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医地方标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规范:灸法类.docx

    • 资源ID:520338       资源大小:65.9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地方标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规范:灸法类.docx

    ICS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湖南省B44方标准DBXX/TXXXX-XXXX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规范:灸法类TechnicaIspecif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aracteristicnursing:Moxibustionmethod草案版次选择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艾条灸3I1操作准备3i)操作步骤4R适应症44注意事项44M禁忌症45艾炷灸(麦粒灸)5KI操作准备5HD操作步骤5K2适应症5K4注意事项5;禁忌症66督灸6A1操作准备61i)操作步骤6RQ适应症7R4注意事项7H"禁忌症77隔物灸77I操作准备779操作方法874适应症87I注意事项97禁忌症98雷火灸9ft1操作准备9Qi)操作方法10QQ适应症10R4注意事项10Qq禁忌症io9脐灸1111操作准备11Q9操作方法HDR适应症12Q4注意事项12QA禁忌症1210热敏灸121操作准备12In,、操作方法13inq适应症13S4注意事项13Wq禁忌症1411太极旋灸14Il1操作前准备14Il操作方法1411适应症15Il4注意事项1511q禁忌症1512温灸器灸15191操作准备16199操作方法1619Q适应症16194注意事项1719耳禁忌症1713箱式悬灸17n1操作前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g。操作方法18Hq适应症18n4注意事项18n耳禁忌症1814信息记录、保存与过程监督1914.1艾灸记录1914.2艾灸记录保存1914.2艾灸过程监督19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蒋谷芬、张月娟、廖若夷、朱诗林、黄静、蒋维、郑朝晖、曾碧君、谭磊、何花、路所。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规范:灸法类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灸法类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适应症、注意事项、禁忌症及信息记录保存与监督等内容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灸法类技术操作评价,也适用于灸法类人才培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346经穴名称与定位GB/T13734耳穴名称与部位GB/T21709.1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艾灸moxibustion用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常用的有艾条灸、艾炷灸及隔物灸等。来源:GB/T21709.1,3.1艾绒moxacone艾叶经加工制成的淡黄色细软绒状物来源:GB/T21709.1,3.2V艾条moxastick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圆柱形长条物。来源:GB/T21709.1,3.34艾炷moxastick用手工或器具将艾绒制作成小圆锥形,称作艾炷。来源:GB/T21709.1,3.4隔物灸Separatedmoxibustion也称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炷和穴位皮肤间隔开,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炷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间接置于腌穴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36督灸DUmoXibustion是指在脊柱督脉上从大椎穴至长强穴进行隔药灸,运用经络、生姜、药物、艾灸、发泡等综合作用为一体,从而达到散塞除湿、温肾壮阳、通经活络、行气破瘀、拔毒散结、通督止痛的功效。a7雷火灸Thunder-firemoxibustion雷火灸又称雷火神灸,是用桑皮纸将药材粉末加上艾绒制成圆柱形的艾条,施灸于腌穴或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操作手法不同,又分为雀啄法、小回旋法、螺旋形灸法、横行灸法、纵行灸法、斜向灸法、拉辣式灸法、泻法、摆阵法。雷火灸的药物组成一般包括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麝香、穿山甲等,根据疾病作相应加减,具有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散瘀、消炎镇痛等功效。2 A脐灸UmbiIicaImoxibustiontherapy脐灸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种,是以脐(中医穴位称“神阙穴”)处为用药部位并加以艾灸或隔药灸,利用肚脐的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激发经气,疏通五脏六腑,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热敏灸heat-sensitivemoxibustiontherapy点燃艾材产生艾热,通过探敏定穴找到热敏穴位,施以特定手法激发艾灸得气,达到个体化消敏灸量,显著提高疗效的一种新灸法。3 1fl温灸器灸MOXibUStiOnwithwarmmoxibustionapparatus温灸器灸是将艾条置于灸器内,对准脸穴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4 11悬灸Suspendedmoxibustion是将点燃的艾卷悬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利用艾的燃烧热量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根据施灸手法不同又分为平和灸、雀啄灸、盘旋灸。神阙穴Shenqueacupoint(CV8)“阙”意为宫门。穴当其中,胎儿赖此处从母体获得营养而具形神,喻为元神之阙门,故名。处于腹中部,脐中央。在所有的穴位中,神阙穴(即肚脐)是结构最特殊,定位最明确的脑穴,其特殊性及与整体联系的广泛性是其它任何体穴所无法比拟的。祖国医学认为,神阙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经络学说认为,脐通五脏六腑,联络于全身经脉;气功理论认为,脐下(当指脐之深部)为下丹田之所在;现代医学则证明,脐为腹壁最后关闭和最薄处,最有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a13艾灸得气"deqi"inmoxibustion组与疗效相关的、舒适的心身感应,包括透热、扩热、传热、非热觉、肢端热、身烘热、喜热、皮肤扩散性潮红、面红(或额出汗)、胃肠蠕动等感应。热敏穴位heat-sensitiveacupoints能够对艾热产生舒适的深透、远传感应的穴位。特定手法specificmanipulations特定参数(手法施术的路径、速率、热度等)的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循经往返灸等单式手法及其组合的复式手法。aU消敏灸量desensitizationmoxibustiondosage在施灸过程中,灸至艾灸得气感应开始消退的施灸剂量。温灸器moxibustioninstrument温灸器是指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目前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灸架、灸筒和灸盒等。箱式悬灸Boxsuspendedmoxibustion是将艾绒、艾炷等艾灸材料放入特制的艾灸箱内,将其点燃,借助艾灸的温和热力及药理作用,对人体脸穴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4艾条灸A1操作准备5 .1.1环境要求中医特色治疗室整体环境清洁卫生,开窗通风,有条件者设有排烟或消烟装置,室内温度以22°C24°C为宜,必要时可准备浴巾、屏风。6 .1.2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打火机、弯盘、小口瓶、纸巾、浴巾、快速手消液。7 .1.3操作者准备操作者衣帽鞋穿戴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8 .1.4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排空大、小便。按照以下操作步骤施灸:a)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疾病诊断、治疗医嘱等信息,评估患者既往史、局部皮肤情况,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b)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取穴,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T12346的规定;C)撕开艾条的外包装,将艾条点燃,对准腌穴或患处施灸,施灸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温和灸:施灸时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施灸,每处10-15分钟;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置于施灸部位上方3厘米处,如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的施灸,给施灸部位一个变量的刺激,每处5T0分钟;3)回旋灸:施灸时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3厘米处向左右或上下方向进行反复移动或旋转的施灸,每处20-30分钟。d)施灸过程中应及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以免烫伤;e)施灸完毕,将艾条放入小口瓶中熄灭,清洁患者皮肤,注意观察灸后局部皮肤情况;f)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交代注意事项,清理用物,做好记录。A1适应症艾条灸适应以下病症包括但不限于:一过敏性病症(过敏性鼻炎、尊麻疹、支气管哮喘);胃肠功能性病症(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一男性前列腺病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碍);一女性宫寒性病症(原发性痛经、卵泡发育不良、卵巢早衰);一皮肤病痒症(湿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一肿瘤放化疗后的阳气虚症;一湿寒痹阻引起的各类疼痛;各虚证;一虚寒性疾病;亚健康调理。4A注意事项4.4.1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4.4.2施灸时随时调整施灸高度,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出现红晕为度,局部知觉减退者,操作者将食、中两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感觉患者局部受热程度。4.4.3施灸时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中,灸毕艾条装入小口瓶熄灭。4.4.4施灸部位皮肤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若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内液体,无菌纱布覆盖,保持干燥。4.4.5治疗结束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嘱患者饮温水。dK禁忌症4.5.1下列情况,忌用艾条灸:一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吐血等出血性疾病;一高热、抽搐、昏迷、极度衰弱、温度感觉障碍者。4. 5.2有下列情况,不宜施灸,包括但不限于:一急性损伤期,出现红肿热痛者,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时;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五官、头发丛生处、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等;一妇女经期、妊娠期妇女下腹部和腰舐部、瘢痕处;一囱门未闭合小儿前头部;一空腹或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者;一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者;一其他不宜施灸的情况。5艾炷灸(麦粒灸)41操作准备5.1.1 环境要求中医特色治疗室整体环境清洁卫生,应设有排烟设备或消烟装置,室内温度以22°C24°C为宜,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5.1.2 用物准备精艾绒、打火机、凡士林、镶子、弯盘、小口瓶、纸巾、碘伏、棉签、快速手消液。5. 1.3操作者准备操作者衣帽鞋穿戴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5. 1.4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饭后半小时,排空大、小便。53操作步骤按照以下操作步骤施灸:a)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疾病诊断、治疗医嘱等信息,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b)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取穴,穴位的定位符合GB/T12346规定;C)施灸部位使用纸巾清洁皮肤,用棉签蘸取少量凡士林涂抹于施灸部位:C)取少量艾绒,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搓捻形成大小适当的圆锥形艾炷;d)先将艾粒放于施灸部位,再用线香点燃顶端,询问患者感受,待患者提示施灸局部灼热时或眼睛观察其燃烧接近皮肤部位时,用镀子取下未燃尽的艾炷,再进行下一壮操作,以患者感觉轻微烧灼或皮肤潮红或皮肤出现黄褐色为度;麦粒灸成人一般一个部位灸5-7壮;e)施灸完毕,将艾炷熄灭放入弯盘内,清洁患者皮肤,注意观察灸后局部皮肤情况;f)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交代注意事项,清理用物,做好记录。K1适应症艾炷灸适应以下病症包括但不限于:一过敏性病症(过敏性鼻炎、尊麻疹、支气管哮喘):一胃肠功能性病症(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一男性前列腺病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碍);一女性宫寒性病症(原发性痛经、卵泡发育不良、卵巢早衰);一皮肤病痒症(湿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一肿瘤放化疗后的阳气虚症;-亚健康调理。RA注意事项5.4.1灸时要将艾炷捏紧,避免松散的艾炷从穴位皮肤上脱落,发生意外,防止艾炷燃烧快,热力不易渗透,影响治疗效果。5.4.1施灸时应注意询问患者耐受情况,当患者感受温热感明显时,应及时移走艾炷,以免烫伤。5.4.1施灸时注意晕灸的发生,若发生晕灸现象应立即停止施灸,让患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给予温白糖水或温开水,闭目休息即可。5.4.1施灸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灼热,或黄褐色,或者局部变黑,也可能出现水泡等情况,小水泡无需处理,若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内液体,无菌纱布覆盖,保持干燥。5£禁忌症5.5.1有眼外伤、青光眼(眼底出血期)、心衰、呼吸衰竭、哮喘发作期等患者忌用艾炷灸。5.5.2有下列情况,不宜施灸,包括但不限于:一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吐血等出血性疾病患者;一高热、抽搐、昏迷、极度衰弱、温度感觉障碍者;一急性损伤期,出现红肿热痛者,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情况: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五官、头发丛生处、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等;一妇女经期、妊娠期妇女下腹部和腰舐部、瘢痕处;一囱门未闭合6小儿前头部:一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者;一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者;一其他不宜施灸的情况。6督灸A1操作准备6.6.1环境要求中医特色治疗室整体环境清洁卫生,开窗通风,有条件者设有排烟或消烟装置,室内温度以22°C24为宜,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6.6.2用物准备治疗盘、督灸粉(沉香、丁香、肉桂、小茴香等捣研为末,按1:1:1:1配置而成)、鲜姜泥(新鲜生姜2-4公斤洗净,粉粹机打碎)、艾段(将艾条切成5cm左右每段)或艾绒适量、督灸盒1个、95%医用酒精、打火机、医用纱布、浴巾4条、单孔艾灸盒、纸巾、快速手消液。6.6.3操作者准备操作者衣帽鞋穿戴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6.6.4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饭后半小时,排空大、小便。A5操作步骤按照以下操作步骤施灸:a)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疾病诊断、治疗医嘱等信息,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b)体位、穴位选择:协助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选则督脉大椎至长强穴,穴位的定位符合GB/T12346的规定;C)开穴:沿督脉从上至下捏脊,直至背部肌肉放松即可;d)覆盖医用纱布:沿督脉大椎穴至长强穴覆盖一层医用纱布;e)在医用纱布上沿督脉大椎穴至长强穴均匀铺上督灸粉;f)放置督灸盒:将督脉灸盒放在督脉大椎穴至长强穴段,贴紧皮肤,调整角度固定好灸盒;g)铺姜泥放艾段:沿督脉大椎穴至长强穴均匀铺上鲜姜泥厚约4cm,在姜泥上放置艾段(或铺艾绒厚约1.5cm),并点燃施灸,治疗过程中及时巡视并询问患者感受。督灸操作过程中可同时在涌泉穴上加放两个单孔艾灸盒,起到引火下行,预防大灸后上火作用;h)施灸完毕:移除督灸盒及姜泥,用纸巾轻轻擦净灸后药泥及艾灰,询问患者感受,空心掌拍打封穴;D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交代注意事项,清理用物,做好记录。A1适应症督灸适应以下病症包括但不限于:一过敏性病症(过敏性鼻炎、尊麻疹、支气管哮喘);一胃肠功能性病症(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一男性前列腺病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碍);一女性宫寒性病症(原发性痛经、卵泡发育不良、卵巢早衰);一肿瘤放化疗后的阳气虚症;一亚健康调理。64注意事项6.4.1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其配合。1.4.2 调节好病房的温湿度,忌对流风;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尽量少暴露皮肤,以防外感风寒。1.4.3 操作过程中,应询问并观察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防止皮肤烫伤,注意保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告知医生处理。1.4.4 操作完成后,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内尽量避免外出,4小时内不能洗浴,可饮适量的温水或红糖水,补充水分,加速排除毒素。6. 4.5注意用火安全,选用抽烟机或排气扇及时处理烟雾。7. 4.6饮食清淡,忌食辛辣、生冷、发物以及浓茶,以免影响灸疗效果。A5禁忌症有下列情况,不宜施灸,包括但不限于:一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吐血等出血性疾病患者;一高热、抽搐、昏迷、极度衰弱、温度感觉障碍者;一急性损伤期,出现红肿热痛者,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时;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五官、头发丛生处、,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等;一妇女经期、妊娠期妇女下腹部和腰舐部、瘢痕处;一囱门未闭合小儿前头部;一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患者;一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者;一其他不宜施灸的情况。7隔物灸71操作准备7. 1.1环境要求治疗室整体环境清洁卫生,开窗通风,有条件者设有排烟或消烟装置,室内温度以2224C为宜,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8. 1.2用物准备艾炷或艾箱、治疗盘、凡士林、打火机、清洁镜子、消毒棉签、消毒棉球、垃圾缸、金属弯盘、纸巾、快速手消液、遵医嘱备姜片(或自制盐包)、蒜片、细生盐等。9. 1.3操作者准备操作者衣帽鞋穿戴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10. 1.4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11. 1.5施灸评估施灸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一既往史、目前症状、发病部位;一施灸部位皮肤状况,有无感觉迟钝或障碍;一患者心理状态;一病室温度、光线、通风状况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保暖或遮挡,有无易燃物。12. 3操作方法按照以下操作步骤施灸:a)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疾病诊断、治疗医嘱等信息,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b)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取穴,穴位的定位符合GB112346腌穴名称和定位的规定;d)定位治疗时所取穴位在身体正面、侧面、背面时分别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治疗时所取穴位在身体头、肩部时可取仰靠坐位或俯伏坐位;e)选择适当的施灸方法,常用施灸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隔姜灸:将直径约23cm,厚约0.5Cm的新鲜姜片,其上用针点刺小孔数个,放在腌穴或患处,再将艾炷置于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炷施灸,待艾炷燃尽时,再续接一个艾炷。操作过程中如患者有灼痛感不可耐受,可将姜片向上提起,稍候片刻,再重新施灸,直至局部皮肤潮红。一般每穴施灸37壮;2)隔蒜灸:用厚度约0.20.3cm的蒜片,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放在腌穴或患处,再将艾炷置于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炷施灸,待艾炷燃尽时,再续接一个艾炷,一般灸37壮,每灸45壮艾炷后需重新更换蒜片;3)隔盐灸:又称神阙穴灸。用细净的生盐填敷于脐部,上置薄片生姜或直接将干燥纯净的食盐填于脐窝,上放艾炷,从顶端点燃艾炷,待艾炷燃尽时,再续接一个艾炷,一般灸37壮。或采用医院自制盐包放置于相应穴位,上方放置艾灸盒进行施灸,直至艾灸然尽,时间约2030分钟;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黄酒调和,做成直径约2cm,厚约0.20.5c的附子饼,中间用针刺数孔后,将其放在施灸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置于附子饼上,从顶端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时,再续接一个艾炷,一般灸37壮。f)施灸完毕,将艾炷熄灭放入弯盘内,如有艾灰,用纸巾清洁局部皮肤,注意观察灸后局部皮肤情况。g)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交代注意事项,清理用物,做好记录。13. 1适应症隔物灸适应以下病症包括但不限于:一过敏性病症(过敏性鼻炎、尊麻疹、支)气管哮喘);一胃肠功能性病症(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一男性前列腺病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碍);一女性宫寒性病症(原发性痛经、卵泡发育不良、卵巢早衰);一皮肤病痒症(湿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一肿瘤放化疗后的阳气虚症;一湿寒痹阻引起的各类疼痛;各虚证;一虚寒性疾病;一亚健康调理。74注意事项7.4.1施灸部位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7.4.2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7.4.3保持环境通风,施灸完毕后熄灭的艾炷,应装入金属弯盘或广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7.4.4掌握距离,观察患者的感受和反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部位确定施灸时间。注意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需谨慎控制施灸强度,防止烧伤。7.4.5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若灸后皮肤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若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内液体,无菌纱布覆盖,保持干燥。7.4.6施灸完毕不宜吹对流风,4小时内避免洗澡。74禁忌症7.5.1下列情况,忌用隔物灸:一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吐血等出血性疾病患者;一高热、抽搐、昏迷、极度衰弱、温度感觉障碍者。7.5.2有下列情况,不宜施灸,包括但不限于:一急性损伤期,出现红肿热痛者,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时;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五官、头发丛生处、大血管处、心脏等部位;一妇女经期、妊娠期妇女下腹部和腰舐部、瘢痕处;一卤门未闭合小儿前头部:一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者;一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者;一其他不宜施灸的情况。8雷火灸A1操作准备8.1.1环境要求灸治疗室整体环境清洁卫生,开窗通风,有条件者设有排烟或消烟装置,室内温度以2224C为宜,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8.1.2用物准备根据病情需要和穴位制作适宜直径的雷火灸艾条,艾条规格为直径:15mm70mm;艾绒纯度:15:1-30:1。此外还需准备治疗盘、打火机或点火枪、刮灰板、纸巾、小口瓶、75%乙醇消毒液、快速手消液、小毛巾或浴巾等,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择。8.1.3操作者准备操作者衣帽鞋穿戴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8.1.4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饭后半小时,排空大、小便。8.1.5体位选择体位的选择以被灸者感到舒适、充分暴露施灸穴位、肌肉放松为原则。常用体位包括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等,具体体位选择以治疗需要为准。fi5操作方法按照以下操作步骤施灸:a)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疾病诊断、治疗医嘱等信息,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b)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取穴,穴位的定位符合GB/T12346的规定;C)嘱患者取合适体位,放松身心,平稳呼吸,充分暴露穴位,取毛巾或浴巾覆盖在施灸穴位周围,防寒保暖,取75%乙醇在施灸局部常规消毒;d)选择大小适宜的雷火灸条,将雷火灸条点燃,对准腌穴或患处施灸;e)根据疾病和穴位辨证选择补泻手法:1)补法:距离皮肤3cm,热度温和,速度缓慢(横向灸、竖向灸、拉辣式灸),每种灸法灸1015分钟;2)平补平泻法:距离皮肤23cm,火力中等,速度中等(揉灸),灸1015分钟;3)泻法:距离皮肤12cm,火力通红,速度偏快(小回旋灸、螺旋灸、雀啄灸),每种灸法灸1015分钟。f)施灸完毕,将雷火灸条放入小口瓶中熄灭,用卫生纸清洁患者皮肤,用空掌心拍打封穴;g)清理用物,灸后用物按医用垃圾做好分类处理,应符合WS/T367规定;h)洗手,摘口罩,记录操作时间、操作部位皮肤情况及操作者。fi1适应症雷火灸适应以下病症包括但不限于:一眼疾病(近视、白内障、干眼症、急慢性角膜炎、眼手术后康复保健等);一鼻疾病(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等);一咽喉疾病(急慢性咽喉炎等);一耳疾病(耳鸣、耳聋、老年性耳鸣、老年性耳聋、中耳炎等):一痛症病(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部痛、骨质增生、中风偏瘫等);一肥胖症(腰腹部肥肿、大小腿肥胖及各种肥胖症、产后收腹等);一亚健康调理。R4注意事项8.4.1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施灸部位暴露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8.4.2雷火灸条燃烧时要及时观察患者皮肤、艾火情况,询问患者感觉,有无灼痛感。8.4.3施灸部位皮肤微红温热属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须处理,可自行吸收,如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消毒,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8.4.5施灸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神色,防止晕灸,如发生晕灸,立即停灸,按晕针处理。一般在患者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宜施灸,以防晕灸。8.4.6治疗结束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若出现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嘱患者多饮水。8.4.7注意防止艾火脱落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幼儿患者更应认真严密观察,以免发生烫伤。8.4.8被灸者在施灸结束后2h之内不宜洗澡与劳累,注意保暖,避风寒。8. 4.9施灸后须确保燃着的艾条及时熄灭,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R6禁忌症8.5. 1下列情况,慎灸或禁灸:一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吐血等出血性疾病及内热证凡脉象数疾者;一眼外伤、青光眼(眼底出血期)、心衰、呼吸衰竭、哮喘发作期等患者。一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聚部位;一颜面部及关节活动处慎灸或禁灸。8.5.2有下列情况,不宜施灸,包括但不限于:一高热、抽搐、昏迷、极度衰弱、温度感觉障碍者;一妇女经期、妊娠期妇女下腹部和腰舐部、瘢痕处;一囱门未闭合小儿前头部;一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患者;一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者;一其他不宜施灸的情况。9脐灸Q1操作准备9.1.1环境要求中医特色治疗室整体环境清洁卫生,开窗通风,有条件者设有排烟或消烟装置,室内温度以22°C24°C为宜,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9.1.2用物准备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宜大小的艾炷或艾条,艾炷一般规格为:炷底直径2cm,高2cm,可燃烧1015分钟为宜,艾绒纯度:40:1;此外还需准备面碗、药粉、防护布、打火机、治疗卡、笔、医用胶布、快速手消液,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择。9.1.3操作者准备操作者衣帽鞋穿戴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9.1.4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饭后半小时,排空大、小便。9.1.5体位选择通常选择仰卧位,体位的选择以被灸者感到舒适、充分暴露施灸穴位、肌肉放松为原则。0操作方法a)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疾病诊断、治疗医嘱等信息,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b)传统脐灸可使用面粉制作一次性的面碗,取面粉适量,以1:3.51:4的比例用水调和,做成圆桶状,面碗底部中间开孔,开孔应比患者的脐孔稍大,以方便使用。现代脐灸器具(如玄黄石脐灸罐)以说明书操作为准。将艾绒搓成艾炷,成三角锥型,脐灸一次准备35个艾绒炷,面碗与艾绒炷待用;C)嘱患者仰卧位,放松身心,平稳呼吸,进行腹部太极揉腹与八卦推拿,时间为5分钟,揉推完毕充分暴露肚脐部位,使用卫生纸清洁脐局部皮肤;d)在肚脐正中放上碗底中间有开孔面碗,再放入药粉,药粉放入洞内八分满或填平肚脐为宜;e)盖好防护布,防护布长度盖过腹部两侧,宽度盖过中院与关元,再用毛巾围绕肚脐四周,注意保暖;f)用艾炷置于面碗上,点燃艾炷,打开排烟系统,成人用艾炷35个,连续施灸3060分钟,儿童用艾炷2个,连续施灸2040分钟,以脐周局部皮肤红润为度;g)脐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感受,艾炷燃尽及时更换;h)施灸完毕,用医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24小时后自行揭下,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i)清理用物,灸后用物按医用垃圾做好分类处理,应符合WS/T367的规定;j)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交代注意事项,清理用物,做好记录。1适应症脐灸适应以下病症包括但不限于:(跟脐灸粉对症)一过敏性病症(过敏性鼻炎、尊麻疹、支气管哮喘);一胃肠功能性病症(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一男性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碍);一女性病症(月经不调、原发性痛经、卵泡发育不良、卵巢早衰、带下、崩漏、不孕、黄褐斑、面色萎黄等);一皮肤病(湿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一肿瘤放化疗后的阳气虚症;亚健康调理。9注意事项9.4.1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9.4.2艾炷燃烧时要注意观察,防止艾灰脱落烧灼皮肤及烧坏衣被。9.4.3后肚脐周围皮肤微红温热属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消毒,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9.4.4操作完成后半小时内尽量避免外出,4小时内不能洗浴。9.4.5饮食清淡,忌食辛辣、生冷、发物以及浓茶,以免影响灸疗效果。94禁忌症有下列情况,不宜施灸,包括但不限于:一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吐血等出血性疾病患者;一高热、抽搐、昏迷、极度衰弱、温度感觉障碍者;一急性损伤期,出现红肿热痛者,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时;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五官、头发丛生处、大血管处、心脏等部位;一妇女经期、妊娠期妇女下腹部和腰舐部、瘢痕处;一肉门未闭合小儿前头部;一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患者;一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者;一其他不宜施灸的概况。10热敏灸1操作准备10.1.1环境要求中医特色治疗室整体环境清洁卫生,开窗通风,有条件者设有排烟或消烟装置,室内温度以2224°C为宜,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根据病情需要和穴位热敏面积来选择适宜直径的艾条,艾条一般规格为直径:22mm30mm;艾绒纯度:8:l-15:lo准备打火机、弯盘、小口瓶、纸巾、快速手消液,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择。10. 1.3操作者准备操作者衣帽鞋穿戴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11. 1.4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饭后半小时,排空大、小便。1ft5操作方法按照以下操作步骤施灸:a)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疾病诊断、治疗医嘱等信息,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b)探敏定位,撕开艾条外包装,将艾条点燃,艾条与体表的距离调节在以被灸者热感强度舒适而无灼痛的范围内,施灸部位以传统穴位定位为中心(穴位体表定位原则和方法参照GB/T12346执行),在其四周范围内进行悬灸探查,被灸者出现舒适的深透、远传感的位置即为热敏穴位;C)辨敏施灸。通过辨别热敏穴位的艾灸得气特点,从而选取最优热敏穴位施灸。按下列顺序依次选择:1)出现非热觉的热敏穴位;2)出现艾灸得气感应指向或到达病所的热敏穴位;3)出现艾灸得气感应较强的热敏穴位。d)灸敏得气。在施灸过程中,可采用特定手法对热敏穴位激发艾灸得气,包括但不限于:D温和灸:施灸时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施灸;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置于施灸部位上方3厘米处,如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的施灸;3)回旋灸:施灸时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3厘米处向左右或上下方向进行反复移动或旋转的施灸。e)敏消量足。每穴、每次的施灸时间以艾灸得气感应消退为度,平均施灸时间约为40min,具体时间因病、因人、因穴而异。f)施灸完毕,将艾条放入小口瓶中熄灭,用纸巾清洁患者皮肤。g)清理用物,做好记录。11适应症适用于出现与病症相关的热敏穴位的各种病症。适用于以下病症包括但不限于:一脊柱关节痛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过敏性病症(过敏性鼻炎、尊麻疹、支气管哮喘);一胃肠功能性病症(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肠病);一男性病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碍);一女性宫寒性病症(原发性痛经、卵泡发育不良、卵巢早衰);一皮肤病(湿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一肿瘤放化疗后的阳气虚症;一亚健康状态。10A注意事项10.4.1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10.4.2施灸时随时调整施灸高度,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出现红晕为度,局部知觉减退或晕厥者,操作者将食、中两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感觉患者局部受热程度。10.4.3施灸时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中,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被灸者或烧坏衣物。10.4.4若施灸部位皮肤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若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内液体,无菌纱布覆盖,保持干燥。10. 4.5被灸者在施灸结束后2h之内不宜洗澡与劳累,注意保暖,避风寒。11. 4.6施灸后须确保燃着的艾条及时熄灭,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WK禁忌症有下列情况,不宜施灸,包括但不限于:一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吐血等出血性疾病;一高热、抽搐、昏迷、极度衰弱、温度感觉障碍者;一急性损伤期,出现红肿热痛者,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时;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五官、头发丛生处、大血管处、心脏等部位;一妇女经期、妊娠期妇女下腹部和腰舐部、瘢痕处;一囱门未闭合小儿前头部;一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者;一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者;一其他不宜施灸的情况。11太极旋灸111操作前准备11.1. 1环境要求中医特色治疗室整体环境清洁卫生,开窗通风,有条件者设有排烟或消烟装置,室内温度以22C24°C为宜,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11.1.2 用物准备艾条(45*150mm),弯盘、治疗盘、镣子、刮灰刀、灭火筒、酒精灯、打火机、纸巾、纱布、检查手套、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11.1.3 操作者准备操作者衣帽鞋穿戴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11.1.4 1.4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饭后半小时,排空大、小便。H5操作方法按照以下操作步骤施灸:a)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疾病诊断、治疗医嘱等信息,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b)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防寒和保护患者隐私;C)取穴,做好标记;d)点燃艾条,选择合适的持艾手法及旋灸手法进行旋灸;e)持艾手法:沉肩坠肘悬腕,腋下开合程度可容纳自己的拳头,身体带动臂、臂带动腕形成一种外推的力量,注意腕是微微向上,不要下垂,小指要翘,主要包括以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竖持法:走点、穴,未成火头时用;2)斜持法:走面、穴,最大限度的用到火中,避开火根,用到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地方标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规范:灸法类.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