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报告.docx
某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报告(5662字)XX区坚持大抓落实、大抓队伍、大抓基层,探索“一线考察干部”新机制,坚持工作实绩在一线了解、履职状态在一线观察、干群评价在一线倾听,前移考察关口,下沉考察力量,创新考察方式与内容,注重人事联考、以考促干,对经济发展、乡村全域振兴等8个领域56个项目120余名干部开展了一线考察工作,干部担当作为的激情有效释放,干事创业的活力充分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队伍保障。一、背景动因党的十八大以来,X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全国、省、市组织部长会议上均强调,要注重深入到实际工作一线、干部群众中间了解真实情况、听取真实意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了解干部。以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全面推进“一线考察干部”工作,彰显了干部成长的时代特征,适应了重大斗争需要,契合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新要求。推动干部在一线考察、在一线选拔、在一线培养,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一)破解基层梗阻,推动大抓落实的“现实之需”事业发展,关键在人。面对宿迁“全省争一流、全国争进位”目标定位,最重要的就是大抓落实、狠抓落实。当前,我市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持续向好,干事创业的活力充分激发,但极少数干部还存在不想为、不敢为、不实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一线考察干部”的过程,既是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也是对干部督促督导的过程,只有广泛深入发展改革稳定一线、急难险重工作现场,把上级压力传导到位,把基层“梗阻”问题找准,才能不断地完善工作“责任链”“落实链”,打通上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最后一米二(二)健全考准考实,完善识人体系的“关键之要”考准考实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干部考准考实工作机制,“多让组织找干部、少让干部找组织”逐步形成常态。但囿于考察方式传统性和考察对象复杂性之间的固有张力,干部考察工作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闭目塞听”“画像不准”的问题。“不提拔不考察”的模式尚未完全打破,“考人”与“考事”的衔接渠道不够畅通,“立体化”的干部研判机制仍不够健全。“一线考察干部”工作,融合了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等干部考察最新要求,通过定期组织考察人员主动奔赴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注重从具体工作中“以事察人”,不仅拓宽了干部考察了解渠道,还优化了干部分析研判方式,让干部画像“有血有肉”“有神有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选人用人辨识度和精准度。(三)推动能上能下,激励干部敢为的“必然之举”今年6月,江苏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提供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当前,干部“上、下”的标准虽然清晰了,但少数地方仍然感到干部“上”的效果不明显,能上不能下问题突出。究其重要原因,在于对干部了解还不够深、不够透,考察结果运用难以做到让干部服气、群众满意。同时,少数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干部,未能经常性地被组织关注、关心,鼓励激励获得感不强,干事创业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推进“一线考察干部”的过程,既是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资源向下的过程,也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过程。通过干部在一线发现识别、教育管理、选拔培养,不仅拓宽了干部选拔使用视野,彰显了“三重三先”鲜明导向,还进一步激活了一线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真正实现了从组织资源向一线发展资源的转化。二、主要做法围绕中央、省、市干部考察工作新要求,XX区以“四个三”工作法为抓手,创新探索“一线考察干部”新机制,结合基层一线干部的工作实际和特点,对干部考察内容、考察方式、评价结果反馈和运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完善,确保考察评价结果能够反映一线干部的真实情况,最大化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一)建立“三大机制”高点定位系统谋篇布局摆脱传统单纯“考人”的思维定式,融合高质量发展考核、工作督察、干部监督等不同工作理念,创新制度机制,架起“一线考察干部”工作的“四梁八柱”。建立高位统筹机制。将“一线考察干部”工作列入全区改革创新重点项目,XX区委常委会专题审议通过关于在全区开展“一线考察干部”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纳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区委组织部组建工作专班,明确由1名部务会成员专职负责,抽调5名干部全职参与,统筹日常管理、方案拟定、考察组组建、推进实施等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该区将各重点职能部门纳入实施方案协作配合单位,区委组织部会同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项目力、区考核办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3次,研商确定考察内容和考察群体。根据每期不同主题抽调工业经济、工程建设等领域专业干部参与,组建7支差异化考察队伍,按照“一期一主题”“一期一专报”,以每月不低于1期频次分期分类开展,年内实现重点工作领域干部“全覆盖”。建立闭环管理机制。按照“3+1”模式,每完成3期考察,组织1期“回头看”,对不同考察领域的干部群体,压茬推进,“滚动式”实施。定期向干部反馈考察结果,对一线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问题交办单”,适时予以约谈提醒,跟踪研判问题整改情况,构建形成“评价一反馈一约谈一整改一应用”的“一线考察干部”工作闭环。目前,该区围绕省道沿线综合环境整治、优化营商环境等问题,约谈干部21人次,下发整改交办单9份。(二)坚持"三个聚焦”着眼一线找准考察重点“一线考察干部”有别于“全员式”年度考核和“定点式”任前考察,主要瞄准的是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线干部。聚焦重点领域。紧扣XX“两高一先”战略和“1456”发展体系,将全区中心工作划分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农业农村等8大类别,排定全年一线考察图表网格,分领域推进。在具体实施中,主要围绕不同领域重大产业、民生实事、中心城市“三类项目”,党委政府关注的招商引资、改革创新、信访稳定等重点任务,通过“事”确定“人,聚焦重点人头。将部门“一把手”纳入考察范围,将长期在一线负责项目推进、指标落实的班子副职作为考察重点,结合班子分工,对职务职级相近、分工相似的班子一体考察,确保能够“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注重将考察对象向各局办、乡镇(街道)、园区中层部门负责人延伸,在每月月初明确当期考察对象,提前做好人员摸底,针对性扩大考察半径。聚焦重点内容。坚持工作实绩在一线了解、履职状态在一线观察、干群评价在一线倾听。采取察实绩、看状态、听评价“三维成像”工作法,通过精准了解项目谁负责、成效怎么样、贡献有多少等情况,充分摸底干部履职成效;通过近距离、面对面观察干部日常开展工作的精神面貌、方式方法,充分透视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工作作风;通过深入走访干部群众、服务对象等,充分掌握干部的干群口碑和满意度。(三)用好“三种方式”多管齐下拓宽识人渠道在传统的测评、访谈等常规工作基础上,“一线考察干部”更加注重前移考察关口,下沉考察力量,推动人事联考,力求在考察方式方法上丰富与拓展。节点对账,“印证式”了解。将考察关口向“前段”延伸,坚持先了解掌握总体情况,再动态跟踪。开发“每日动态”工作小程序,按“日、周、月”梳理、分析、研判干部工作进展。借助领导班子分工调整备案、高质量考核指标月度分析报告、重点事项督察专报、干部季度实绩晾晒等,多渠道收集干部“责任清单”“实绩清单”和“问题清单,在一线考察过程中,对照“三张清单”,逐条逐项核实印证干部履职表现。专班蹲点,“沉浸式”调研。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等,成立蹲点调研组,强化全程跟踪、抵近考察。考察组深入征地拆迁、项目建设、行政审批等重点一线,通过参与日常工作、列席会议、进入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对一线干部工作进行全程纪实。广泛测评,“交流式”访谈。改变以往一次性测评、逐一评价的“会议室访谈”模式,以了解真实情况为目的,不限定访谈次数和地点,更加注重在工作现场边听、边看、边谈。在测评和访谈范围上,进一步扩大群体类别,注重听取企业、群众、服务对象等不同群体评价意见。(四)强化“三个结合”鲜明导向激励干部敢为结果是否刚性运用,直接关系“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成效。“一线考察干部”工作开展以来,不少干部表示,“一线考察让干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组织都能看得见,大家干事创业的动力更足了J“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建档”强管理。编制干部"辛苦指数”量化评估表干部推进高质量发展业绩采集表和干部履职评价单“两表一单”,量化干部实绩和测评结果。同时,注重图文并茂,既用数据、表格等方式,列明干部工作进展,又“以事评人”,对干部优缺点定性分析,综合形成一线考察干部分析报告。考察组在每期考察结束后,收集汇总访谈记录、测评表格、图文资料等,为每名被考察干部建立一线考察“履职档案二“能上”与“能下”相结合,通过“分级”评优劣。注重将考察结果及时运用到年度考核、选拔使用全过程,作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评奖评优的依据。根据干部履职表现,由好到差分别评定优秀、良好、一般3个等次。对于考察结果优秀的干部,统一纳入年轻干部“宿新锐”“豫菁才”等后备干部库重点培养,在教育培训、评先评优、选拔使用等方面予以倾斜。对一般档次干部,视情给予约谈提醒,探索实行“三期”管理制度,建立摸底排查期、预警考察期、跟踪观察期,持续跟踪管理,适时推动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离一线岗位,达到“抓两头促中间”效果。“个体”与“群体”相结合,通过“典型”树导向。注重在考察中挖掘一线干部先进典型,探索在微信设立“一线视角”专栏晾晒典型事迹,定期编发干部“四敢”典型案例,借选树先进典型带动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全区面上形成了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三、经验启示“一线考察干部”机制,不仅仅是“一线工作法”,也不同于简单地到一线进行延伸考察,而是在全面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等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对考察方式、实施对象、考察力量等进行的全方位创新。与传统干部考察相比,“一线考察干部”工作实现了五方面的转变:一是在考察方式上,实现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二是在考察视角上,实现了从“机关单位”向“工作现场”的转变;三是在考察频次上,实现了从“任前集中考察“向“经常性考察”的转变;四是在考察内容上,实现了从单纯“考人”向“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的转变;五是在考察标准上,实现了从“定性”评价向“定性”与“定量”相并重的转变。“一线考察干部”作为一项干部考察新机制,需持之以恒完善。要聚焦现实推进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流程,在考察队伍建设、考察方式优化、考察结果运用等方面继续创新探索。(一)加快建立高素质考察队伍加强考察队伍建设,是保证一线考察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一线考察干部”既是对被考察对象的全方位检视,也对考察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实考察队伍,探索建立“兼职考察员”制度,以组工干部为主体、专业型干部为补充,从发改、农业、政法等不同职能部门广泛吸纳一批高素质人才参与,根据不同考察主题成立专项考察组,以多元人员构成适应多元考察需要。注重专业培训,及时就干部考察工作的基本知识、相关程序和具体规定组织系统培训,注重通过集中授课、定期交流、岗位实践锻炼等方式,全方位提升考察人员的知事识人、综合分析研判能力。强化考核管理,探索借鉴公务员考录考官资格制度做法,组建“一线考察干部人才库”,对入库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加强考察人员的考核管理,将参与考察工作的频次、工作完成质量作为干部日常考核、评先评优和推荐使用的依据,注重在一线考察中锻炼和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二)不断完善一线考察机制考察机制建设是一线考察的核心,机制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考察结果的公平公正。健全干部评价体系,完善“两表一单”,探索建立以实绩评价、民主测评、考核组评价三方支撑的“一线考察评价体系模型:优化综合性评价等次计算方法,坚持“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干部显质+干部潜质”相结合,科学测算各评价指标加权比重,不断提高干部综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改进识别了解方式,做好“前段式”调研与“后段式”验证的结合,用好“四不两直”,制作完善责任、实绩、问题“三张清单”,做好一线考察过程中干部表现的摸排比对。细化专班跟进、嵌入督察、蹲点调研、访谈测评等不同考察方式的操作规程、步骤和程序,提高考察流程的可操作性。强化全程纪实管理,探索制定一线考察干部工作纪实表,就考察对象的选定、考察流程的安排、各项测评访谈评价结果的形成等做好记录,明晰考察工作各个程序的执行情况,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加强考察监督,失职问责,切实提升一线考察规范化水平。(三)灵活运用一线考察结果考察结果的有效运用,是一线考察干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考察结果反馈机制,进一步破除重考察轻反馈、重过程轻结果倾向,探索建立由组织部门扎口,分层、分级、分类别的考察结果反馈机制。对于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索实行“联合反馈”“点穴式”约谈等,建立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清单,不定期通过“回头看”方式检查督导,推动问题全面整改,工作全面提升。完善考察结果运用制度,加强分类管理,系统梳理、及时研判各单位一线考察结果优秀及一般干部,分类建立干部名单,动态跟踪管理。强化“三重三先”导向,通过一线考察、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三方聚焦,综合运用好巡视巡察、专项督查、审计、信访等各方面成果,对表现优秀的一线干部及时鼓励激励,并统筹加大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使用力度。完善“三期管理”机制,对一线考察结果长期落后、多次约谈仍无改观的干部,综合采取函询、诫勉及岗位调整、免除职务等措施,及时予以“下”的处理。释放一线考察结果“乘数”效能,探索构建“干部大数据库”,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综合一线考察结果、历年年度考核、高质量考核结果、巡视巡察、信访审计等正反面信息,建立完善干部数字化档案,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系统串联并用、迭代升级,不断提高干部工作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