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497919
资源大小:241.31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荔湾区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docx
附件1荔湾区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06月目录引言1一、发展基础及形势1()不出1(二)产业发展形势8二、总体要求10()才曰1。(二)基本原则10(三)发展目标H()歧13三、聚焦高价值领域,塑造荔湾特色产业体系18(一)强链:巩固提升优势特色产业18(二)延链:培育壮大战略支柱产'Ilz21(三)引链:谋划发展新兴前瞻产业27四、建设高品质载体,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30(一)优化空间布局,打造高质量产业园区30(二)完善实施路径,加强产业载体供给38五、推动高水平开放,实施五大重点任务43(一)实施“融湾同城”任务,促进区域新协同43(二)实施“梯队培育”任务,激发主体新活力45(三)实施“四化融合”任务,提升产业新效能47(四)实施“创新引领”任务,培育发展新动能48(五)实施“厚土培植”任务,打造营商新高地49六、保障措施50()力)弓虽50(二)加大资金支持51(三)强化政策保障51(三I)日各头彳古¾52附件53引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响应国家、广东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战略要求,贯彻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广州市委“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落实荔湾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报告提出的“要大力发展以现代都市工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业共同发展的实体经济,要加快制定全区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实体经济为本、现代都市工业当家的产业发展方向“新要求。科学编制和实施荔湾区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对推进荔湾区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州市荔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编制,是指导未来荔湾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一、发展基础及形势(一)产业发展基础1.发展现状工业发展稳中向好。2022年荔湾区工业增加值315.3亿元,比上年增长5.0%,约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5.9%。近5年荔湾区工业增加值规模稳步扩大,从2018年的236.5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315.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8年24.1%逐步提升至2022年的25.9%o表12018年-2022年全区工业增加值情况表年度产值(亿元)增速()占GDP比重()2018年236.52.024.12019年248.82.822.52020年263.81.324.52021年299.87.024.92022年315.35.025.9数据来源:荔湾区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摸查报告(2022年)工业行业门类齐全。按照行业大类分,荔湾区拥有全国31个制造业大类中的28个。荔湾区企业数量排在前列的主要行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为36家、68家、76家。优势产业持续增长。2022年荔湾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最高的行业为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中烟草制品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近5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同比增速分别为5.5%.16.0%o2022年,全区前20强工业企业产值约占荔湾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2.7%o传统产业加速转型。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87家,近50%的规上工业企业设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广州卷烟厂目前已完成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由厂钢集团、万宝集团、万力集团联合重组的广州工控集团,落户荔湾并重点发展高技术制造产业,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2 .发展短板区域地位亟需提升。荔湾区工业产业规模在全市占比较低,2022年荔湾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1.2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o2021年荔湾区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69.8亿元,在全市各区中位列第1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68.8亿元,在全市各区中位列第7。工业息产值(亿元)一工业总产灌增速<%>图12021年广州市各区工业总产值及增速数据来源:广州统计信息手册(2022年)产业结构有待优化。2022年荔湾区烟草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45.5亿元、23.3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1%、6.3%o新兴制造业企业数量偏少,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之和仅占全区工业企业总量的10%o以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尚处于萌芽期,远未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医药制金史“用戊备制也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建此 有色金工冷燥及压加工业 专用设齐制通业卬剧史及记录媒介的复制0 005000100.001S0 00200 00250 00300 00畿惧以上工业息产值(亿元)图22022年荔湾区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数据来源:荔湾区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摸查报告(2022年)创新能力需要增强。2021年荔湾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数121个,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78.4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0.7%。2022年,荔湾区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有38家,其中研发费用在5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9家。荔湾区专精特新工业企业有27家,占全区专精特新企业(79家)的34.2%。荔湾区高端人才相对缺乏,技术产业人才吸引、创新应用和服务能力与海珠、天河等区差距较为明显,创业创新能力与广州中心城区地位不匹配。空间资源日趋紧张。现状工业用地总量少、产业用地储备不足,缺乏成片连片产业空间,“三旧”改造、城市更新重构利益平衡机制难度大,无法承载大批量投资项目或大型产业项目。根据2020年变更调查数据推算,全区工业用地(含仓储)约6.4平方公里,规模较小。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工业用地总体开发强度低,城镇空间分散式布局,全区工业用地(含仓储)图斑830余个,单个图斑面积仅约0.8公顷,土地资源整合难度大。拥有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的产业空间载体稀缺,资源低效化、设施小型化、形态碎片化、环境低质化问题凸显,缺乏高品质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仍需优化。大企业未能有效带动中小企业形成核心集聚区。荔湾区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南部片区,其中海龙、东沙、冲口、桥中、石围塘、中南、东漱街等7个街道工业企业数量超过IOo家,北片区多为规模较小的简单制造、贴牌委外加工和委托加工贸易企业。荔湾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要集中在东沙街道、沙面街道,2022年东沙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0亿元,约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0%,沙面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3亿元,约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o40035030252015105期三艇枉期三三於期超四R妈车爽朗相迎出OD照迩枉能»群星»三三I法理娼治W州题出照般程媚»墀要曙mJK赛费般'«?器去照卬酒岖a器三妪口坦三年龄法州三畏想图3荔湾区各街道工业企业数数据来源:荔湾区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摸查报告(2022年)4320I1512871696672435311301296162126550383332彩虹街1街9tt华街S村街三街三中南笛1岭*'快运天溶«:遨华林富青龙街三桥中三r三岸口«1沙面街遒图42021年荔湾区各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数据来源:荔湾区统计年鉴(2021年)生产要素成本较高。由于中心城区的区位特征和用地“退二进三”的转变,荔湾区工业用地成本较高。荔湾区工业用地出让地价约600万/亩,远高于黄埔、南沙、白云以及南海等。根据广州市交监中心(租赁所)数据,2021年荔湾区工业用房租金30元111月,高于全市工业用房租金平均水平14.8元/面月,仅次于越秀、天河、海珠。荔湾区劳动力成本较高,一方面中心城区生活成本偏高,从业人员待遇要求高,另一方面商贸、服务业对从业人员吸引力强,加剧制造业企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3 .发展优势区位条件优越,湾区发展极点。荔湾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荔湾区作为广佛同城桥头堡,是与佛山联系最为紧密的区域,与佛山有着深厚的同城交流历史基础。荔湾区处于“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先导区及“荔湾-南海”试验区中,并且同时位于广佛南北生态文化带、广佛科技创新走廊、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新极核之中,未来将先试先行,引领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促进同城化深入推进,形成以创新产业为引领的广佛极点,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现代工业起源,产业底蕴深厚。凭借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荔湾成为广州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地、集聚地和主阵地。1865至1936年间,在荔湾创立的“行业第一家”有4个,包括中国第一家柴油机厂、华南第一家啤酒厂、广州第一家私营机器厂、广州第一家自来水厂。荔湾近代民族工业门类较全,重工业、轻工业相伴产生、齐头并进,对当时省城乃至广东多个行业的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大批工业企业在荔湾生根发展,为荔湾乃至广州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世纪50年代,荔湾西村、白鹤洞、东沙等地建设了造船、钢铁和机械制造等一大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初期,荔湾是广州工业发展的先行地,北片有广州自来水厂、广州水泥厂、广州啤酒厂等10余家大中型企业,南片有以广州钢铁厂、广州造船厂为代表的重工业企业。高端平台集聚,配套设施齐全。白鹅潭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白鹅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纳入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发展规划,东沙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海龙围科创区建设驶入快车道,白鹤沙地块、龙溪大道地块、岭南V谷等产业载体加速建设,海龙科技创新产业区纳入“广佛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规划,将打造成广深科技走廊上的重要节点。荔湾区累计建设5G基站3093个,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推进综合管廊、消防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建设。2016-2020年,荔湾区共开办24所公建配套学校(园),新增教育用地20.2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8840多个。全区医疗机构达230个,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3.86个,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病床位数增至7.04张。(二)产业发展形势1.全球产业链重构,工业模式不断变革2018年以来美国挑动国际贸易争端,叠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全球产业链布局加速内敛、全球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被削弱。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形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产业分工格局不断变革,颠覆性技术创新将重构生产生活方式。全球趋势变革为荔湾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集聚国际要素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机遇。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肩负着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重大任务。大湾区建设不断加速,为产业合作发展带来广阔空间,也为荔湾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了重大机遇。广州、佛山两市携手编制“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合力建设包括“1个先导区和4个片区”的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推动两市在各个领域实现全面互联和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广佛全域同城化。荔湾自古以来就是广佛交流的门户地区,充分利用“1+4”广佛全域融合的契机,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格局。3 .广州提出“制造业立市”,加强工业空间保障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202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广州市各区加强工业用地保障,夯实空间载体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布局培育制造业特色园区,实施土地要素优先保障。荔湾区大力发展以现代都市工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对烟草制造、医药制造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传统制造向“专精特新”转型升级。荔湾区需要充分考虑现代都市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为现代都市工业留足发展空间。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广东省委“131(F具体部署,切实贯彻广州市委“二次创业”以及“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发展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这一目标,根据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以现代都市工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业共同发展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革新产业布局,壮大现代都市工业,将荔湾打造成为全国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二)基本原则系统谋划,质效优先。在保持现代都市工业合理增速基础上,加快都市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大力发展前沿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奋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和核心产品向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引领,空间支撑。坚持产业发展与空间格局相匹配、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相衔接,强化产业功能导入,提升城市空间发展质量。优化现代都市工业载体空间布局,促进增量集约利用和存量提质增效,打造工业楼宇、产业园区等适应荔湾区现代都市工业发展需求的高品质空间载体。产城融合,聚集要素。发挥中心城区特有要素资源比较优势,以构建现代都市工业生态为引领,推动现代都市工业与科技、人才、金融等资源协同、融合、裂变,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资源精准配置和高效增值。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按照规律培育市场主体,集聚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产业要素。更好发挥政府在空间开发管制、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政策机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为产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生态。区域联动,开放合作。落实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加强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沿线城市和地区的全方位合作,支持企业在湾区范围内整合配置研发、制造、市场和服务资源。以广州都市圈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重大平台功能,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三)发展目标到2027年,荔湾区主导和引领性现代都市工业产业体系初步确立,现代都市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形成与现代都市工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达到以下目标: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到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60亿级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o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提高现代都市工业的发展质量效益,到2027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15%,工业用地地均增加值不低于70亿元/平方公里。创新能力不断突破。创新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到2027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不低于5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不低于1.8%。产业空间不断优化。到2027年,新增连片产业用地不少于2000亩,为现代都市工业预留充足发展空间,严格保护4.79平方公里工业产业区块。打造一批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园区和工业楼宇,提高现代都市工业发展空间利用效率。到2035年,现代都市工业增加值力争迈上“千亿”台阶,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空间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企业能级大幅跃升,全面建成涵盖全域、全链、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全面实现产业治理现代化,形成高质高效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表2荔湾区现代都市工业发展主要指标表类别序号指标单位2022年2027年指标属性规模体量1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371.21560预期性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930预期性质量效益3工业投资增速%>15预期性4工业用地地均增加值%/方里亿平公5070预期性创新能力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8预期性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个>500预期性要素保障7新增连片产业用地亩2000预期性8工业产业区块平方公里4.794.79预期性(四)发展策略1 .高站位协同推动三业融合以现代都市工业为纲,推动现代都市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传统商贸业互促互融,形成“制造引领、一体三面、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荔湾区位优势突出、工业基因深厚,在空间资源的约束下,应依托中心城区特有的物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资源,以技术密集型、价值高端、功能兼容性强的现代都市工业为战略抓手,着重发展与都市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附加值产品的轻型生产制造,链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生产性服务业为现代都市工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支持,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顺应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趋势,以延伸服务、提升价值为重点,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协同发展,以产业融合赋予服务业新的内涵和活力,不断催生生产性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实现现代都市工业规模化、智能化发展。传统商贸业是荔湾产业生态基底,量大类广有特色,体现千年商都底蕴。背靠荔湾交通优势,立足现代都市工业,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带动作用,加强品牌打造,高效整合产业链供应链,加快传统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2 ,高价值环节破解价格劣势瞄准“品牌化,结构化,尖端化”的价值赛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设计、研发、智造、品牌运营等产业链潜力板块、高附加值环节,精准引产。重点以品牌价值、设计价值、技术价值赋能制造,打造本土品牌,提升设计能力,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以高价值收益解决高成本劣势。以品牌价值赋能制造环节,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提升传统产业附加价值。充分挖掘荔湾传统文化要素,增强都市消费等品牌设计、创新和营销能力,创新发展“老字号”品牌,打造有特色的品牌和产品,培育中高端自主品牌,讲好“荔湾故事”,共塑“广州制造”品牌。以设计价值赋能制造,聚焦价值环节,推动都市工业从低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消费展示延伸,提高产品竞争力。支持设计赋能制造业、支持“设计+”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设计价值深度运用。以技术价值赋能制造,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促进智能制造集聚升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机遇,推动重点产业领域锻造科技创新硬核实力,精准遴选一批产业上下游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攻关需求,解决一批“卡脖子”短板问题,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专题1案例研究以品牌价值赋能制造环节。纽约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仍旧保留了服装等典型都市工业。历史上,纽约是美国重要的低成本纺织工业中心,后续不断向高端化、品牌化转型升级。1943年,纽约时装周诞生,依靠时尚杂志、媒体传播的影响力,孵化了Coach.MichaelKorsRalphLauren等本土流行品牌。纽约的城市先锋艺术和娱乐传媒产业蓬勃发展,流行文化赋能纽约时尚产业再度升级,逐渐引领全球风尚。纽约保留小型空间供企业从事成衣打版、马克排版和尺码放缩,裁剪和缝制以及样品制作。以设计价值赋能制造。深圳水贝珠宝产业集聚区是全国最大的珠宝产业集聚地,约占国内黄金珠宝批发市场份额的50%。水贝经历了从低端生产加工到文创消费的转型过程。上世纪80年代,珠宝加工、抛光、打磨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环节逐渐在水贝发展起来。随着珠宝种类和品牌开始增加,形成了集珠宝设计、珠宝加工和零售等多环节并存的格局。水贝强调产业转型,转向产品创意设计、博览会、拍卖等高附加值生产环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以技术价值赋能制造。佛山市三龙湾科技城的季华实验室部署了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半导体技术与装备、高端医疗装备等八个研究方向,支撑三龙湾高端制造业的集聚发展。三龙湾科技城是佛山技术密集型产值最高的地区,集聚着众多优质企业、重大项目,包括阿里云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富士康工业富联佛山智造谷等。三龙湾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世界机器人五大巨头落户于此,区域内工业机器人产值占全国市场的6%o3 .高品质载体支撑产业升级产业园区是广州市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主阵地,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等重要使命,园区强则制造强。以产业园区为重点战略抓手,进一步优化全区产业空间布局,联动现代都市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高水平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较高、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园区,构建现代都市工业“三园引领,多点支撑''总体布局,推动园区经济发展。结合荔湾区产业及空间发展目标,细化各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园区功能布局及实施路径,明确差异化发展指引。针对荔湾现状产业空间分布散、资源少、成本高的痛点,加快完善产业空间实施路径,按照“增存联动、点面结合”思路,加强高品质、低价格的现代都市工业发展空间供给,打造成片连片的产业空间。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优化工业产业区块布局。谋划增量用地,大力推动全域土地整备,探索增存联动、储改结合。积极引入市属、区属国企参与,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支持建设“只租不售”产业保障房,吸引中小微制造企业拎包入驻。盘活存量,积极推动城中村低效空间转型,有序改造村镇工业集聚区,提升国有低效工业用地。推动大项目供地、中项目供楼、小项目租赁厂房多层次供给方式,加强标准厂房建设管理,探索工业载体RErrS试点。4 .高水平开放破解规模困局基于现有都市工业规模偏小、烟草制造增速稳定、其他存量行业增长有限的现实基础,荔湾应融入湾区、联动广佛、借力广州,以高水平开放格局破解小规模困局。融入湾区科技创新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广佛极点、深港极点和珠澳极点三大极点,荔湾区地处广佛极点核心区,应紧盯定位、勇担责,融入湾区科技创新网络。加快拓展与港澳的创新合作,港澳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才及创新要素资源,联动港澳着力打造大湾区创新发展平台。以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集群为辐射对象,强化对珠西地区制造业的创新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荔湾区80%面积位于广佛高质量融合试验区范围,积极推进试验区先导区、荔湾-南海试验区建设,加强跨界地区合作共建,深化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发展。共建广佛产业协同生态圈,产业融合、创新联动,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产业链条,共建高端高质的产业协同生态圈,在造跨界地区形成连片成片产业空间。借力广州西部产业带发展机遇。广州西部产业带是广州制造业发源地,产业基础植根性深厚、特色突出,聚集了全市约5成的制造企业、约8成的批发市场、约4成的就业人口,以及4大客运枢纽、年客流量2亿人次。荔湾应借力西部产业发展机遇,强化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拓展荔湾经济腹地,参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供应链管理中枢,树立老城区动能转化与活力再生典范。三、聚焦高价值领域,塑造荔湾特色产业体系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针对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现代高端装备、软件和信创、人工智能等21个产业,建立以市领导为“链长”和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双链式“链长制”。荔湾区在广州市重点发展的21条产业链中,基础优势体现在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医疗与健康、时尚产业3条产业链上,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材料、半导体和集成电路4条产业链上具备发展潜力。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立足荔湾区产业基础,以“强链、补链、延链”驱动产业集群发展,巩固提升都市消费工业1个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3个战略支柱产业,谋划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未来产业3个新兴前瞻产业,构建荔湾区“1+3+3”的现代都市工业产业体系。(一)强链:巩固提升优势特色产业1.都市消费工业卷烟制造。依托广州卷烟厂,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卷烟工厂”的目标,结合制丝关键工序技术改造,推动“优化烟丝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指令性集成创新项目实施,优化烟草制丝设备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提高烟丝质量,提升产品结构和卷烟单箱税利。加强品牌培育,提高产品动销率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卷烟工业综合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物流系统,推动成品库智能物流项目建设,打通物流通道,提升卷烟物资运输保障水平。推动卷烟制造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系统谋划“5G+互联网”智慧工厂建设,推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落后老旧装备的改造步伐,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生产用能的精细化。专题2卷烟制造重点项目广东中烟萃取中心项目:进一步支持烤烟特征烟用精油萃取的研究推进、产品开发、生产应用,为精油萃取量产提供生产场地及配套设备设施,保障各卷烟厂烤烟特征烟用精油的生产应用供应。广州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技术改造项目:对现有卷烟分拣设备、仓储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包括增加储分一体设备,优化卷烟存储、分拣、配送相关的工艺流程及物流、人流动线等。时尚服装。充分利用荔湾时尚服装产业集聚态势和自身既有产业优势,实施品牌化战略,聚焦原料研发、设计、品牌渠道价值环节,以荔湾本土服装专业批发市场为基础,依托唯品会、名创优品等互联网信息技术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批发、新零售模式。打通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鼓励平台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引导时装服饰企业充分对接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小单快返、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等模式。利用大业设计等龙头设计公司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设计创新、技术创新为重点,鼓励都市消费制造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挖掘文化资源,充分融入西关文化和广绣元素,加强时尚设计、流行预测、商品策划,加快抢占高端定制美装行业制高点,打造时尚设计师集聚平台、时尚品牌发布推广平台。预制食品。荔湾区作为岭南美食文化的核心代表,拥有众多老字号餐饮品牌,依托广州酒家、白天鹅宾馆、泮溪酒家等业内知名美食品牌,以优化产品、打造品牌为重点,建立预制菜标准体系,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推动预制菜走向区域市场。提高预制菜产业创新能力,支持食品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产品品类、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原料品质数据化、预制菜标准化、营养健康化以及预制菜口感口味复原研究。支持龙头企业构建“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咖工配送链体系,推动预制菜冷链仓储物流建设,推动社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健全食品冷链物流建设和运行标准。珠宝玉器。发挥华林玉器城、华林玉器街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全国影响力,大力支持企业提高工艺技术、提升产品供给侧水平,通过质量、设计、品牌升级发展高端产品,推动玉石、翡翠、贵重金属等饰品行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加强消费品原创设计能力,以文化元素、设计创新赋能产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和消费场景,强化产品个性化、时尚化特征,鼓励消费品企业加强产品更新迭代,为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提供优质高端产品。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定制服务,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将荔湾打造成为珠宝玉器主题的旅游目的地。专题3都市消费工业重点工程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应用数字化技术,引导都市消费工业企业充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柔性化生产。推动时尚服装、珠宝首饰、食品制造等领域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产品迭代,深化市场分析预测,把握市场机遇,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鼓励企业通过SC、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宣传和培育力度:实施“名品名企名家名区工程”,引导企业将产品与荔湾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提升文化品位。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品牌优势,以优势促名牌,以名牌带优势。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海外品牌,支持自主品牌在境外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促进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推进消费模式智能升级:积极培育移动支付、新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都市消费工业发展。(二)延链:培育壮大战略支柱产业2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中药制剂。在广州的医疗与健康产业链中,荔湾应当发挥自身中医特色与优势,聚焦中医药分链。依托白云山中药饮片、和翔制药以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等企业机构,利用好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的驱动作用,以经典名方、名优中成药等为基础培育现代中药大品种,加快作用机理明确、物质成分可控、临床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的中药品种的生产制造,发展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加快新型中药饮片、中药剂型改造等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围绕心脑血管治疗和清热解毒等现代中药,重点发展具备中药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产品和配方颗粒药物等新型中药产品。组织开展疗效确切中药大产品的二次创新开发研究,积极发展基于中药原理的中药保健品、药妆化妆品等,开展名贵中药材的人工替代品的研究,提高中药产品附加值。专题4中医药产业重点工程广州市中药饮片行业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重点技术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中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广药集团第三方检测平台,建成中药现代化研究检测重点实验室,依托实验室完成不少于30个品种的质量标准研究,推进一批中药新产品如食品、新型饮片的研发,推进中药国际质量标准研究,申请中药相关专利,建设南药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开展大湾区中药智能制造项目研究。中医药健康产业区:围绕大参林运营中心、大翔药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全产业链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从研发、临床到养老、保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特色中医药产业聚集地。智能健康产品。围绕家庭和个人医疗、保健、养老需求,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可穿戴医疗装备、医用机器人等新型医疗器械设备,应用仿生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发展针对重大疾病诊断的简易、便捷试剂盒(纸)、分子影像诊断试剂及基因测序技术(试剂盒)产品研发成果产业化。围绕健康养老领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老年智能一体化可穿戴设备、基于老年行为分析的监测设备、家用医学分析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协同发展。加强智能健康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更多产品进入社区、商场、学校等场所,推动将传统的中医“望、闻、问、切”疗法通过现代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数字化。专题5智能健康重点工程实施“医药健康+数字”融合工程。打造全国医药健康数字服务中心,加快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药物早期研发、药物临床数据分析、医学诊断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形成生物数据集成开发应用领先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智能医学影像、智能诊疗、智能健康管理等数字服务业态。3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芯片研发制造。契合广州在基础层的发展导向,引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企业,以1906科技园改造升级为契机建设荔湾智能芯片产业研发集群,以海龙围科创区为载体布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聚焦高端芯片研发,提升芯片设计能力,发展面板显示及触控驱动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家电芯片、MEMS传感器、高端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等专用芯片设计,引导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协同开发。依托区内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与佛山顺德芯片产业基地共建芯片制造产业链,精准定位产业链环节,以自主创新、规模发展为重点,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全产业链能级。人工智能应用。广州市初步构成梯次接续的人工智能企业生态体系,形成以应用层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荔湾区可以依托23唯品会、立白等企业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先进技术优势,重点发展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人工客服、智能供应链、智慧营销、智慧物流等应用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领域应用,面向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能终端等领域,重点发展智能导诊、语音电子病历、影像辅助诊断、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等技术,推动高端医疗中心的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制造业,加大智能传感器、高精度工业机器人、智能互联、自主无人系统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优化生产流程、自动收集处理生产数据,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运输效率,支持企业引进开发人工智能产品和系统,提供可推广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专题6人工智能重点发展项目“AI+”大健康产业:以大坦沙健康生态岛、医药港为立足点,面向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能终端等领域,重点发展智能导诊、语音电子病历、影像辅助诊断、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等技术,推动国际高端医疗中心的建设。“AI+”先进制造:依托珠江钢琴、卷烟厂、立白日化等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大智能传感器、高精度工业机器人、智能互联、自主无人系统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优化生产流程、自动收集处理生产数据,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推动人工智能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北斗通信。以海龙围科创区为载体打造北斗智创谷,以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为核心,打造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建设北斗展示体验空间。开展北斗卫星精准导航技术、突破位置信息挖掘与智能服务、高性能组合导航、终端性能检测认证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发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高灵敏度北斗导航产品及系统。加强北斗通信技术的应用,支持北斗应用服务企业与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产品设计和生产企业联合,推动北斗在民生服务、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领域应用,重点推动实施车辆定位导航、高精度位置服务、WiFi室内定位、动态位移监测、应急救援等北斗应用示范。专题7卫星导航和卫星互联网重点工程北斗交通应用: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及区域增强站,发展自主可控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促进各类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建成服务于综合交通的定位、导航和授时(PNT)体系。推动北斗系统服务公众出行,发展搭配北斗精准定位系统的车载导航、行车记录仪等设备,促进北斗系统在车联网、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北斗民生应用:开发基于北斗兼容型多模卫星导航芯片和嵌入式软件、个人移动信息终端芯片,通信卫星地面用户终端、便携式多媒体终端,以精准定位、及时联动为特色发展智慧养老、智慧旅游。开发遥感遥测产品、无人航空器,充分发挥北斗精准定位在抗灾应急发面的优势。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主要是指以卫星为接入手段的互联网宽带服务模式,卫星互联网使用碟型卫星天线进行双向数据通信。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运营服务、应用开发,加紧谋划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建设,打造全国太空互联网总部基地。4 .新材料产业增材制造(3D打印)。以广州市3D打印产业园为载体,支持企业研发制造3D打印机,重点关注3D打印耗材、工业设计、机械电子、模具研发等上下游环节。支持企业开展前瞻性研究和技术联合攻关,打造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3D打印研发产业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