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湿化与管理.docx
气道湿化与管理保持呼吸道的温度和湿度纠正缺氧,改善通气稀释呼吸道内分泌物,使其易于咳出或吸引粘液纤毛转运系统变慢分泌物积聚分泌物变浓稠细菌定植的危险降低肺顺应性降低病人舒适度湿化过度1 .气道阻力增加2 .水潴留过多增加心脏负担3 .损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引起肺泡萎缩或顺应性下降湿化液温度过低低于30。C可导致纤毛运动减弱湿化液温度过高高于40。C也可导致纤毛运动减弱,气道灼伤、体温增加其他1.干稠分泌物湿化后膨胀2.湿化器和室内环境的消毒1.气泡式湿化是临床上常用的湿化装置氧气通过筛孔后形成小气泡,可增加氧气和水的接触面积,筛孔越多,接触面积越大,湿化效果越好。有学者研究发现,当气流量为2.5升/分钟时,湿化后的气体的体湿度为38%48%,当气流量增至10升/分钟时,体湿度为26Q34%,说明气流量越大,氧气与水接触时间越短,湿化效果越差。2.超声雾化利用超声发生器产生的超声波把水滴击散为雾滴,与吸入气体一起进入气道而发挥湿化作用。行超声雾化吸入的同时吸氧3-51.m1n,雾化喷嘴与气管切口距离6-8cm,超声雾化时间为15-20m1n,效果最为理想。优缺点:具有雾滴均匀、无噪声、可调节雾量、不受温度影响等优点。但不提供热量,对吸入气体的温化效果差。3.加热蒸汽加温加湿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从而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的目的。现代呼吸机上多装有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其湿化效率受到吸入气的量、气水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水温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报道,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使用人工鼻可改善气道粘液性状和颜色,防止细菌进入气道,对吸入气体进行加热等。人工鼻具有细菌滤过和保水、保热等优点但由于不额外提供热和水份,对脱水、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病人来说不是理想的湿化装置,同时气道高阻力病人也不宜使用。无菌注射用水系低渗液体通过湿化吸入,为气管粘膜补充水份,保持粘膜-纤毛系统的正常功能主要用于气道分泌物粘稠、气道失水多及高热、脱水病人。注射用水对气道的刺激较大,若用量过多,可造成气管粘膜细胞水肿,增加气道阻力。生理盐水系等渗液体对气道刺激较小主要用于维持气道粘膜-纤毛正常功能失水后发生浓缩,对气道的刺激性增强。0.45%氯化钠溶液再浓缩后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的刺激性比生理盐水小。5%氯化钠溶液系高渗液体对气道的刺激性较大可从粘膜细胞内吸收水份,从而稀释痰液,并使之易于咳出主要用于排痰。a-糜蛋白酶稀释液通过溶解痰液中的粘蛋白而溶解痰液主要用于痰栓、痰液粘稠不易吸引或自行咳出病人但有人提出a-糜蛋白酶可损伤气管粘膜联合使用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联合运用多种湿化液。以自制痰稀释液(灭菌生理盐水50mL+a-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气管内滴入,每次3-5mL,每2-3小时一次,以保持气道湿化,结果表明痰稀释液对保持气道湿化促使痰稀释排出,保持气道通畅预防继发性肺部感染,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o正常人每天从呼吸道丢失的水份约300500mL,建立人工气道后,每天丢失量剧增成人以每天20OmL为最低量,确切量应视临床情况而定。对于机械通气早期而言,宜增加湿化量。美国国家标准湿化量为30mgLo1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能轻易咳出,吸痰后接接管内无痰液滞留度(中度粘痰)较1度黏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连接管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1n度(重度粘痰)黏稠,常呈黄色并伴有血痂,不易咳出,吸痰时吸痰管因负压过大而塌陷,连接管内壁上留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