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docx
其次单元因数和倍数课题: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学生驾驭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娴熟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教学重点:驾驭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娴熟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X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的留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X18=18,2X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行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须要写两个6)细致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确定是(),而最大的确定是()。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简洁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始终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我,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2、4、6、8、10、16、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则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3的倍数有:3,6,9,12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当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5的倍数有:5,10,15,20,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状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则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四、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二14题教学反思:其次课时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驾驭2、5倍数的特征2、理解并驾驭奇数和偶数的概念。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推断。4、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打算1、提问。说出20的全部因数。说出5个8的倍数。26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二、学习新课:(一)2的倍数的特征。1、老师:(练习2)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老师:请视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老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老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学生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o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老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学生探讨后老师说明: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老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单数、双数。)3、练习:(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说出1535以内的偶数。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二)5的倍数的特征。1、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探讨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视察、探讨。老师巡察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老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老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老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2、练习:按从小到大的依次,说出50以内5的倍数。(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o学生答后老师板书:个位数字是0。老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刻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推断的依据。三、巩固反馈: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阅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2、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提出课题,找寻3的特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则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揣测一下?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13、16、19都不是3的倍数。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师:看来只视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则3的倍数原委有什么特征呢今日我们共同来探讨。(揭示课题)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老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沟通,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二、自主探究,总结3的特征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老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l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沟通,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师:请视察这个表格,你发觉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觉与同桌沟通一下。学生同桌沟通后,再组织全班沟通。生1:我发觉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生2:我发觉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则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觉吗?生:我发觉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师:你视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则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从上往下视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削减1。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我发觉“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师:这是一个重大发觉,其他斜线呢?生1:我发觉“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生3:我发觉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确定是3的倍数。师:事实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确定是3的倍数。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觉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假如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沟通,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实力。3、培育学生敢于探究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1、理解驾驭质数、合数的概念。2、初步学会精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过程:一、探究发觉,总结概念: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全班沟通。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各自独立思索,想像后举手回答。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假如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4、师:同学们,假如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一一,你觉得会怎么样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师:确定吗?(引导学生绽开探讨。)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什么状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先让学生小组探讨,然后全班沟通,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原委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学生独立思索后,在小组内进行沟通,然后再全班沟通。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略)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7、师:那你们认为T是什么数?让学生独立思索,后绽开探讨。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1、师出示:73。让学生思索着它是不是质数。师:要想立即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简洁。假如有质数表可查就便利了。(同学们都说“是呀”。)师:这表从哪来呢(老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3、集体沟通方法。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四第1、2题。四、课题小结:这节课你在激烈的探讨中有什么收获?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相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育初步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2、相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教学用具:学具袋。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慧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二、新授:1、体积的意义。(1)、打算:我们也来做一个试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其次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状况?为什么?这说明白什么?(鹅卵石占了确定的空间。)(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确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磔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老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确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2、体积单位:(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相识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2)、相识立方厘米: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相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4)、相识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视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相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OO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O张。小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o(66比一比: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分:(7)、练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o(你想怎样填?)、推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3、体积初步相识:确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A、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C、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态。动手摆一摆: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课后小结:其次课时:教学内容: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培育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实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二、导入新课:1、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确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方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2、新课:(!)、请同学们随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4411842124432(3)、视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X层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体积=长X宽乂高字母公式:V=abh三、练习: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V=aaa=a3读作a的立方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4、看表计算:长方体体积=长X宽义高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四、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探讨。作业:课后小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2、进一步培育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实力。教学重点: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教学难点:几何学问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乂高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二、新授: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乂高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底面积底面积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V=Sh三、巩固练习: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V=sh24X5=120(立方厘米)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X长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样。但不行能相同。5、练一练:用方程法。(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选择方法解答)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须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3、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四、小结:今日,我们又学了哪些学问?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目标:在相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分基础上,学习驾驭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计算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填空: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单位单位单位说一说:计算长度用单位,计算面积用单位,计算体积用单位。1米二()分米,1平方米二()平方分米1分米=()厘米1平方分米二()平方厘米二、新课: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IXlXl=I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IOXIOXlO=100O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XlO=100O平方厘米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知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IooO立方厘米(2)依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IXlXl=I立方分米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IOXIOXlO=100O立方厘米1立方米二100o立方分米(板书)(3)小结: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O)o(4)练习:5立方米二()立方分米1.5立方米=()立方分米2400立方分米二()立方米12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3.6立方分米二()立方厘米填写比较表50X30X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3、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钢板的体积:2.5X1.6X0.02=0.08(立方米)0.08立方米=80立方分米钢板的质量(比重X体积=质量):7.8X80=624(千克)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80立方分米,质量是624千克。求物体的质量公式为:比重X体积=质量留意前后单位是否统一。三、巩固练习:1、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20厘米=2分米2X2X2=8(立方分米)8.9X8=71.2(千克)2、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3、一块长方体铁板重468千克,又知铁板长2米,宽1.5米,厚2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铁板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四、作业: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容积教学目标:1、知道容积的意义。2、驾驭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教学重点:1、容积的概念。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二、打算: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三、新授:1、相识容积及容积单位:(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1升(L)=100o毫升(mL)将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小结:1升(L)=I立方分米(dm3)1升=1立方分米100O毫升100O立方厘米1毫升(InL)=I立方厘米(cm3)练一练:1.8L=()mL3500mL=()L15000cm3=()mL=()L1.5dm3=()L(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方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四、巩固练习: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3、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4、提高题:P55、16五、作业:单元复习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驾驭得更加坚实。2、进一步驾驭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3、体积单位的进率。复习重点: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体积单位的进率。复习用具:长正方体的学具。复习过程:一、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学问?1、特征及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集合图)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3、体积和容积:(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二、练习:1、填空:(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大小。(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单位。常用的单位有、;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计量物体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或。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或。(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场之和是;表面积是;体积。(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这根木材的长是,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2、推断:(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确定不完全相同。()(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3、选择正确答案:(1)、3.05立方米二()A305立方分米B3050立方分米C30.5立方分米(2)、4560立方分米二()A、4.56升B、4560升C、4.56立方米三、作业: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支配)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相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比较娴熟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2,使学生理解和驾驭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娴熟地进行约分和通分.3,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分,能娴熟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3,使学生理解和驾驭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娴熟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依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2,使学生相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驾驭分数的基本性质,能依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课时支配:1,分数的意义6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4,约分和通分4课时5,整理和复习2课时1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总42(电36)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缘由,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打算: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温故引新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精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学问.(1)相互沟通: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2)自学理解: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U填空.课件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抢答.课件3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把这个文具盒你全部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为什么是1/2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假如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假如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假如是100;1000枝呢(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5/73/83/()()/9()/()3,小结.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T.板书:一个物体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竞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四,家作1,P88.1,22,P89.3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总43(电37)教学目标:驾驭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重点:驾驭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打算:课件教学过程:一,铺垫复习,打算迁移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2,操作.(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5/8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5/8;7/8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1,教学分数的读写法.读分数.课件11/44/51/78/91/1512/1730/1963/37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写分数.课件2三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二六分之一六分之五四特别之一十八分之十三三特别之一四十五分之三十七板述: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终写分子.XP87.做一做(上)2,教学分数单位.(1)P87.做一做(下)1(2)3/5,1/2,13/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小结.板书: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教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分数:XP87.做一做(下)24,教学教学P88.例1: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有5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分析:A,谁是单位1B,分母是几分数单位是几C,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子几(2)板书:.1人占全班人数的1/42,5人就是5个1/42,5个1/42是5/42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5/42P88.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1,P89.12,P89.53,P89.64,P89.7提问:问题所表示的分数意义是什么5.P89.8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提问:A,读分数时应先读什么,再读什么B,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什么C,分数中的分子表示什么,分母呢D,什么叫分数单位想想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E,有关分数的意义,你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须要大家帮助板书设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4的分数单位是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