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3000字以内.docx
批准立,更年份2012通过骏收年份2015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22年1月I日2022年12月31日)示范中心名称:环境与生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大学)示篦中心主任:示范中心联系所在学校名所在学校联系:电话:62751418W010-627511742023年6月5日填报第一部分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3000字以内)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2022届,本科生毕业学生86人,其中城乡规划12人,环境科学40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2人,生态学专业10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2人。2022届本科毕业生共计86人,其中国内升学65人,占比75.6%;境外深造8人,占比9.3%;就业13人,占比15.1%。总体来看,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以继续深造为主,约85%的同学继续国内读研或出国深造。(二)人才培养成效本科科研取得了突出成果。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中心直接支撑了全校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并且辐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几个专业绝大部分本科生的本科科研项目,2021年有85名拔尖计划人才项目学生在中心开展研究工作,学生受到从文献调研到论文撰写等环节的系统训练。学生除掌握了基本科研技能外,还大大提高了科研兴趣、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受疫情影响,2022年申请出境交流学生仅有1名,前往美国交换访学。我院开设的“一带一路国际实习”课程受疫情影响也未开展。二、人才队伍建设(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2022年城市与环境学院有全日制教研系列教师83人,其中教授39人,长聘副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助理教授14人,预聘副教授1人,讲师3人,副研究员1人。(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中心依托学校、学院的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科研水平高的新体制青年教师。结合设立实险教学关键岗位等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投身到实验教学中来。中心长期坚持以老带新、在职深造、学术交流相结合的路线,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优良的条件:教学督导组、老教师对年青教师的传、帮、带;积极为青年教师在职深造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进行国内、国外学术交流等措施的实施,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中心建设了以实验课程主持人为主的实验教学团队,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建设;建立了实验课程主持人和理论课主持人联席会议制度,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实现理论与实验教学的互补互动,做到实验教学和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2022年度北京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有6项,涉及专业建设、实践育人、重点课程等。序号2022年结题项目名称负责人1北京大学本科生思政实践课程与专业实习有机融合实践探索一一以城市与环境学院为例张新平2产业地理学重点课程建设童昕3气象观测与天气气候分析实习赵昕奕4世界自然地理课程建设彭建5环境健康跨学部交叉学科专业建设卢晓霞6面向空间治理的规划实践实习教学创新探索林坚2022年度申请立项北京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有5项,涉及专业建设、实习时间、思政建设、重点课程等。序号2022年立项项目名称负责人1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探索林坚2环境健康交叉学科专业科研实践体系建设卢晓霞3构建参与式与应用性并重的人文地理学导论教学体系冯健4环境科学野外综合实习课程思政建设李喜青5“环境地学”课程思政建设_徐福留(二)年度科研成果概况2022年,城市与环境学院科研成果丰富,获批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发表国际论文154篇,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正刊2篇,Science正刊2篇,在Nature及Science子刊、PNAS等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16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英文著作1部;方精云院士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朴世龙院士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胡燮研究员入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自然灾害青年科学家,林坚教授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科技创新团队,戴林琳、刘涛研究员入选青年科技人才,多名教师荣获中国地理学会科技奖励;“生态系统一体化修复与可持续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立项建设,塞罕坝站成功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示范中心积极开展虚拟仿真课程建设以及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工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进程。鼓励老师们申报教学改革项目与实验教学环境建设项目,在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的同时,也锻炼了实验教学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林坚老师牵头的“多学科交叉的国土空间规划虚拟教研室”获批首批重点领域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童昕老师主导的人文地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多门实验课程提供线上调查与模拟环境,带领同学们足不出户进行社会学调查,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示范中心积极开展各类交流研讨活动,与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事宜,未来将通过建立研究院等多种合作形式,推动打造新型智库体系,充分发挥咨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重要功能。五、示范中心大事记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继续深入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健康交叉专业方向建设。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生态学四个专业的辅双人才培养。虚拟教研室建设:林坚老师牵头的“多学科交叉的国土空间规划虚拟教研室”获批首批重点领域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生态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等专业的暑期实习实践中加入劳动教育学时。综合自然地理学野外生态学入选北京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刘鸿雁老师指导的学生彭若男、林坚老师指导的学生高远获得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刘鸿雁老师获得北京高校教学名师,贺灿飞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唐志尧获得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示范中心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虽然示范中心从原校内办公地点搬入新址,软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但随着教研老师队伍与学生数量的增加,各位老师所属的实验空间严重不足,同时教学实验平台与公共实验平台空间也无法满足现有教学科研的要求。其次示范中心实验技术支撑人员后备队伍不足。环境、生态以及人文地理专业,目前实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无法支援各系所开展实验教学及野外实验课程,同时在仪器管理、维护和维修方面,也需要补充专业人员。同时,示范中心在建设国家野外观测台站和虚拟仿真平台等方面尚需进行技术突破,主要包括重要仪器装置研发、野外观测台站监测技术研究、建设虚拟仿真预警平台等方面,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安全预警与演练。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北京大学一直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在学科建设经费规划中,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和公共平台的建设、基础条件的建设费用各占三分之一。学校制定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北京大学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规定、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办法、北京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明确提出了:实验教学队伍对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实验课教学梯队和技术支撑队伍。学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和技术队伍的培训和交流,并设立“北京大学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以及“北京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以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22年度,校级主管部门为学院实验室补充三台应急柜,用于应对实验室突发事故。在学院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学院荣获2022年度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学科建设经费,为学院平台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生态系统一体化修复与可持续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立项建设,塞罕坝站成功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些工作大大提升了示范中心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注意事项及说明:1 .文中内容与后面示范中心数据相对应,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等词。2 .文中介绍的成果必须有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的署名,且署名本校名称。3 .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第二部分示范中心数据(数据采集时间为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示范中心名称环境与生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大学)所在学校名称北京大学主管部门名称教育部示范中心门户网址示范中心详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逸夫二楼邮政编码100871固定资产情况建筑面积3317平方米设备总值19884.42(万元)设备台数9166经费投入情况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直属高校不填)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82.78万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出生职称职务工作学位备注年份性质陶淘男1950院士主任教师、管理博士王红亚男性1958教授教师哲学博士3傅伯杰男性1958教授教师博士4方精云男性1959教授教师理学博士5唐艳红男性1959教授教师理学博士6李双成男性1961教授教师理学博士7刘耕年男性1962教授教师理学博士8吴必虎男性1962教授教师理学博士9徐福留男性1962教授教师哲学博士10李宜垠女性1963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11王仰麟男性1963教授教师理学博士12陆雅海男性1963教授教师理学博士13曾辉男性1964教授教师理学硕士14王学军男性1964教授教师理学博士15柴彦威男性1964教授教师文学博士16邓辉男性1964教授教师博士17张家富男性1964教授教师哲学博士18吴健生男性1965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19李有利男性1965教授教师理学博士20胡建英女性1965教授教师工学博士21贺金生男性1965教授教师理学博士22陈彦光男性1965教授教师理学博士24陈耀华男性1966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25郑成洋男性1966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26PHILIPPECIAIS男性1966教授教师博士27楚建群女性1967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28董豫赣男性1967副教授教师工学硕士29刘文新男性1967教授教师哲学博士30赵昕奕女性1968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31宋峰男性1968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32刘鸿雁男性1968教授教师理学博士33沈泽昊男性1968教授教师理学博士34曹军女性1969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35蒙冰君女性1969工程师干部理学学士36沈文权男性1969讲师教师理学博士37林坚男性1969教授教师理学博士38曹广忠男性1969教授教师理学博士39吉成均男性1970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40朱东强男性1970教授教师博士41蒙吉军男性1971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42阴劫男性1971讲师教师理学硕士43李本纲男性1971教授教师理学博士44李喜青男性1971长聘副教授教师哲学博士45卢晓霞女性1972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46王娓女性1972副教授教师博士47贺灿飞男性1972教授教师理学博士48王喜龙男性1972教授教师博士49赵淑清女性1972长聘副教授教师博士50刘峻峰男性1974长聘副教授教师哲学博士51童昕女性1975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52张照斌男性1975副教授教师博士53冯健男性1975长聘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54赵鹤军男性1975教授教师理学博士55朴世龙男性1976教授教师理学博士57唐志尧男性1976教授教师理学博士58彭建男性1976教授教师理学博士59程和发男性1976教授教师博士60王开存男性1977教授教师博士61黄崇女性1978工程师干部理学博士62王志恒男性1978教授教师理学博士63姚蒙女性1978副研究员教师理学博士64付晓芳女性1979高级工程师干部理学博士65王长松男性1980助理教授教师理学博士66王惜女性1980助理教授教师博士67戴林琳女性1981副教授教师工学博士68朱江玲女性1981高级工程师干部理学硕士69万祎男性1981教授教师理学博士70周丰男性1981教授教师理学博士71朱彪男性1981长聘副教授教师哲学博士72华方圆女性1981助理教授教师理学博士74马亮男性1982助理教授教师博士76朱晟君男性1984长聘副教授教师博士77王少鹏男性1985助理教授教师理学博士78沈国锋男性1985助理教授教师博士79彭书时男性1986长聘副教授教师理学博士80马燕女性1987高级工程师干部博士81刘涛男性1987助理教授教师哲学博士82王旭辉男性1987助理教授教师博士83朱丹女性1988助理教授教师博士84吴龙峰男性1988助理教授教师博士86张尧男性1989助理教授教师博士87胡燮女性1989助理教授教师博士89陶渤男性1950教授教师博士90冯长春男性1957教授教师博士91周力平男性1957教授教师博士92王的男性1962副教授教师博士98倪晋仁男1962院士副主任管理,教学博士院士2015,杰青1996,博导99王奇男1971教授副主任管理,教学博士博导100张远航男1958教授管理,教学博士院士2015,博导101朱彤男1963教授管理,教学博士院士,长江学者200()大y八、青1999,博导102曾立民男1967教授级高工教学硕士103胡敏女1966教授教学博士长江学者2012,杰青2010,博导104童美萍女1977教授教学博士优青2014,博导105刘阳生男1968教授教学博士博导106刘兆荣男1971副教授管理,教学博士107谢曙光男1975副教授教学,管理博士博导108戴翰程男1984长聘副教授教学,管理博士博导109杨武霖男1989助理教授教学,管理博士博导110刘思彤女1983长聘副教投教学博士青年长江2019,优青2019,博导111郭松男1982长聘副教授教学博士博导112赵华章男1974教授教学博士杰青2019,博导113晏明全男1976长聘副教授教学博士博导114籍国东男1973教授教学博士博导115刘文男1986助理教授教学博士博导116董华斌男1988副研究员教学,技术博士117陈倩女1983高级工程师教学,技术博士118王婷女1987高级工程师教学,技术博士119许伟光男1779高级工程师教学,技术博士120陈仕意男1989工程师教学,硕士技术注:(1)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包括教学、技术和管理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具有多种性质的,选填其中主要工作性质即可。(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二)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份职称国别工作单位类型工作期限1丘清燕女1988讲师中国福建农林大学访问学者2022.09-2023.072毛兵女1982副研究员中国南宁师范大学访问学者2022.09-2023.073史传奇男1987讲师中国哈尔滨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访问学者2022.09-2023.074男1983教授中国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访问学者2022.09-2023.075艾合买提由买买提男1978高级工程师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征地事务中心访问学者2022.09-2023.076张先亮男1985副教授中国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访问学者2022.09-2023.077张东海男1989讲师中国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访问学2022.09-2023.07术学院者8陈凯男1985副教授中国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访问学者2022.09-2023.079董伟欣女1983副教授中国河北开放大学教学支持部访问学者2022.09-2023.0710陈肖飞男1986副教授中国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22.09-2023.0711冯颖女1985副教授中国西北政法大学访问学者2022.09-2023.0712全诗凡男1985副教授中国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访问学者2022.09-2023.07注:(1)流动人员包括校内兼职人员、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三)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份职称职务国别工作单位类型参会次数1李本纲男1971正高级主任委员中国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校内专家12刘鸿雁男1968正高级副主任委员中国北京大学城市与环论学院校内专家13王奇男1971副高级副主任委员中国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校内专家14胡洪营男1963正高级委员中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校外专家15王遵尧男1963正高级委员中国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校外专家16鞠美庭男1962正高级委员中国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1%校外专家17江源女1962正高级委员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校外专家18李保国男1964正高级委员中国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校外专家19刘水男1969正高级委员中国深圳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专家1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三、人才培养情况(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序号面向的专业学生人数人时数专业名称年级1生态学20206(17+80)*6=5822环境科学20192138*21=7983环境科学与工程2019级251444环境科学与工程2020级3550885环境科学与工程2021级3141286环境科学与工程2022级501696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实验项目资源总数39个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38个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12n实验教材总数2种年度新增实验教材2种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脸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三)学生获奖情况学生获奖人数1人学生发表论文数3篇学生获得专利数。项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序号项目/课题名称文号负责人参加人员起止时间经费(万元)类别1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探索林坚2022.1-2022.12a2环境健康交叉学科专业科研实践体系建设卢晓霞2022.1-2022.12a3构建参与式与应用性并重的人文地理学导论教学体系冯健2022.1-2022.12a4环境科学野外综合实习课程思政建设李喜青2022.1-2022.12a5“环境地学”课程思政建设徐福留2022.1-2022.12a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1)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赚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研究的课题。(二)研究成果1.专利情况序号专利名称专利授权号获准国别完成人类型类别1基于荧光定量PCR筛选痕量内分泌干扰物的试剂盒及方法ZL.7中国张照斌等发明专利合作完成-第二人2一种生态节能环保型河流净化装置ZL.4中国朱江玲等发明专利合作完成-第一人3一种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精准识别水体中未知微生物群落的方法ZL.0中国陈倩合作完成第一人4一种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富集解析过程的前处理装置ZL.4中国曾立民合作完成-第一人5一种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X中国籍国东合作完成-第一人6乙二胺接枝氧化石墨烯改性聚氨酯载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ZL.6中国籍国东合作完成第一人7一种多层氧化石墨烯改性微生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ZL.0中国籍国东合作完成-第一人8增强型段基化石墨炜改性聚氮酯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3中国籍国东合作完成-第一人9一种改善废弃聚氨酯载体表面生物相容性的方法ZL.2中国籍国东合作完成第一人10一种酰胺化石墨烯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X中国籍国东合作完成第一人11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ZL.2中国籍国东合作完成-第一人12检测气体中羟基自由基含量的方法ZL.9中国朱彤合作完成第二人13一种可催化氧气降解高盐废水中有机物的氟改性牯酸镁及其制备方法ZL.4中国赵华章合作完成-第一人和应用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多个中心完成人只需填写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4)类型:其他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他。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他。(以下类同)。2 .发表论文、专著情况序号论文或专著名称作者刊物、出版社名称卷、期(或章节)、页类型类别1Environmentaleconomicgeography:Recentadvancesandinnovativedevelopment贺灿飞geographYANDSustainabILITY3,2SCI(E)Journal2Whatcanevolutionaryeconomicgeographylearnfromglobalvaluechainandglobalproductionnetworkresearchondevelopingandemergingeconomies?贺灿飞AREADevelopmENTANDPOLICY7,2SCI(E)Journal3Environmentaleconomicgeography:Recentadvancesandinnovativedevelopment彭建GEOGRAPHYANDSustainabILITY3,2SCI(E)Journal4Responsesofsoilmicrobialcarbonuseefficiencytowarming:Reviewandprospects朱彪SOILECOLOGY1.ETTERS4,4SCI(E)Journal5Therhizosphereeffectonsoilgrossnitrogenmineralization:Ameta-analysis朱彪SOILECOLOGY1.ETTERS4,2SCI(E)Journal6Influencingfactorsand朱彪SOILSCIJourpartitioningmethodsofcarbonatecontributiontoCO2emissionsfromcalcareoussoilsECOLOGY1.ETTERS(E)nal7Seasonalchangesinsoilproperties,microbialbiomassandenzymeactivitiesacrossthesoilprofileintwoTibetanalpineecosystems朱彪SoilEcology1.ettersSCI(E)Journal8WhatcanevolutionaryeconomicgeographylearnfromglobalvaluechainandglobalProdUCtionnetworkresearchondevelopingandemergingeconomies?朱晟君AREADevelopmENTANDPOLICY7,2SCI(E)Journal9TheHeterogeneousEffectsofMultilevelLocationonFarmlandAbandonment:AVillage-LevelCaseStudyinTai,anCity,China曹广忠LAND11,8SCI(E)Journal10Doeslocalplanningoffast-growingmedium-sizedtownsleadtohigherurbanintensityortosprawl?CasesfromZhejiangProvince曹广忠CITIES130,SCI(E)Journal11Stayorleave:HowmigrantsrespondtodispersalpoliciesinBeijing曹广忠PopulatioNSPACEANDPLACESCI(E)Journal12Effectsof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onIitterfallphenologyinfourevergreenbroad-leavedforestsof陈效逑BIOTROPICA54,3SCI(E)JournalsouthernChina13Normalizingandclassifyingshapeindexesofcitiesbyideasfromfractals陈彦光CHAOSSOLITONS&FRACTALS154,SCI(E)Journal14Definingurbanboundariesbycharacteristicscales陈彦光COMPUTERSEnvironmENTANDURBANSYSTEMS94,SCI(E)Journal15Synergyofnitrogenvacanciesandintercalationofcarbonspeciesforenhancingsunlightphotocatalytichydrogenproductionofcarbonnitride程和发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314,SCI(E)Journal16Enhancedimmobilizationofcadmiumandleadadsorbedoncropstrawbiocharsbysimulatedagingprocesses程和发EnvironmENTALPOLLUTION302,SCI(E)Journal17Auto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