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 第四课 第一节测试题.docx
经济常识第四课第一节KHQHZY课后强化作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回答12题。1 .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意味着()A.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B.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C.实行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化D.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彻底改变解析:土地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A排除。C、D两项观点显然错误,故选B项。答案:B2 .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将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展现代企业确保粮食安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A.®B.®C.®D.解析: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将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观点错误,不能说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就能确保粮食安全,故选A项。答案:A3 .国务院近期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列关于服务业的说法,正确的有()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交通运输业、仓储业、旅游业、咨询业、保险业属于服务业通常一国经济越发达,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低通常一国经济越发达,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高A.B.C.D.解析:工业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经济越发达,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高,故错误,选B。答案:B4 .剪纸、泥塑、雕刻、花鼓灯、黄河号子过去默默无闻的乡土文化的“声”与“像”,如今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目光。某县有915个村居文化大院,从美术培训班走出的乡土画家有I(Xx)多名,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让该县找到了一条富民之路。乡土文化产业的出现,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A.B.C.®D.®解析: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开始从乡土文化中寻找精神营养。乡土文化产业属于农村中的第三产业,正是发展乡土文化产业的意义。乡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本题应选D项。答案:D在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据此回答56题。5 .近年来,某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形成了长远结构中第三产业为大,第二产业为次,第一产业最低的“三二一”产业顺序。这表明该市()A.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B.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C.现代服务业代替了其他产业D.工业投资总量相对不足解析:从经济发展规律看,服务业主导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大产业结构最终将递次演进,表现为“三二一”序列顺序。该市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表明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其在GDP中的比重得到提高,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A6 .劳动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只能供给II(X)万至1200万个岗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A.大力发展工业B.积极发展现代农业C.加快发展第三产业D.政府将就业指标分解到企业解析:增加就业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就业增长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并存,在吸纳就业上有独特优势,故本题选C项。A、B不符合题意,工农业的发展虽然有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但不是主要途径。D项的说法错误。答案:C7.读下图“A”代表的是暂居(一年以内)我国的外国公民创造的GDP。“C”代表的暂居外国的中国公民创造的GNP。那么“B”部分属于()A.GDPB.GNPC.GDP或GNPD.两者都不是解析:GDP与GNP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该题图表中,B部分是居住在我国的外国公民或者我国领土范围内中国公民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这部分既属于GDP的统计范围,也属于GNP的统计范围。答案:C8.2009年苏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60元,温州是24002元:2009年苏州人均GDP12500美元,温州3730美元。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苏州吸引外资经济比温州发达8 .温州吸引外资的量要远大于苏州C.苏州经济发展模式是落后的模式,必须抛弃D.苏州经济发展对企业有利,温州则是推行有利于老百姓的发展模式解析:从题干看苏州的GDP明显高于温州,但苏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却低于温州,可能的原因是:两市的分配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而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而按劳分配的形式差距一般不会象题干中那样大,所以可以断定是由非按劳分配的分配形式引起的,在非按劳分配方式中,可能温州居民善于投资理财,从而导致收入差距大,但题肢中没涉及这个问题,也可能是温州人高级技术管理等人才明显多于苏州,而如果这样温州的GDP就应该比苏州高,显然也不是这种情况,那就只能是一种情况,即苏州的外资经济比温州发达,在苏州有很多外国人比温州多,他们创造的价值汇入GDP,但苏州人的人均收入不包含在苏州的外国人,故本题选A项。答案:A9 .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A.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B.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C.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衣食之源D.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解析:该题学生易误选B、D两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力上,即在国民经济关键领域起支配作用,影响和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在所有制结构中,相对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前途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工业的主导作用是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相对第一、第三产业而言的。故选A项。答案:A10 .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第四产业应运而生。第四产业是指将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产业,是一个集“回收”与“再制造”为一体的独立产业,又有人称之为“垃圾产业”和“静脉产业”。关于大力发展第四产业不正确的说法是()A.可以有效缓解资源约束性矛盾B.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C.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D.有利于解决再就业问题解析:大力发展第四产业对缓解能源矛盾,减轻环境污染及解决就业等问题都有直接的作用,故A、B、D三项正确。C项中的“唯一途径”不对,应选。答案:C11 .下图是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在我国,要促使图中的拐点出现,必须()A.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B.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放缓经济增长速度C.大力发展第一、三产业,限制第二产业发展D.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解析:一些考生以为发展工业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压力,他们就会误选C。事实上,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怖调,离不开工业的作用,优化产业结构不能忽略第二产业,C错误;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促使图中拐点的出现,A正确;B项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不能实现题干中的要求,D不符合题意。答案:A12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各地蓬勃兴起。在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中,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建立基地,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农业产业经营之所以能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A.坚持采用先进技术,促进农业发展B.坚持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C.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D.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解析:解答因果型选择题,一定要正确理解因果关系。在一个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有着严格的区别,从时间上看,总是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发生在后,两者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原因和结果之间还必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解题时,考生要把题干和选项结合起来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主要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即它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了,C符合题意。答案:C13 .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工业的生产集约化程度、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备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这表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技术水平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最终完成装备制造业提供的先进技术装备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A.©B.®C.D.解析:本题结合工业的地位和作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果没有正确理解产业划分这一基础知识,就不能正确作答。因此,考生要全面理解教材知识,不能因为某些知识点很少考查就不去复习。装备制造业属于工业的范畴,题干表明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即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O®正确;国家的技术水平决定着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本题选C项。答案:C创造每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的数量,我国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6倍。据此回答1415题。14 .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是()A.前者计算的是最终产品价值,后者计算的是劳务价值B.前者以领土为计算范围,后者以本国居民为计算范围C.前者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后者是由非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D.前者以本国居民为计算范围,后者以领土为计算范围解析:A观点错误。B将两者的计算范围说颠倒了。C观点错误。答案:D15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A.国内生产总值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B.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新型工业化路子C.要大力加强能源等基础性设施建设D.必须协调好重工业、轻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解析:A、C、D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二、非选择题16 .材料一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政府纷纷把刺激国内消费、恢复经济的注意力投向文化产业。2009年2月,法国政府拨出1亿欧元用于修复文化遗产及名胜古迹;4月,日本政府公布15万亿日元的刺激经济新一轮方案,把动漫文化作为振兴经济的武器;同时,美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也大力发展宽带网络,支持网络产业的发展。材料二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除指出了近两三年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还明确提出,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基地、规划文化企业上市。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解析:解答本题既要注意从材料中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又要注意结合第三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从材料中可知,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结合第三产业的知识可知,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促进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答案:有利于扩大投资的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克服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改善其消费结构,提高其消费水平;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保持社会安定。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促进中国经济走向世界。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农业和工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哪些?答案:(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必须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工业可以为农业等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