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十四五”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docx
扬州市“十四五”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人的生命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健康产业是全社会为人全生命周期从事健康服务提供、相关产品生产经营等活动的集合,包括健康制造与健康服务,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健康产业链条长,吸纳就业能力强,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后疫情时期,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投资健康,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对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适应经济新常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健康中国扬州样板的重要支撑。根据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十四五”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扬州大健康产业发展起步早,已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药、医、养、食、健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美丽健康(高端日化)等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显现,医疗、康养、休息旅游等健康服务业逐渐发展壮大。1 .生物医药产业强势崛起。形成了以高校院所为依托、龙头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成江苏省心血管系列新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转基因制药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部级研发机构和农禽传染病学重点实验室。“十三五”期末,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34家,其中上市企业2家,实现年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其中以国家级扬州高新区生物健康产业园为代表的生物健康产业规模每年增长超30%o2 .医疗器械产业初具规模。主要集中于医用医疗器械、家用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等环节。广陵区牵头成立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头桥医械小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单,是全国医械耗材四大集散地之一。集聚了医疗器械企业超350家,现有国家高企12家,企业技术中心28家,省级品牌12件,年销售40亿元以上,产品涵盖一、二、三类医疗器械,麻醉耗材在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30%o3 .美丽健康产业特色鲜明。主要产业有化妆品、口腔护理、高端洗护和酒店日用品。化妆品产业拥有中华老字号“谢馥春”、完美日化等专业生产企业70多家,企业数居江苏省第2。口腔护理用品产业中牙刷年产75亿支,占国内市场80%以上,牙刷出口90%以上;高端洗护产业中酒店日用品产业,占国内市场65%以上,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杭集高新区集聚了高露洁、安泰士、完美、两面针、山鹰、扬大联环基因生物、三笑、琼华、五爱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牙刷之都”、“中国酒店日用品之都”,形成了产业高度集聚、配套高度完善、品牌特色彰显的产业集聚区。4 .体育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全市有1400多家体育类企业,江都小纪、武坚两镇是全省有名的体育用品之乡,拥有杰威、亚力亚、侨星等一批江苏省著名商标、扬州市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杨寿甘泉-西湖”片区形成体育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拥有江苏省阿珂姆野营用品有限公司、久扬渔具有限公司、扬州赛乐服饰等一批企业。体育产业总规模超214亿元。5 .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健全。至'十三五"期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64个,拥有病床2.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1万人,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面建成使用,1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89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护士数2.81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稳步增长,孕产妇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2.1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53%o0全市已实现县域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6 .卫生健康管理不断完善。深入学校、企业、机关、社区、农村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服务“五进”活动,“十三五”期间组织健康科普大巡演27场,普及健康生活知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2%o全市家庭医生签约首诊包人数达28万人,签约率达17.4%。,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应签尽签,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全面建成扬州市统一预约挂号系统,覆盖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并与江苏省挂号网、南京都市圈预约诊疗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医疗机构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方便健康档案的随时调阅和利用。7 .体育健身服务水平提升。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和9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各县(市、区)均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基本实现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宋夹城健康休闲产业集聚区和李宁运动休闲体育产业集聚区创成首批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实施农村健身设施提质工程,30个乡镇建成内含5个运动项目的室内全民健身中心,959个村建成村体育活动室,全市乡镇室内全民健身中心、村体育活动室实现全覆盖。8 .美食养生生活享誉内外。荣获“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维扬菜”闻名海内外,是健康服务业中的重要餐饮要素。以足底保健为代表、延伸至沐浴、中医推拿、针灸、中医治未病等生活保健产业已在国内外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制定中国首部沐浴行业标准扬州沐浴服务规范,陆琴脚艺、富侨保健等品牌在国内连锁发展,中国中医药养生(扬州)示范基地等一批健康养生服务业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9 .养老康养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93个颐养示范社区,6个街道养老综合体,17个街道日间照料中心,713个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个中心厨房,473个社区助餐点,基本构建起以颐养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10分钟养老服务圈”。荣获长三角地区首座中国温泉之城'称号。蜀冈-瘦西湖旅游度假区、凤凰岛生态度假区、瓜洲古镇国际旅游度假区、古城休闲旅游区、枣林湾生态休闲集聚区,月塘康养小镇等休闲康养旅游聚集区发展迅速。扬州市的大健康产业在迅速成长的同时,依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企业总体上规模普遍较小,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不足,总体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产品以化学原料药、化学药、中低端医疗器械、家用医疗器械耗材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高端影像设备、新型便携式诊疗设备等高新产品,新药研发力度小,缺乏整体核心竞争力;文旅资源和生态资源没有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够均衡。专科医院以及社会办医院相对较少,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相对不足与缺乏,难以有效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产生的健康服务需求。三是要素供给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低。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缺乏。资本市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市场运作尚未成熟,融资方式单一。社会资本在医疗服务和健康养老领域比例偏低。(二)发展机遇1 .产业发展和区域协同政策带来新机遇。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政策对大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大健康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同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使扬州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政策机遇更加突出,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合作更加紧密。2 .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催生健康新需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2020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18.84万人,占总人口数26%,人口老龄化加剧给老人照护带来巨大压力,也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家庭医疗产品、老年医疗服务、养老护理服务、养生旅游等与老龄化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3 .技术进步和供给模式创新带来新生机。技术创新拓展新空间。21世纪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干细胞治疗、3D打印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催生了远程诊断、智慧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新型健康服务业态和新模式,极大的拓展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江苏、视察扬州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充分利用好我市“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冻亚文化之都,等金字招牌挖掘发挥我市独特生态、区位、资源、文化等潜能,以产业项目聚集融合为引领,以互联智慧大数据为平台,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优化健康产业结构,增加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构建具有扬州特色和优势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奋力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好发展好,更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二)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加强政府在政策制定、标准建设、行业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扩大政府购买范围和力度,引导大健康产业规范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大健康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健康产业领域。2,创新引领,特色发展。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突出产业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力争在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美丽健康、休闲康养等重点领域实现关键技术、重大产品创新突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3 .立足民生,融合发展。以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为着眼点,构建满足全民健康需求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以医疗服务业发展为核心,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运动、健康+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生产的有机融合,以及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医、养、健、智”四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4 .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融合重大历史性机遇,加强区域协作、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我市吸附功能,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吸引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向扬州集聚,吸引重大健康产业项目在扬州落地,构建开放共赢的健康产业生态环境。(三)发展目标以满足人民大健康需求为目标,立足我市优势领域,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国内领先的健康产业基地。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健康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研发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设国内一流的健康产业名城。依托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以大健康产业作为发展方向,打造“医、药、健、养”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引进高质量健康产业与健康服务项目,全面提升健康制造及健康服务水平,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健康产业名城。打造长三角健康养老休闲基地。充分发挥扬州优质生态资源,建设集“文化、养生、健身、休闲、医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康养基地,大力发展休闲养生、疗养康复、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业,将我市打造成为长三角知名的养老休闲基地。三、重点任务把握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趋势,聚焦医药制造、高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领域,建立体系完整、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具有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努力将大健康产业打造为扬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一)提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1.优化空间布局集聚发展。重点发展以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新装备为特征的新型医药、生物医药和以生物农业、生物工业、生物环保为主的生物产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扬州高新区生物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化学技术药、生物药、现代中药等医药成品,加快新药开发、新品研制和产品质量提升,建设高端治疗及医疗产业中心。各县(市、区入功能区立足自身实际,突出错位发展、创新发展,发展与康养相结合的高端文旅产品、保健食品、远程医疗等,形成扬州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2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立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库,谋划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重大项目,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生命健康企业,引进投资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项目。集中全市资源力量,有针对性的定向培育,着力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医药产业龙头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医药企业通过上市、引进风险投资等多种途径募集发展资金。加大对优势产品或发展有潜力产品的推广力度,扩大、提升其品牌效应。大力扶持联亚药业、联环药业、上海奥锐特、生合生物、艾迪生物、科霸生物等重点企业。3.搭建科研平台创新发展。注重科技创新投入,支持大健康企业研发和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创建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知名科研机构等开展校企合作、科技联烟,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注重发挥本土院校和医院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强企业与扬州大学、苏北人民医院、市人医等院校合作,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以园区牵头,企业参与的形式共同建设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成为包括新药研发、器械中试、转化医学、认证服务以及满足基础应用研究的共享实验室等专业公共服务平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与支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鼓励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扬设立研发机构,依靠自主创新,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构建药品产销平台,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沟通协作,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二)转型升级医疗器械产业1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向高端发展。依托现有医疗器械制造基础,推进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转化,以亚光、华星、长城、科邦生物、美德莱医疗、海明医疗等企业为重点,充实拓展医疗器械耗材产业链,逐步实现从传统低值医疗器械耗材、医用卫生材料和普通手术器械向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类耗材产品、化学发光类体外诊断试剂等高值医疗器械耗材转型,重点发展安全注射器、医疗影像、体外诊断、心脑血管介入治疗、骨科(介)植入材料、伤口修复等高附加值医疗器械。依托赛诺格兰、美德莱等骨干企业,按照“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培育和发展PET/CT、X光机、彩超、MRLPACS等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以及便携式家庭医疗器械、医疗康复辅助产品等高端智能诊疗设备。积极发展安全注射器、安全采血针、一次性疫苗注射器等特色医疗耗材,培育发展医用生物材料、植(介)入产品等高端医疗耗材。2,着力打造健康医疗产业园区。继续打响广陵区头桥镇“中国医疗器械耗材之乡”品牌,瞄准争创省级专业开发园区目标,逐步实现从传统低值医疗器械耗材向高值医疗器械耗材转型,发展智能健康装备、“互联网+”医疗器械,打造全国知名医疗用品博览交易流通中心,积极建设头桥医械创谷和医疗器械战略物资储备基地。聚焦医用医疗器械、家用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等环节,重点支持江苏亚达、亚光、阳普、兴通等一批成长性较好的龙头生产企业,积极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由常规麻醉类耗材产品向高附加值牙科、骨科产品进军,拉长产业链,培植新的增长点,促进医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力争到2025年工业开票销售达到100亿元。(三)加快发展体育制造产业1 ,培育壮大产业市场主体。加快培育特色鲜明、集聚引领效应强的体育产业基地,引导宝应曹甸、仪征枣林湾特色小镇、江都区武坚、邢江瓜洲等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效能。推进江都区打造龙狮及电竞产业特色小镇。推动产业资源整合,全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设体育产业孵化园,鼓励各县(市、区)及功能区设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产业孵化机构。2 .打造自主体育用品品牌。加大宝应曹甸教体玩具、江都区武坚、小纪体育器材及邛江区户外运动装备等自主产品设计研发力度,从加工代工等模式转型为自主品牌、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再到自主营销,延长产业链参与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引进一批专业设计、研发、营销、管理专业人才,促进现有企业争做行业龙头。鼓励并引导体育用品制造型企业加大服务业业务比重,通过建设相关体育用品体验基地或与体育赛事、体育场所合作,开发新兴业态。(四)积极发展美丽健康产业1 .多渠道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杭集高新区打造全市美丽健康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区、核心承载区,注重利用现有产业资源优势,与国内先发地区开展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增长点。依托扬州东站前商务区建设打造展销展示中心扩大产业、品牌影响力。借力“东亚文化之都“加大与日韩等产业优势国家的交流合作力度,通过论坛、人才培训、技术转移、产品推介、合作交流等形式,助推产业“走出去、请进来”。支持有条件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质量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标准化技术组织深度参与各类标准制定,在医美健康产业制造、进出口贸易发展中占据行业技术制高点。推动杭集高新区积极创建“国家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区域”,构建园区口腔护理产业标准体系,加强对消费品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共享,探索共建共享的良性运行机制,同时深入探索建设化妆品全产业链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防伪保真、诚信可靠的线上线下联动专业消费市场。借助第三方力量,定期举办国际性知名品牌行业会展活动,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美健康产业提供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广告宣传和品牌推广。2 .多形式项目引进和品牌打造。引进跨国性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内知名行业企业。做大做强本土企业日化品牌,放大产业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对外形象。把单纯的OEM、ODM型企业转型为自主品牌型企业,逐步构建美丽健康产业集群,打造标识性品牌集体形象。重点围绕医美健康、化妆品、口腔清洁护理、家居类高端洗护、香氛精油、酒店日用品“6”大主导产业,提升优化绿色及生物新材料、智能制造与包装“2”大配套行业。全力打造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新渠道营销平台“2”大支撑功能,助推杭集传统日化产业美丽蝶变。实施品牌优先战略,利用电商平台、网红经济等方式,同步抓好知名品牌引进和本土品牌塑造。着力开展招弓1”赛、会、展、节”活动,举办绿色日化设计大赛、美丽健康产业论坛、高端口腔护理产品展等活动,扩大产业影响力,增加知名企业、平台关注度。到2025年,全市建成覆盖化妆品研发设计、健康食品、化妆品检测检验、医美展示体验、平台交易等环节的美丽健康产业全产业链条,引进落户10个以上国际知名品牌,培育15家以上自主知名品牌,产业规模达到百亿级。3 .全方位拓展产业发展链条。注重旅游品牌形象,将美丽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良性互动,让美丽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引导企业围绕产业孵化、人才交流、产品检测、标准制定、消费者保护等领域加大开拓力度,充分依托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生产技术和新生产要素,推动实现美丽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专业服务机构等加强合作,组建国家级、市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瘦西湖创客周创新创业大赛、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等活动中设立美丽健康产业相关专场。(五)高质量发展食品健康产业1 .发展壮大食品加工产业。瞄准食品行业国际前五强、国内前十强企业,引入“航母”级食品加工制造、科技研发项目,做大产业规模,发挥集聚效应。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不断做大做强,打造成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标杆企业。振兴传统品牌。鼓励传统企业开发创新性、时尚性和高价值的新产品,推动行业自主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提升,扩大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食品制造技术的集成应用、融合创新,引导传统食品企业加快实现生产全流程的互联网化转型。推进企业研发设计互联网化,引导三和四美、五亭食品等老字号企业基于互联网发展众创、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模式,通过绿色制造、创新制造提升产品品质和价值。力争到2025年,工业开票销售突破100亿元。2 .推进食品产业园区差异化发展。推动扬州食品工业园工业旅游区建设,以青岛啤酒厂和扬大乳业为龙头,推动企业争创省级工业旅游区,带动并打造国内知名特色工业旅游基地,形成城市新名片。融合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保健、健康养生、科普研学、商务会展、美食购物等功能,打造三江会客厅和果蔬会客厅等精品驿站。维扬经济开发区发展特色食品医药健康产业,支持康师傅、方广、亲亲等健康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方广食品工业旅游点和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创建,谋划建设邢江区健康食品产业园,争创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支持宝应进一步发展有机农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品牌;生态科技新城围绕功能性健康产品发展方向实施传统产品转型升级。3 .助力食品产业特色化发展。重点发展以五丰富春、三和四美为代表的传统食品业,以顶津食品、青岛啤酒为代表的饮料制造业,以方顺粮油、名佳食品为代表的油米加工业,以戚伍水产为代表的水产加工业,以完美日化、宝莲生物为代表的生物科技业。建设宝应生态有机产业基地、高邮禽蛋产业基地和菱塘清真产业基地等3个食品特色基地。以广陵区、江都区为主,延伸拉长食品产业链并提升品牌价值。放大世界美食之都”的品牌效应,立足扬州资源禀赋,发挥扬州食品产业园孵化辐射功能,推进食品产业特色发展(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1 .提升医疗配套服务能力。新建迁建一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加大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辐射能力,争创省级区域性医疗高地。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县级医院和中医院为重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以基层特色科室建设为抓手,推动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发展。高度重视妇女和儿童的身心健康,优先发展儿童、老年、精神、妇产、肿瘤、急救、康复、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专科医院。加快引进上海和南京等城市医学人才和团队,建立专科联盟,发展远程医疗,建立区域卫生科技创新联动与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协同研究机制。推动扬州高校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培养基层医疗卫生紧缺人才。开展医疗卫生短期培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到2025年,力争所有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达到国家三级乙等标准,建成100个家庭医生工作室。2 .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推行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和中医健康干预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慢性病防治、慢病康复中的优势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积极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医疗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在药店开展中医坐堂诊疗服务。依托传统老字号中医馆,加强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加强中西医结合。启动扬州市中医院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一体化中心建设,提升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的服务能力。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转设三级中医医院或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100%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传染病医院中医科、中药房达标,并增设中医床位。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达到国家或省级标准。3 .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融资的方式,探索开展公立医院对外合作和发展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积极引进国际医院管理经验,打造国际一流的平台式医疗服务综合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调动社会办医积极性,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积极推动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开展医联体建设,鼓励综合实力或专科服务能力较强的社会办医牵头组建医联体。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专科医院建设,举办儿童、妇产、精神、康复、护理等专科医疗机构,肛肠、骨伤等中医专科医院,加快补齐医疗服务短板。4 .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积极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康复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卫生检测中心、影像中心和病理中心、制剂中心、消毒中心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投融资平台作用,促进行业整合,加快吸纳优质资产和优势项目。鼓励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机构的技术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开展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大力发展医疗设备第三方服务、医疗信息化外包、健康服务云平台等第三方服务。积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相关第三方服务机构。(七)加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1 .促进培养健康意识。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建立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开设健康扬州大讲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五进”活动、健康科普大巡演、健康'直通车”等活动,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科普基地建设。全市各级各类媒体要支持健康科普活动,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接受健康科普的人群比例达80%以上。到2025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30%o2 .强化健康监测咨询。以日常保健和监测、定期检查作为监控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手段,让“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健康理念根植人心。积极倡导和加强儿童、学生、职工定期体检和家庭健康检查,建立居民健康监测数据库,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健康体检机构,开展复诊管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教育等高端检后服务。大力开展健康咨询和疾病预防服务,促进以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加强专业化、规范化的健康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3 .发展“互联网+医疗健Jr服务。构建集成高效、统一权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数据归集质量,健全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目录,提升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加大大数据、云计算运用,推进人工智能运用,提升医疗健康管理智能化水平;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康复等新兴业态,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新模式,打造健康产业发展新动能。到2025,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率达100%。(八)高水平发展康养服务业1 .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稳步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覆盖面,持续优化服务结构,打造优质均衡、更加充分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分布式、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大力推进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机构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强化家庭养老服务作用,推动各地普遍建立家庭养老服务支持政策,提高家庭适老化改造、居家上门服务以及家庭照护床位覆盖面,将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优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布局,鼓励优质的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挖掘农村养老服务市场。2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大力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康复机构合作,鼓励有医疗需求和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形成互联互通、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住院优先政策。深化社区医养结合,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过设置护理站、医务室或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鼓励城乡医疗机构将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延伸至家庭,加快推动为失能、半失能老人设立“家庭病床”。3 .提供多样化康养服务供给。增加普惠性康养服务供给,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举办康养机构。推动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与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相结合,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发展。支持仪征市结合月塘镇、新集镇现有的康养产业布局,支持扬州经开区结合玖月湖健康城,颐养社区建设,做大做强养老产业。利用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扬举办的契机,吸引康养资源来扬投资,打造江苏省高端康养基地的标杆。(九)推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1 .推动体育预防与医疗康复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疾病防御、慢性病防治、病后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公众转变健康消费理念,使传统事后医疗投入转变为事前健身投入和事后医疗投入相结合。加强对群众运动健身的科学指导,鼓励更多人群参与科学健身,将医疗愈后恢复与康复训练、体能训练引入定点健身俱乐部。强化扬州市体育康复医院在全民健身指导、赛事医疗保障、运动康复医疗、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县(市、区)体医融合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推动乡镇(街道)依托文体服务中心、卫生院等单位建设运动促进健康站,推动城乡社区依托全民健身指导站、文体活动室、体彩销售点、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等单位,建设运动促进健康点。2 .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赛事融合发展。鼓励体育场馆、健身会所、体育组织等面向社会提供便民服务。建设综合性体育服务互动平台,鼓励体育赛事、体育用品、体育中介等行业联动,推动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探索竞技赛事与群众性赛事同时举办、紧密结合的赛事模式。开发拓展精品体育赛事,大力培育环高邮湖自行车赛、仪征棒垒球赛、江都龙狮赛、宝应足球赛、生态科技新城”四分马拉松”赛事等我市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实现“一地一品牌”或一地多品牌”。对已形成规模和品牌的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和活动,提档升级,提高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扬州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位居全省前列,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 .推动体育体验与娱乐休闲融合发展。利用仪征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整合体育健身、养生保健、旅游等功能,大力发展运动体验游、养生文化游、山水休闲游等休闲旅游服务建设集健身、娱乐、文化、自然体验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健身休闲区,促进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加快发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休闲需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都市型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的良好基础,重点发展体育运动设备、健身器械研发制造和健身休闲服务,促进健身休闲与医疗、养生、美容等行业的互动协同发展。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00亿元。(十)特色发展康养旅游产业1 .推动饮食文化与康养旅游相融合。围绕“世界美食之都”这一金字招牌,发展滋补养生等健康旅游新业态,打造“世界美食之都”创意展示大会、中国(扬州)早茶文化节、运河美食嘉年华等品牌活动,评选认定一批高水准示范店,高标准打造一批健康美食集聚区,把健康美食打造成为扬州特色的健康旅游新亮点。2 .推动温泉养生与康养旅游相融合。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游、中医药康养游,建成四季皆宜的国际一流养生旅游胜地。加快推进扬州三把刀特色步行街、扬州瘦西湖生态健康谷、神居山温泉康养板块、凤凰岛景区提升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康养旅游聚集区,打响'中国温泉之城'品牌。3 .推动休闲度假与康养旅游相融合。充分发挥“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的影响力,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串联高邮清水潭、江都淙阳湖、生态科技新城七河八岛等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森林与气候康养游,促进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长三角知名的康养旅游基地。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市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加快建立扬州市健康产业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制定健康产业行业分类和统计标准,加强产业发展统计监测。(二)提高监管水平以规范企业行为、提高健康产品质量和健康服务水平为核心,完善健康产业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提高健康产品生产及健康服务标准化水平。在新兴的健康产业领域,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订健康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在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健康产品生产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加快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属地化管理,依法规范健康产品生产企业及服务机构行为,强化健康产品及服务质量监管和市场日常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推动健康产业有序发展。(三)扩大健康宣传树立“大健康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及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采取开辟健康栏目、专题、专栏、专刊等多种形式,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健康教育进学校课堂、进社区家庭,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健意识、主动防病意识扩大健康服务需求,为健康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发布健康产业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行业新技术资讯及招商合作信息,搭建交流平台。支持健康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一流营商环境。(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健康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鼓励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护理院等紧缺型医疗、康复机构。充分利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中医药、旅游、文化资源等方面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扬州兴办实体,联合开发健康、养老、健身等项目,促进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五)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健康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设立金融与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健康服务新业态。继续推动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建设,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健康服务机构贷款担保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给予一定鼓励和扶持。完善政府投资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按规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支持,促进扩大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量,做大做强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