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520194       资源大小:283.6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团体标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关于下达2023年第二十四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标协(2023)87号)文件精神,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提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阳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项目编号:2023-2404)获批立项。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民族医药,对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中央、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以及医药工业被列入14个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规划,都使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性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还先后印发了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等政策,鼓励区、市、县加快培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投入,助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当地扶贫实际和农业特色产业结构特点,制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全区中药材壮瑶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实行以基地为核心的生产模式。围绕中药材壮瑶药材重点品种,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建设高标准中药材壮瑶药材生产基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以及“加强传统食养指导”,“进一步完善我国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名单”,“深人调研,筛选一批具有一定使用历史和实证依据的传统食材和配伍”,“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等一系列发展药食同源产品的重要举措。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为本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赤苍藤(ErythropalumscandensBlume)是赤苍藤科赤苍藤属多年生常绿大型木质藤本植物。又名“姑娘菜”“龙须菜”,是岩溶石山区特色生态经济植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园林绿化观赏价值,主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我国广东、广西生长在海拔28055OnI地区,云南、贵州生长在海拔100O150Om地区,多见于低山及丘陵地区或山区溪边、山谷、密林或疏林的林缘或灌丛中。赤苍藤生长速度较快,四季常青,既能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有效防治石漠化与水土流失,又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多种药用保健价值,是一种药食兼备的植物。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赤苍藤在市场上备受欢迎,供不应求,收购价每斤20元,非常有发展前景。广西岩溶区面积9.7万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4设。目前,广西赤苍藤种植面积超过IOoO亩,年产值超6000万元。广西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主要集中在天等、大新、龙州、崇左、马山、平果等地,这些地区亟需进行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推广。此外,由于广西岩溶区地质环境特殊,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土地退化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喀斯特岩溶区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粗放式耕作与陡坡耕作相互叠加,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再加之顺坡耕作,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从本质上来讲,石漠化是喀斯特岩溶区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防治是石漠化治理的关键。从目前喀斯特岩溶区相关报道来看,岩溶地区植被覆盖度超过60%时,石漠化几乎不再发生,而植被覆盖度低于20%时,水土流失强烈,石漠化严重。通过赤苍藤在石漠化地区耕作,改变地表微地形,增加地面粗糙度和增加地面覆盖来减少侵蚀和水土流失,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保土增产等优点。目前广西岩溶石山区赤苍藤种苗市场混乱,主要依靠从原生环境中砍伐野生枝条进行杆插。许多种植户为了眼前利益,往往将整株野生赤苍藤砍伐用来杆插,但枝条杆插成活率极低,造成严重浪费。这种行为不但破坏了赤苍藤的野生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鲜食赤苍藤的种植技术尚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健康种苗从繁育到栽培的技术链条尚未形成。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以标准为抓手,统一规范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要求,将从源头着手,规范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要求,对保证广西赤苍藤的品质和特色,打造广西赤苍藤区域品牌,推动广西赤苍藤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三、项目编制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团体标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阳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起草单位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阳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相关单位人员配合。编制工作组下设三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标准实施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外有关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的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的研究情况和目前科学界对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标准实施组负责团体标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发布后,组织赤苍藤相关企业、农户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会,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让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了解标准,并根据标准对赤苍藤按标准要求的繁育、定植、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整形修剪、采摘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操作进行,保证赤苍藤产品品质,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团体标准提出修正意见。(一)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赤苍藤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DB45/T1032-2014鸡血藤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DB44/T2234-2020鸡血藤林下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383-2022钩藤种植技术规程DB13/T5437-2021高陡岩壁绿化木质藤本植物栽植技术规程DB44/T2320-2021钩藤栽培技术规程(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讨论、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术语和定义、繁育、定植、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整形修剪、采摘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四)调研、形成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的参考资料中有关赤苍藤的内容指标,并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了团体标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草案)。2023年4月5月,标准编制工作组深入广西各地开展调研并实地征求意见,根据意见进行多次讨论修改形成团体标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023年6月-7月,标准编制工作组邀请广西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企业代表进行座谈讨论,根据意见进行多次讨论修改形成团体标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第二次)。四、标准制定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文件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当前现状,调研各行业赤苍藤种芋繁育市场情况,在现有国家、行业标准相关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阳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多年的赤苍藤生产经验、试验而总结起草的Q符合当前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与市场需求,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赤苍藤产品质量和商品经济价值,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对推动我区赤苍藤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广西赤苍藤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协调性原则本文件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文件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本文件在兼顾当前区内各赤苍藤市场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赤苍藤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在标准中体现了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赤苍藤生产技术发展的指导。五、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岩溶石山是一种独特的山地类型,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分布范围,其北可至36oN,但其典型形态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以广西、贵州等地相对比较集中。与土山相比,岩溶石山区具有水土分离、造壤力差、土层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强烈、耕地少而分散等特点。不仅给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危害,也对居住在该地区的居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于2017年开始,在广西百色、崇左等岩溶石山典型地区引入赤苍藤这一岩溶石山区特色适生经济植物开始进行种植试验,目前已取得显著效果,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转变了当地居民的产业结构方式,带动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岩溶石山区赤苍藤种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的程序,岩溶石山区赤苍藤繁育、定植、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整形修剪、采摘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岩溶石山区赤苍藤的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依据正文中规范性采纳的标准列出规范性引用文件,排列顺序符合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繁育包括种子繁殖、杆插繁殖,种子繁殖主要依据大量的控制对比试验确定,通过设置6组对比试验,分别采取无浸泡、10。C纯净水浸泡、20纯净水浸泡、30。C纯净水浸泡、40。C纯净水浸泡、50。C纯净水浸泡,并设置不同浸泡时间,最后对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30七纯净水浸泡2-4小时的种子发芽率最高,温水浸泡不仅可以消灭种子上携带的病菌和虫卵,也能够帮助种子快速吸水,软化种子表壳,加快种子发芽。浸泡时间过短、浸泡温度过低、无法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浸泡温度过高会影响种子活性,浸泡时间过长,则容易引起种子发霉、腐烂等问题。杆插繁殖选择生长健旺、无病虫危害的植株,取中上部、向阳充实的枝条作为插材,在同一枝条上,硬枝插选用枝条的中下部,因为中下部贮藏的养分较多,而梢部组织常不充实。要把枝条插入基质中,基质要求渗水性好,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升温容易,保温良好。杆插繁殖不易成活,主要表现为插条难以生根,所以杆插时需要使用生根粉。剪取枝条时,切口位置要靠近节下方,切口以平剪、光滑为好。赤苍藤剪取后要注意保湿或者尽快杆插,以提高成活率。定植包括整地、搭架、起苗移栽、定植密度、定植时间、定植方法。.整地主要由于赤苍藤喜欢凉爽,环境要求不高,适应性强,不耐涝,耐旱、耐贫瘠,极耐寒,分巢性强,对气候、土壤、水分要求不高。通过深耕深翻,改善土壤,提高通气性,让土壤充分晒透,及时将杂草除去。整地的同时,削高填低,使地表厚度均匀,以免出现积水现象。整地深度应根据土壤情况而定,沙土宜浅,黏土宜深。定植整地前先将基肥施足,利于后续的生长管理;施基肥时遵循绿色、健康、有机的原则,施用腐熟农家肥等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量。施肥后,精细整土起畦,利于田间操作管理和提升生产效益。岩溶石山区土壤具有贫瘠、易板结的特点,板结的土壤不利于水肥的下渗,易造成积水,也不利于赤苍藤根部的透气,为此选择采取沙土区浅翻、粘土区深翻的整地方式。定植的密度、方法以及基肥量则通过长期大量对比试验确定,种植密度过高容易造成赤苍藤根部养分吸收差、通风不良,减少产量。过高则基肥浪费过多且易造成杂草疯长。搭架:赤苍藤是藤本植物,所以栽植时需要架双线立式支架。选取耐腐耐虫蛀的木桩或者水泥桩,也可用市场上25号铁水管做桩,铁丝选用8号或12号规格,支架高度在L3L4m,支架间相隔的距离为L5m左右。支架支撑要求稳固,可在四周拉斜线固定,以方便采摘嫩叶芽。图1赤苍藤棚架1图2赤苍藤棚架2起苗移栽:赤苍藤移植是为了扩大各种规格植株的行间距,使幼苗获得足够的营养、光照与空气,同时在移植时切断了幼苗的主根,可使苗株产生更多的侧根,形成发达的根系,有利其生长。起苗时土壤的干湿要得当,土壤过分干燥或湿润时,在栽植后土壤容易板结,不利幼苗生长。起苗方式有裸根起苗和带土球起苗2种方法。裸根起苗法:用铲将苗带土掘起,然后将根群附着的土块轻轻抖落,不要将细根拉断,随即进行栽植。栽植前不能使根群长时间暴露于强烈日光下或强风吹击之处,以免细根干缩,影响成活。带土球起苗法:用铲将苗四周铲开,然后从侧下方将苗掘出,保持完整的土球,勿令破碎。有时为保持水分,在苗起出后,可摘除一部分叶片以减少蒸腾。图3赤苍藤大棚苗场定植密度:在银杏树、樟树、黄花梨、金丝楠木等树干1m的半径范围外,采用穴植法种植赤苍藤,为了使幼苗获得足够的营养、光照与空气,定植株行距为ImXlm,每亩地裁植666株。定植后在赤苍藤行距间铺盖防草布,防止杂草从生,降低劳动成本。图4黄花梨下种植赤苍藤定植时间:定植时间原则上要在苗木的休眠期,一般在春季、秋季起苗。定植方法:定植后如有条件可盖地膜,防止杂草丛生,降低劳动成本。定植方法有沟植法和穴植法。沟植法是依一定的行距开沟栽植;穴植法是依一定的株行距掘穴或以移植器打孔栽植。裸根栽植时应将根系舒展于穴中,不得卷曲,然后覆土,为了使根系与土壤紧密连接,必须认真镇压,镇压时压力应均匀向下,不可用力按压茎的基部,以免压伤苗。遮阳管理:赤苍藤属于短日照植物,喜阴,耐阴,喜欢凉爽环境,65%自然光照是最佳条件。在移栽赤苍藤时,采用遮阳网遮盖给予轻度遮荫,避免阳关直射,防止枝苗被灼伤,待后期成熟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遮阳网拆除。图5遮阳管理中耕除草:赤苍藤生长快速,容易受杂草危害,所以应进行中耕除草。中耕能疏松表土,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土温,改善土壤表层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内的空气流通和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通常在中耕的同时可除去杂草。中耕深度不能伤及赤苍藤根系,一般为3-5cm。幼苗期浅耕,之后逐渐加深。近根处宜浅,远根处宜深。除草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进行,即在杂草发生之初及时进行,杂草开花结籽之前必须清除。其中多年生杂草需将其地下部分全部挖出,以免杂草与植株争夺养分,同时也利于通风透光。此外除草过程中若发现裸露根系,应进行培土覆盖。冬季结合施用冬肥培土护根,并铺盖防寒布。水肥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水分管理:赤苍藤浇水的方法有喷灌、滴灌等。浇水量及次数常依季节、土质的不同而异,夏季及春季气温较高,水分蒸发量大,需要较多次的浇水,浇水量也要大些,秋季雨量较多,应减少浇水量及次数。每天的浇水时间也应根据季节不同而有差异,夏季浇水应在清晨和傍晚时进行,这个时间水温与土温相差较小,对赤苍藤的根系有保护作用,傍晚浇水稍少,因夜间水分下渗到土层中去,可以避免日间水分的迅速蒸发,冬季因早晚气温较低,浇水应在中午前后进行。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才能使赤苍藤获得高产,同时使用符合标准的肥料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赤苍藤产品。赤苍藤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绝大部分来自土壤,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施肥是补充的主要方式。肥料的种类、施用量及施用时期等对赤苍藤正常生长影响极大。赤苍藤的栽培肥料通常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有机肥主要有人粪尿、畜禽粪等,它们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施用前一定要经过发醉,生肥容易烧伤赤苍藤根系。无机肥分为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化肥要立即灌水。赤苍藤追肥要有针对性,掌握好时间,追施氮肥要稍浅些,磷钾肥略深些。生长过程中,可根据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确定施肥量。一般每年施肥34次,开花期不能追肥。为促进其多分枝,提高产量和质量,应适当增加施肥量。速效肥应在需要时施用,而有机肥等迟效肥宜提早施用。肥料种类、施用量、使用时间及频率试验情况见下表。表1肥料种类、施用量、使用时间及频率试验情况有机肥(深耕)/亩有机肥(浅耕)/亩时间用量当年总产量时间用量当年总产量3月中旬2000kg1200kg3月中旬2000kg732kg11月中旬100Okg11月中旬100Okg基肥量试验牛油果套种/亩火龙果套种/亩种植时间2020年4月种植时间2020年4月单株基肥量0单株基肥量0.5kg深耕施肥100Okg深耕施肥100Okg株均长70cm当年U月测员株均长106cm当年11月测量化肥充肥试睑(相邻地块、种植模式相同)化肥用法用量化肥用法用量时间用量(2分地)出芽状况时间用量(2分地)出芽状况2021年3月15日8kg枝芽较粗,平均长度在12cm,茎宽0.5cm,单枝出芽量在5-8枝嫩芽,单枝新叶8-10片2021年3月15日无枝芽较细,平均长度在8cm,茎宽0.3cm,单枝出芽址在3-6枝嫩芽,单枝新叶6-10片,2021年4月15日5kg2021年4月15日无2021年5月15日5kg2021年5月15B无2021年6月15日8kg2021年6月15日无2021年7月15日8kg2021年7月15日无2021年8月15日8kg2021年8月15日无2021年9月15日8kg2021年9月15日无病虫害防治:赤苍藤极少发生病虫害,稍加管理就能很好生长。主要在开春时期会有螃虫出现。赤苍藤自身能发出清香气味,具有极强的抗病性,因此一般极少用药,如能控制温度湿度,适当修枝梳理,将不存在病虫害。采收、留种:赤苍藤以嫩叶和茎为食。采收标准一般是:嫩尖在IOCnI以上即可采收。赤苍藤要随采随用,它收获期较长(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可以四季采收,长年利用。受雨水与气温的影响3月中旬至6月下旬采摘周期为3-7天,7月至9月下旬采摘周期为7-12天:9月下旬至11月中旬采摘期大多在15-20天左右,年产量在1500kg亩左右,单次产量在50-60kg/亩。采摘是在嫩芽还未曾老化前将整枝嫩芽摘下,以形成断口,易产生愈伤组织,促进生长新芽;要在主茎上采摘,芽口留在顶冠以下,以保留顶冠生长,芽口由顶冠提供养分,这样方可保证嫩芽的质量,不白化,不退化;同一个断口长期采摘,可养成芽口,增加萌芽数量。赤苍藤种子成熟后种子会不规则开裂为3-5裂瓣后自然脱落,留种需要在种子完全成熟前进行。图6赤苍藤种子生产档案主要是考虑对整个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的过程的材料应及时建档,档案的内容包括品种、来源、种植时间、使用肥料等台账的文件、图片及音像,档案管理人员要求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人负责。六、国内外同类标准制修订情况及与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关系经查阅,国内与“赤苍藤栽培”相关的标准有:2022-1039赤苍藤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2022年立项计划,目前还未发布);与藤类栽培有关的地标有:DB45/T1032-2014鸡血藤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DB44/T2234-2020鸡血藤林下栽培技术规程、DB43/T2383-2022钩藤种植技术规程、DB13/T5437-2021高陡岩壁绿化木质藤本植物栽植技术规程、DB44/T2320-2021钩藤栽培技术规程。而本标准是结合广西岩溶山地区域特点提出,对岩溶石山赤苍藤栽培岩溶石山地区的赤苍藤繁育、定植、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整形修剪、采摘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作出要求,对广西赤苍藤的种植技术和推广具有规范作用。本标准技术的核心是适用于岩溶石山区的赤苍藤栽培技术及赤苍藤苗木繁育技术,国内外还未有相关标准。本标准的内容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无冲突,标准的编写符合GB/TL12020的要求。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研制过程中无重大分歧意见。八、自我承诺本标准内容与各项指标不低于强制性标准要求。团体标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编制工作组2023年7月27日

    注意事项

    本文(《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