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丰富内涵.docx
-
资源ID:504167
资源大小:17.4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党课讲稿】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丰富内涵.docx
【党课讲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丰富内涵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命题,作出的系统深邃的科学阐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握大势、科学决策,提出了有关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党的十八大以后,面对错综复杂、动荡调整的国际经济形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国内经济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就经济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包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新发展理念、所有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发展新常态等。2017年12月,党的十九大后第一次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强调了“七个坚持”:即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2022年,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将习近平经济思想进一步梳理为十三个方面,并明确指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十三个方面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将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贯彻始终。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和制度基础。一是将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一以贯之。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二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经济思想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并围绕这一根本立场制定出台一系列具体经济政策,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推动“放管服”和重点领域改革无不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以贯之。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新时代、洞悉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守正创新,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第二,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其中,创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协调发展理念兼具两点论和“木桶效应”学理逻辑,立足于破解经济发展的短板问题;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开放发展理念,反映了新时代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全球视野与中国方案;共享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给谁共享”“共享什么”以及“如何共享”的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财富共有、世界大同的历史趋势,同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三,以“一个主题、一个主线、一个基点”为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主题、主线和基点。其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乎现代化建设全局,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其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经历了“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的丰富和发展,使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不断拓宽与深化。其三,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重心主要侧重于需求侧管理,直至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形成了“供给+需求”的政策调控组合。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放在首位任务,这是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长远之策,有利于推动供需更好衔接,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第四,以“三重底线”防范化解经济风险。“三重底线”是指民生底线、风险底线和经济发展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关于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这一内容的体现。其一,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有效发挥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托底和促进作用。其二,牢牢守住风险底线。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其三,强调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的是以比较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总之,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我们要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突出领会重点和创新点,全面认识和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将其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