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幼儿园岭南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497349
资源大小:21.4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番禺区幼儿园岭南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
番禺区幼儿园岭南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的工作要求。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岭南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近代岭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先进文化。番禺区幼儿园以“上品教化”为理念,立足本土地域特色、历史人文、风俗习惯,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着力于番禺区幼儿园岭南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一、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番禺区幼儿园岭南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区各幼儿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足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人文湾区建设,深入开展岭南文化教育,优化园风园貌,推进区域幼儿园地方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岭南文化育人功能,让文化育人“从娃娃抓起",为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二、总体目标以推进建设“有根”“有魂”的区域学前教育为总体目标,挖掘本土文化育人资源,探索区域育人新模式,积极回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从高处着眼,深耕本土文化儿童价值引领,培养“友善、诚实、勤奋、勇敢”的番禺娃娃;从细处着手,深挖区域文化育人内涵发展,将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活动等植根于文化的土壤中;从实处着力,深化岭南文化园所品牌建设,凸显番禺幼教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系。三、具体目标落实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寻找和挖掘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经过选择、整合、重组,转化和创造,打造一批“文化育人”精品课程资源,推动建设“文化育人”示范性基地,让育人思想普及化,用文化滋养孩子们的心灵,让文化浸润孩子们的生活。(一)课程资源精品化。组织番禺本土非遗传承人和学前教育专家,培训一批具备“文化育人”能力的骨干教师,深度挖掘岭南文化素材,以专项课题为抓手,将岭南文化园本化课程建设与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课程建设相融合,开展岭南建筑、工艺制作、瓜果花卉、饮食文化等专项研究,编写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适宜幼儿听说读讲的文化童谣、儿歌、绘本,改良一批岭南特色的玩教具等,建设30个幼儿园“文化育人”精品课。(二)文化园所示范化。以岭南特色园所文化为依托,推进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形成制度体系铸造特色、学校环境绘就特色、校园风貌彰显特色、师生行为践行特色的岭南校园文化新气象。深化“岭南园所文化”建设,建设22所“文化育人”示范性基地。(三)育人思想普及化。搭建岭南园所文化及文化课程建设的展示平台,强化区域品牌打造力度和行业影响力,深化文化育人思想。将校内文化育人资源成果向校外延伸,整理和改编岭南文化育人亲子资源,推动文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四、资源体系幼儿园文化育人课程开发应结合优秀传统岭南文化教育资源,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各个领域活动中。结合幼儿发展特点,将岭南文化资源内容划分为岭南民俗、岭南美食、岭南音乐、岭南建筑、岭南游戏、岭南工艺等六大方面。(一)岭南民俗,让幼儿“懂得乡情:这是指岭南民间艺术的各类活动和习俗,包括岁时节令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人生仪礼如婚姻、嫁娶、生育、延寿等;祀神祭祖如各类神像、祖师、圣人等,幼儿园可结合岭南特色民俗开展活动,增进幼儿对民俗节日的理解,对岭南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二)岭南美食,让幼儿“记住乡味:基于广东地处亚热带的地理条件,濒临南海,物产丰富,蔬果时鲜四季不同,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包括广东早茶、粤菜、饮茶文化等,让幼儿在饮食中习得岭南人的文化习俗,充分挖掘广东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文化开展生活课程。比如开展姜埋奶的制作活动,从选材到制作可以使幼儿充分感受家乡美食的魅力,从触觉和味觉中发展对生活的好奇与热爱。(三)岭南音乐,让幼儿“不忘乡音:其中的粤曲、粤剧、广府童谣等都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活教材。如经典的广府童谣落雨大月光光等儿童歌谣,曲调活泼、童趣盎然,学习这些父母长辈传唱的歌,更容易让幼儿获得情感认同,培养幼儿的基础乐感。幼儿园可以结合节日主题进行岭南音乐的选曲,让幼儿欣赏学习。如端午节可以选择赛龙夺锦;重阳节选择步步高;春节选择喜洋洋等。或开展岭南音乐游戏活动,体验南粤音乐的特色和魅力,如“跳飞机”“何家公鸡何家猜”等。(四)岭南建筑,让幼儿“认识乡貌”。岭南建筑表现为平面灵活、形式多样、尊重民俗、讲求实效、顺应自然、与园林绿化有机结合等特色。比如青屋顶白墙壁、骑楼、镀耳墙、漏窗、凉亭等建筑形式,还有建筑工艺如砖雕、灰雕、石雕等,都是幼儿感受岭南建筑的丰富课程资源,让幼儿深刻感受岭南艺术之美,提高审美能力。(五)岭南游戏,让幼儿“乐于乡趣二岭南游戏指流传在岭南地区的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的、具有典型岭南地域特色的游戏。包括体育游戏类如“滚铁环”“斗鸡”“跳格仔”等可锻炼幼儿大小肌肉,发展幼儿动作的游戏;语言游戏类如“老鼠笼”“呈沉剪”等让幼儿习得粤语表达的童谣游戏;益智游戏类如“七巧板”“五子棋”等发展幼儿思维的游戏。(六)岭南工艺,让幼儿“自豪乡美”。岭南工艺包含广彩瓷、广绣、端砚、蛋雕、榄雕、陶艺、乞巧、珠绣等,幼儿园可充分学习感受各种工艺的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体会岭南工艺中蕴含的“以艺载德”的核心思想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以让幼儿动手制作岭南美术作品,感受岭南美术流派的特色,包括“做花灯”“舞纸龙”“做鱼灯”“竹编织”等,让幼儿在岭南工艺的活动中感受美和创造美,生发对家乡之美的自豪情感。五、具体措施通过“八个一”措施组建文化育人专业队伍、创编文化育人课程、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落实番禺区幼儿园岭南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即组织一支文化育人专家队伍、创建一批文化育人示范园、开展一轮文化育人培训、培养一批具备文化育人能力的骨干教师、打造一批传承岭南文化记忆的教玩具、提炼一批文化育人精品课、开发一套文化育人亲子资源、搭建一个文化育人智慧教育平台。(一)组织一支文化育人专家队伍要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吸聚培养立场坚定、造诣深厚、影响广泛的文艺名家、领军人才。基于“番禺区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专家名单”,挖掘岭南文化育人的相关专家,扶持更多传承弘扬岭南文化、长期扎根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不断夯实文化育人建设的专家人才基础。依托教育领域或文化领域的教授学者为幼儿教师系统建立文化育人的理念,了解跨界学科的内容,拓展通识视野。同时,组织幼儿教师定期走进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坊,了解本土工艺的制作与历史,如龙舟的制作,乞巧的设计,灰塑的形成等,深入了解非遗传承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将本土文化带给幼儿。幼儿园可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邀请非遗艺人走进幼儿园,给幼儿带来崭新的文化体验,与本土文化产生更为深刻的连接。(二)创建一批文化育人示范园结合番禺区特色园建设项目,遴选22所岭南文化育人特色幼儿园,给予相关项目经费支持。项目园所要以岭南文化为依托,开展民间游戏活动,引进非遗文化进园。深化“岭南园所文化”建设,让岭南文化课程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一是环境的改造,要结合园所资源和社区资源,打造文化育人的生态环境,二是课程的建设,通过专家指导与培训,引领实验园设计开展文化育人综合活动,构建文化育人课程体系,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园所成为区域内“文化育人示范性基地”。(三)开展一轮文化育人培训以提升文化育人课程质量为目的,邀请高校专家,名园名师等为项目园开展一轮文化育人培训L项目园需积极参与培训过程,一年内定期开展2-3次的项目进展汇报和研讨会,积极反馈项目实践中的问题,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并依据改进意见制定下一阶段实践的研究计划与方案。同时,项目园需结合本园的研究基础及本土资源,进行资源的整合和梳理,建立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库。借助专家的力量,围绕资源库中的文化资源,形成园本课程方案。项目园要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课程的实践与探究,每学期应组织交流研讨,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反思总结,通过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四)培养一批具备文化育人能力的骨干教师全区内遴选1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邀请番禺本土非遗传承人以及文化相关教育专家,为我区培训一批具备“文化育人”能力的骨干教师,通过讲座培训、参访工作室等活动形式,系统提升幼儿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帮助梳理文化育人意识,加强文化知识储备。同时,以课题项目为抓手,鼓励幼儿教师在课题项目中重点研究文化育人的价值,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岭南文化的元素,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岭南文化中的优秀品质,通过课题项目的申报加深对岭南文化内涵的理解,增强教师和幼儿的文化自信。(五)打造一批传承岭南文化记忆的教玩具通过专家团队的引领,结合幼儿园社区资源开展相关调研,挖掘本土特色的岭南民间游戏以及对应的教玩具。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结合番禺本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依据其年龄特点设计与研发具有岭南特色的教玩具,包括醒狮、跳竹竿、竹蜻蜓、翻花绳、飞机榄等玩具,增进幼儿的文化认同和自信,让幼儿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记住乡愁。同时,鼓励教师积极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开发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玩具,为教育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六)提炼一批文化育人精品课重点建设30个可视化幼儿园岭南文化精品课程,着力提升幼儿教师文化育人教学水平。各项目园深度挖掘岭南文化素材,寻找和挖掘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经过创造和转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开发设计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主题课程、区域课程以及集体课程资源,2023年首批课程资源着力打造30个岭南文化精品课程,将岭南游戏作为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游戏化实践,以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渗透生活体验和价值引领,将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引入课程,使幼儿获得“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心理体验。在课程实践中,幼儿教师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行为,研磨游戏教学方法,根据本地资源形成系统完善的岭南游戏课程体系。(七)开发一套亲子育人指导手册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岭南文化资源,在番禺行政地图的基础上,发掘番禺独具特色的美食、建筑、手工等非遗文化资源。组织项目园教师撰写一套(本)基于番禺的岭南文化育人家长指导手册(地图),从幼儿学习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贴近幼儿生活经验,适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方式开发番禺本土的文化资源,让家长能根据资源手册开展相关亲子活动,了解自己所处的地域,使幼儿丰富和提升学习经验,增进家长与幼儿的亲子关系,丰富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同时,充分开发社区资源,助力幼儿园的社区场景化课程建设。(八)搭建一个智慧教育平台搭建区域的智慧教育平台,经过2至3年的努力,实现平台体系协同化,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区域学前教育“三化平台体系”:即网络运维顺畅化,基本具备支撑平台稳定运行、性能可靠、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条件;精品资源体系化,基本建成导向正确、科学专业、覆盖广泛的高质量学前教育资源体系;融合应用常态化,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平台资源教与学成为新常态。重点完成“三项任务”:即系统完善平台整体架构,“智慧教育平台”重点承载面向幼儿园的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分发共享机制,将平台资源分布式部署到各教育指导中心,全区各园所可直接使用这个平台;开发汇聚各类优质资源,聚焦服务全面育人,开发汇聚岭南文化育人的相关优质资源;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应用,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岭南文化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专项小组负责岭南文化育人工作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岭南文化育人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岭南文化育人工作有序开展。(二)加强工作协调进一步完善对岭南文化育人工作的统筹协调,积极同区文广旅体局、区图书馆、区博物馆等机构部门沟通资源平台支持工作,制定同各有关部门的资源共享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优化岭南文化育人工作经费投入结构,确保资金使用合理规范到位。(三)加强课程评价岭南文化课程的评价主体需要多元化。主要是教师、幼儿自身、同伴、家长等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幼儿发展及教育活动进行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岭南文化课程的评价方式需要多元化。在构建岭南文化园本课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适用于幼儿园开展岭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目的在于了解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岭南文化活动发展了哪些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活动方案、教师的教学进行调整和完善。总结性评价适用于对幼儿园开展各种岭南文化活动完成之后,目的在于评价岭南文化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总体效果。(四)加强示范辐射依托岭南文化育人教育成果展示、讲座活动、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广泛传播岭南文化育人工作成果,引导大众了解幼儿园的岭南文化园所特色以及我区文化育人工作的内容。扩大宣传幼儿园教师师德模范,树立教师积极形象,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营造关心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五)加强经费保障加强相关经费的保障工作,为文化资源平台搭建、文化育人课程建设、文化育人示范园创建等系列文化育人建设工作提供相关经费支持,做好区域岭南文化育人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