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资源ID:513881
资源大小:114.01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年版)教务处2022年5月目录一、专业名称及代码Ol二、入学要求01三、修业年限01四、职业面向01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02六、课程设置及要求05七、学周与学时安排24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27九、实施保障30十、毕业标准35十一、附录36十二、制定说明36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520501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历。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及代码所属专业类及代码对应行业类别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企业标准和证书举医药卫生(52)医学技术类(5205)卫生(84)临床检验技师(2-05-07-04)输血技师(2-05-07-07)病理技师(2-05-07-03)临床医学检验;输(采供)血;病理技术检验技士(师)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具备“政治素质、人文情怀、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卫生检验技师、输血技师等岗位群,能够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学习3年毕业后,应以适应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需求为导向,能够承担临床检验、血液分析与制备、卫生理化检验与疾病防控、医学科研实验室技术与管理、医学检验仪器与试剂的生产检测等工作岗位需要,具备正确采集标本、处理与转运、检测分析、报告结果、质量控制能力和一定的仪器维护与实验室管理能力。(二)培养规格1 .德育目标具备家国情怀、关爱社会、崇尚技术、诚信友善的匠人匠心型人才。2 .素质目标(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遵法守纪、爱岗敬业、作风严谨、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分析和解决所从事专业领域实务技术问题的能力。(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科学素养、人文涵养和艺术审美能力,能够养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3 .知识目标(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3)掌握医学检验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4)掌握临床检测标本的采集、分离和保存的原则及方法,常用检测项目的技术规程、原理及临床意义。(5)掌握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分析与判断的基本要求。(6)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掌握日常检验医疗废物的处理和消毒知识。(7)熟悉医学检验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工作原理。4 .能力目标包括对通用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等的培养规格要求。(1)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应用职场所需的书面、口头、形体、图形等与他人有效沟通。(2)具备全局观念,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良好的协调合作。(3)能够运用自我学习的方法,有持续学习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4)具备创新意识,能够运用基本的创新方法用于工作领域,改良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5)能够规范地进行常用生物化学项目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管理能力。(6)能够独立开展临床常见标本病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具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能力。(7)能够独立操作常用的免疫学项目检测;具有常用止、凝血功能项目的检测能力,能进行骨髓常规检查和常见典型血液病骨髓影像诊断。(8)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9)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六、课程设置及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和活动课程四大部分。(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美育、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人文素养、高等数学、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共计约806学时,包括480理论学时,326实践学时。公共基础课旨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培养,使他们具备英语、计算机、语言文字书写与表达等应用的基本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同时也是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1 .军事课:4学分,在线课程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2周,必修课。本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在线课程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112学时(2周)。考核方式:考查(注:军事技能训练期间,累积请假天数工总天数x40%或在线课程成绩不合格者,该课程考核均不合格,不授予学分)。2 .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48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6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基础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法律素质、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上的知行统一,做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开设方式:第一学年开设,2学时/周,24周。考核方式:考试。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学分,32学时(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必修课。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这些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当前中国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方式:第二学年开设,4学时/前7周,2学时/周,2周。考核方式:考试。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学分,48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6学时),必修课。本课程是面向高校本专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通过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理解其蕴含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增进对其科学性系统性的把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设方式:第三、四学期开设,4学时/周,7周;2学时/周,10周。考核方式:考试。5 .形势与政策:1学分,32学时(理论30学时,实践2学时),必修课。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开设方式: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8学时/学期。考核方式:考查。6 .大学生安全教育:2学分,在线课程32学时+讲座、活动,必修课。本课程通过系统呈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安全因子,真正把“我该怎么做”教授给同学们,从而提升同学们安全意识,预防风险,指导化解危险,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紧急事故的处理和救护。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在线课程32学时+讲座、活动。考核方式:考查(注:活动和讲座,累积不参加次数三总次数X40%或在线课程成绩不合格者,该课程考核均不合格,不授予学分)。7 .劳动教育:1学分,16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8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开设方式: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共16学时。考核方式:考查8 .美育:2学分,32学时(理论22学时,实践10学时),必修课。本课程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指导,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观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美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从而造就一代丰富个性、人格完美的社会主义新人。开设方式:第二、四学期开设,在线课程22学时+线下课程10学时(2学时/周,5周)。考核方式:考查。9 .大学体育:7学分,108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104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开设方式: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2学时/周,54周。考核方式:考试。10 .大学生心理健康:2学分,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必修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2学时/周,12周。24学时的课堂学时,8学时讲座、心理健康团辅活动(线上线下形式)。考核方式:考试。11 .大学英语:8学分,128学时(理论118学时,实践10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力和敏感性,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在涉外交际活动和就业需要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开设方式: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4学时/周(第一、二、四学期),2学时/周(第三学期),26周,第六学期开展38学时线上教学。考核方式:考试。12 .计算机应用基础:2学分,36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34学时),必修课。本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前6周,4学时/周;后6周,2学时/周,共计12周。考核方式:考查。13 .医学人文素养:3.5学分,52理论学时(理论30学时,实践22学时),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礼仪、人际沟通、伦理和法规,通过学习规范礼仪标准,与别人沟通方法和技巧,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与患者感情与精神世界的互融,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从而使我们的医疗工作的效果达到最大的优化,也才能使使医患、护患能够达到一种相互理解、彼此信赖的良好关系。而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的建立是我们医疗工作中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学校,有责任在这方面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开设方式: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2学时/周。考核方式:考查。14 .高等数学:3学分,48学时(理论48学时,实践0学时),必修课。通过该课程学习有助于让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工具,让学生初步掌握函数思想、极限思想、微分思想和定积分思想等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4学时/周,共计12周。考核方式:考试。15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1学分,14学时(理论14学时,实践O学时),必修课。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开设方式:第四学期开设,2学时/周,前7周。考核方式:考查。(二)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专业基础课旨在为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知识,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专业核心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检验专业各科基础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为以后的顶岗实习及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 .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检验仪器分析、临床医学概论(内科)、临床医学概论(外科),共计398学时,包括324理论学时,74实践学时。(1)无机化学:3学分,48学时(理论44学时,实践4学时),必修课。通过对无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及基本原理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为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临床检验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开设方式:第一学期,4学时/周,共12周。考核方式:考试。(2)有机化学:3.5学分,56学时(理论50学时,实践6学时),必修课。通过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化学反应规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良好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学习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开设方式:第二学期,4学时/周,共计14周。考核方式:考试。(3)分析化学:3.5学分,56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20学时),必修课。通过对经典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待测组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以及相关临床检验仪器的基本操作、维护保养和对检验结果作出初步判断,为后续课程学习及未来职业岗位奠定基础。开设方式:第二学期,4学时/周,14周。考核方式:考查。(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5学分,56学时(理论44学时,实践12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分别从形态变化和功能代谢的角度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对学习临床课奠定基础。开设方式:第二学期,4学时/周,14周。考核方式:考试。(5)药理学:2学分,28学时(理论20学时,实践8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其用量,为学习专业核心课奠定基础。开设方式:第二学期,2学时/周,14周。考核方式:考查。(6)生物化学:4.5学分,70学时(理论60学时,实践10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设方式:第三学期,前7周,4学时/周;后7周,6学时/周,共14周。考核方式:考试。(7)检验仪器分析:1学分,14学时(理论10学时,实践4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医学检验实验室常用的检验仪器,重点介绍检验仪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性能指标与评价、使用与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等内容,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开设方式:第三学期,后7周,2学时/周,共7周。考核方式:考查。(8)临床医学概论(内科):2.5学分,42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2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方式:第三学期,前7周,4学时/周;后7周,2学时/周,共14周。考核方式:考试。(9)临床医学概论(外科):2学分,28学时(理论20学时,实践8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的某个阶段需要手术或以手术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使学生掌握外科基本技能及常见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临床分析及综合判断的能力。开设方式:第三学期,2学时/周,共14周。考核方式:考查。2 .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基础、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共计约660学时,包括454理论学时,206实践学时。(1)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6.5学分,100学时(理论78学时,实践22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构造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基本结构,为学生学习生理学、病理学及其他临床学科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开设方式:第一学期,6学时/周,共12周;第二学期,2学时/周,共14周。考核方式:考试。(2)生理学基础:2.5学分,42学时(理论38学时,实践4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功能,如细胞、血液及血循环、消化与吸收、呼吸、神经、内分泌及尿液的生成与排泄等。为病理学和其他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奠定必要基础。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前7周,4学时/周;后7周,2学时/周,共14周。考核方式:考查。(3)免疫学检验:4.5学分,70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30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免疫应答过程和超敏反应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理。掌握常用的免疫学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熟悉临床应用及其方法学评价。开设方式:第三学期,前7周,6学时/周;后7周,4学时/周,共14周。考核方式:考试。(4)微生物学检验:7学分,112学时(理论76学时,实践36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染色、培养、鉴定及药敏技术,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开设方式:第三、四学期,4学时/周,共28周。考核方式:考试。(5)生物化学检验:6学分,98学时(理论56学时,实践42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常用技术、自动生化分析技术、酶学分析技术、蛋白质检验、糖代谢检验、脂代谢及脂代谢检验、酸碱平衡及微量元素检验及肝肾功能检验等,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开设方式:第四学期,前7周,6学时/周,后7周,8学时/周,共28周。考核方式:考试。(6)寄生虫学检验:2.5学分,42学时(理论22学时,实践20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一定的检查和诊断人体常见寄生虫病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开设方式:第四学期,前7周,2学时/周,后7周,4学时/周,共14周。考核方式:考查。(7)临床检验基础:8学分,112学时(理论76学时,实践36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临床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血液学一般检验、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验、尿液、粪便、脑脊液等体液的检验等,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开设方式:第三学期,4学时/周,共28周。考核方式:考试。(8)血液学检验:5.5学分,84学时(理论68学时,实践16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造血检验、造血细胞检验、细胞染色技术、红细胞及白细胞疾病与检验、血栓与止血性疾病与检验等内容,并依据相应理论和技术为临床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提供依据,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开设方式:第四学期,6学时/周,14周。考核方式:考试。3 .专业拓展课专业拓展课程包括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实验室管理、医学统计学,共计70学时,包括60理论学时,10实践学时。(1)分子生物学检验:1学分,14学时(理论14学时,实践0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中基因的存在、变异及表达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直接、更科学的信息。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及理论,了解分子生物学发展动态,为其今后从事检验工作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设方式:第四学期,后7周,2学时/周,共7周。考核方式:考查。(2)临床实验室管理:1学分,14学时(理论14学时,实践0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临床实验室管理的基础理论,掌握临床实验室管理的定义、临床实验室的建设、临床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实验室的安全要求、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等,帮助学生建立现代实验室的管理理论体系,使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开设方式:第三学期,前7周,2学时/周,共7周。考核方式:考查。(3)医学统计学:2.5学分,42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10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统计学原理,以及能利用简单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资料分析,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前7周,2学时/周,后7周,4学时/周,共14周。考核方式:考查。(三)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训I、实习(教学实习、岗位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本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学时已达到总学时数的50%以上。依据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岗位实习标准,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认识实习、岗位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同时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1.实训课实训课以我院建立的实训室完成相关的实训教学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临床检验、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实训课程的相关实训I。2 .实习(1)教学实习在第三、四学期,学生进入认知实习阶段。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安排学生到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等实习单位让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增加学生的临床感受,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2)岗位实习实习时间主要为第五、六学期,共进行为期8个月的岗位实习。学生全面进入临床,经过实习要掌握检验各科的基本技能,基本能胜任工作,为就业奠定基础。实习机构有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运城市第一医院、山西省大医院等供实习生选择。具体实习项目安排如下:临床检验实习项目:血、尿、便常规检验、红细胞比积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沉试验、红细胞脆性试验、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出凝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ABO.Rh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妊娠诊断试验、便隐血试验、精液常规检验、脑脊液常规检验、浆膜腔积液常规检验、氧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血流变检验等。免疫学检验实习项目: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类风湿因子乳胶凝集试验、血清抗核抗体的检查、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球状卡片试验(RPR)、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抗链球菌血素“0”测定、血清甲胎蛋白测定、乙肝抗原一抗体酶标法(ELISA)等。微生物学检验实习项目:采集、保存、运送和处理各种微生物学的检验材料(即标本);脓痰、尿、脑脊液、胸腹水及其他渗出液、阴道分泌物等标本的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及报告;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包括血液、脓液、咽拭、鼻咽拭、痰液、穿刺液、尿、脑脊液等标本的采集处理、鉴定及报告。生物化学检验实习项目:急诊生化的项目及应用、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酶类测定、电解质测定、蛋白质测定、糖测定、血脂测定、内分泌功能检测等。3 .实习报告要求学生结合实习经历,书写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对在校学习期间的专业理论课及实训课教学提出反馈意见及建议。(四)活动课程1.选修课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一般包括艺术文体类(含美育美学艺术、文学及体育等课程),旨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人文素质类(含历史、哲学、政治、公共礼仪、心理学等课程),旨在健全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础医学类(含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生物等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库,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普及医学基础课程前沿理论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专业选修课分为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旨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了解与本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外延课程;了解本专业新趋势、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流程、新标准、新材料等。2 .志愿服务活动:在校期间,学生应积极参加并完成学院及系部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8周,以增强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3 .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利用寒暑假完成7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让学生尽早融入社会,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七、学周与学时安排(一)学周安排3年总计安排149周,其中入学教育1周,军训2周,课堂教学54周,复习4周,考试4周,社会实践7周,志愿者服务8周,岗位实习32周,毕业考试1周,假期36周,具体分配见表Io表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周安排表项目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合计备注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入学教育100001军训200002课堂教学12141414054复习111104考试111104社会实践活动122207志愿服务活动222208岗位实习00003232学期周数2020202032112毕业考试*11假期12121236合计525245149(二)学分与学时的换算。1.学分与学时换算说明课堂教学以16学时计为1个学分;入学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毕业考试等,以1周为1学分。2 .学时学分安排课堂教学两学年安排54周,岗位实习一学年计32周,必修课共2894(1934+960)学时,选修课共320学时,共计3214学时,合计214学分;入学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毕业考试共17周,计17学分。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学时、学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例(见表2)。表2学时、学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例分配表课程类别学时学分占总学时比例()占总学分比例(%)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必修公共基础课程48032644.514.9310.1420.79专业基础课程3247425.510.082.3011.92专业核心课程45420642.514.136.4119.86专业拓展课60104.51.870.312.10选修公共选修课程40120101.243.734.67专业选修课程12040IO3.731.244.67实践课程岗位实习0960600.0029.8728.04活动课程志愿服务活动*8*3.74社会实践活动*7*3.27入学教育*1*0.47毕业考试及毕业设计*1*0.47总学时(学分)合计1478173621445.9854.00100注:入学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毕业考试只计学分,不计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27.85%;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为ILO5机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54.01%。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2022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三年制)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考核方式总学分学时数各学年学时分配考考查总学时数理论学时实训学时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1学期(20周)2学期(20周)3学期(20周)4学期(20周)实习3周6周6周5周7周7周6周7周7周6周7周7周6周32周必修课1国防教育(军事技能)4112O112入学前2周军事理论(在线课程)1363602思想道德与法治23484262222(1-5周)毕业实习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23228442(1-2周)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43484262(3-7周)42(1-5周)5形势与政策41323022(1-4周)2(14周)2(1-4周)本学期8学时在周三下午上课6大学生安全教育42323202(第7周)2(第7周)本学期2学时在晚自习上课7劳动教育4116882(5-6周)2(5-6周)2(5-6周)本学期4学时在晚自习上课8美育423222102(6-7周)2(6-7周)9大学体育4710841042222222210大学生心理健康12322482211大学英语2812811810442412计算机应用基础13482464413医学人文素养23.5523()22222214高等数学134S4804415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41141402专业基础课16无机化学13484444417有机化学23.5565064418分析化学23.55636204419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3.55644124420药理学22282082221生物化学34.57060104622检验仪器分析31141()4223临床疾病概论(内科)32.5424024224临床疾病概论(外科)322820822专业核心果25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16.51007822662226生理学基础22.5423844227免疫学检验34.57040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