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教育.docx

    • 资源ID:502269       资源大小:33.8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教育.docx

    2023-06-3003:35印教学研究订阅2023年3期收藏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吴柳燕唐昌国表1新课标中的跨学科主题学科跨学科主题内容设置七个一级主题,其中主题七“生物学与社会生物跨学科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型制作、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发酵食品制作三类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设置四个一级主题,其中主题四“跨学科主题学习”地理的设计包括制订学习目标、选取学习主题和内容、选择学习形式、选定学习场所、开展学习评价等环节。内容设置五个一级主题,其中主题五“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化学与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健康”“化学、技术、工程融合解决跨学科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挑战”“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设置五个一级主题,其中主题五“跨学科实践”包含物理“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C摘要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是新时代对核心素养的呼唉,也是解决当前分科教育弊端的可能途径。因此,探索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从关注跨学科概念的整合、跨学科学习主题的选择、跨学科课程的开发、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跨学科学习的新样态五个方面论述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跨学科微合教育的发展路径,从而有效消解原有分科教有模式的局限,并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带来可能。关健词新课程标准;跨学科概念;跨学科学习;跨学科融合教育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JA文章编号1005-4634(2023)03-0082-061研究背景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二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始于学校教育,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然会促进教育的变革。这种教育变革在2022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D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也是基础教育顺势而为的结果。在新课标中,"跨学科”成为高频词,出现了400多次。课程方案中出现1跨学科”的有6处,其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出现5次,不仅要求创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推动综合课程的实施,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而且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强调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2跨学科融合教育的价值和意义2.1 核心崇养呼唤跨学科融合教育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报告,将核心素养划分为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前者与特定学科领域和内容有关,后者跨越不同4M域且直接指向人的发展1。当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EU)、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en等多个国际组织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制定的核心素养根架,不仅都涉及到跨学科素养和学科素养,而且大多数国家在制定课程标准时,也强调需要将跨学科素养融入学科领域2J。跨学科素养是解决多元真实科学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作为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它关乎学生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复杂科学议题和日后的非常规工作。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素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跨学科素养由于自身培育的特点,不能孤立于学科素养之外而存在;而学科素养如果没有跨学科素养的渗透,就会失去素养对人的整体性和未来性的考虑。归根结底,核心素养是关于如何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促进知识在不断变化的真实情境中嫌合应用的一种素养。在这样的现实生活情境中,跨学科素养显得尤为重要。2.2 跨学科融合教育能弥补分科教育的不足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原本建立在知识本位之上的分科教育体系,难免会表现出不适应。传统的分科教育中学科模块分割、教学目标点对点的对接无法完成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和交融性的培养,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上有利于帮助传统分学科教育实现原本无法完成的教育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跨学科融合教育是解决目苗分科教育弊端的可能途径。跨学科融合教育旨在通过对多门学科的知识和资源进行统整,有主次地自然介入和参与,有效地解决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芽合素养3。这里所说的“融合”,不仅涉及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还包括不同学科的探究实践、科学思维和杰度与责任的综合表现,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育人价值的核心素靠要求。3探索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3.1 关注跨学科概念的整合跨学科概念(CrosscuttingConcepts)是从不同学科领域提炼、整合出来的共同概念,是在多个学科或领域中反曳出现的重要概念,它们超越学科界限,在阐述现象、创造理论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跨学科溉念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未来适应社会能力具有童要价值。首先,它反映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共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通过对跨学科概念的学习,可以促进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其次,它可以实现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甚移和应用。因此,跨学科慨念作为促进学生开展有意义学习和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工具,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早在2012年,美国发布的21世纪K12阶段科学教育框架就建立了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慌念、科学工程实践3个维度相融合的科学课程范式。跨学科概念作为整合科学课程的重要维度,需要与科学和工程实践以及基本的学科概念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强谓跨学科概念在科学课程标准、学科内容、教学和评价中的重要性,框架中将跨学科概念作为独立维度提出,并定义了7个关键的跨学科概念:因果关系;模式;系统和系统模型;结构和功能:能量和物质;稳定和变化;大小、比例和数量5。每个跨学科概念在K-12的不同年级中都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段的增加,学习跨学科概念的要求也相应变得更高和更复杂。我国新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不同领域的13个学科核心概念,并基含了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稳定与变化、系统与模型4个跨学抖概念。通过学习跨学科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整体理解和科学素养;通过以跨学科概念为工具,可以整合和协调各学科的关键技能,然立跨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跨学科思维的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未耒的学习和工作。跨学科概念是不同学科领域提壕和整合的共同溉念。如果具有跨学科概念,有利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一个学科中的相剧知识、方法、技能、工具、观点和理论综合起来,然后迁移到另一学科中。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跨学科概念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跨学科的概念应该以基础知识作为出发点,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体验、感悟、积累、提炼和升华。在教授跨学科概念时,教师应将其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况和经舱联系起来,注重将跨学科就念应用于具体的科学学习中,不断引入和内化,并逐步发展和完善。3.2 跨学科学习主题的选择新课程内容结构修订后的一个特点是每个学科都设置了不同主题模块,有的学科专门设置了“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见表1),要求学生可以运用本学科相关知识,结合其他不同学科尝试解决现实中真实情境的问题。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lJStainabIeDeVeloPmentGoals,SDGs)由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峰会上正式通过,它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的方式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的发展问题,并转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难发现,在新课标中,各科目设置的跨学科主题均包含在SDGS的这17个全球发展目标中,具体包括消除贫困、消除饥饿、健康福祉、优质教育、清洁能源、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城市和社区等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新课标中的跨学科主题会用到SDGS的原因有3点。第一,SDGS基于生活的真实情境。SDGS的17个目标都是全人类正在面临的、需要解决的真实生活情境问题;第二,SDGS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最新发展战略包括了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新课标也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第三,SDGS的解决方案涉及多学科知识。解决所面临的这些真实问题,就需要涉及科学、技术、人文、健康、艺术等各种学科知识。由此可见,SDGS是跨学科学习主题选择的最佳素材。3.3 跨学科课程的开发3.3.1 选择跨学科课程的原因美国学者丽贝卡伯恩斯(RebeCCaBUmS)和加拿大学者苏珊德雷克(SUSanDrake)提出了实现个人、社会和知识整合的课程整合方案设计的3种组织方法: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6。在教育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自摆问题: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学科为中心?在对课程整合的分类和定义上,多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主导,易于形式化;超学科课程则过于以学生为导向,难以实施课程标准,而跨学科课程则两者兼备。跨学科课程和超学科课程有一个共同点:强调真实问题。后者往往会脱离学科知识的原始逻辑,但这并不利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因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发展都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系统学科知识逻辑。跨学科课程强调整合不同学科的重点,打破明确的学科界限,将主题、问题、概念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使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在知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现实情境问题的能力团。3.3.25 TEM教育理念指导跨学科课程设计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首次提出了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Mathematics,STEM)教育,其核心是在学科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形成新课程的教育形态,其最重要的理念是教育整合。为了强调STEM教育中整合的独特性,突出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采用了1整合性STEM教育"(integrativeSTEMeducation)这一术语8,无论是STS课程(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STS)还是STEM教育,都试图围绕具体问题、主题组织和设计整合跨学科课程,将科学和技术置于现有的社会背景中。在STEM课程中,教师不再仅仅关注某一特定学科或过分强调学科界限,而是软化界限,利用多个学科相互联系的知识来跨越学科界限解决真实问题,通过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来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基于STEM的课程为学生在学校内学习相关学科领域内容创造了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和体验.STEM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范式,旨在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这已成为各国重要的教育发展战略9。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Mathematics,STEAM)是在STEM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艺术类学科内容的跨学科教育。STEM教育正朝着STEAM跨学科课程发展,体现若STEM教育的无限可扩展性。这种教育形式可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整合更多的学科,形成STEAM、STREAM.STEMx.STEM+等STEM教育形式,成为一种更具包容性的跨学科融合教育。STEAM跨学科课程属于跨学科整合的范式,是STEM教育和STS教育的“再溉念化工STEM和STEAM范式的出现是解决当前分科教育弊端的一种可能途径,也是对跨学科融合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由于我国科学课程正处于从分学科向综合学科改革的过渡时期,对先进的STEAM教育的理念和经验的批判性探索可以为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同时,在借签英美等发达国家的STEM和STEAM模式的基础上,发展适合我国的跨学科垛合教育模式,必须考虑到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认知取向和客观现实的差异,并做出必要的调整。3.4 跨学科教学的实施3.4.1 共生理念下的跨学科教学共生是生物学中的术语,指的是两个不同的、相互作用的物种之间的互利关系,从而使两个物种都能从对方那里受益。既然不同的物种可以共生,那么不同学科之间也可能找到联系,实现互利。在教育学中,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补充,利用异质性和相互优势,实现双赢的教学理念10。跨学科教学是以某一学科为主导,通过其他多门学科资源的介入,有效地解决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跨学科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有助于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从而速立一个和谐共生的教育体系。之所以共生是跨学科教学的指导理念,是因为跨学科教学在认知层面上是一种共生意识和共生能力,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跨学科教学以共生理念为基础,支持多学科的有机融合,使学生从整体上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和应用,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智慧,掀起教学改革的课堂革命。跨学科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进行深度改革,逐渐从学科教学转变为学科教育,能够站在全人和全学科的高度组织学稗教学。共生理念下的跨学科整合教学,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在现实生活中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整合学科的能力,发展科学和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培淮出当代社会发展急需的“完整的人3.4.25 TSE教育理念下的跨学科教学“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iety)和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首字母的缩写。STSE教育理念没有明显的学科界限,试图通过STSE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两门或是更多学科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STSE教学的学习内容大多数都来源于化学、物理、生物、天文等理科知识,它以学生心理发展的逻辑重新对知识进行组织,从学生的直接经舲出发,以主题的形式呈现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消除学科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跨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STSE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跨学科整合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教学相辅相成。3.4.26 索跨学科教学的开展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并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探索跨学科教学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要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11。跨学科教学很重要的一个初衷是为了突破学科课程的局限性,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虽然在过去学科教学具有系统性的优势,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因此,跨学科既能发挥学科教学的优势,又能突破其局限性。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教师学习和掌握开展有效跨学科教学的方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他们能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教师可以利用跨学科教学将所教学科的某一模块知识作为出发点,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和系统的认识,开阔视野,柘展思路,漕进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养成辩证的思维方式,提高综合能力12。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并将其与现实生活和职业联系起来。为了有效地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5E教学、项目式教学、协作教学、主题教学等),并从教学的清晰性、教学的多样性、教学的投入程度、课堂管理、师生互动等方面评估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不断积累跨学科教学经验,提高自身跨学科教学能力。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程整合规划与学生商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跨学科综合课程设计,设计出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学术问题将被转化为现实生活的问题,以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跨学科学习背景以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跨学科研究,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跨学科创新能力。学校需要构建跨学科教学共同体。瞄准跨学科学习趋势,规划落实跨学科共同体学习路径;关注教师在跨学科学习领域的需求,提供适当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挑选优秀的学科教师,建立跨学科学习共同体,探讨不同学科领域横向与纵向整合的方法和策略;保持学科的特殊性,充分利用不同学科教师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有效培养跨学科学习能力的跨学科课程。3.5 跨学科学习的新样态3.5.1 跨学科学习的提出跨学科学习(interdisciplinarystudy)于1981年由英国研究员汉佛莱(Humphreys)首次提出,指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人文、科学、社会、数学、音乐、艺术等)获得与生活问题有关的各种学科知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展13,也有研究者认为跨学科学习是基于跨学科理解的课程和学习方法,使用两个或多个学科默念和跨学科初念来解决真实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14),即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学科研究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对复杂的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并有更深入的内化和理解过程15,可见,跨学科学习是一种广泛的学习方法,不仅包括跨学科课程,还包括用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其他实践活动。3.5.2 新课标提倡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弥补传统的分科教育无法实现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新课程多次提到跨学科学习的原因。事实上,跨学科学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今天仍有很多人对它不了解。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6。新时代的学生面临着一个知识瘫痪的困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但学生在学习了很多知识后,面对真实情境问题时,却往往缺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存在于头脑中但无法应用。此外,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也特别强调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再是原来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强调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合性的品质。钟启泉教授也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开展跨学科学习17。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跨学科学习尤为必要。跨学科学习的关键特征是指向现实真实问题的自主学习与实践,以真实问题带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需要将不同的视角综合在一起,才能理解跨学科学习的关键特征。3.5.3 跨学科学习将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跨学科学习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跨学科学习应以培养具有跨学科理解能力的人为目标。跨学科学习在本体论方面主张关系哲学,在价值论方面强调解放理性;其次,跨学科学习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的深度学习。只有当学生学会用跨学科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时,才是真正的跨学科学习。很明显,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深度学习方式,需要被纳入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最后,跨学科学习与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相联系,相辅相成。跨学科学习并非与传统学科课程不相容。相反,只有当学生充分理解逻辑并发展其学科思维时,他们才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跨学科的理解和创新能力。同时,任何学科的学习只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并在学科之间建立有机联系,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超越单一学科边界、具有整合性的学习方式,对非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1)学生的跨学科学习经历越多,他们在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神经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非认知能力就越强18;(2)优化和组织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对原本孤立的学科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参与度和记忆力19;(3)跨学科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间建立更好的知识体系,而且还具有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优势。伊万尼特斯卡雅、克拉克等人在跨学科学习:过程和结果中也指出,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强高阶思维能力,也能帮助他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建立更好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有意义的研究20。4号语跨学科融合教育作为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育范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和转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是新时代聚焦核心素养的呼啖,也是解决目前分科教有弊端的可能途径。因此,探索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非常里要。笫一,明确跨学科概念,以基础知识作为出发点,并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况和经验联系起来;第二,寻找跨学科学习主题,依据地域文化特色、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点,在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不同主题模块或在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进行挑选;第三,开发跨学科课程,在STEM教育理念和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byDesign,UbD)理念下,基于真实性学习理念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根据GRASPS模型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进而完成跨学科课程的开发;第四,实施跨学科教学,在共生理念和STS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5E教学、项目式教学、协作教学、主题教学等),不断积累跨学科教学经验,提高自身跨学科教学能力:第五,学会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具有跨学科理解能力的人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相联系开展深度学习。这五方面是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有利于有效消解原有分科教育模式的局限,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带来可能。参考文献1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破译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N.中国教师报,2016-06-08(3).2夏雪梅.跨学科素养与儿童学习:真实情境中的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7(1):5-9+13.3陆启威.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教学与管理,2016(32):22-23.4张越.初中生跨学科概念“稳定与变化”的认知测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5 NationalResearchCounciLAframeworkforK-12scienceeducation:practices,crosscuttingconceptsandcoreideas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iesPress,2012:84.6 SUSANMD,REBECCACB.综合课程的开发M.摩珊,黄晶慧,潘雯,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9-16.7洪俊,刘徽.跨学科统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8李学书.STEAM跨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模式构要及问题反思.全球教育展更,2019.48(10):59-72.9秦瑾若,傅钢等.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网.中国电化教育,2017(4):67-74.10肖敏.共生理念下的跨学科教学探讨.物理之友,2019,35(7):9-11.11赵慧臣,张娜更,马佳雯.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共同休: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开放教育研究,2020,26(3):91-98.12赵斐,陈为铎.新课程下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途径探讨以生物和地理学科为例.学周刊,2013(12):164.13许书萌,蔡敏.美国高校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5.煤炭高等教育,2008(1):95-97.14张华.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JJ.中小学管理,2017(11):21-24.15李克东,李薇.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活动5EX设计模型IJL电化教育研究,2019,40(4):5-13.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2016-10-19)202210-27.http:/i启泉.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挑战性课题目.基础教育课程,2021(11):5-20.18苟斐斐,朱平,张雯惇.跨学科学习能促进非认知能力发展吗?基于14万份本科生样本的实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3):87-95.19T茗臣,陆晓婷.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一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恃亚克门教授.开放教育研究,2016,22(5):4-10.20李佩宁.什么是真正的跨学科整合从几个案例说起5.人民教育,2017(11):76-80.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ededucationinbackgroundofnewcurriculumstandardsWULiu-yanTANGChang-guo(1.DepartmentofEducation.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4.China;2.PrimarySchoolAffiliatedto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China)Abstractlnterdisciplinaryintegratededucationinthebackgroundofnewcurriculumstandardsisacallforcoreliteracyintheneweraandawaytosolvethedrawbacksofcurrentsub-disciplinaryeducation.Therefore,itisimportanttoexplorethedevelopmentpathof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ioneducation.Thispaperdiscussesthedevelopmentpathof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ededucationinthecontextofthenewcurriculumstandardsfromfiveaspects:focusingontheintegrationofinterdisciplinaryconcepts,theselectionofinterdisciplinarylearningthemes,thedevelopmentofinterdisciplinarycurriculum,theimplementationofinterdisciplinaryteaching,andthenewmodelofinterdisciplinarylearning,soastoeffectivelydissolvethelimitationsoftheoriginalsub-disciplinaryeducationmodelandbringthepossibilityofestablishingan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ededucationmodelsuitableforournationalconditions.Keywordsnewcurriculumstandards;interdisciplinaryconcepts;interdisciplinarylearning;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ededucation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教育.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