09%田间道路工程万元198.5424.54%其他费用万元106.1913.13%前期工作费万元44.065.45%工程监理费万元15.591.93%竣工险收费万元25.663.17%业主管理费万元20.882.58%不可预见费万元23.562.91%综合经济孑(9标建设规模亩均投资元2607.21新增耕地亩均投资元29091.01年增加净效益万元52.29静态投资回收期年15.5静态投资收益率%6.21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为适应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有关精神,实现“明责任、算大账、差别化”的耕地占补平衡新方式,国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印发了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3号),明确要建立以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根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在用地审查报批中按管理新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的通知(渝国土房管(2018)369号)相关要求,重庆市明确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补充耕地方式,要着力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补充耕地,实行耕地数量、粮食产能和水田面积三类指标核销制以落实占补平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重庆市人民政府在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永川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为全面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有效推进“三农”工作,补齐“三农''领域短板等重要内容。首先可以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新增部分耕地,提升种植面积,与此结合产业布局,提高项目区经营规模化;其次可以通过配套田间道路、完善灌溉与排水设施等措施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设施条件。永川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耕地占补平衡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依据永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永川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等相关规划,选取在永川区双石镇丁家岩村开展土地整理项目。为有效指导项目区实施土地整理工程,现编制永川区双石镇丁家岩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1.2 项目概述1.2.1 建设地点及范围永川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东与璧山区、江津区为邻,西以荣昌区、大足区为界,南与四川省合江县、泸县相连,北与铜梁县接壤,地处东经105。38,106o05北纬28。56,29。34,°现管辖16个建制镇和7个街道办事处。永川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8.2°C,年平均降雨量1042.2mm,平均日照1295.5ho辖区内小安溪、临江河、大陆溪、九龙河、圣水河和龙溪河等六条河域横贯南北。境内地形复杂,丘陵起伏,云雾山、黄瓜山、阴山等5条低山山脉呈东西一西南走向,成川字排列。双石镇位于永川区西北部,东邻胜利路街道,西与大足县邮亭接爆,南靠阴山,北连巴岳山,距永川区7公里。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截至2014年,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3个居委会,人口3.5万人。项目区丁家岩村东临胜利路街道永钢村,南靠双石镇,西接牛尾铺村,北至复生桥村,距离永川城区8公里,现有村民782户,2891人。项目区涉及丁家岩村共计1个行政村5个村民小组的集体土地。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65.4288hm2,经纬度坐标介于东经105o54,-105o549,北纬29。2406-29。25'59"之间;涉及图幅号为H48G062062、H48G063062o1.2.2 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206.8516h11?(约3102.8亩)。1.2.3 新增耕地及新增耕地率本项目计划整理耕地图斑208个186.7837公顷,预计新增耕地17.5403公顷(其中,整理旱地图斑100个47.4632公顷,预计新增耕地2.3778公顷;整理水田图斑108个148.8725公顷,预计新增耕地15.1625公顷)计划实施旱改水图斑30个9.8780公顷,预计新增水田9.8790公顷(新增耕地0.9983公顷)。计划恢复地类整治图斑36个10.1899公顷,预计恢复耕地10.1899公顷(其中,整治林地图斑4个0.4219公顷,预计恢复耕地0.4219公顷;整治园地图斑27个9.0618公顷,预计恢复耕地9.0618公顷;整治坑塘水面图斑5个0.7062公顷,预计恢复耕地0.7062公顷)。本项目预计新增耕地18.5386公顷,新增耕地率8.96%。1.2.4 申报类型项目属于区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1.2.5 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6个月。1.2.6 资金筹措项目资金来源于永川区土地整理专项资金。1.3 规划设计目标、原则和依据1.3.1 规划设计目标(1)项目区建设认定符合国家和重庆市土地整理建设的要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等别。(2)项目区建设以土地整理为基础,整治出来的优质土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和项目区现代化农业发展,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配套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3)坚持工程措施为主,注重农田、水利、道路等配套工程建设。在田块整治方面,实施全域土地平整工程,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区域水土流失;在灌排方面,采取工程措施,增加和改造相应的排灌设施;在田间道路建设方面,采取工程措施,使项目区形成符合实际耕作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田间道路格局。1.3.2 规划设计原则(1)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2)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3)充分保护耕地,坚持提升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的原则;(4)充分调查研究,坚持科学规划布局、突出工程特色的原则。1.3.3 规划设计依据1.3.3.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7月29日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年12月28日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7年国务院令第257号)。1.33.2行业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永川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永川区双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o1.3.3.3政策要求(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3)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4)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渝规资(2020)678号);(5)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6)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9号);(7)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程序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12)146号);(8)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的通知(渝国土房管(2015)312号);(9)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2016年度市级农村土地整治大项目立项的通知(渝国土房管(2017)45号);(10)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关于开展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通知(渝土整(2015)25号);(11)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关于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全域整治的指导意见(渝土整(2015)35号);12)自然资源部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2016)8号);(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14)自然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3号);(15)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在用地审查报批中按管理新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的通知(渝国土房管(2018)369号)(16)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渝规资(2020)678号(17)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增耕地管理的通知(渝规资(2021)466号)(18)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规范新增耕地核定有关事宜的通知(渝规资(2022)122号)(19)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20)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做好新增耕地核定管理的通知(渝规资(2020)995号)(2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补充新增耕地项目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36号)(22)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2)2483号)。13.3.4技术标准(1)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DB50TlOl52020);(2)土地整治项目报告编制规程(TD/T1038-2013);(3)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10392013);(4)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TD/T10402013);(5)重庆市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试行);(6)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2013);(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18);(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13)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2015);(14)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15)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16)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17)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1038-2013);(18)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1039-2013);(19)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TD/T1040-2013);(20)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13);(21)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规范(试行)(部整治中心)。1.3.3.5基础资料(1)永川区土地利用调查(2009年)数据库;(2)永川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最新数据库;(3)永川区退耕还林数据;(4)永川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划分数据;(5)永川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2017年);(6)项目区1:2000正摄影像图;(7)项目区部分地块1:500地形图;(8)项目区城镇开发边界等成果;(9)永川区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10)项目区1:2000航测影像图。1.4项目合法合规性论述1.4.1 项目选址情况通过套合永川区双石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退耕还林数据库,本项目建设规模范围不涉及占用天然林地、退耕还林地,不涉及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区,不涉及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湿地、重要水源地及其他法律法规政策禁止布局工程的区域;不涉及台面坡度大于25。的耕地,项目红线范围内未实施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符合规资、农业、林业、环保等空间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1.4.2 与相关规划的融合衔接1.4.2.1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项目的实施,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耕地动态平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保障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与永川区双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目标要求相一致。1.4.2.2 符合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永川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要求对耕地进行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对沟渠进行整理,改善灌排设施,提高耕地的产出率;完善农田路网体系,规整田块布局,利于机械化耕作,防止水土流失。本项目区位于永川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土地整理范围内,它的实施有助于永川区土地整理目标的实现,其规划内容与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要求相一致。2项目区调查与分析2.1 自然条件2.1.1 地形地貌永川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东与璧山区、江津区为邻,西以荣昌区、大足区为界,南与四川省合江县、泸县相连,北与铜梁县接壤,地处东经105。38,106o05北纬28°56'29°34l现管辖16个建制镇和7个街道办事处。项目所在地双石镇位于永川区西北部,地处渝西方山丘陵区,属于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中的丘陵宽谷区。岩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厚层泥岩,由于泥岩物理风化强烈,抗风化能力较低,岩层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连绵起伏的破碎山丘,山顶浑圆,山坡平缓,常呈现孤立的残丘和残岭,沟谷断面多呈“U”字型,沟底纵坡平缓。项目区总体地势为北端高南端低,起优较小,丘体多呈馒头状。海拔高度在293m397m之间,海拔最低点位于项目区南部芋荷桥社双桥子附近,海拔最高点位于项目区西部五洞桥社凤凰屋基山丘。2.1.2 气象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宜耕,降雨量分布不均,光、热、水分配同季。夏热冬暖春早,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沛,时空分布不均;秋多阴雨,冬多云雾,光能资源少;地域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98.5小时,10的年总活动积温5246C,平均无霜期317天,项目区多年年降水量约1042mm,月降水量变幅大,冬季降水量较少,在夏季最为集中。全年相对湿度较大,多年平均为82%o2.1.3 土壤项目区土壤均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紫色砂页岩或泥岩发育的灰棕紫泥土为主,该土壤富含钙质,呈微碱性,发育的土壤类型为沙夹泥土。水稻土有机质含量1.87%,全氮含量1.03%,速效氮87.8mgkg,有效磷27.1mgkg,速效钾97.92mgkg,土壤PH值7.0左右,土壤为壤土质地,有效土层厚度一般5070cm,耕作层厚2540cm0土壤粘沙适中,爽水易耕,胶体品质较好,保水保肥力较强,发苗快,旱涝产量都稳而高。但存在肥力后劲不稳等情况,应注意后期追肥。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03%,全氮含量0.059%,速效氮67.6mgkg,有效磷19.6mgkg,速效钾69.59mgkg,土壤PH值6.8左右,土壤为壤土质地,有效土层厚度一般4660cm,耕作层厚2040cm。土壤粘沙适中、水肥协调、肥效快、不择肥、耐干耐湿,宜作广,产量稳而高。从土壤各化学元素来看,土壤化学性质较好,肥力较高,能够较好的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达到高产的目的,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2.1.4 水文与水文地质(1)水文项目区水资源丰富,供水网络健全,经查永川区农业区划资料汇编,项目区地表水主要为地表径流,由天然降雨形成,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042mm。区内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其中510月达到667765mm,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降雨年际变化大。项目区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区内无水文、雨量站,查四川水文手册(1979年)径流深等值线图,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70mm;项目区洪水均为暴雨形成,洪水特征是历时短、洪量集中,洪水过程线呈单峰尖瘦型。查永川区农业区划资料汇编,项目区洪峰径流系数为0.7。由暴雨参数(2006年)查算,项目区十年一遇1小时暴雨峰值量为60mm。(2)水文地质项目区地质属侏罗系沙溪庙组棕紫红色砂岩和泥岩,由于构造节理和裂隙基本上是在泥岩中发育,因而主要含水是在泥岩层。据资料分析,项目区内地下水矿化度为0.10.3克/升,酸碱度PH为8.0,由于受构造的控制,项目区几乎不利用此类地下水进行灌溉。2.1.5 工程地质项目区属于工程地质大分区中的中部平行岭谷工程地质区,又属于西部平行岭谷工程地质区中的重庆主城区及附近平行岭谷工程地质分区,地层产状较为平缓。工程地质岩类中的岩体工程地质类型为碎屑岩构造中的软坚硬-软弱的中厚层状砂、泥岩互层岩组,无土体工程地质类和无特殊岩类。出露地层主要是侏罗系沙溪庙组棕紫红色砂岩和泥岩。项目区内地质构造稳定,无地质滑坡、泥流现象,适宜土地整理。2.1.6 生物资源永川区野生植物有IOl科,268种,其中种子植物74科,225种,抱子植物27科,43种。植物主要有松科、杉科、忍冬科、栋类、桦木、野樱桃、山胡椒等;野生动物资源较为匮乏。项目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薯、油菜、马铃薯、蔬菜等,经济作物主要以种植黄豆为主。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植物资源种类较多,特别是项目区土壤为弱碱性,因此树种主要有柏树、梨树、灌木、泡桐、青桐树、枝树和杨柏树,另外居民区周围还零星着竹林。2.1.7 建筑材料(1)石料项目区周边村镇有数家采石场,预计可开采储存量10万方,项目建设所用的碎石、块石等石材,均可到石场内购买,所需碎石也可到双石镇购买。(2)砂料项目区砂料和水泥可到距双石镇15公里的红炉镇参天水泥公司购买,距离项目区约17km。(3)砖项目建设所需砖,需到胜利路街道购买,距离项目区约5km。综上可见,项目区施工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均可从附近购买,从购买点到项目区的距离相对较近。项目区内部田间道,材料的采购和运输十分方便。2.1.8 自然灾害根据永川区农业区划资料汇编中的农业气候灾害资料了解,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是局部干旱和暴雨。(1)局部干旱项目区为丘陵地貌,自然灾害主要是夏季局部干旱。此灾害的出现频率偏低,仅为20%。主要是7月上旬开始,持续到8月或以后的伏旱,影响玉米的灌浆成熟,水稻的孕穗、抽穗期,水量不稳定,会影响收成。需维修山坪塘、新修灌溉渠和蓄水池等小型水利设施来解决此区域局部的干旱。(2)暴雨项目区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旱地均顺坡耕作,有一定的高差,汇水面积较大,会造成排水不畅冲刷周边农作物,因此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对旱地有一定影响。根据永川区农委、环保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及其他相关监测单位提供的资料以及四川水文手册,区内坡耕地平均侵蚀模数为754tkm2.ao2.2 社会经济条件2.2.1 经济状况项目区涉及到永川区双石镇丁家岩村北斗社、关口湾社、楠竹林社、天灯波社、五洞桥社、芋荷桥社。现有村民782户,2891人,劳动力1135人,耕地3241亩,园地102亩,林地645亩,人均耕地1.12亩。根据丁家岩村2019年年度农村经济报表和在实地村委了解、统计,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1026元,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作物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农作物种植一般以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由于项目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总体经济条件一般,需要通过对项目区改善农田水利、交通条件等才能进一步提高当地的经济条件水平。2.2.2 产业现状条件与产业发展趋势项目区涉及到永川区双石镇丁家岩村,区内土地均为集体所有,权属清楚,无争议。项目区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土地无大规模的经营主体,基本为各家各户的承包土地,存在少量代耕的土地,无上规模(50亩以上)的流转土地,村劳动力人口1135人中近半劳动力基本靠外出打工为生,留守的50岁以上劳动力以种植农作物和少量经济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项目区少量土地已抛荒多年,弃耕现象较普遍。由于项目区受如上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可通过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农田水利、交通条件等,显著提高丁家岩村的经济水平。2.3 基础设施条件耕地现状1.主要地类分坡度现状根据永川区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统计,项目区内的耕地多位于225。范围内,项目区现有水田133.7617hm2,旱地49.8545hR田坎32.1425h11A田坎系数为14.90%,田坎占地面积较大。项目区耕地分坡度面积分布见下表:表2.31项目区现有耕地分坡度面积统计表单位:hn序号耕地坡度等级坡度土地总面积耕地田坎小计旱地水田小计旱地水田1102。4.26514.26510.00004.26510.00000.00000.00002226。73.656065.17633.737061.43938.47970.58227.897533615O116.968397.432629.705467.727219.53575.654013.8817441525°18.114014.624114.31830.30583.48993.42210.067855>25°2.75532.11842.09420.02420.63690.63160.0053合计215.7587183.616549.8549133.761632.142210.289921.8523项目区内015。耕地主要分布在各个社的冲田和坝田区域,1525。耕地多分布于北斗社、关口湾社、楠竹林社、五洞桥社、芋荷桥社的丘体上部。根据现场踏勘,散布于整个项目区的大部分耕地常年由其他村民代为耕种,由于管理维护较差,部分耕地实际耕作面积在减少,地块内边角的耕地常年荒芜。还存在田坎垮塌,田坎常年耕作后坎面过宽,耕作面积减少的情况。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实施边角地整治、台面重构、梯田整治等工程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层厚度项目区土壤均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紫色砂页岩或泥岩发育的灰棕紫泥土为主,水稻土有效土层厚度一般5090cm,耕作层厚2040cm;旱地土壤有效土层厚度一般4070cm,耕作层厚2035cm0其它用地分析田坎面积为32.1422h11?,田坎系数高达14.90。过多的田坎导致项目区土地垦殖率较低,浪费了大量土地。可通过零星非耕地整治、田土坎消减等措施,降低田坎占地面积,同时在各个耕作区配套生产路,提高机械通行率,从而提高项目区耕地利用率;田间道路在项目区内呈网状分布,少量道路状况较差,需要进行维修和接通。2、耕地利用现状水田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经过农民多年的耕作,大部分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田块。但仍存在地块零乱、耕地面积小,田坎占地多,耕地系数低的现象。可通过田坎修筑、田块归并等工程措施,减少田坎占地,提高水田的净耕地系数,增加耕地面积。旱地主要以种植玉米、油菜等作物,多数土地经过农民多年的耕作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田块,经长年耕作逐年下翻,台面坡度也较小。但在项目区仍有部分区域的旱地耕作田块零乱不规则,可通过缓坡整治、台面重构等工程降低台面坡度、规整田块,整治后不改变原有种植模式。2.3.1 道路交通设施(1)田间道1)对外交通铜永高速自北向南穿过项目区东部的关口湾社、北斗社、楠竹林社,总长约2.15公里,并在丁家岩村楠竹林社设置匝道出口,匝道道路通往双石镇,项目区内该道路总长697米,项目区对外联系的交通道路比较畅通。2)对内交通项目区内部交通道路主要为26条田间道,总长约18.78km。丁家岩村大部分田间道路已硬化,主要硬化道路为贯通项目区芋荷桥社、楠竹林社、北斗社、五洞桥社、关口湾社的田间道;其他通往各个社的道路为碎石和土质路面。项目区各条田间道的情况详见下表(该表结合项目现状图统计):表231-1项目区田间道现状统计表单位:m编号长度宽度起点.二点材质是否维修GSGL-Ol215025李子垮沙子坡沥青GL-Ol69712毛狗湾高鼓坟沥青TJD-Ol39894.5芋荷桥巫家咀混凝土TJD-027414.5芋荷桥居民点混凝土编号长度宽度起点止点材质是否维修TJD-032383.5TJD-02居民点混凝土TJD-044944TJD-Ol毛狗湾混凝土TJD-054403.5TJD-04居民点混凝土TJD-062553.5TJD-Ol土地湾碎石维修TJD-072404.5TJD-Ol楠竹林院子碎石维修TJD-0829005.5楠竹林院子砖房子混凝土TJD-093273.5TJD-08TJD-Ol混凝土TJD-IO5183.5、4.5黄葛树书房院子混凝土TJD-H2243.5TJD-08居民点碎石维修TJD-125993.5马道子螺丝坡混凝土TJD-132333螺丝坡GSGL-Ol碎石TJD-145843.5螺丝坡居民点混凝土TJD-156263.5螺丝坡居民点混凝土TJD-164254.5TJD-08任家祠堂混凝土TJD-179073.5TJD-16凤凰屋基混凝土TJD-185303、3.5青龙咀向阳屋基土、混凝土TJD-197024.5大石坝TJD-20混凝土TJD-209903.5土地湾双碉楼正南方混凝土TJD-219434.5砖房子漏孔湾碎石维修TJD-223465GSGL-Ol胜利路街道杨广桥村团兴社混凝土TJD-232133.5TJD-22鸭儿坡正东方碎石TJD-248754.5TJD-22水鸭池混凝土TJD-252883TJD-24居民点碎石TJD-261514TJD-24居民点土维修合计21625根据现状图的整个交通脉络分析,为完善项目区交通网络,打通居民出行和农业耕作的“最后一公里路”,针对项目区楠竹林社、五洞桥社、关口湾社、北斗社的田间道进行维修硬化。(2)生产路以项目区田间道为主要框架,区内还有众多的生产路直接或间接与之相连。项目区内生产生活道路分布数量较多,总长度约为14km,经现场踏勘,项目区部分区域已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生产路维修,维修路面为1.2m宽、IoCm厚C20碎路面路。项目区现状生产路分布状况详见下表(该表结合项目现编号长度宽度材质起点止点SCL-Ol4311.2混凝土芋荷桥居民点SCL-022241.2混凝土SCL-OI居民点SCL-035671.2混凝土TJD-Ol居民点SCL-042201.2混凝土TJD-Ol居民点SCL-051561.2混凝土TJD-02居民点SCL-061311.2混凝土糟房院子SCL-075351.2混凝土TJD-Ol居民点SCL-081541.2混凝土双桥子SCL-096751.2混凝土楠竹林社SCL-IO3281.2混凝土土地湾SCL-Il2761.2混凝土TJD-Ol蛇皮屋基SCL-124991.2混凝土TJD-Ol楠竹林院子SCL-132421.2混凝土TJD-OlSCL-12SCL-142041.2混凝土GL-Ol居民点SCL-153121.2混凝土GL-Ol巫家咀SCL-161601.2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