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式呼吸训练对颈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影响的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docx
研究目的:本研窕将颈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样本,观察胸腹式呼吸训练法对临床症状的影响,同时评估本病患者在干预后的康复情况,从而为大众预防、解决颈椎病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将22例颈型颈椎病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进行前测。对照组在实验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颈椎操训练,训练15分钟。一周5次训练,持续4周。实验组在实验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每天5组练习,Imin/组,一周5次训练,持续4周的胸腹式呼吸训练;四周结束后,再次测试上述指标,统计分析后评价。研究结果:1 .对照组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得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明显,(p<0.01)o颈椎关节活动度值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p<0.05);2 .实验组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D、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活动度在干预前后差异明显(p<0.01);3 .干预后,两组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NDD得分、颈椎活动度均有显著差异,表现显著性差别。(p<0.01);4 .干预后,两组受试者均有有效的临床疗效,(p<0.01)O5 .相关性分析:症状体征积分、颈椎活动度二者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8756,提示有强烈的负相关(p<0.01)o研究结论:1 .胸腹式呼吸训练和颈椎操对颈型颈椎病受试者颈肩部疼痛的缓解、颈椎功能障碍、颈椎活动度的增加以及颈椎功能的提高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 .胸腹式呼吸训练有利于颈椎关节活动度异常的恢复或纠正。颈椎活动度的改善利于颈型颈椎病的康复故此,胸腹式呼吸训练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自我治疗方法值得应用于颈型颈椎病受试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而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颈型颈椎病;胸腹式呼吸训练;颈椎操;颈椎活动度ABSTRACTObjective:Thisstudyaimstoobservetheimprovementofsymptomsofpatientswithcervicalspondylosisbyusingchestandabdomenbreathingtrainingmethodastheinterventionmeans,andthenevaluatetherehabilitationeffectofthistrainingmethodforpatientswithcervicalspondylosis,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publictopreventandsolvecervicalspondylosis.Methods:Inthisstudy,22patientswithcervicalspondylosi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experimentalgroup(11patients)andcontrolgroup(11patients)byexperimentalmethod.Allsubjectswereassessedbysymptomandsignscores,visualanaloguescale(VAS),cervicaldysfunctionindex(NDI),andcervicalrangeofmotion.Undertheguidanceoftheexperimenter,theexperimentalgroupcompleted5groupsofexercisesperday,1mingroup,5timesaweekfor4weeksofchestandabdominalbreathingtraining.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traditionalrehabilitationtherapyofcervicalspondylosisfor15minutes.Trainingisdone5timesaweekfor4weeks.Attheendofthe4weeks,theaboveindicatorsweretestedagainandevaluatedafter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1. 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scoresofcervicalspinedysfunctionindex(NDI)andvisualanaloguescale(VAS)beforeandaftertheinterventioninthecontrolgroup(P<0.01).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rangeofmotionofcervicalspine(P<0.05);2. VASscores,NDIscoresandrangeofmotionofcervicalvertebra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beforeandaftertreatment(P<0.01);3. Aftertheintervention,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visualanaloguescale(VAS),disabilityindex(NDI)scoreandcervicalspinemobilitybetweenthetwogroups.(p<0.01);4. Aftertheintervention,bothgroupshadeffectiveclinicalefficacy(P<0.01).Correlationanalysis:Correlationanalysisofsymptomandsignscores(clinicalefficacy)andrangeofmotionofcervicalSpondyloticpatientsshowedthatPearsoncorrelationcoefficientRwas-0.8756,andtherewasasignificantnegativecorrelationbetweenthetwo,P<0.01.Conclusions:1. Thechestandabdomenbreathingtrainingandcervicalexerciseshaveagoodtherapeuticeffectonalleviatingneckandshoulderpain,cervicaldysfunction,increasingtherangeofmotionOfcervicalvertebraandimprovingthecervicalfunctionofpatientswithcervicalspondylosis.2. Thoracoabdominalbreathingtrainingisbeneficialtotherecoveryorcorrectionofabnormalrangeofmotionofcervicalspine.TheimprovementofcervicalmotionisbeneficialtotherehabilitationofcervicalspondylosisTherefore,asanefficientandconvenientself-treatmentmethod,chestandabdominalbreathingtrainingisworthyofapplicationinthetreatmentand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ithcervicalspondylosis,andthetreatmenteffectissignificant,whichisworthyofpromotion.KeyWords:Cervicalspondylosis;Chestandabdomenbreathingtraining;Cervicalspine;Rangeofmotionofcervicalspine摘要IABSTRACTIII目录V1引言11.1问题的提出11.2选题的目的意义11.2.1选题目的11.2.2选题意义22文献综述22.1 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22.1.1 颈型颈椎病定义22.1.2 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22.1.3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2.1.4 颈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32.1.4.1 西医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32.1.4.2 中医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42.1.5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现状42.1.5.1 中医治疗42.1.5.2 西医治疗62.1.6 颈型颈椎病的测评指标72.2 颈椎活动度的研究进展82.2.1 颈椎活动度定义82.2.2 颈椎活动度测量92.2.2.1 颈椎活动度测量仪92.2.2.2 颈椎活动度测量的意义92.2.3 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因素102.2.4 颈型颈椎病与颈椎活动度的关系112.3 颈椎操的研究进展122.3.1 对颈椎操的认识122.3.2 颈椎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相关研究122.3.3 本颈椎操的来源132.3.4 颈椎操的作用及机制探讨142.4 呼吸训练的研究进展152.4.1 胸腹式呼吸152.4.2 呼吸肌在呼吸控制中的作用172.4.3 胸腹式呼吸训练方法192.4.4 胸腹式呼吸与颈型颈椎病的关系203研究设计223.1 研究对象223.1.1 研究对象来源223.1.2 研究对象选择223.1.2.1 诊断标准223.1.2.2 入组标准223.2 研究方法23321文献资料法233.2.1 实验法233.2.2 数理统计法264研究过程与分析264.1 一般资料264.1.1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分析274.1.2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的症状体征积分的分析274.1.3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的VAS得分的分析274.1.4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的NDI得分的分析284.1.5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分析284.2 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各项指标的分析294.2.1 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临床疗效的分析294.2.2 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VAS得分的分析304.2.3 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NDI得分的分析314.2.4 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分析324.3 分析讨论364.3.1 干预后两组受试者VAS得分变化的分析364.3.2 干预后两组受试者NDI得分变化的分析374.3.3 干预后两组受试者颈椎活动度变化的分析384.3.4 胸腹式呼吸训练与颈椎操的分析395研究结论与建议405.1 研究结论405.2 研究建议40参考文献42附录1附录A知情同意书1附录B症状体征积分表2附录C视觉模拟得分量表(VAS)3附录D颈椎功能障碍指数(DNI)4附录E颈椎活动度测量2致谢4个人简历51引言1.1 问题的提出颈椎病中,颈型颈椎病是相对普遍的类型。由于处在颈椎病初期,患者的症状并不严重,多为局部,如肩部发沉、颈部活动受限、背部存在某个压痛点以及酸胀痛;X线片显示:颈椎曲线发生异常,椎体不稳定,伴骨质增生,但程度较轻。智能手机的推广和科技的创新,使受试者中有不少“低头族”也被确诊颈型颈椎病。同时,本病日益倾向年轻、低龄化。据WHO的最新数据,世界上十大顽症中,颈椎病排列第二。从终身发病率上看,颈型颈椎病己接近71%,对广大患者和家属留下巨大的痛苦与沉重的负担。针对颈型颈椎病,现代康复+传统康复有助于减轻疼痛,在早期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故而,临床需要将传统、现代康复进行结合,及早实施干预。在发病初期进行干预,能够防止病情恶化。而颈型颈椎病传统康复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效果虽显著,耗费的精力、财力相对较大,对专业技术有严苛的标准。大多数消费者因处于颈椎病早期(颈型颈椎病),症状轻,病程短,权衡性价比而错过了最佳治疗干预时间。1.2 选题的目的意义1.2.1 选题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胸腹式呼吸训练对颈型颈椎病受试者进行运动干预,观察颈椎病干预前后症状体征得分、视觉模拟得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活动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胸腹式呼吸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受试者的效果。理论上讲,胸腹式呼吸训练法有助于纠正人体的呼吸模式,干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训练方法,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比其他运动疗法更容易、更可行。1.2.2 选题意义通过本研究试图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找到一种科学高效、便捷易行的自我训练方法,为治疗颈型颈椎病方面提供一个新的操作可行的治疗方式。治未病,落实预防为主,养成正确的呼吸方式,避免颈椎病的不断恶化,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2文献综述2.1 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2.1.1 颈型颈椎病定义颈型颈椎病,也称作局部型颈椎病。X线片上未见退行性改变,但可出现颈椎弯曲、骨质增生以及椎间不稳等这类轻度的异常。临床上,该类型相对普遍,是早期的颈椎病类型,很多反复僵硬的颈部患者都属于这种改变。实质上,它是颈椎病的初发期,同时也是治疗颈椎病的黄金时机。2.1.2 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1 .颈部症状颈部僵硬或是按摩后得以缓解;晨起、疲倦、加剧后颈部寒冷;活动颈部时伴有明显的“嘎嘎”声;肌肉相对僵硬;按压自己的颈部时,触及到疼痛点;按摩韧带时可见“弹跳”,且患者的颈部无法自由地旋转。2 .肩部症状肩部自感沉重;肩部疼痛和肿胀疼痛;压颈疼痛或是肌肉痉挛,疼痛强烈;疲劳,久坐和姿势差。3 .头背部症状头部会感觉有明显的酸胀与不适感,头皮部甚至伴随有明显的经箍感,但是通过简单的肩颈部活动,对应的不适感会下降。背部及肩胛骨内侧会有酸胀不适,头部及背部有对应疼痛点,工作疲劳后将会有明显不适。1.1.3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I4o1、有些患者颈部曾受过外伤,或是伏案频繁;2、颈部周围僵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经常性的落枕等功能障碍;3、椎体小关节严重地错位,或是钩椎关节出现不稳。由此说明,颈椎生理孤弓异常(如变直、反弓);1.1.4 颈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1.1.4.1 西医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生物力学的角度:通常情况下脊柱保持着正常的生理曲度,稳定于静态的功能位置,又或是稳定于动态平衡的某个位置上,但不影响功能发挥。而肌肉、外周结缔组织,均为促进平衡、稳定的基础。而颈部结缔组织退行性改变,从而引发颈椎病。其颈部结缔组织异常在机体的表现多为扳机点,扳机点一般集中在枕下肌群、上斜方肌、上胸椎段、胸锁乳突肌网。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对应骨骼肌肉会发生退化,原先的功能会弱化,而颈部周围对应的骨骼肌肉能很好的维持颈椎稳定性,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这些对应的骨骼肌肉系统退化,导致颈部周围出现对应的延展性功能障碍,灵活性功能障碍,颈部周围的力学平衡被打破,骨细胞的应力不均衡,骨细胞大量聚集,出现对应骨质增生来维持力学平衡。如果骨质增生压迫对应神经血管,会引发对应症状。生物化学的角度:颈椎周围的肌群能对颈椎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并在颈椎的运动过程和姿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颈肌急慢性损伤引起的炎症、不正确的体位、压力过大、和温度等因素,均会改变肌肉的代谢,内环境稳态失调,出现各类生物化学改变,风寒湿致使的颈肌无菌性炎症或是慢性劳损,从而上调了一氧化氮RNA含量。颈部受损处,分泌5羟色胺、钾离子或是缓激肽等,扰乱颈肌生物化学系统。1.1.4.2 中医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病因病机:颈型颈椎病在黄帝内经中描述为风、寒、湿三气相混而为偏。指出了关节痛综合征的基本病因。中医认为,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为气虚,感受外邪,姿态不佳,长期劳累。感受寒湿是本病的主要原因。黄帝内经中也有说:“凡痉挛者皆因湿气而强,湿气克之.。病中有头痛,日似脱,项似拔”。因寒湿之邪外侵,颈部经络阻滞,气血不畅,导致病邪侵袭,疼痛难忍,故本病的治疗标准为综合症治疗标准。证治准绳描述:“本病的根源在于风寒侵袭三阳经,由于经络受阻后产生疼痛。颈项强急症,是源自邪客三阳经,风搏则患者的筋血松弛”。张介宾认为:“中症是由于虚寒,唯气不足,故风寒可入”。综上所述,颈椎病的根源在于正虚外固,风寒湿邪才是真正的外因。邪气阻滞经络,是本病的发病机理。1.1.5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现状1.1.5.1 中医治疗关于颈型颈椎病,中医已有多年的治疗史,其经验富足,疗效较好,易被大众接受。临床疗效上,中医和现代医学可谓不相上下。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外用中药:周群英等人对3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500g茱萸加粗盐500g局部热敷结合针灸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邱新等人采用自制“颈痛贴”穴位贴敷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药物的局部渗透,达到活络经络、散寒祛风、温经活络的效果。内服中药:治疗时应结合综合征分型和疾病分型。各类颈椎病都可以用经典方剂治疗。也可根据五行、阴阳及现代医学的分类,区分疾病,设计处方。临床治疗颈椎病以葛根煎为主”叫金匮要略中有关于治疗颈椎病内服中药葛根汤,葛根汤具有疏经活络、散风寒表邪的作用,而且副作用小,效果显著,在环节疼痛方面,效果可以说是十分明显。非药物治疗:针刺疗法:临床中,针刺疗法相对普遍,对颈型、神经根型以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确切的疗效WL由于针刺颈部肌群,促进颈椎动、静力平衡恢复,颈部周围组织延展性恢复,神经血管受压减少,加速了头颈部血液循环;减轻酸痛的作用。艾灸疗法:针对颈型颈椎病,艾灸治疗最主要的就是疏解颈部肌肉紧张,艾灸过程中热力刺激,渗入机体的较深部位,促血液循环,加快细胞的新陈代谢、能有效缓解酸痛不适。针至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李俊涛等选择艾灸疗法联合针灸疗法来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得知两种方案均得到一定的疗效针灸疗法:针刺+艾灸疗法用于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己看到较多的效果。肖清宁等人g通过艾灸颈夹脊配合针刺风池、肩井或是颈夹脊来对颈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其效果也十分突出。1.1.5.2 西医治疗关于颈椎病,现代医学多选择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一是手术,二是非手术,以抑制对血管或是神经的剧烈压迫;减少无菌性炎症;治疗软组织延展性功能障碍,增强椎体的平稳性【川。从原则上讲,颈型颈椎病无需接受任何的外科手术。非手术治疗,一是药物,二是物理治疗。西药治疗:西药疗法对疼痛缓解见效快,但对肝肾负担极大,多次使用治标不治本,还会带来身体的多种影响。就颈型颈椎病而言,适合的西药相对偏多,其功效为消炎、止痛。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不损伤人体的前提下,通过非药物治疗的干预手段,能够帮助受试者抑制炎症、防止肌肉痉挛,避免椎间韧带或是关节囊出现严重的钙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扩大肌肉本身的张力、扭转小关节错位,以声、光、电、热、磁等相关物质来对机体予以刺激,使其出现生理反应,以促进治疗。常规的物理疗法,有超声波、磁巧、低中频电疗(如电脑中频)等。这些方案,对于颈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的疗效。牵引治疗(物理治疗):牵引治疗就是型颈椎病保守疗法中的一种很好治疗方法。它的作用原理很简单,主要通过缓慢轻柔且持续的牵引,使颈椎周围的作用力相互平衡,改善颈椎周围的力学结果,缓解颈椎周围压力,放松颈部周围的肌肉,通过牵引使颈椎的生理弧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纠正颈椎小关节错位的作用。有研究者运用牵引方式治疗颈型颈椎病,很大程度改善了颈型颈椎病人群的不适感,且效果显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牵引,牵引时会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牵引的角度应根据人群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角度。如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颈前屈11°30°角,颈型颈椎病采用颈前屈11°角以下牵引。因此牵引的角度、时间、重量是值得在临床上不断探究。如果病人症状改变不明显,应该调整牵引角度,以牵引数分钟后,病人感觉舒适为宜。1.1.6 颈型颈椎病的测评指标临床疗效,参照症状体征积分(VAS)进行判断:张鸣生等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这文中针对颈椎病设计了评价量表项目,同时也给出了得分标准。结合患者的病情,将各项症状、体征分解成4、2、O分,共计8项,总分32分,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症状体征积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来对颈型颈椎病给出了具体的诊断条件和疗效标准,从而判断患者的疗效。症状体征积分改善率=(干预前积分一干预后积分)/干预前积分*100%。疗效标准:1痊愈:体征、临床症状均已消失,颈部可以自由地活动,生活、学习不再受影响,积分改善率工90%网。2显效:体征、症状大体消失。每当疲劳或是变天的时候,颈部会有轻度症状,但患者的生活、学习并无影响;积分改善率270%,<95%o3有效: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有时发作,在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仍会受影响。体征、症状积分改善率230%,<70%o4无效:患者的体征、症状未见很大的缓解,甚至恶化,积分改善率V30%。(附录B:颈椎病症状体征积分表)颈型颈椎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得分量表(VAS),无痛:横线左侧端分值为0;非常痛:横线右侧端分数为10分;受试者结合他们的主观感受,自行在横线上进行标注,代表疼痛水平,测定从0到该标记相隔的长度,视为得分结果。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燕铁斌主编的现代康复治疗学一书中论述到,视觉模拟得分是种简单实用以受试者主观感受为指标的评价量表,特别是在疼痛方面作为敏感性最强的有效方法。VAS作为疼痛的评定方法,已受到国际上的认可。(附录C:视觉模拟得分量表(VAS)生活质量,参照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l)来作出评价。在临床中,很多人习惯使用NDI来对患者的颈椎功能状态进行评价。该量表中涵盖了疼痛程度、抬物、头痛、阅读、注意力、驾驶以及睡眠等指标,共有10个。每项得分5分,0分,无障碍;50分,完全瘫痪;得分越多,提示功能障碍相对也就越严重。根据NDl得分来对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作出评估,其信度、效度均得到检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表现出较高的效度、敏感度以及信度,适合对颈椎病受试者自身的功能状态作出评定3)。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设计了一份自评问卷。其内容涵盖了颈部疼痛和各类症状,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即主要从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和功能进行评估。所以,对不同类别的颈椎病患者均很适合】。(附录D:颈椎功能障碍指数(DND)以上测评方式的选择,具有很强的优势性:测试工具与人数不多;操作便利,实施难度小;测试工具简单,成本少;适合群体测试。状体征积分、VAS得分结合NDI量表相互结合能较全面反应受试者的症状体征、疼痛感受及各种生活适应因素,故本研究选取症状体征积分、VAS得分结合NDI量表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来对颈型颈椎病作出评估,有一定的权威性。2.2 颈椎活动度的研究进展2.2.1 颈椎活动度定义颈椎活动度,即人的颈椎在各个方向上自由运动保持的最大角度。颈椎活动度(CerViCaIrangeofmOtiOn,CROM),指的是三个平面,一是矢状面,二是冠状面,三是水平面,涵盖了前屈、左旋、后伸、左右侧屈等6个独立的自由度。CROM,可作为颈部运动功能较为科学的评价指标P'颈椎正常活动范围是:正常解剖学姿势下,颈椎的屈伸活动度范围分别可达到35。45。,左右侧屈活动度范围分别可达到45°,左右旋转分别可达到60。80。°很多颈部疾病均可能会改变机体的颈椎活动度,影响受试者个人的主观感受。甚至,干扰受试者日常的生活。所以,有人也将颈椎活动度当作颈部疾病严重性的评估指标侬)。2.2.2 颈椎活动度测颈椎活动度可以采用颈椎活动度测量仪进行测量,利用颈椎活动度测量仪依次对患者的颈椎前屈、左右侧屈以及左右旋转活动度进行测量,判断颈椎关节活动实际的受限状态。颈椎正常活动范围是:正常解剖学姿势下,颈椎的屈伸活动度范围分别可达到35。45。,左右侧屈活动度范围分别可达到45°,左右旋转分别可达到60。80。临床上,颈椎活动度受限是很多颈型颈椎病患者身上的一种典型表征,颈椎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简单易行,结合受试者临床症状,能够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对各个节段功能或是定位诊断均有深刻的意义已久2.2.2.1 颈椎活动度测量仪颈椎活动度测量仪,是以颈椎活动实际被测量到的运动范围为前提,将倾角仪成功地与罗盘进行结合,从6个方向上对颈椎的运动区域进行测定。测量仪器涵盖了3个测角器,分别固定在可戴在头上的框架的三个表面。其中,固定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为重力测角仪,而罗盘测角仪,则是在水平面上进行固定。它利用肩上磁铁,来达到测量之目的。冠状面测角仪,适合对侧屈活动进行测量;矢状面测角仪,则适合对屈伸活动进行测量;而水平磁力测角仪,能够对旋转角度进行测量3M26。2.2.2.2 颈椎活动度测量的意义颈椎活动度的测量对颈椎病早期诊断、判断患病的严重程度、判断颈髓各节段功能等均有一定的意义。颈椎活动度的测量已逐渐成为评价颈椎病严重程度、鉴别颈椎病、分析恢复情况和评价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颈部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颈椎活动度的变化,有时可能转变受试者自己的主观感知,甚至,干扰受试者日常的生活。所以,有人也将颈椎活动度当作颈部疾病严重性的评估指标。颈椎病会导致受试者无法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降低自尊和自信,影响与他人的互动,影响整个家庭和社会。LiuS等M报道了IlO例脊髓型颈椎病受试者,他们发现,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以及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均和颈椎活动度的改变存在关联,提示颈椎活动度的变化可用于判断脊髓型颈椎病的严重程度。目前,相关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所以暂时无法得出统一的结论。愈后评估:目前,关于颈椎运动范围对疾病结局的评价研究较少,有研究认为颈椎运动范围与疾病结局无关,有研究证实,颈椎运动范围可用于预测颈椎病受试者的治疗结局已叫目前,有研究者认为,影响颈椎活动范围的因素很多,分析时应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对颈椎活动范围对颈椎病的恢复进行分析12叫但关于颈椎的活动范围与康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较少,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疗效评价:颈椎活动度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判断治疗效果最常用的指标之一。Klein等结合颈椎活动度的改变,对颈痛受试者最终的疗效作出评估。DUCC等刖选取15例颈椎内固定患者进行观察,记录他们术后颈椎活动度及其频率,以判断手术究竟对颈椎操有何种影响。SarigBH等J颈椎活动度纳入衡量指标,用于判定运动训练后受试者慢性颈部疼痛的变化情况。如今,很多颈椎疾病研窕者均将颈椎活动度当作疗效的参考指标。2.2.3 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因素翻阅相关文献,很多因素均会对颈椎活动度产生影响,如男女、年龄、职业或运动等。性别:性别可以体现为不同的生理构造对颈椎的影响,目前,男女对颈椎活动度有何种程度的影响,暂时未给出相同的定论。有些学者表示,性别在某些情况下和颈椎活动度保持关联。不过,它与颈椎活动度之间的这种影响未见显著性差异网。Arbogast等因】报道312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性别对他们的颈椎活动度几乎没有影响。很多研究者表示,和女性相比,男性自己的颈椎活动度明显要大的多阿。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伴随着身体的退行性改变。不少学者也在探讨年龄、颈椎活动度二者的相关性。有很多文献中都有论述。Arbogast等的选取3%岁这一年龄段的67个孩子,测定他们的颈椎活动度。结果:年龄越大,孩子的颈椎旋转或是前屈活动度均会有所扩增。NiISSOn等的借助颈椎活动度测量仪来对人体的颈椎被动活动度作了检测,其受试者为白领工人,年龄区间ll60岁。从中得知:年龄越大,其颈椎被动活动度相对也会减小。职业或运动:颈椎活动度与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工作方式,运动习惯都有可能影响颈椎活动度。Guths等以1416岁区间的男性为样本,他们的职业均为竞技游泳,人数共40位,分别测定其颈椎旋转活动度,并取同期40名健康男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在颈椎总旋转角度上,竞技游泳者明显要高,同时一侧颈椎旋转角度相对也会更大。Park等网共选取11名受试者测量1小时计算机工作前后颈椎的活动度。从颈椎活动度上看,它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通常,健康者的颈椎活动度和他们的年龄、职业还有运动习惯均有关联。2.2.4 颈型颈椎病与颈椎活动度的关系颈型颈椎病是指由颈椎退行性疾病、颈部肌肉劳损等引起的疾病,以颈部肿胀、疼痛、僵硬、颈部功能受限等为主要表现,作为一种常见和多发疾病,发病可伴有颈椎活动度的异常变化,颈椎正常活动度对人体头部运动、血管、神经和脊髓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是维持颈部动态平衡的关键。当颈椎活动度异常时,颈椎的机械平衡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颈椎病的进展1391。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前者的颈椎活动范围异常更为常见,约占70.88%。因此,颈椎活动范围异常者更易发生颈椎病,以2635岁的青少年发病率最高口叫颈椎的改变和颈椎实际的活动范围存在关联。活动范围的改变,是颈椎非正常受力的结果,也是颈椎最终整体失衡的前兆。颈椎运动异常变化后,软组织变形,破坏了颈椎的结构稳定性,产生了颈椎病。在颈椎病早期及时对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延缓颈椎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研究表明,颈椎活动范围的变化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很大的相关性。蔡尚欢等通过对颈椎病年轻受试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等干预前后的Bourdon值数据及相关分析,差异较好的结果表明,颈椎活动度的恢复程度,缓解受试者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因此对于年轻颈型颈椎病患者应以恢复颈椎活动度为主要临床目标。从以上角度来看,在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颈椎活动范围的变化,这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3 颈椎操的研究进展2.3.1 对颈椎操的认识颈椎操是对颈椎有效且健康的运动。颈椎操可以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提高颈部韧性。颈椎操不局限于特定的运动形式。在实践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机会选择合适的方法。常见的有米字操、凤字体操等。2.3.2 颈椎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相关研究有许多研究学者通过颈椎操来治疗颈椎病。刘宝林等网采用颈椎推拿与颈椎操相互配合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痊愈率45.16%,有效率100%。郭玉海等网受试者在前屈、颈椎牵引治疗和牵引治疗联合颈部功能锻炼干预前、2周和3个月进行评估,经过2周的治疗和持续3个月的随访,与对照组的得分进行比较,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o林立网等在临床观察和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康14电针结合颈椎操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每次运动持续30分钟,每天训练两次,结束治疗时,可达到97%的有效率。鲁艳、顾文红的除了给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之外,还采用了中药汤剂进行活血化瘀。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将中药贴敷于穴位,同时结合颈椎操。通过对实验组进行干预,有效率可达到97.4%,而对照组仅为75%。褚小刚等146】除了进行颈椎操训练以外,还配合使用了中药,干预后痊愈的有57例,有效的共11例,无效的共14例,达到了83.2%的总有效率。刘建芳同通过颈椎操,同时结合垫中药枕,以此治疗颈椎病。每天,实验组做颈椎操的次数为13次,每晚睡6-8h的药枕。颈椎操以颈肩放松为主,步骤包括左、右扫视、对侧牵引、夹紧颈、比赛、转体、满月日按地面、爬行、伸直颈部等,这些都属于缓慢动作,每次重复5J0次的运动,逐渐增加至每天1-3次,每次至少10分钟,坚持3个月以上,两组治疗疗程为3个月。2.3.3 本颈椎操的来源参考文献,我们发现许多临床研究者结合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探索出了一系列颈椎保健操,例如传统的五节肩颈操明和改良的肩颈操网等。张茂士等15。唱创的颈椎保健操,分为预备、玉凤点头、左右侧摆、左右环顾等动作。我们仔细研究了各自颈椎操的表现,发现这些操法虽然名称不同,但其目的都是通过颈椎运动后左右两侧的屈伸、屈曲、旋转来加强活动范围,并增加颈部肌肉的弹性,以保持椎体的稳定性。颈椎操是根据以往颈椎操的参考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动作简单方便,又不失治疗效果。结合前人研究,本研究采用的颈椎操L进行以下操作:前俯后仰、左顾右盼、提肩缩颈、与项争力、前伸探海、挺胸伸刖.、颈项侧弯等,每个动作可连续做10次,每天做1次完整的颈椎操,每次在15min以上。经锻炼后,不会产生疲劳感,不会加重疼痛,逐渐减轻临床症状之后,运动量可适当增加。锻炼之后,如果感到全身不适或疼痛加重,运动次数需减少。2.3.4 颈椎操的作用及机制探讨生物力学方面:颈椎操能够使颈部肌肉力量得到增强,使颈椎保持稳定。如果颈椎能够保持稳定,椎间盘和颈椎椎体不易发生退化,这样颈椎静态系统就不会失衡。施杞等以”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很好地描述了二者在导致颈椎病发病上的关系,因此,通过颈椎操锻炼治疗和预防颈椎病有一定的理论依据。骨代谢方面:功能锻炼可以起到促进骨的新陈代谢的作用,生理层面原理:压电效应:当致密结缔组织受到机械应力时,其分子发生变化产生电荷,扩展到细胞水平,当附近的细胞收到拉力或推力时,它们受到刺激产生纤维,这些纤维沿压电应力重新排列细胞间质成分。比如韧带部分增厚,骨密度变大等。沃尔夫定律:依据压电效应原理,骨组织在受到压力时将会变厚,形成一个更强的骨矩阵。相反,当应力解除时,骨会垮下来,同时骨骼将增加有机成分,骨密度、骨矿也会随之增加,而且骨的韧性和强度相应增加,进而减缓骨质的退变,防止发生颈椎病。肌肉细胞代谢方面:聂金雷网提出,剧烈运动可增加体内的自由基,而耐力训练可以使肌肉具备更好的抗氧化能力。施杞、姜杰等教授倒认为,肌肉不断进行收缩的话,细胞内容易产生较多的氧自由基、代谢物等,然而身体不具备如此大的消除能力,无法及时将其排出,导致积累大量的代谢物,进而降低收缩力;赵凯聚网通过观察颈椎病家兔模型,发现颈肌经过长期收缩后,软组织容易缺血。还提到,如果病情不好转,肌肉组织容易出血或导致肌纤维断裂,同时释放出5-直径5-羟色胺,肌肉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将出现僵硬或肿胀,颈部肌肉也容易恶化,颈椎变性。2.4 呼吸训练的研究进展2.4.1 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定义:胸腹式呼吸是利用腰部、胸部周围的肌肉,肋间外侧经收缩后,肋骨将上提,同时胸部也会扩张,使肺部吸入大量的空气,从而控制呼吸的一种呼吸方法。肋间肌肉如果发生收缩,肋骨被拉回,同时缩小胸腔,肺部将呼出空气,胸部的扩张、收缩是有节奏的,以此交换气体,这就是呼吸的整个过程15式通常,呼吸肌的组成部分有腹肌、肋间肌以及膈肌。呼吸肌和呼吸方式:呼吸训练需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进行,这样大脑才能快速平静,提高注意力。呼吸作为人体、内环境之间的重要纽带,主要受核心稳定因素的影响【56。胸部呼吸、锁骨呼吸、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四大呼吸方式:锁骨呼吸是指随着肩部的抬高而吸入,但由于肺解剖结构小而导致吸入量减少;胸部呼吸是指肋间肌肉活动,胸部也相应地运动,这种呼吸最常出现在胸部上下;胸腹式呼吸指的是,舒张或收缩膈肌,腹部将随之升降。通常,膈肌活动也叫做膈式呼吸或胸腹式呼吸;将胸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相结合,即腹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