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储能电站发电项目土建专业工程主要施工工艺质量.docx
光热储能电站发电项目土建专业工程主要施工工艺质量(一)基本要求1.1 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结合具体情况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并经批准后方可施工。1.2 工程所用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按规定进行现场检验或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有见证取样检测要求的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工程所用的水泥、钢筋等应进行跟踪管理。1.3 在质量检查、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应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承担材料和设备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1.4 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和危险性较大的深基坑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脚手架工程和拆除、爆破工程等,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1.5 对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也可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二)工程测量2.1 在施工测量前,一定要对工程设计坐标系统与施工坐标系统进行换算,防止出现施工测量放线错误。2.2 原始基准点应由业主方进行提供,施工方只进行接收、验收、使用。2.3 要定期对控制桩的稳定性进行检测,防止因控制桩不稳定而造成控制偏差。2.4 日常工作中,测量仪器、工具应加强保养,并定期检验、维修,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2.5 厂区及建(构)筑物的定位2.5.1要求水准施测完成后,必须和后视点进行联测闭合,确保施测的准确性。2. 5.2对于逐层增高的建筑物,在高程引测时,要从不少于2处的地方进行引测,以避免在引测高程过程中误差偏大。2.6建(构)筑物的基础放线及结构安装,在建筑物外围设立控制桩,防止控制桩被破坏。2.7在进行建筑物变形观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形观测方案的设计。2.8方格网的布置:厂区首级控制点应与国家控制网隧洞,布设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控制网的测绘采用全圆测绘法进行角度测量。首级控制点的测量精度:平面控制测量精度不低于一级,高程控制测量精度不低于三等。用极坐标法测角度误差,用激光自动测距仪测设方格网点并校核丈量偏差。高程控制网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按双测回方法施测。控制桩采用现浇混凝土桩,桩位埋设完毕后四周用安全围栏加以防护,并对某些重要点位埋设永久标志。2.9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固定人员观测校核整理成果,固定使用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及时做好观测的各项记录,并计算沉降量,填写有关表格和绘制沉降曲线图。(三)零米以下深基础施工3.1施工顺序原则是: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基本上做到不重复开挖。深沟深基的支模采用脚手管、扣件、钢模板组合支模法。柱头螺栓采用钢架加固的施工方案。混凝土施工采用搅拌站集中搅拌、罐车运输、汽车泵浇筑的施工方案。整个厂房基础采用周围用汽车泵浇筑,中间基础布置泵管浇筑。地下结构基坑开挖及下部结构的施工方案,应根据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自然条件及工程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核算与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经批准后方可施工。3.2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护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条件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对于膨胀土、软土、湿陷性黄土、冻土等特殊地质条件地区,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编制专项措施。3.3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以下专项方案进行论证:3. 3.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1.1 3.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3.4 施工前,应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综合考虑土石方运距最短、里程最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的合理施工顺序等,做好土石方平衡调配,减少重复挖运。3.5 在基坑(槽)或管沟工程等开挖施工中,现场不宜进行放坡开挖时,应对基坑(槽)、管沟进行支护后再开挖。3.6 应做好上、下基坑的坡道,保证车辆行驶及施工人员通行安全。3.7 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由建设单位会同施工、设计、勘察和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验槽,检查基坑的中心坐标、基底尺寸、标高和水平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底的土质是否符合设计所采用的勘察资料要求;当发现岩土土质与勘察报告不符合或有其他异常情况时,应由建设单位会同上述有关单位研究确定处理措施。3.8 天然地基基底表面应平整,严禁采用填土的方法找平基坑底面。3.9 当基坑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开挖前,应根据水文地质情况,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应保持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在施工底面最低标高以下;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基坑的降、排水措施,应持续至回填土回填到地下水位以上和建(构)筑物具备抗浮条件时方可停止。3.10 降水系统施工完后,应经检查和试运行,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降、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后方可开始开挖及支护施工。施工过程中不得间断降、排水,并应对降、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3.11 开挖深度大于5m,或地基为软弱土层,地下水渗透系数较大或场地受到限制不能放坡开挖时,应采取支护措施。3. 12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3.12. 1支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 12.2支护部件的型号、尺寸、支撑点的布设位置,各类桩的入土深度、锚杆的长度和直径等应经计算确定;3. 12.3围护墙体、支撑围楝、支撑端头处设置传力构造,围梯及支撑不应偏心受力,围楝集中受力部位应加肋板;3.12 .4支护安装和拆除应方便、安全、可靠。3.13 地下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出现负偏差。3.14 对拉螺栓应设止水片;穿沟、坑(池)或地下室侧壁的预埋套管,应设止水环,止水环与套管应满焊。3.15 沟道在分区(分段)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严格保证变形缝的施工质量,防止渗水和开裂。3.16 防水、防腐蚀层涂料施工时,涂料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涂刷环氧类涂料,环境温度不宜低于I(TC;涂刷其他种类的防水、防腐蚀涂料,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涂料施工现场应有防火、防毒、通风措施。3.17 在防水、防腐蚀层上进行施工操作时,应有确保防水、防腐蚀层不被损坏的可靠措施,在防水、防腐蚀层施工完后应按照设计要求立即做好保护层。3. 18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o3. 19回填土应根据基础与沟道的不同埋置深度分批分层回填,交叉进行施工,避免重复回填和开挖。根据现场的土质情况,施工前应进行回填土的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根据选用的施工机械试验确定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3. 20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本工程零米以下基础施工采取分段流水施工,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模板施工前,先根据施工图纸划好配模图,分别编号。为防止对拉螺栓不漏出混凝土表面,对拉螺栓内穿圆木垫块,拆模后剔出垫块,用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封堵。钢筋采用现场加工制作,现场绑扎成形的施工方案。3. 22基础大型预埋螺栓的固定措施:在基础施工到设计标高后,在其顶面上预埋螺栓固定架的铁件,然后把固定预埋螺栓的螺栓固定架焊在铁件上,再把预埋螺栓固定在螺栓固定架上,然后再绑扎基础柱的钢筋,最后封模板。工作完成后,必须做整体的验收。直埋螺栓的顶部露出混凝土面以外的部分,抹上黄油,用专用套管保护,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污染破坏。3. 23设备基础施工:大型设备基础侧模的固定方法,采用脚手管斜支撑固定。设备基础中的地脚螺栓孔用木板钉成锥形盒子,并在混凝土初凝后拔出。地脚螺栓埋设的位置、标高要求准确。采用废型钢做成定位架,将地脚螺栓与定位架焊牢。基础上表面的埋件采取加钢筋支腿的方法固定,侧埋件采用将预埋件用钢钉固定在木模板上的方法或用螺丝将埋件固定在模板上。封模后检查螺丝模板外的外漏长度以确保每一块埋件与模板紧贴。角铁埋件封模时先封带企口的相对两块模板,检查埋件角与模板企口边齐平后方可再封其他两面模板。3. 24循环水泵坑、凝结水泵坑的施工:循环水泵坑和凝结水泵坑施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循环水坑底板、支墩、坑壁以上50Onln1。第二步:池壁施工。原则上水池壁的模板固定不采用螺栓拉杆或铁丝对穿,以免在混凝土内造成引水通路。如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时,则采取螺栓加塞形垫和焊双道止水片的措施。顶板、底板应连续浇筑,不应留施工缝。池壁只允许留设水平施工缝,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3. 25主厂房回填方施工:回填前应进行回填料含水率及干容重的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少碾压遍数。回填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础周围的回填土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土方回填中的关键工序。土方回填时,要对每层回填土进行质量检验。用核子密度仪测定土的干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3. 2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包括主厂房基础、汽机基座基础、空冷柱基础、吸热塔基础等。其结构厚、形体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大。除了必须满足一般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外,还应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从浇筑、养护和温控防裂等几方面控制:D浇筑方案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整体性,连续浇筑混凝土。施工时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同时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良好,不致形成施工缝。2)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灌完毕,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二层草袋,四周钢模外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层草袋予以保温,养护时间不少于14d。3)温控和防裂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控制混凝土水化热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采取以下措施。a.降低水泥水化热施工中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采用双掺技术。使用的粗骨料,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b.设置隔离层,减少约束应力在基础垫层上涂刷沥青胶一层,铺油毡一层,再涂刷沥青胶一层。c.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采取二次投料法,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在基础内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在截面突变和转折处,底、顶板与墙角转折处,增加斜向构造配筋,以改善应力集中,防止裂缝出现。d.建议设计采用龄期45d或60d来代替28d作为设计强度,以减少每立方In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进一步控制水化热温升,减少温度应力。e.从施工方面进行控制为降低混凝土的总温升,减少内表面温差,将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混凝土振捣应充分,能有效防止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及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保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确保混凝土浇灌时不出现施工缝。f.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内表温度,顶面温度及底面温度,室外汽温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养护措施作出相应调整,确保温控指标的要求。基础内外温差不得高于25,养护期间降温速率W2/d。在施工中,混凝土内部温度采用热电阻测温法。(四)汽机基座上部结构施工钢筋在钢筋场统一制作,运至现场绑扎,钢筋接头按图纸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的连接方式。预埋件用螺栓固定在模板上。汽机基座采用大模板,在地面按预先设计尺寸进行拼装后,用吊车配合安装。支撑系统用专门设计的钢管脚手架及对拉螺栓。地脚螺栓预埋采用样板架加套管固定的方法,在汽机基础的框架柱上预埋样板架生根用铁件,样板架必须固定牢固,确保固定于样板架上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不发生移位现象。采用两台泵车从汽机基座一端开始浇灌,混凝土连续浇灌,不留设施工缝。(1)钢筋工程:1)大于18m的钢筋主要考虑采用辐轧直螺纹连接。2)直螺纹施工工艺:对梁柱等可以自由转动的钢筋,先将套筒预先部分或全部拧入一个被连接钢筋的螺纹内,而后转动连接钢筋或反拧套筒到预定位置,最后用扳手转动连接钢筋,使其相互对顶锁定连接套筒;对于墙板异形钢筋,不易转动,则加长一端钢筋的螺纹,连接时先将连接套筒拧入加长的螺纹内,再反拧入另一根钢筋端头螺纹上,或配套应用带有正反螺纹的套筒,以便从一个方向上能松开或拧紧两根钢筋。3)钢筋绑扎:用于固定样板架的钢柱,其下端的埋件与柱中主筋相碰时,临时在现场割缺口,保证柱主筋通过;施工时,先安装钢柱,再绑扎梁内钢筋,两者相碰时,适当调整钢筋间距及(或)位置,让开钢柱。4)大预埋管与主筋相碰时,如要割断钢筋时,需与设计单位联系采取加强处理措施。5)钢筋保护层:由于柱四角有角铁护角,从而可取消柱保护层垫块;梁侧采用环形塑料f卡,由于梁箍筋直径较大,从而塑料卡可卡于箍筋上;梁晨采用预埋铁件,然后在铁件上放钢筋头的方式进行保护层控制。预埋铁件安装时,应横竖对齐,拆模后刷上防锈漆。(2)模板工程:为了提高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效果,本工程框架支模采用外拉式(无柱内对穿螺栓)施工;对梁板部位一律采用拆卸式对拉螺栓,对拉螺栓与模板相接的地方加IOnInI厚的橡皮垫。柱模板支设及加固:为了提高清水混凝土的效果,本工程柱模板一律取消对拉螺栓采用型钢固定支模,型钢间距为500mm,型钢卡具采用25#槽钢(正式施工按设计图进行侧压力验算)。对拉螺栓加固25#槽钢汽机基座柱模板图梁板模板支设及加固:梁板支模加固采用对拉螺栓、钢管连接固定,对拉螺栓头为由16圆钢、对拉螺杆采用14螺纹钢,对拉螺栓纵横间距均为60Omnb同时以相同的间距设钢管围楝进行模板加固,梁板模板支撑于承重架上。梁板支模时,中间按梁跨度1%。3%。起拱。汽机基座模板禁止使用脱模剂,模板使用前清理干净,必要时用水冲洗。汽机基座梁模板示意图(3)预埋地脚螺栓:1)施工程序:焊螺栓固定架f定位弹线f割孔一螺栓安装f调标高、临时固定f初检f螺帽定位塔焊一钢筋、模板施工f验收。2)螺栓固定架:螺栓固定架采用下图所示型钢固定架,上端固定梁拟采用50#工字钢,固定架立杆采用2根25a组合槽钢,两槽钢之间留60m11)的间距,以便钢筋穿过从而避免断钢筋。下固定杆采用12.6槽钢,当跨度较大时,在中间增加固定立杆,立杆采用50x5角钢。3)螺栓安装:用板手转动上螺母调整螺栓顶标高至控制标高(设计标高+1OmnO,调整上、下定位片十字线与固定架上螺栓定位十字线相重合,紧固下螺母,利用上、下螺母的坚固力临时固定螺栓,按定位杆上控制轴线检查螺栓间距,最后重测螺栓顶标高,通过调整螺母使其精确到达要求标高。地脚虫累栓固定示意图1-1剖面图(4)混凝土浇捣与养护1)汽轮发电机基座混凝土浇捣前,要对钢筋、预埋件、埋管、模板、钢筋保护层垫块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马上整改,还应将模板内垃圾、钢筋上锈、油污等杂物清除干净。2)混凝土浇捣开始时,先浇水润湿施工缝,然后铺50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3)为防止汽机柱模板侧压力过大,必须控制沿高度方向的浇筑速度,柱浇筑速度一般在4mh内。4)梁板浇筑采用分层赶浆法,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振动棒长的L25倍。5)框架柱浇捣混凝土时,泵管弯头接入柱内,必要时向下接泵管,保证管口距浇捣点高度不大于2.Onb随着混凝土浇筑高度减小,再慢慢减小泵管的长度。6)框架柱浇捣混凝土,振捣人员攀附柱内拉筋到柱内适当的高度进行振捣,振捣密实后,再爬到上部,再继续向下浇混凝土,以确保混凝土浇捣密实。7)泵管要严格避开埋管、螺栓,以防移位。8)混凝土振捣要密实,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0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9)使用振动器时,振动器距离模板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并且不能靠板振动,并且还应避免碰撞钢筋、埋件、埋管及地脚螺栓。10)对有埋件、埋管、地脚螺栓的部位,浇筑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以保证埋件、埋管、地脚螺栓在浇筑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或歪斜。11)当混凝土表面达到红所示位置时,用抹子将混凝土面抹平。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面压实、光面,以闭合收水裂缝。12)混凝土二次抹面后即开始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五)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本工程汽机基座、主厂房框架、主设备基础、空冷柱采取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1)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结构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符合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1)结构表面平整、色泽一致、无蜂窝、麻面、露筋、挂浆、明显气泡和施工冷缝等质量通病;2)结构尺寸准确、轴线通直、线条通顺、棱角工艺美观;3)模板拼缝痕迹、对拉螺栓位置、施工缝等整齐且有规律性,连接面搭接平整;4)预埋铁件、预留孔洞位置准确、表面与结构面平整、边线横平竖直。5)表面观感质量标准A.颜色:要求“清灰色”且色泽均匀,整面基本一致,无明显色差。面对混凝土面5m看不到明显色差。B.裂缝:清水混凝土表面无明显裂缝,不得出现宽度大于O.12mm或长50mm以上的裂缝。C.气泡:清水混凝土要尽力消除表面气泡,若有,要保持细小、均匀;不应出现5mm以上的气孔,且气孔深度不大于2m,并不得出现气孔集中;杜绝出现蜂窝麻面。D.光洁度:脱模后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干净整洁,显现混凝土光、亮的本质。(2)清水混凝土验收标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验收标准,使清水混凝土截面尺寸,垂直度等达到或高于抹灰后的质量标准。清水混凝土的主要验收指标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mm1中心线位移52截面尺寸偏差±23表面平整度24角线顺直度25全高垂直偏差56预埋件、预留孔中心线位移27预埋件、预留孔水平高差<28预埋件与混凝土表面高低差19预留孔洞位置1010预埋件钢板联结板等位置3平面度2螺栓锚筋等位置10外露长度±1011预埋螺栓偏差同组螺栓中心与轴线的相对位移偏差2各螺栓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移偏差1顶标高偏差0+10垂直偏差(L螺栓长度)L/450(六)吸热塔工程1.l在施工工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凡涉及结构强度、稳定或特殊要求的,应根据施工单位要求由设计部门进行校核。1.2 施工过程应有可靠的电源,宜设置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及安全性的专用电源。1.3 吸热塔筒壁宜连续施工到顶。如遇特殊情况分期施工,则应严格处理施工缝,并细致检查施工设备的完好性、可靠性。1.4 施工前应编制吸热塔施工组织专业设计,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1.5吸热塔基础施工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有关规定。吸热塔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基础底板与环壁可分开施工,但间隔时间不宜超过7do1.6 钢筋混凝土吸热塔筒壁施工时,根据具体条件可采用电动(液压)提模工艺,滑模工艺、移置模板工艺或其他工艺。根据具体工艺选用模板及垂直运输工具。1.7 采用滑模工艺施工时,混凝土在脱模后不应坍落、拉裂,其脱模强度不得低于0.2MPa。1.8 采用电动(液压)提模工艺施工时,受力层混凝土的强度值应根据平台荷载经过计算确定,低于该值时不得提升平台。混凝土浇筑可采用垂直升降机(或施工电梯)或混凝土输送泵等方式进行。混凝土应沿筒壁圆周均匀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应不大于50Omnb用振捣器振捣密实。1.10筒壁外表面模板拆完堵孔后应立即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可采取喷水或涂刷混凝土养生液等方式。1.ll吸热塔附件中的螺栓均应拧紧,不得遗漏。爬梯及其围栏应上下对正。(1)外筒壁施工筒壁采用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无井架悬挂式三角架倒模和电动提升模施工方法,每节高度L5mO筒壁施工分两个阶段:吸热塔设备口以下采用无井架倒模施工工艺,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模板支设在脚手架上作业;设备口以上至顶采用电动提升倒模施工工艺。电动升模工艺结构简况图1电动升模工艺体系结构简图外操作架内外操作架平面布巴图(七)水工池体结构施工水系统池体结构很多,本工程采用酚醛覆膜胶合板组合大模板,按照混凝土两次浇筑成型池体结构,并采用钢板止水带和过程工序质量控制相结合,确保池体结构质量。施工缝留置必须正确:施工缝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普通矩形水池留置在距底板面50cm处。钢板止水带采用3mm厚Q235A钢板,高度400mm,上下翼翻边各50mm;对拉螺栓上止水环直径不小于50mm,预埋管上止水环直径不小于100mm,厚度均不得小于3mmo钢板止水带安装遇到水池拐角水平斜筋,不得在止水带上开孔,采用抽掉中间一根钢筋。上下两根钢筋如果还碰钢板止水带,上下移开,但不得去掉。拐角处钢板止水带采取对接满焊连接,必须是满焊,形成四周封闭状态。能够有效延长渗水路径,延缓渗水速度,从而可以达到抗漏抗渗效果。钢板止水带处理图(八)现浇混凝土结构8.1 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8 .Ll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应根据工程实际选定,并进行配模设计。9 .1.2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10 1.3模板设计构造应简单,装拆应方便,并满足钢筋绑扎、安装及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工艺要求。模板接缝应严密,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漏浆。11 2模板支撑架底部应设置垫板,若安装在基土上,还应有防止基土变形和排水的措施。12 3模板表面应涂刷隔离剂。隔离剂不得玷污钢筋,不得影响结构外露表面的观感。13 4钢筋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场检验报告,并应分类堆放和标识。钢筋进场后先进行外观检验,合格后在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并应按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的有关规定进行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检验。当采用进口钢筋或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做化学分析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14 5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并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15 6钢筋的设计位置应采用可靠的支撑、定位卡、垫块等固定,不得用钢筋头、石块作垫块。对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上部钢筋,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钢支架固定,该支架应经计算确定,以保证上部钢筋的稳定可靠。结构实体中的钢筋检测应符合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的有关规定。16 7混凝土浇筑开始后即进行测温,应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温度控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上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降温速率不大于2.0oCd;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Co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度控制指标的要求时,应调整保湿、保温养护措施。17 8高强混凝土的施工,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等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2.8.1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混凝土的工作度,可掺加粉煤灰、矿粉、硅灰等,其质量应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的有关规定;可采用高效减水剂,降低水胶比。高强混凝上的配合比应有利于减少温度收缩、干燥收缩、自身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形,避免早期开裂。对于有侵蚀性作用介质环境的结构物,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考虑耐久性的要求。水胶比宜采用O.25042o18 8.2宜选用含泥量不大于1%的中砂,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子。19 8.3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计量,缩短运输时间,减少坍落度损失。严禁在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后加水处理。20 8.4高强混凝土宜采用高频振捣器振捣,宜垂直点振,不宜平拉。泵送高强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2Omm200m,当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低于12Omm时,应加密振点。21 8.5高强混凝土冬期施工时入模温度宜高于IOC。22 8.6应加强对高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23 9现浇混凝土结构拆模期限应符合下列规定:24 9.1预留孔内模的拆除,应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拆模时应避免振动和碰伤孔壁;25 9.2承重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4.2.6的规定:表4.2.6承重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建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250>28N75>8100梁拱壳8N75>8100悬臂挂件1008. 9.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经审批的施工技术方案执行。(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8.1 在施工前应结合现场条件,编制单位工程施工专业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方案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8.1.1 在确定施工顺序、选择施工方法时,应注意满足电力工程设备安装顺序的基本要求及投入运行的需要;9. 在选择与布置起吊运输机具、电梯升降设施、临时管线、交通道路及施工组合场地时,应使施工布局合理,符合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施工机械的效能;10. 1.3在确定吊装分段、分层、分单元时,应考虑现场可利用设备和租用设备的起吊能力和经济、工期的协调性,充分体现其技术经济性;11. .4吊装机械工况、起重用钢丝绳、索具规格及吊耳等必须经计算确定。9.2 钢材的类别、钢号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需更换的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9.3 构件吊装前应对基础、基准轴线、控制标高、构件的几何尺寸数量等逐一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工。9.4 构件的柱接头和梁接头部位的二次灌浆面,在安装前应凿毛。9.5 用钢丝绳绑缚构件进行起吊时,应在绑缚处放设衬垫,重型构件应使用特制的钢护角器。9.6 装配式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其稳定性和二次灌浆应符合下列规定:9.Ll结构安装宜采用分层吊装法或阶梯形吊装法,不宜采用逐跨垂直到顶的吊装法。9.L2结构安装过程应按施工方案设置临时支撑或缆绳。该临时支撑或缆绳的直径和数量、设置位置和支撑方式等,应按结构在吊装施工阶段的风载大小、吊装层高度和吊装方法等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在施工方案中予以确定。缆绳及临时支撑拆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9.1.2.1纵向框架梁与柱的连接设计为较接,结构设有柱间支撑或刚性跨时,应在每层结构吊装找正并及时完成柱间支撑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或缆绳;9.1.2.2纵向框架梁与柱的连接设计为刚性连接时,必须在该层的柱接头和柱梁接头焊接、灌浆,待灌浆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方可拆除临时支撑或缆绳。9.L3框架结构的柱接头和柱梁接头的灌浆工作应紧跟吊装进度。可以隔层灌浆,即吊装第二层时,应完成第一层的灌浆工作。吊装层高度不宜大于16m,当有计算依据能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时,可适当予以放宽。9.L4汽机房等单柱排架的柱接头和柱梁接头,应紧跟吊装进度逐层完成接头灌浆工作。当柱分段较一长,可以纵向隔层灌浆,即吊装第三层纵向梁时,应完成第一层纵向梁和柱的接头灌浆工作。9.L5当接头灌浆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而又必须在该层内进行重型设备安装时,应对吊装施工方案予以论证,根据论证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9.L6屋架安装应从相邻两根屋架间能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部位开始,屋面板安装应在屋架的水平及垂直支撑安装后对称进行。9.L7墙板安装应在厂房结构按设计形成纵、横向的稳定结构体系后进行。9.1.8当结构布置、吊装工况不符合上述吊装过程中的稳定和接头强度的要求,或施工吊装阶段遇有大风、震情等特殊情况时,应按实际情况进行吊装稳定和接头强度的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9.7钢筋焊接接头应在清渣后逐根进行外观检查,外观不合格的接头应通过检验、分析并经修整或补强后提交二次验收,若外观检查不符合要求或焊接质量有隐患,可割取3个接头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每个焊工焊前应制作模拟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以后方可施焊。钢筋焊接接头的强度检验,在每一楼层中以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形式、同焊接位置)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制作模拟试件3个,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复验应从成品中切取3个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钢结构10.1 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前应按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和施工祥图的要求编制制作工艺方案和安装施工方案。10.2 焊工应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应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认可范围内施焊。10.3 安装过程中应及时设置缆绳或安装支撑构件,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空间刚度和稳定性。10.4 网架在没有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以前,根据网架的重量和安装顺序,必须经计算确定设置临时支撑点或拉设缆绳网架节点下方用脚手架设置临时支撑点时,必须对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强度及稳定性进行计算。10.5 钢网架结构总拼装及屋面工程完成后应分别测量其挠度多值,且所测的挠度值不应超过相应设计值的L15倍。10.6 钢结构的除锈和涂装工作,应在质量检查部门对制作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10.7 钢结构的防火涂层宜在结构防腐完成后进行,采用喷涂工艺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涂料污染设备、建筑物等。钢结构的防火涂层施工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应符合刚架构防火涂料GB14907的规定。(十一)动力设备基础11.1 动力设备基础施工图,应经设计、监理、建设、施工(土建和安装)等单位共同会检、详细核对后方可施工。11.2 对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基础,应按设计要求核对有关设备资料,无误后方可施上。11.3 动力设备基础施工,模板采用的隔离剂,不得洁污钢筋和影响混凝土结构外露表面的观感质量。11.4 预埋件位置和方向应正确,安装牢固。侧面及底面预埋件应用螺栓固定在模板上,螺栓数量不宜少于2只。混凝土面层的预理件应有定位措施。11.5地脚螺栓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1.1 1预留孔式:预设钢套管的,下端定位准确,固定牢固,且套管上端应高出混凝土面。预埋木盒的,可适当加大木盒上口的截面尺寸,但洞口距基础边不宜小于100mn1。应控制好拔预埋木盒的时间,防止损伤混凝上。预设钢套管、预埋木盒宜在钢筋绑扎前放置,若与钢筋相碰,可适当调整钢筋间距。预埋的预制混凝上套筒、钢锚盒等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预埋木盒,应采取措施防止木盒吸水膨胀。1.1.2 2直埋式:地脚螺栓应定位在工具式的钢构架上,该构架及其支吊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地脚螺栓位置、标高及垂直度的准确。应考虑混凝土收缩对螺栓标rWj的影响。11.6 钢筋连接方式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大型动力设备基础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接头应做抗疲劳强度试验。11.7 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应会同有关人员检查核对预留孔、预埋件以及地脚螺栓的中心线、标高及固定措施等,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11.8 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1.8.1 基础底板混凝土应布料均匀、分层浇筑、顺向台阶式推进,浇筑层的厚度不应超过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L25倍,两层浇筑间隔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出现冷缝。11.8.2地脚螺栓及预留孔部分应在其四周同时均匀地进行浇筑,以防发生位移和倾斜。5.8.3柱、墙混凝土连续浇筑到与平台梁交接处,应停歇LOhL5h(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方可继续浇筑。11.9 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维护模板、钢筋、地脚螺栓(或钢套管)及预埋件的位置。11.10 采用砂垫层减振的设备基础,应采取措施确保砂垫层内砂子的平整度和干燥度等符合设计要求。11.11 基础灌浆应在设备安装验收合格后,按照二次灌浆通知单要求,在设备安装人员配合下进行。11.12 灌浆前应将基础混凝土表面凿毛,毛化处理后裸露的石子面积应在75%以上,设备台板下的凿毛应在设备就位前完成,凿去被油脂玷污及疏松的混凝上,清扫冲洗干净,湿润24h,并排除孔内积水。11.13 灌浆宜用灌浆料或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灌浆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灌浆的混凝土应取试块,便于设备运行前对结构的检查。采用水泥基灌浆材料时,应符合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的有关规定。11.14 设备就位后,二次灌浆支模困难的部位可预先安装模板,或设置固定模板的预埋件。灌浆应捣实,先灌地脚螺栓孔,然后从一端开始顺向浇筑或从中间向两端进行,不得自四面向中间浇筑,每次灌浆应一次连续完成。11.15 灌浆完成后,应保湿养护。灌浆混凝土强度等级未达到80%,不允许复紧地脚螺栓。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00%后方可启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