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产党宣言》传播经验看如何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传播.docx
-
资源ID:511044
资源大小:16.4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从《共产党宣言》传播经验看如何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传播.docx
从共产党宣言传播经验看如何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传播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75年以来,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著作,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恩格斯指出,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今天,立足新时代,认真总结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经验,对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宣言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经验和重要意义宣言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经验,体现为传播主体和路径具有多样性。宣言在中国的百年传播,从最初作为西方思潮的一种译介进入中国到成为传播广泛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很大的原因是传播主体层次化、传播路径多样化。五四运动前,宣言在中国的传播主体主要有传教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他们为了服务本阶级利益和满足政治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宣言进行了翻译和传播。五四运动后,留日学生和赴法勤工俭学等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了有意识的传播,传播路径也从日本扩展到了欧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人接过了历史接力棒,成为传播的主力军,传播路径从个别党员扩展到工人、农民,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宣言的传播主体和路径不断扩大,传播的速度也迅速增强。宣言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经验,体现为传播内容具有现实针对性。“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J先进的中国人之所以选择宣言,是因为其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作用。宣言并未对中国的问题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J宣言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经验,体现为传播手段具有丰富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传播载体。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宣言的传播以报刊为主要载体,这一时期得到初步介绍和片段传播。五四运动之后,作为马克思主义精华的宣言在我国进入系统传播阶段,传播手段进一步丰富,出现了组织传播,如李大钊于1920年发起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人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延安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多样化。党中央成立专门的马列著作出版和翻译机构,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有系统、有组织的研究与传播。此外还通过学校教育、文艺作品创作和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传播媒介和技术手段的发展,网络传播渠道逐渐成为主要的传播载体,传播手段得到扩展,传播形态极大丰富。宣言的传播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启示。宣言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其所蕴含的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一步步走向胜利。“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是党的重要理论创新。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实践也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要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传播,充分发挥党的理论创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思考与启示重视传播主体建设,培养高素质对外传播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需要培养一支政治信念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对外传播复合型人才队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传播,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主导,高校协同,社会团体和人民大众广泛参与,打造对外传播主体多元化格局。充分利用“自媒体”民间舆论场,形成与传统传播主体优势互补的“大传播”格局。担负时代使命,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青年责无旁贷。新时代青年作为国家的“形象代言人”,更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高理论素养,以青年人的视角和切身体会,发出青年声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坚持传播内容守正创新,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生动表达。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又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因此,在对外传播中,既要坚持本土思维,用中国化、生活化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以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真实反映当代中国社会,从而增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感染力和可信度;又要有创新思维,坚持受众导向,创新传播形式,在理论传播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对象国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传播形式还要符合对象国受众的心理和需求,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行之有效的传播,用世界语言发出“中国好声音二把握时代脉搏,拓展传播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技术,创新对外传播的形式。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提供了技术支撑。一方面,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优势,打造自己的对外传播平台。扩大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和广度,主导话语权,引导舆论,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传播得更深更远。另一方面,借助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理论传播。当前,我国在国际社交媒体方面迫切需要打造国际化、立体化的全媒体对外传播格局,融入国际市场,有效开展国际传播,以平等自信的姿态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