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办法.docx
XX地区村(居)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区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以及地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村(居)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制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居)后备干部队伍,为村(居)基层组织培养和储备德才兼备的后备人才,不断充实农牧区基层干部力量。现结合XX地区实际,就加强村(居)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制定如下办法。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维护农牧区稳定,重点针对村(居)“两委”干部特别是村支书、村主任、年轻干部、妇女干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等突出问题,着力加强村(居)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村(居)干部队伍,为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二、村(居)后备干部应具备的条件1、政治思想好。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不移地反对分裂;思想觉悟高,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2、模范作用好。具有较强的“双带”能力,在发展农牧区经济、带动群众致富、支持村(居)“两委”工作、维护农牧区稳定、遵纪守法、履行村规民约等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3、工作作风好。工作踏实认真,为人正派,处事公道,法制观念强,民主作风好,热心农村工作,作风朴实,勇于开拓,乐于奉献,事业心、责任感强。4、群众威信好。具有较强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热心为群众服务,积极主动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较好的群众基础。5、身体素质好。年富力强,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组织能力,能胜任村务居务工作。三、关于后备干部的选拔县委、乡(镇)党委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竞争择优、备用结合的原则,坚持一手抓配备,一手抓后备,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相对稳定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尤其要选好村(居)党支部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的后备人选,结合今年村(居)“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条件成熟时,将不是党员的村级后备干部发展成党员,通过民主推荐和法定程序选拔任用为村(居)“两委”干部。一是要把发展农牧民党员、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实用人才和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本着“早发现、早选苗、早培养、早使用”的原贝L重点从有农村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强的现任村组干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组织纪律观念强、基本素质好的退伍军人;思想积极向上、带头创先争优、工作有热情、富有朝气的团员青年、妇女;热心农村工作、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回乡初中以上毕业生;有经济头脑、适应形势变化能力强、致富门路广、思想素质好的个体工商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私营企业主;具有一定的科技素质、致富能力强的科技带头人、示范户、种植养殖能手等人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结合“三个培养”活动,注重在优秀农牧民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居)后备干部。二是要规范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程序。在个人自荐、党员和群众推荐的基础上,由村(居)党支部依据民主推荐结果,按照多于后备干部初步人选20%的比例提出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名单,并征求村(居)民代表意见;对拟定的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后研究确定后备干部名单,上报乡镇党委审查后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四、关于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由县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开展村(居)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乡镇党委具体抓好落实。要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形式,完善培养内容,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建立村(居)“两委”干部传、帮、带后备干部制度。由村(居)“两委”干部实施定向培养、跟踪培养,明确传帮带的对象、内容和时限,通过跟班学习,不断提高后备干部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开展素质培训。依托县委党校、流动党校、远程教育站点等培训渠道,及时组织后备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训涉农政策法规、经济管理、村务财务管理、新农村建设、如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等内容,确保每年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天,努力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根据后备干部专长和各村实际,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会同教育、民政、农牧、科技等涉农部门,分期分批组织后备干部开展农牧区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一位后备干部都能掌握一技之长,着力提高后备干部的专业技能和致富能力。四是加大从非党员后备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乡镇党委、村(居)党支部要把在非党员后备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员与非党员后备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加强教育培养,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切实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非党员后备干部尽快加入党组织。五、关于后备干部的锻炼使用乡镇党委要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大胆使用后备干部。一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在村级群团组织岗位上锻炼,提高其组织协调能力;二是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的方式,安排后备干部协助村(居)“两委”干部开展工作,提高其做好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能力;三是把条件成熟的优秀后备干部及时推选进村(居)“两委”班子,切实解决“备而不用”的问题,充分调动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后备干部的吸引力,形成农村人才辈出、有利于后备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六、关于后备干部的监督管理县委组织部要结合本县实际,建立管理规范、考核科学、制度健全的后备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台账管理制度。乡镇党委要将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培养锻炼期间表现、民主评议情况登记造册,建立个人档案和信息库并及时更新,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二是建立谈心汇报制度。乡镇党委每半年要与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集体谈话,乡镇包村干部每季度与后备干部进行一次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后备干部要定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将个人思想和工作情况向乡镇党委汇报,汇报材料归入个人档案。三是建立年终考核和评议制度。由乡镇党委每年年底对村(居)后备干部进行考核,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对后备干部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考核、评议结果作为后备干部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对个人能力低、表现差、不能发挥作用、群众意见大的,要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同时,对发现的优秀后备干部人选要及时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建立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使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各县要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