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专用性理论.docx
一、资产专用性概念的提出''资产专用性“(AssetSpecificity)是指''资产在没有价值损失的前提下能够被不同的使用者用于不同投资场合的力量(WiliamSOm1989),''没有资产专用性概念,交易成本理论就没有说服力"(Williamson,1985)。在交易成本理论中资产专用性概念常常被用来分析各类问题,但是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被系统地加以解释和说明过,以至造成了很多混淆。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试图通过归纳、分析和整理,从理论上对资产专用性概念进行梳理和解析,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由此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理论和学说。最早的资产专用性概念见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1948年),书中提到:一些企业领导人对自己企业的人和事具备特别的了解,这种了解是他们所特地拥有、与企业共依存、不行分别的资产,这类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专用性人才资本。后来,迈克尔?波兰尼等人的进一步讨论指出,那些身怀绝技、阅历丰富的工人实际上也是企业不行多得的特地财宝,拥有这类特地资产的人将会与企业建立起更加固定的关系。这也是对资产专用性与合同方式选择关系问题最早的讨论。但是,正式的''资产专用性概念是(1971年)威廉姆森在分析纵向一体问题时提出的。1972年科斯提出,现实当中除了那些早已为人们熟识的标准市场交易外,还存在大量人们不熟识的交易方式,例如:企业内部交易,特许经营或纵向一体化,合同或契约等非市场化交易。对于这些大量存在的准市场化交易活动,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它们不是市场经济中的典型交易方式,而是“市场失灵或''垄断带来的弊端。对此科斯虽持否定态度(Coase,1972),但进一步的分析是由威廉姆森提出的。威氏首先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交易方式还原为'、合同或'、治理结构,认为企业的''治理结构与”资产专用性亲密相关。为此,他在企业纵向一体化讨论中说明白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节省之间的关系,相应建立了他的整个交易成本学说。二、与资产专用性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资产专用性与治理结构的选择在威氏的交易成本理论中,''合同、''交易方式和''治理结构并无本质区分。''治理结构主要划分为四类:市场治理:此结构进行标准的市场交易;多方治理:通过签订合同和引入中介,如建筑合同中的技术机构、会计审核、法律顾问等,保证交易的完成;双方治理:没有第三方介入,交易双方通过签订长期交易合同来维持交易;统一治理:即交易活动在一个统一的组织中根据事先的方案支配来完成。威氏认为,上述四种交易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并不能说哪种结构更合理。但详细交易毕竟选择哪种治理结构来完成,取决于三个因素: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程度。不确定性是由于交易者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所致;交易频率指肯定时期内的交易次数,分为偶然和常常两种状况;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则分为非专用的、中等专用的和高度专用的三种;若排解不确定性,治理结构的选择就取决于资产专用性程度和交易频率。一项交易不涉及资产专用性时,无论交易频率凹凸,都将以标准的市场治理结构来完成,缘由是市场上有很多供货商和需求者,供需双方无需与任何人签订合同就能很简洁地进行交易;当交易涉及中等程度的资产专用性时,偶然的交易可能会以三方治理的方式消失,由于此时,资产一旦投入后就很难再转变用途。所以以某种相对固定的合同来对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甚至某些中介力气的介入可以确保合同的执行;此时,常常的交易使双方彼此了解,不需要第三方介入,而以双方治理的合同方式进行;当投资的资产具有高度专用性,无论是偶然的还是常常的交易,双方都更情愿实行统一治理结构的方式,由于资产的专用性越强,其用途就越是单一,资产的沉没性也就越大,交易过程中任何的波动和不确定性都将给交易双方带来重大损失,故只能实行一体化的治理方式了。统一治理是针对简单的交易建立的高级治理结构,它必需根据严格的方案来执行;市场治理是最简洁的治理结构,只需根据市场机制来完成,介于其间的是三方和双方治理结构。此即威氏所言:不同的交易活动,必需建立不同的治理结构与之相适应,用简单的治理结构来解决简洁的交易成本会太高,而用简洁的治理结构来解决简单的交易问题则会使事情一团糟(威廉姆森,2002)O抱负的治理结构应当是能够节省交易成本的结构。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的关系威氏认为,资产专用性通过影响人的行为属性影响交易成本的凹凸。由于经济活动中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由于人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有限,因此决策时难免不周到之处;同时趋利弊害的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可能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来。人的这两个行为特征因资产专用性的强弱而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从而影响到交易成本的凹凸和交易方式的选择。举例说:一汽车生产企业与生产通用轮胎的A企业和特地为其生产特别点火装置的B企业有常常性业务往来;由于该企业对轮胎无特别要求,同时生产轮胎的A企业其产品也不肯定非要卖给某一家企业,所以双方根据正常的市场交易方式来进行交易;而对于生产特别点火装置的B企业,由于两家企业都是对方惟一的交易伙伴,它们之间具有极强的资产专用性关系,假如不建立特别的治理结构,在市场波动的状况消失时双方都有可能会产生气会主义行为,增加风险,而双方治理和三方治理,都不足以阻挡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因此,惟有建立统的治理结构,才能保证交易的顺当进行。川.见,资产专用性越强,人们的机会主义倾向越严峻,交易成本越高,治理结构也越简单。资产专用性与纵向-体化。传统经济学认为,纵向一体化是由于技术因素引起的,不同的生产阶段之所以成为连续的过程,主要是为了从技术上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理论认为,现实中一家企业常常将一些并无技术联系的生产环节结合,而一些有很强技术联系的生产环节却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企业。对此,威廉姆森提出:技术上的相互依靠并不是节省成本的唯一理由,交易成本的节省才是说明纵向一体化的主要缘由,而资产专用性是影响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现实中对煤炭有特别要求的发电厂,与远距离的、能满意其要求的采煤厂,实行纵向一体化,而同接近的采煤厂没有任何交易便是例证。三、资产专用性与企业融资结构选择企业的融资结构企业对债券融资或股权融资进行的选择和搭配。合理的融资结构不仅可以节省交易成本,而且可以约束代理人行为,减轻现代企业的目标偏离问题。上世纪50年月莫迪利安尼(MOdigIiani)和米勒(MiIer)M-M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融资问题的研讨。上世纪70年月,罗斯(RoSe)提出债券发行量与企业的破产担当率成正比,由于前景看好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破产担当力,因此它可以比前景较差的企业发行更多的债券,人们可以通过一家企业的债券发行量来推断企业的经营状况。随后,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Iing)等人提出企业之所以不全部采纳债券融资,是由于这两种融资方式都将花及成本,当股票发行和债券发行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债权和股权的最优组合。上世纪80年月后,格罗斯曼(GrOSSmdn)和哈特(Hart)及詹森又提出,负债是一种约束管理者的手段,发行债券引入外部监督迫使管理者按股东的利益行事。这些讨论集中于债权的信号作用。1995年威廉姆森在治理结构一书中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方法来考察企业的融资问题,根据项目的资产专用性特征对两种融资方式进行区分。他认为项目的资产专用性程度会极大地影响债权人优先索取权的实现程度,项目的资产专用性越强,企业破产时就越难将这部分资产转让出去,债权人的优先索取权就越难保障。股权融资是一种更为简单的专断性内部治理结构,其特征是股票持有者在收益和资产清算两方面都有剩余索取权;股票无需还本;股份制企业要设立董事会并按股授权,对管理者进行监督。资产专用性程度的凹凸同样会影响到股权融资的成本,缘由是资产清算和剩余索取权也依靠于资产的可转移性,资产专用程度越高,企业财产的破产清算价值就越低,股东的剩余索取权益就越难保障。但是债券融资的成本总比股权融资的成本提升更快,由于市场治理(债券融资)往往要强迫清算,而股权治理则可以在内部做出适当的调整,有可能尽量避开更大损失。威氏的结论是:资产专用程度不高的项目可能使用债务融资更为节省;随着资产专用性程度的提高,股权融资将更受青睐(威廉姆森,2001年)。四、对资产专用性的熟识浴产韦用件以下占口幺fc.1、资产专用"三攵''交易成本产生的重要因素之O它与人的行为属性和交易频度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交易方式的选择;2、资产C用性是解释市场结构变化的歪要因索。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不仅仅是节省生产技术成本的需要,更是节省交易成本的需要;3、企业的融资结构与资产专用性相关,资产专用性越强,企业愈加趋向于选择股权融资方式,而较少采纳债权融资方式。上述分析,除了使我们对交易成本理论的规律关系有了更为清楚的了解外,也使我们看到了交易成本理论中存在的一些冲突:交易成本理论一再强调影响企业活动和企业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制度性的而非技术性的,但从资产专用性的属性来看,我们却又很难将它与技术性概念完全分别,如本文前述的汽车生产厂商与特地为它供应发动机的厂商之间的特别关系就完全是由于技术上的联系造成的,它们之间通过一体化所节省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技术性成本,而不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理论只能说明企业规模扩大的合理性,而不能说明企业规模缩小的合理性。五、资产专用性理论的讨论意义只有交易成本理论才能同时说明企业在规模扩大或缩小的状况下,只要是能够节省交易成本的,就具有合理性。但事实上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一方面,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有时候不能分开,''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节省的不仅仅是生产成本,同样也节省了交易费用,就这一点而言,交易成本理论并不比传统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当今产业结构变化的现实表明,技术的进步也可能会使企业规模缩小,而不完全是扩大。资产C用性理论对现代经济学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弃了新古典经济学中“无摩擦”的假设,特地研讨了要素转移所带来的价值损失对组织结构、企业行为及经济运行的影响,这种熟识,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也给经济学的讨微画了一个新的领域。但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理论还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所以当代经济学家虽然不否论资产专用性存在的意义,但仍感到它是理论中的一个麻烦的问题。因此,有关这方面的讨论还有待深化。然而无论如何,一大批经济学家在这个领域所作的开创性工作还是领人鼓舞的。参考文献1.陈国富,卿志琼.专用性、准租金机制企业全部权的支配J.南开经济讨论,2004.贾良定.可占用性准租、投资专用性与企业层级结构J南京高校斯密论坛,20043.夏林.准租金与资产专用性J.财经论坛,2006.7图.周军.资产专用性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的理论分析J.世界经济状况,2004.125 .李娟.资产专用性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讨论J.开放导报,2022.126 .程雄伟.隐性契约、专用性投资与资本结构.中国工业经济,2004.8.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威廉姆森.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黄涛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威廉姆森.治理机制.王健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