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中小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意见.docx
-
资源ID:515177
资源大小:21.7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区中小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意见.docx
XX区中,J茸校关理田庭牲心三健®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全纳、公平、优质、适切''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加强教育引导,突出有效陪伴,牢固树立新时代家庭教育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主要目标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应对挫折的正确方法,增强学生的心理耐挫力和心理韧性。教育学生面对挫折时,请再坚持五分钟!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进一步突出有效的亲子陪伴。开展力5、60”行动,实施师生亲子每日有效陪伴机制。倡导每天“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二指导家长面对孩子,请每天坚持15分钟陪伴和交流!三、重点工作(一)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 .完善学校心理辅导阵地建设。各校要做好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和心理活动场地建设工作。学校心理辅导室应按照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36号)进行设备配置和工作开展,必须经过教育部门达标验收,每学年接受年检。建立健全各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心理辅导室每天开放时间不低于学生在校时间的50%o各校要公布心理求助校内外电话、信箱等,及时回应和帮助学生。2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保障。各中小学校(含独立校区)至少配有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00名以上学生学校增加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其中个别辅导或团体辅导每周需从事6小时以上,不兼任除心理课以外的其他学科教学。各校要有效提高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将“学生心理辅导的技巧"校园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学生挫折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各校每年组织10学时以上校本全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或团队拓展训练。鼓励更多的教师兼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充分认识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学生。从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出发,建好心理放松室、教工活动室等教师养心怡情的场所,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升教师生命和生活品质、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 .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齐开足国家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每生每学期接受10课时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其中1课时为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班团队会。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按照年级全覆盖的要求,落实好“全体学生每两周至少一课时开设心理辅导课或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要求。通过课堂教学、班团队会、团体辅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在新生入学、毕业升学、期中期末考试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结合心理成长敏感期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等,引导学生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目标。高度重视隐性课程开发。充分关注网络信息技术、疫情、居家学习等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充分重视音、体、美等各门学科中丰富的心理教育元素,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各校要加强学生心理状况调研,积极针对热点和难点,如课业负担、考试心理、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等,或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扰(如过度焦虑、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和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玩游戏等)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开展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强人际交往,通过沟通表达情绪、情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采用班会课等多种形式,进行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自小学五年级至高三年级,每班配备心理委员和课代表各1名,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和心理委员培训,建立朋辈辅导机制。4 .做好心理健康监测、辅导、干预、转介和支持服务。各校要积极借助专业力量和手段,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通过自我报告、日常观察、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掌握困扰学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针对心理困扰较大的学生,对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应对、及时上报。针对有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针对挫败感强、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其心理耐挫力和心理韧性,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长期专业心理干预、转介和支持服务。建立“一生一案”全程跟踪干预机制,并联合家庭和社区共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要向学生和家长推介社会心理服务官方资源,帮助其掌握向专业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寻求专业支持的方法,提高学生和家长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要将XX市心理援助热线、XX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热线、XX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及班主任老师、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电话告知每一位学生,鼓励其有需要时拨打求助。建立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发现学生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及时提醒或协助家长送医诊治。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精神疾患的学生,学校应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家长或亲属,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联合家庭、社区及医疗机构将各项流程措施落实到位。5 .进一步加强挫折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将挫折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在挫折中接受锻炼,增强榜样力量,培养勇毅品格。要教会学生应对挫折的正确方法,告诉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请再坚持五分钟!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遭遇挫折是正常的,要勇于正视挫折,辩证看待挫折,保持自信乐观。同时,要学会实事求是地分析,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合理宣泄,避免采用冲动的方式发泄情绪。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冥想或补充睡眠等方式,让紧绷的神经变得松弛,可以进行一场流汗的运动,可以找家人、老师、同学、朋友倾诉,必要时也要勇敢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拨打心理援助电话等。要告诉同学们,遭遇挫折时学会求助是强者的行为。同时学校要与社区、家庭协同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耐挫力和心理韧性。(二)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 .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XX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和省、市、区家庭教育工作“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各校要组建以分管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为骨干的指导师队伍,充分利用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辅导班主任学法懂法,再利用家长会、QQ群、微信群、钉钉群、学习调查表等渠道宣传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要利用好起始年级家长全员培训等契机,开发普法课程,切实提高家长的知晓率和执行度,高质量推进家校共育。2 .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各校要向全体家长明确,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必备的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适时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责任,道德修养,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养成优良品德、健全人格、劳动精神和良好行为习惯。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和行为习惯,注重言传身教,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影响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发展。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殴打、恐吓等家庭暴力行为。3 .加强引导,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各校要规范和加强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设,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有效亲子陪伴作为家长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团辅活动,开展家庭教育心理指导志愿服务,实施针对特殊家庭的专项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利用XX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大纲xx中小学家庭教育家长读本家庭教育视频资源库、XX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学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拓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学习资源,推动家长形成科学的家教观,引导家长对孩子合理预期,改进家庭教养方式,发挥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关注重大家庭生活事件对学生心理的影响。4 .保持常态化家校密切沟通。各校要组织班主任老师及任课教师团队开展常态化线上线下家访活动,细化沟通内容、沟通频率、沟通形式,完善沟通流程,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精准指导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关注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情绪状况。对生活困难、学习困难或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等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家访。当发现学生思想有重大变化、学业有较大波动、遭遇重大变故、重大挫折及出现明显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开展家访,并将家校沟通情况记入学生心理档案。开展“联合家访"行动,实施家庭、学校、社区共育机制,有效指导家长科学育儿,重点在落实“双减”、推进“五项管理”、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下功夫。围绕构建“线上线下互联、教师全体参与、妇联干部联合、覆盖所有家庭、关注特殊群体”的家访新格局目标,学校每学期与每位学生的家长直接沟通联系至少一次,重点是向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了解掌握学生家庭教育一手资料,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关系和照护情况。各学校要注重发挥家委会作用和家长自我教育的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宣传引导,帮助家长科学运用教育方法,妥善处理亲子关系,教育家长不要给孩子增加过重的家庭作业负担、安排孩子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积极缓解家长自身的焦虑情绪。5 .进一步突出有效的亲子陪伴。要引导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时应当强调亲子陪伴的有效性,引导和陪伴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吸烟、酗酒、赌博、打架斗殴、校园欺凌等行为。开展力5、60”行动,实施师生亲子每日有效陪伴机制。倡导每天“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工积极创造安全轻松的环境,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亲子之间积极倾诉、专注倾听,每天至少有效沟通交流一刻钟,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彼此的理解,增进融洽和谐的关系。各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建设各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展兴趣和特长;引导每个家庭重视学生身体锻炼,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坚持每天至少参加一小时体育运动。应当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如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