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珲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

    • 资源ID:492355       资源大小:69.62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珲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

    理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一、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H作现状与面临的机遇挑战-1-(一)完成情况-1-(二)面临挑战-7-(三)发展机遇-8-二、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主要目标-10-三、主要任务-13-(一)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系-13-(二)坚持依法治理,压实应急管理责任落实-15-(三)聚焦安全风险,进一步完善“双重预防”机制-17-(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救援水平-19-(五)夯实基础,推进应急管理基础保障体系建设-22-(六)强化防震减灾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25(七)提高地震公共服务能力和应急响应保障服务能力27-四、重点H程-29-(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程-29-(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工程38(三)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41(四)应急文化建设工程41五、保障措施47(一)坚持党的领导47(二)加大资金投入47(三)加强组织领导47(四)强化跟踪问效48“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奋力推进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战略机遇期。科学制定辉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是贯彻落实辉春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按照党中央“抓好应急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根据延边州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现制定本规划。一、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现状与面临的机遇挑战(一)完成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的重要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为主线,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依托、标准化建设为手段、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社会化监督为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20152020年因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均为0;全市实现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1 .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1)“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机制不断完善。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制定出台了拜春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任务清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强了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领导。(2)进一步厘清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专业监管的职责边界。“十三五”期间,相继制定出台了理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等文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总体要求,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全面推行,五落实、五到位”和“五个必须落实”,注重“双重预防机制”和“五个一工程”建设,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为行动指南,开展“手指口述”“岗前宣誓等活动,落实“三醒”制度,全力推进全员岗位责任落实,规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全环节、全过程,确保安全责任落实不留死角。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四个行业企业标准化建设已实现全覆盖。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高危企业标准化建设分别完成行业达标率。截至目前,124户企业达到三级安全标准化,工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4)社会化监督效果明显。各部门按时答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门235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全部开通来信、来访、来电和网络“四位一体”的安全生产投诉举报平台全面搭建,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升。2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能力进一步提高(1)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量普遍加强,乡镇(街道)全部设置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6人,在村和社区配备了网格员2154人,打通了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2)安全生产投入不断加大。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企业100%设置了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提取安全生产经费的占比不断提高,安全投入不断加大。(3)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国办互联网+监管系统、互联网+执法系统、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系统、行政审批网上申报等系统已服务于日常监管工作。3 .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抓住源头管控,全面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控机制,启动重大风险防控工程,对全市重点企业25户、重大危险源4个、重点部位215个实现在线监控、预警。4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入针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突出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有限空间作业、涉氨、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场所,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冬春安全整治大会战”“夏秋百日攻坚”“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非煤矿山专项整治”等行动,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5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1)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白山松水安全行”“防灾减灾日”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五进”等活动,市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等主流媒体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2)开展岗位培训专项检查。以“岗位无盲区、员工全覆盖”为工作目标,组织企业开展差异化、定制化培训,提高职工的岗位安全技能和风险辨识、应急自救能力,预防和减少因“三违”行为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帮助企业培育形成以安全第一为核心理念的安全价值体系,通过培养企业干部职工人人想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能安全的意识,打造企业特色安全文化。(3)认真组织以事故教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宣讲活动。成立宣讲团深入各乡镇(街道)、示范区及重点企业进行宣讲。(4)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邀请专家宣讲吉林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自觉。6 .应急管理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1)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时期,制定了辉春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共计20个预案,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所有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基本建立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2)应急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市、乡镇、生产经营单位三级均组建了应急组织机构,完善了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制,形成了横向部门联动,纵向市、乡镇、企业互动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3)救援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寿春市消防综合性救援队、森林山救援大队为骨干,社会力量参与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目前,市消防救援大队现有人员78人,3个专职消防救援队分布在市区、示范区、春化镇,辐射其他乡镇。(4)救援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参照国家应急物资分类及编码(GB/T38565-2020)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应急保障重点物资分类目录(2015年)(发改办运行2015825号)物资目录执行。目前已储备橡皮艇4艘、冲锋舟3艘、无人机1台、大功率发电机10台等救援装备、应急通讯指挥车1辆。(5)建立完善了应急值班值守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7.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面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制定了奔春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救助部门联动机制奔春市自然灾害会商评估制度奔春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政府统一领导、减灾委综合协调、部门分工协作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市、乡镇(街道)二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制定了辉春市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计划,建成了2个临时救灾储备库2300平方米,已储备救灾物资十类共13693件(帐篷100顶、折叠床100O张、棉被3629条、褥子2000条、棉大衣2861件、取暖炉216个、垫板3071个、活动板房20套、移动场地照明灯10台、内衣裤786套)。完善应急救援装备储备。对全市应急救援装备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对大型吊装、起重机等特种车辆进行了建档管理,制定了储备、补给和征用的机制,为全市12个国有林场243名专业扑火队员统一采购了应急扑火服装。(5)完善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了由村屯“两委”人员为主的信息员队伍,并集中进行了业务培训。(6)加强了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设。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目标,严格执行城乡建筑物的灾害防御标准,加强了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实施自然灾害隐患点重点治理和居民搬迁避让。(7)加强了灾害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建立完善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快速反应体制机制,规范了灾害救助管理职能和工作程序。争取上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507万元、倒损房屋专项补助资金287.84万元,受灾群众生活有了保障。(8)加强了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统筹协调各部门、各方面科技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等专家学者的决策咨询作用,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建立了科技支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9)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能力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水平,完善市政府各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每年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等主题活动日(周)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中小学校、幼儿园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能教育,将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术普及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经常性开展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演练,提升公众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二)面临挑战受国际和国内形势、气候及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新兴风险隐患与存量风险隐患极易产生“叠加效应”,导致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风险日益增大,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在“十四五”时期面临严峻挑战。1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还未有机衔接和融合,“防与救”“统与分”“上与下”的关系还未完全理顺,制度、机制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2 .各种安全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安全发展的风险点多面广、行业类型齐全。干旱、洪涝、暴雨和冻雨等极端天气影响明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发生的风险并存,森林火险等级高、森林防火压力较大。中小型、民营工矿商贸企业占比较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较弱,非煤矿山、冶金、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建筑施工等高危企业安全风险依然较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增多、老旧小区防火等级低、消防设施不完善,火灾防救难度加大。3 .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不强。应急指挥系统尚未完全建立,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化科技还未得到有效利用。应急救援能力、装备与现实需求不匹配,基层基础薄弱现状尚未彻底改变。特别是农村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相对滞后,多数乡镇(街道)无专业救援队伍,事故灾难、自然灾害风险抵御能力薄弱。(三)发展机遇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全市“十四五”期间应急管理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2 .“大应急”体制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机制重塑和权责理顺逐步深化,为构建全市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3 .全社会协同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尤其是成功应对新冠疫情,提供了宝贵的基层治理经验,对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合力,有利于推动并形成应急管理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4 .科技进步为应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新工艺、新科技、新装备、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的风险监测、风险控制、预警预报、应急救援、风险防治等科技化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二、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州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坚持党对应急管理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全力解决制约我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问题,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筑牢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层基础,努力开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新局面。(二)基本原则1 .坚持党的领导、政治引领。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应急管理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建立健全党领导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各级党委领导应急管理工作、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相关制度。2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和事故风险,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3 .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树牢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会商研判和监测预警、响应处置,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消除隐患;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救援、事后救助相结合,做到防灾、减灾、救灾相统一,提升救援综合保障能力。4 .坚持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完善集中高效的统一领导,落实联防联动、群防群控机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鼓励社会参与应急治理,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应急管理全链条社会化参与程度,实现责任共担、风险共治、安全共享。5 .坚持依法治理、科技赋能。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从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推进安全风险综合防控。提升应急科技攻关和科技保障水平,推进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赋能。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应急产业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有效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形势持续向好;应急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力争到2035年全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形势全面稳定向好,基本实现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1.考核指标“十四五”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内容预期值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8%2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0%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3%4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5%5营汪车辆力车死亡率下降10%6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10%2.预期指标“十四五”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内容预期值1年均每百万人因自然灾害死亡率<12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17000人3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1%3.分类目标(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岗位配备更趋完备,部门职能边界更加清晰,工作体制、协同机制更加合理,执行落实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更加有力,全市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2)事故灾难、自然灾害抵御韧性显著增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城乡防灾能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重大风险化解与综合监管能力显著增强。重点行业的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率达100%;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多灾种的综合监测、风险识别、预警预报能力显著提升。事故灾难、自然灾害信息及时上报率达100%;事故灾难、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达100%;建设配套完善集中安置点1个,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10小时以内得到有效救助。(3)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应急救援专业化、现代化、体系化程度不断提高,抢险救援能力持续提升,专职消防员占全市总人口比例达0.4%。(4)突发事件应对准备全面强化。应急预案、应急通信、应急物资(装备)、紧急运输等方面保障能力全面加强,灾害救助能力全面提高。有效提高救援时间至3小时以内。(5)共建共治共享体系逐渐形成。信息化建设、科技应用取得较大进展,应急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公众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市场参与机制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应急管理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90%;群众应急救护培训达标普及率达2%。(6)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更加坚实。应急管理的职业体系、人员队伍、工作条件、物资装备、待遇保障等明显改善,履职能力、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乡镇应急管理机构工作条件达标率达80%;市级应急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占比不低于60%,新增人员专业人才占比不低于80%o三、主要任务结合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按照国家及省、州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准施策,务求实效,规划全市未来五年应急管理工作。(一)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系1.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1)建立市(示范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根据相关文件要求,适时整合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防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防震抗震减灾工作等议事协调机构职责,成立权威、高效的综合性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应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2)完善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备人员3-5名。(3)推进行业主管部门工作机构建设。监管责任重的部门应独立设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其他部门加挂应急管理机构牌子并配备2名专职人员。(4)推进执法队伍建设。整合安全生产综合执法队伍,落实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行政执法资格。(5)推进应急管理部门领导体制改革。建立应急管理部门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 .完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加快相关工作制度、机制的研究制定,完善防、抗、救“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上下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和军地协同,完善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3 .深化监督机制建设(1)坚持人大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执法监督、政协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视察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和民主监督作用。(2)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12350”举报投诉电话、政府网站等作用,规范举报投诉的接报、处置、反馈和奖励兑现,调动全社会关注应急的积极性。(3)推动企业安全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度,企业负责人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和员工承诺安全生产;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对逃避对抗监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安全隐患或事故、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以及瞒报、谎报、迟报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失信惩戒。(二)坚持依法治理,压实应急管理责任落实以“五化”工作法为措施,实行清单化管理、图表化推进、手册化操作、模板化运行、机制化落实”,压实应急管理责任。1 .压实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学习借鉴“五级书记抓疫情防控”的经验,严格落实吉林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完善以责任清单、签字背书、工作例会、工作述职、督查检查、巡查考核、对话约谈、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责任落实。2 .压实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急管理责任落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和吉林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党委组织部门要坚持专业化、年轻化,不断优化配强应急管理机构领导班子,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的工作制度;宣传部门落实应急管理宣传教育规划,深入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公益宣传;配合监察部门建立常态化应急管理巡查机制,督促乡镇(街道)、部门应急管理责任落实;市委政法委将应急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编制管理部门负责指导检查行政、事业编制的合理使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向乡镇(街道)倾斜,支持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经费保障职责,保证事故预防、防灾减灾救灾资金和应急救援需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行业(领域)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消防、市场、生态环境等专业监管部门依法严格履行本领域直接监管责任。应急管理部门依法严格履行应急管理综合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考核的措施办法。新录用监管执法人员实行凡进必训必考制度,对在岗执法人员每年进行继续教育培训2次以上,建立完善以依法履职为核心的执法人员能力评价体系,按照应急管理部编制的执法手册,统一规范行政执法检查标准并组织相应培训。3 .压实属地政府责任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示范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应急管理“四个一”责任体系,即用“一张职责清单、一张任务清单、一个监管计划和一本管理台账”,厘清职责边界,依托“网格化”管理,构成闭合的责任链条,完善“照单追责、失职问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严格履行本区域的应急管理职责。4 .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依据,以吉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V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的通知M吉安委(2019)14号)为基本要求,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安全风险防范、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三同时”、应急管理等内容为重点,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严管重罚”“黑名单”为手段,强化行政执法效能,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实行保险+服务'式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完善安全承诺、举报奖励和舆论监督等配套制度及措施。(三)聚焦安全风险,进一步完善“双重预防”机制1 .强化源头管控(1)建立新项目、城乡规划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又无力有效管控的实施“一票否决”,建立集规划布局设计、重点行业领域、工艺设备材料、特殊场所、人员素质“五位一体的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体系。(2)严格特殊场所安全管控。坚持大型群体性活动“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备案和预警制度,制定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O(3)严格落实依法关停制度。对安全风险高、无力防控、整改的企业,按照法律和工作程序,依法关停。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制度。企业定期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形成企业风险评估报告(含风险分布图、管控措施、相关制度)。一般企业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面风险评估,高危行业、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每半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估。严格落实风险排查、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定期组织开展检查,认真填报风险管控手册,实现“一企一清单”。3 .建立实行严格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行“排查-评估-登记-预警-治理-验收-销号”七环闭合式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全市隐患排查治理“一张网”信息管理系统。(1)构建“网格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2)落实企业隐患治理主体责任。对照“五个必须落实”,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隐患排查治理。(3)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惩处机制。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加大隐患排查治理事前追责力度。(4)建立分级督办机制。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的隐患整改的监督责任,确保隐患整改及时、彻底。(5)加大公共设施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对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整治的公共设施隐患,采取联席会议的形式解决。(6)政府设立重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资金。引进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对重点企业实行季度排查。(7)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将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和拒不配合监管部门检查及隐患拒不整改隐患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企业负责人在人大代表提名、政协委员推荐和评先评优中,应急部门“一票否决”。4.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到2025年,高危企业、规上(限上)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0%。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救援水平1,构建规范实用的应急预案体系(1)规范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发布、备案、演练、修订等各环节管理,形成覆盖全区域、全行业、全层次、全过程的应急预案管理体制;组织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修订总体应急预案,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督促企业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O(2)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突出风险防控重点,组织开展多形式、高质量的预案演练,推进预案演练常态化管理;通过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危化品、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地震、洪涝灾害、冰冻暴雪等实战化演练,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优化处置流程,锤炼救援队伍,完善指挥协调机制,及时组织应急预案演练评估和修订完善,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 .完善应急救援的责任体系(1)建立和完善坚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形成以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心、相关领导和部门各负其责的救援领导体制。(2)明确应急管理部门与行业部门分工具体职责,衔接好“统”与“分”“防”与“救”的责任分工。(3)明确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管理责任,建立上下有效对接联动、责任链条无缝衔接,形成整体合力。3 .建立反应灵敏、高效的防灾减灾救援机制(1)完善信息报告机制。建设应急值守信息系统,依托基层信息员队伍报送突发事件信息。(2)建立完善事故灾难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应急管理部门统筹,气象、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主导的预防、监测、预警机制。(3)建立事故灾难预防预警机制。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主责部门负责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震等灾害形势定期研判、会商机制,及时发布灾害预警。(4)建立事故灾难救援协调机制。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制定救援、善后、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的上下级间、部门间信息共享、预警响应、灾情会商、救助、物资调拨、灾情评估的办法,实现应急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5)完善舆情应对机制。由宣传部门牵头,积极稳妥开展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提高宣传报道和舆情应对的公信力。(6)完善恢复重建机制。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主责部门组织完善灾害损失评估标准和流程,做好灾难损失评估,加强统筹谋划,做好灾区公共设施修复与重建,加强灾区自然生态恢复与治理。4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1)充分发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主力军作用。优化市级专业应急力量整体布局,有效应对洪涝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灾害、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事故灾难。(2)建立健全与驻军和武警部队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在大灾大难抢险救援中的攻坚作用。(3)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建设。依托重点企业、村(社区),建立社会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对社会力量在物资装备损耗、交通运输费用、队员补助等方面进行补偿,支持和引导社会救援力量健康有序发展。(4)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和演练。突出对应急救援指挥人员、一线处置和救援人员的能力培训和演练,确保一年至少2次的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从业人员相关培训,特别是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应急救援人才队伍。5 .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建设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装备建设,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增加补充新型适用现代化救援装备,提升车辆性能和灭火效率,满足当前各类火灾扑救及抢险救援需求;完善洪涝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救援装备体系建设,满足自然灾害抢险救援需要。6 .科学规划建设避难场所充分整合利用学校、体育场馆、宾馆等资源,全面考虑洪涝、地震等特殊情况下群众避难及基本生活和转移安置需求,规划建设、升级避难场所,并配备保障受灾避难群众基本生活所需要的供水、供电、排污、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备等配套设施。(五)夯实基础,推进应急管理基础保障体系建设1 .加大应急管理投入将应急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以2020年专项经费为基数,每年按实际需要适当增加。2 .强化应急管理宣传教育(1)强化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纳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任职、党校培训及机关业务能力培训课程,根据实际需要成立应急指挥专班,明确职责任务,加强模拟推演、实战锻炼,提升领导干部的指挥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应急管理素养。定期组织应急管理系统干部及工作人员开展理论、技能、执法、实践实训等内容培训。加大专业监管人员执法培训和再教育,一线执法人员执行必训必考,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风险管理、安全技术、事故案例分析等相关内容学习,实现监管人员专业水平合格率100%。视情组织应急管理系统人员开展挂职锻炼、脱产学习、交流调研等形式的实践培训,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做法。(2)加强企业安全培训责任落实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提高管理层人员安全监管能力。探索开发针对不同行业重点岗位员工的线上、线下多种培训课程。压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企业开展三级岗前培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培训,做到操作人员先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确保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岗位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各企业加强对新法律法规、新标准规程、新技术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安全培训,不断提升企业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3)健全应急宣传教育体系推动建立宣传教育联动机制,建立相关部门会商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度体系,抓好应急管理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新闻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全媒体、多方式、多渠道地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减灾、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加强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加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参与度,加大问题隐患和典型事故案例公开曝光力度。注重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正确引导舆情,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4)深化社会公众应急宣传教育将应急管理和安全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将安全与应急教育纳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开发公共安全和应急避险等知识读物或制品,制定公共应急手册。开展特色安全文化宣传活动,推进安全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人员密集场所。使社会民众掌握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发挥新媒体优势,以现有网格化监管平台和社会化管理平台为依托,探索研发与使用各类软件APP,定时定期宣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关内容。大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质。3.强化科技支撑(1)加快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先进技术和设备、装备的应用。充分运用5G技术,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警、风险防控、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2)充分发挥技术服务机构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教育培训等工作,为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4.积极推进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1)全面落实“十个一”建设标准。结合全市工作实际,实行一套应急管理制度、一套应急工作机制、一套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台账、一套应急管理基本情况数据库、一套应急预案、一张重大风险隐患分布平面图、一张应急管理网格管理表、一张应急管理责任清单和网格长(员)责任卡、一张应急疏散路线图、一部公开电话的应急管理工作模式,实现应急管理工作标准化。(2)积极推进办公条件标准化建设。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实际,规范设置办公室、档案室、值班室、装备室、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室)等业务用房功能区。配齐现场检查和事故调查分析设备和监管人员个体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执法车、电动车等车辆装备。5.完善考核激励机制(1)完善“一票否决、一票否优”制度。将应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与主要责任人、分管责任人、相关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等提职晋级、推荐评优、绩效奖励挂钩,对于表现优秀的,各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发生较大事故、负有责任的,一年内取消一切推荐评优资格,不得提职晋级;对发生重大以上事故、负有责任的,二年内取消一切推荐评优资格,不得提职晋级;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部门责任人,一年内取消一切推荐评优资格,隐患未整改完毕前,不得提职晋级或转岗。监察部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机制,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渎职、失职及弄虚作假的责任人立案审查,予以相应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2)提高基层应急人员待遇。严格落实省应急管理厅关于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待遇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以应急津贴形式对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给予一定补助。(3)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干部履职容错纠错机制,科学评判和恰当处理干部在工作上的责任,建立依法依规落实履职尽责、尽职免责机制,形成应急管理干部担当作为良好氛围。全面落实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应急管理干部各项保障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人才交流机制,以制度保障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向专业化、专职化发展。(六)强化防震减灾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1 .夯实地震监测基础。配合州应急管理局推进地震与火山监测站网规划落实,完善火山、矿震和爆破监测网,提升非天然地震事件的监测能力。优化布局和适时调整宏观观测点,加强地震地下水观测井标准化建设,加强观测设备和地震监测虚拟台网运维,实现地震速报信息与市应急指挥平台无缝对接。2 .建立地震与火山预警机制。配合国家地震局、省地震局和州地震局建成地震与火山预警系统,加强台网建设、提高数据处理水平,尽早实现地震与火山信息预警社会化服务。3 .落实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责任分工制。发挥防震抗震救灾议事机构的职能作用,建立多部门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协同机制,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在各领域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管理责任落实,形成地震灾害风险行业共治格局。构建权责清晰、管理有序、规范科学、多元共治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责任体系,推动地震灾害风险防控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推进将防震减灾纳入市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压实防震减灾责任。建立健全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服务与监督体系,确保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责任落实。4,构建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开展地震灾害风险

    注意事项

    本文(珲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