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苏州市房屋安全监测技术指南.docx

    • 资源ID:524120       资源大小:64.13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州市房屋安全监测技术指南.docx

    苏州市房屋安全监测技术指南SafetymonitoringguideforbuildingsinSuzhou(试行)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年1总则错误味定义书签。2术语、符号与参考标准错误味定义书签。2.1 术语错误味定义书签。2.2 符号错误!未定义书签。3基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3.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3.2 监测模式选取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3.3 监测方案基本规定错误味定义书签。3.4 预警机制基本规定错误味定义书签。4监测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4.1 一般规定错误味定义书签。4.2 自动化监测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4.3 人工监测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4.4 监测报告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5监测预警机制错误味定义书签。5.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安全隐患房屋及C级危险房屋预警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5.3 D级危险房屋预警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6监测预警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6.1 一般规定错误味定义书签。6.2 监测系统功能要求错误味定义书签。6.3 监测系统运行维护错误味定义书签。7监测系统验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7.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7.2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验收错误味定义书签。7.3 人工监测成果的验收错误味定义书签。附录A人工监测相关附表错误味定义书签。附录B监测报表错误!未定义书签。本指南用词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Contents1 GeneralProvisons错误!未定义书签。2 TermsandSymbols错误!未定义书签。2.1 Terms错误!未定义书签。2.2 Symbols错误!未定义书签。3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3.1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3.2 RequirementsforMonitoringModeSelection错误!未定义书签。3.3 BasicRequirementsforMonitoringProgram错误!未定义书签。3.4 BasicRequirementsforEarlyWarningMechanism错误!未定义书签。4 MonitoringScheme错误!未定义书签。4.1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4.2 AutomaticMonitoringScheme错误!未定义书签。4.3 ManualMonitoringScheme错误!未定义书签。4.4 RequirementsforMonitoringReport错误!未定义书签。5 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Mechanism错误!未定义书签。5.1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5.2 EarlyWarningSchemeforSuspectedBuildingsandC-ClassBuildings165.3 EarlyWarningSchemeforD-ClassBUiklingS176 RequirementsforCloudPlatformofEarlyWarningSystemj_86.1 GeneralRequirements_86.2 OverallArchitectureofCloudPlatform196.3 RequirementsforPlatformEarlyWarningandEvaluationAlgorithm217 MonitoringSystemAcceptanceMethod227.1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7.2 AcceptanceofAutomatedMonitoring错误!未定义书签。7.3 AcceptanceofManualMonitoring错误!未定义书签。AppendixASub-TablesofManualMonitoring错误!未定义书签。AppendixBMonitoringReports错误!未定义书签。ExplanationofWordintheStandard错误!未定义书签。.o.为规范苏州市房屋结构安全监测预警方法,为房屋结构安全使用、维修加固、安全风险评估、应急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提高房屋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制定本监测指南。条文说明:老旧房屋由于历史原因,在场地选择、建设标准、材料选用及使用管理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其它既有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材料劣化、环境侵蚀、加固改造、施工影响、台风和地震作用等多种人为及气候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结构安全风险逐渐增大,急需建立规范合理的房屋安全监测预警管控机制,科学地反应房屋安全状态变化、指导应急处置、防范出现倒房伤人等恶性事故。房屋结构自动化监测技术能实现对结构安全状态的连续监测,实时预警,及时发现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保障建筑结构安全使用,避免或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1.0.2本指南适用于具有结构安全隐患的既有多层民用建筑,也适用于有安全管理需求的新建多层民用建筑。条文说明: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如下类型多层民用建筑:(1)经结构安全风险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2)被鉴定为C级或D级的危险房屋;(3)房屋主体结构有人为损伤破坏或具有结构加层、结构改造或加固经历的房屋;(4)因设计指标较低、施工质量较低造成的安全隐患房屋;(5)周边有不良地质条件影响或相邻工程施工影响的房屋;(6)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校舍、医院、政府等公共建筑;(7)有保护需求的历史建筑;(8)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房屋,或未经完备设计建造流程已经使用达到20年以上的房屋建筑;(9)具有安全风险管理需求的新建建筑或其它既有建筑。1.0.3既有房屋结构安全监测工作除应符合本指南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指南适用指导苏州地区既有房屋安全监测工作,当本指南条文与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的条文相冲突时,应以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为准。2术语、符号与参考标准2.1 术语2.1.1 安全监测safetymonitoring为提升房屋结构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观察或量测房屋结构安全指标,并给出安全风险评估及对应风险处置措施的相关活动。2.1.2 监测频率monitoringfrequency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2.1.3 (监)测点monitoringpoint直接或间接设置在被监测对象上能反映其变化特征的观测点。2.1.4 传感器sensor能感受到规定的物理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2.1.5 (监)测点方案monitoringpointscheme根据房屋结构安全隐患特征,对房屋结构安全风险点进行合理规划并确定测点监测模式的方案。2.1.6 变形deformation房屋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受各种作用而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的现象,可分为沉降和位移两大类。2.1.7 沉降SettlementZsubsidence房屋地基、基础及地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移动,包括下沉和上升,其下沉或上升值称为沉降量。2.1.8 倾斜inclination包括基础倾斜和上部结构倾斜。基础倾斜指的是基础两端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沉降差异现象;上部结构倾斜指的是建筑的中心线或其墙、柱上某点相对于底部对应点产生的偏离现象。2.1.9 周边环境surroundingenvironment施工或监测对象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地理环境或人工设施建筑。2.1.10 安全等级safetyclass根据结构或构件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的等级。2.1.11 预警warning在危险发生之前,根据结构监测安全评定的结果,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的过程。条文说明:2.1.1-2.1.13本指南采用的术语及其含义,是根据下列原则确定的:1凡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已规定的,一律加以引用,不再另行给出定义和说明;2凡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尚未规定的,由本指南自行给出定义和说明;3当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已有该术语及其说明,但未按准确的表达方式进行定义或定义所概括的内容不全时,由本指南完善其定义和说明。2.2 符号2.2.1 房屋变形鉴定参数:Tb一房屋已发生的倾斜值;倾斜传感器的变化值;Co房屋已发生的裂缝宽度值;C裂缝宽度的变化值;So房屋已发生的沉降值;AS沉降传感器的变化值;丁倾斜危险值;C'裂缝危险值;S'沉降危险值;条文说明:2.2.1本指南采用的符号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50083的规定。关于房屋鉴定的相关符号,基本沿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表示方法,并对部分符号进行了重新定义。3.1 一般规定3.1.1 房屋安全监测应由房屋安全使用责任人及相关责任单位委托实施。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房屋安全监测的委托主体应为安全使用责任人或责任单位,包括业主、房屋主管部门等。3.1.2 房屋安全监测实施机构应具备建筑安全监测项目经验,同时应满足必要的技术人员资质条件和监测系统软硬件条件。条文说明:目前,建筑结构安全监测方面尚没有相关直接符合的资质,因而,在监测机构选取时,应采用偏重于项目案例经验的选择方法,同时兼顾监测机构对监测系统硬件、数据分析软件的技术能力,进行综合评判。3.1.3 房屋安全监测方案应根据结构风险类型及程度、场地条件、地区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条文说明:房屋安全监测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中应重点考虑结构类型、本体结构安全风险、周边环境风险、地区经验等因素,采用的监测方法应简便易行,有利于实施。3.1.4 房屋安全监测的内容应至少包含建筑本体结构安全风险监测,必要时兼顾周边环境风险安全监测等。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房屋安全监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能反应结构本体安全状态的主要指标,具有基坑开挖、隧道下穿、地下水变化等明显周边环境风险时,应适当增加能监测相关风险变化的监测内容。3.1.5 监测委托单位宜向监测单位提供监测方案制定及实施的相关资料:1房屋勘查、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资料;2房屋加固、维修、改造资料;3房屋质量检测、排查、鉴定等资料;4周边地质条件和周边建筑的有关资料。条文说明:监测方案编制时,应尽量获取更全面的资料,特别是跟结构安全相关的资料信息,方便技术人员快速了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与安全风险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监测方案。3.1.6 城镇房屋安全监测工作宜按照自动化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条文说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监测属于相互校核的互补关系,将两者结合可以保障房屋监测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侧重于针对已发现的危险因素设置监测点,分别采用人工监测或设备自动监测的方式,按照一定频率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危险因素的发展变化,并在超出预警阈值时发布预警信息。其中,人工监测主要是按照规定的频率,采用无损检测技术获取预定监测点的相关信息,通常只需简单仪器设备;智能化监测则需要具备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工能的智能化监测系统,并配备具有安全评价和数据管理等功能的应用软件云平台,可全天候连续工作,实现实时在线监测。3.2 监测模式选取规定3.2.1 主体结构安全监测模式选择:1沉降监测宜以自动化监测方法为主,人工监测方法为辅;2倾斜监测宜以自动化监测方法为主,人工监测方法为辅;3其它参数监测宜在考虑传感器类型、人工监测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监测模式选择。条文说明:本条主要规定了主体结构安全监测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对于沉降、倾斜和裂缝参数,宜以自动化监测为主,并辅以人工监测,对于不适宜用人工监测的应变参数,应采用自动化监测。3.2.2 构件安全监测模式选择:1裂缝监测宜以自动化监测方法为主,人工监测方法为辅;2应变监测宜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法。3其它构件指标监测宜在考虑传感器类型、人工监测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监测模式选择。3.2.3 房屋周边环境风险安全监测模式选择:1房屋周边环境风险监测宜根据具体风险特征合理制定自动化监测与人工监测方案。条文说明:房屋周边环境安全风险情况复杂多变,监测模式的选择依据主要是考虑如何有效捕捉风险变化,发挥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各自的优势,选择主要物理量的监测指标,形成最合理有效的风险信息获取模式。3.3 监测方案基本规定3.3.1 监测方案主要内容宜包括项目背景、风险描述、监测点布置、监测设备选型、监测设备安装与维护、数据传输、存储方式等内容。条文说明:监测方案宜在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编写,并包含必要的相关内容。3.3.2 房屋安全监测方案宜按照一栋一方案模式进行编制。条文说明:监测方案宜根据建筑结构类型、结构本体受力及风险特征、环境风险因素等编制相应的监测方案,采用一栋一方案的模式进行编制。333房屋安全监测方案实施前应由委托单位进行书面确认。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监测方案的确认流程,监测机构应与委托单位进行书面确认,委托单位应能提供现场实施便利条件。3.3.4 对可能发生争议的安全隐患房屋,宜对风险点进行拍照、摄像,记号布设,初始测量等工作,并经各关联方确认,形成书面依据,作为安全监测实施方案的基本条件。条文说明:每栋建筑的结构形式与风险特点均有差异,监测方案的制定应遵照一栋一方案的模式,且监测方案应由主管部门或业主确认方可实施。3.4 预警机制基本规定3.4.1 房屋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基本原则:以单一物理量变化作为预警机制触发条件,并辅以多物理量数据综合分析校核及人工现场监测校核,经技术专家会诊并综合分析确认后,向委托单位发布预警信息。条文说明:风险发现是整个监测预警系统的核心环节,根据对监测试点案例的实施和对各地案例的调研情况,风险发现依赖于自动化监测中对传感器数据的分析研判,特别是在台风登陆、连续降雨等环境风险较大时期。监测系统在发现单一物理量有发展趋势后,即可触发风险发现提醒环节,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专业监测机构,经数据综合分析和人工现场复核校验后,方可确定预警信息,报送相关主管部门。1.1.1 一般规定4.1.1 房屋安全监测方案的制定,宜根据房屋安全风险特点,遵循针对性、持续性和有效性的原则。条文说明:监测方案宜在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编写。监测方案宜根据房屋安全风险特点进行编制,应具有针对性,同时监测方案应具备易实施、可持续以及科学有效等特点。4.1.2 房屋安全监测为长期持续行为,监测方案宜考虑监测实施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条文说明:房屋安全监测是风险管理行为,具有长期持续性的要求,监测方案应能满足房屋安全风险管理的连续性、数据的完整性和监测指标的系统性的要求。4.1.3 人工监测中所使用的监测设备元器件均应在监测实施前进行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条文说明:传感器的稳定性和质量特性影响房屋安全监测的准确性。监测中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均应经过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超过有效期的设备,应重新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4.1.4 自动化监测所用的仪器设备核心技术性能指标应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相应的检测证明文件。条文说明: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应满足必要的分辨力、防护性能和温度性能的指标检测。对于重要性高、破坏后社会影响较大的监测项目,应对传感器长期数据稳定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参考传感器数据漂移的实测情况,确定传感器的选型。4.1.5 重要或复杂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案宜由委托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评审。4.1.6 房屋在实施安全监测前宜根据风险情况进行安全排查或检测鉴定。条文说明:房屋安全排查和检测鉴定能够对房屋的安全可靠状态进行评判,为后续的安全监测实施提供初始依据。1.1.2 化监测方案4.2.1 自动化监测点的布置方案和数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原则:1监测点的布置应遵循覆盖性、多样性、均匀性、经济性、可行性的基本原则;2监测点应根据现场踏勘和检测结果确定必要和合理的监测点位置、数量和传感器安装方式;(1)倾斜监测点宜布置在主体承重结构顶部,一般布置在楼梯间顶部承重墙内侧,传感器数量不少于2个,为确保传感器长期工作稳定性,安装高度距离楼面宜高于2.5米;建筑本体结构若存在薄弱层或局部剪切破坏,宜在相应的楼层增加倾斜监测点;(2)裂缝监测点一般布置在反映主体结构安全发展趋势的代表性裂缝之上,传感器宜垂直于裂缝安装,一条裂缝至少布置一个裂缝传感器,对于裂缝发展较多的房屋,可选取两条或以上代表性裂缝进行监测;(3)应变监测点一般布置在房屋角部位置底层竖向承重结构之上,可监测房屋两个角点或四个角点的内力重分布情况,传感器安装高度距离地面宜高于2.5米,用于房屋主体结构安全风险早期预警;当主体结构已有开裂现象时,则可减少应变监测点数量;(4)沉降监测点一般根据房屋沉降风险点位置设置,可布置在房屋底层沉降风险最大的角部,进行房屋两点或多点相对沉降监测,相邻两个传感器间距一般可取10-15米;3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设备安装与维护的要求,不应影响监测对象的正常使用,监测点的服务范围边界应清晰明确;4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的布置应适当加密。宜在结构受力最不利处或已损伤处布置传感器;5对关键部位以外的区域在满足系统性要求的基础上可均匀布设监测点。条文说明:本条对自动化监测的测点布置和数量做了规定。对于有完备设计要求的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及点位应参考设计文件资料。监测点位应根据现场调研和力学分析结果确定监测点位布置及数量。监测点位布置宜反应结构受力最不利位置或已损伤位置。倾斜监测传感器宜布置在楼梯间顶部承重墙内侧位置,裂缝监测传感器宜直接布置在结构裂缝发生位置,应变监测传感器宜房屋角部位置底层竖向承重结构之上,沉降监测传感器宜布置在房屋底层沉降风险最大的角部。4.2.2 自动化监测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频率不宜低于每四小时一次,当监测数据变化速度明显增加或达到预警值时宜增大频率至不低于每半小时一次;2强台风雷雨季节、房屋受周围施工或其它环境因素影响时,应适当提高监测频率;3有潜在风险或直接灾害风险的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以及岩溶、土洞强烈发育地段的房屋,应适当提高监测频率。条文说明:本条对自动化监测的频率进行规定。通常情况下,监测频率不宜低于每四小时一次,当风险等级提升至预警值或者出现危险环境时应当加密监测频率,且不宜低于每半小时一次。4.2.3 自动化监测设备性能要求:1传感器应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分辨力,可参考表423-1;表423/传感器合格分辨力参考表传感器倾斜传感器mm/m(秒)裂缝传感器mm应变传感器沉降传感器mm合格分辨力0.05(10)0.05200.12传感器应满足使用环境的要求,防水性好,防护性能宜达到IP65级别;3传感器的温度性能宜达到-1065°C范围;4监测传感器长期稳定性能测试,测试周期宜选择2个月及以上,传感器数据长期漂移性能测试标准限值宜参考表423-3;长期漂移性能测试时,测试环境应远离振动干扰,宜具备恒温恒湿条件。表4.23-2传感器数据长期漂移性能测试标准限值参考表传感器性能判读倾斜传感器mm/m裂缝传感器mm应变传感器沉降传感器mm良好标准<±0.3±0.130±1合格标准±0.5±0.2±50±2不合格>±0.5>±0.2>±50>±2表4.2.33传感器数据漂移极限值参考表传感器性能判读倾斜传感器mm/m裂缝传感器mm应变传感器沉降传感器mm漂移极限值±0.5±0.2±50±2条文说明:本条对自动化监测设备的性能进行规定。房屋自动化监测具有长期连续性的特点,传感器应具备一定的使用寿命,同时具备稳定可靠的工作性能。表4.2.3-1对传感器的精度做出了要求,表423-2对传感器的长期漂移性能做出了要求,当监测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满足要求时,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才能对被监测房屋的风险隐患起到有效防范和管理。1.1.2 监测方案4.3.1 人工监测方案应符合下列原则:1人工监测分为人工巡检和人工巡视。人工巡检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专业测量设备对房屋安全相关主要物理量进行检测。人工巡视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员或受过相关培训人员通过目测或调查的方式,对相关情况信息进行判断和记录;2根据房屋实际安全情况,安排专业人员按照合适频率定期进行人工巡检或人工巡视。人工监测实施时应在预先编制的方案基础上,对房屋主体结构、构件变化情况、周边环境变化情况等信息进行检测和记录,或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如接到预警或群众上报(出现数据异常或新的风险状况),以及遇台风(II级响应及以上)、龙卷风、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情况时,专业人员须及时到现场实施检查,开展现场检测工作;4人工监测工作内容主要包含外观检查、室内检查、仪器测量三部分。专业人员一般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监测方案实施现场检查,做好相应观测、记录、图像拍摄等工作,切实保证工作质量,并采集准确、及时的原始监测数据;5人工监测工作主要实施要点:(1)倾斜人工监测:利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对房屋角点轮廓线上坐标点、下坐标点进行外业测量,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测量内业计算,求得房屋倾斜度;(2)裂缝人工监测:利用裂缝测宽仪定期测量裂缝标识位置的宽度并记录,查看并记录裂缝发展信息;(3)沉降人工监测:在房屋角点或结构柱底埋设永久性水准点,定期利用全站仪或水准仪进行精密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房屋沉降信息,同时应通过定期人工巡视,搜集整理房屋沉降表观现象;(4)其他风险信息人工监测:通过定期人工巡视,对房屋主体结构安全风险点或周边环境风险进行记录。6人工监测记录应当日上传至相应专业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书面记录应及时整理、归档,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7人工监测的房屋安全数据信息应及时录入数据管理系统,同时根据累计变化量与变化趋势形成预警判断依据;8对处于重点监控房屋,人工监测过程中,专业人员应详细记录外观检查和室内检查中发现的洞口、裂缝、构件损伤等情况,收集房屋完整结构信息,建立房屋健康档案,并据此进行模型计算,进一步掌握房屋的安全情况。条文说明: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监测应为相互验证的互补关系,人工监测分为人工巡检和人工巡视,可根据房屋风险等级分别设置人工巡检和人工巡视的频率,人工监测记录应上传至信息管理系统,并能与自动化数据进行比对。人工监测的工作实施要点主要与传统的人工检测操作相似,不同的是监测数据的上传与记录,形成预警判断的依据。4.3.2 人工监测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人工监测时,可根据现场踏勘的信息和历史资料,确定人工监测的频率,一般以年、月或周等作为周期单位,当巡检显示测点或隐患点有变化时,应适当提高监测频率;2对于基本完好或局部构件损坏的房屋,每年根据居民反馈情况安排人工监测;条文说明:本条对房屋安全监测中人工监测频率做出了规定。4.3.3 人工监测设备性能要求:1人工监测设备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三维激光扫描仪、裂缝测宽仪、激光测距仪、照相机、混凝土回弹仪、钢筋扫描仪、砖回弹仪、砂浆贯入仪等设备;2满足监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3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4具有产品说明书、合格证或相关出厂资料;5监测仪器应事先进行标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6经过相关计量单位的检测或批次抽样检测,标定资料齐全。条文说明:本条对房屋安全监测中人工监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做出了规定。4.4监测报告要求4.4.1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周期报告、监测速报和监测总结报告。监测报告中监测成果宜采用表格、曲线、图形等反映形式,提供的数据和图表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和转抄,有关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应保存完整。条文说明:监测报告是监测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般而言,监测报告主要分为周期报告、监测速报和监测总结报告三类,监测报告宜采用表格、曲线、图形等多种方式展现监测成果,监测报告应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反应被监测房屋的危险状态。4.4.2 监测报告结论应能为房屋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4.4.3 监测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测报告提供人员应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项目负责单位应对整个项目监测质量负责。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监测成果的相关责任主体,监测项目负责单位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应对整个监测质量负责。4.4.4 监测报告制作完成后,由监测单位定期上传至监测数据系统或根据委托单位要求进行。5监测预警机制5.1 一般规定5.1.1 监测预警等级一般分为四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为无异常情况时标识绿色,见图5.1.1。1无异常情况(绿色):当监测指标出现变化时,启动提醒预警;2蓝色预警:持续观察,加大自动化监测频率或增加测点数量。3黄色预警:持续观察,加大自动化监测频率或增加测点数量,并紧急上报。4橙色预警:持续观察,加大自动化监测频率或增加测点数量,增加人工巡检频率,紧急上报。5红色预警:紧急上报监管领导,技术人员现场值守,并由主管部门启动对应级别的疏散预案。无异常情况(绿色)LJ预警升级蓝色预警-J预警升级黄色预警IlJ预警升级橙警-1I预警升级红色预警图5.1.1监测预警系统程序措施条文说明:根据安全危险发生的概率将监测预警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对应房屋存在五种安全稳定状态,分别为(完好、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这里的蓝色预警是一种提醒预警,当房屋出现提醒预警之后,应予以持续观察。当房屋出现最高级别红色报警时,监测单位应紧急上报监管领导,并由主管部门启动对应级别的疏散方案。通过预警级别与房屋状态形态完整可执行的预警系统。5.1.2预警阈值设置应符合以下原则:1 预警指标宜包括倾斜、裂缝、沉降等主要监测指标,并设置正常使用临界值和危险临界值;2 倾斜指标正常使用临界值的取值可参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设定不同预警级别的阈值;3对未进行检测鉴定的房屋,可仅采用整体倾斜作为基本预警等级控制指标确定房屋预警等级,参考表5.1.2-1确定,房屋倾斜危险控制值T'可取2O%o0经排查及鉴定的房屋,预警危险值的取值基于现行行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中421、4.2.2、5.3.3及5.4.3的相关内容,按表5.1.2-2确定。表5.1.2一般房屋倾斜指标基本预警等级结构类型监测指标预警等级整体倾斜砌体结构倾斜蓝色预警7o+T7,x×30%黄色预警7b+TTx×50%橙色预警+T7,x×80%红色预警7b+T>Tz混凝土框架倾斜蓝色预警7b+T>Tz×30%黄色预警7b+7'Tz×50%橙色预警+TT"×80%红色预警7b+TTx钢结构倾斜蓝色预警7b+TT×30%黄色预警7b+7'Tx×50%橙色预警7b+T>Tz×80%红色预警To+ATT'注:表中TO代表倾斜测量值、代表倾斜初始值、T'代表倾斜危险控制值表5.1.2-2危险值取值调整参数建议危险值危房鉴定标准(JGJ125-2016)危险值倾斜10%o单层或多层房屋因地基变形而引起砌体及破混结构房屋承重墙体产生单条宽度大于IOmm的沉降裂缝,或产生最大缝宽大于5mm的多条平行沉降裂缝,且房屋整体倾斜率大于10单层或多层房屋因地基变形引起混凝土结构房屋框架梁、柱出现开裂,且房屋整体倾斜率大于10混凝土结构墙或柱产生相对于房屋整体的倾斜,其倾斜率超过I0%o30%o两层及两层以下房屋因地基变形致整体倾斜率超过3020%o三层及三层以上房屋因地基变形致整体倾斜率超过20混凝土结构屋架的支撑系统失效导致其倾斜率超过207高层房屋因地基变动致整体倾斜率达到70.5%o高层房屋因地基变动致整体倾斜率连续2个月大于0.5%。/月裂缝IOmm单层或多层房屋因地基变形而引起砌体及砖混结构房屋承重墙体产生单条宽度大于IOmm的沉降裂缝5mm单层或多层房屋因地基变形而引起砌体及破混结构房屋承重墙体产生最大缝宽大于5mm的多条平行沉降裂缝,且房屋整体倾斜率大于10Imm砌体及砖混结构承重墙或柱因受压产生缝宽大于Imm,缝长超过层高1/2的竖向裂缝,或产生缝长超过层高1/3的多条竖向裂缝砌体及砖混结构支承梁或屋架端部的墙体因局部受压产生多条竖向裂缝,或缝宽已超过Imm混凝土结构梁板产生超过o150的挠度,且受拉区的缝宽大于Imm;或梁、板受力主筋处产生横向水平裂缝或斜裂缝,缝宽大于05mm,板产生宽度大于Imm的受拉裂缝混凝土结构简支梁、连续梁跨中或中间支座受拉区产生竖向裂缝,其一侧向上或向下延伸达梁高的2/3以上,且缝宽大于Imm混凝土结构屋架产生大于W200的挠度,且下弦产生横断裂缝,缝宽大于Imm0.5mm混凝土结构悬挑构件受拉区的缝宽大于0.5mm沉降4mm月单层或多层房屋处于自然状态时,地基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大于4mm月2mm天当房屋处于相邻地下工程施工影响时,沉降速率大于2mm天注: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规定:基坑开挖所引起的立柱fit沉降不得超过10mm,发展速率不得超过2mmd;煤气管道的变形、沉降或水平位移不能超过10mm,位移速率不超过2mm/d。条文说明:本条主要对预警阈值相关设置进行了规定,对于有设计规定或者有条件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的房屋结构,宜参考设计资料或者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阈值设置,阈值设置应分为正常使用临界值(对应蓝色预警)和危险临界值(对应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正常使用临界值的取值参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相关规定,危险临界值宜参考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o5.2 安全隐患房屋及C级危险房屋预警方案5.2.1 对于C级房屋,结合监测预警系统的四级预警技术,制定出相应的四级预警阈值表,见表5.2.1。表5.2.1中共有三种预警条件(倾斜、裂缝和沉降),满足任何一种预警条件都必须启动相应的预警;表521预警阈值取值表倾斜预警条件裂缝预警条件沉降预警条件安全蓝色预警隐患7b+T>Tz×30%C0+CCz×30%S0+S>Sz×30%房屋黄色预警7b+T>Tz×50%C0+CC,×50%So+ASS'×50%及C橙色预警级危7b+T7,X80%C0+CCx×80%So+ASS'×80%房红色预警7b+ATT'Co+C>CxSO+ASNS'注:1表中T'、C'、S'分别代表倾斜、裂缝、沉降控制值。2监测期间若无法取得房屋初始参数,可适当减小各级预警阈值,以确保房屋安全。2应变监测值作为监测结构变化的微观量,是掌握房屋结构变化的必要参考。由于房屋的材料老化或设计文件缺失,很难确定应变危险临界值。所以表中没有将应变列为预警条件。当监测应变值发生变化时,应结合倾斜变化量、裂缝变化量和沉降变化量来确定预警级别。条文说明:具有安全隐患房屋及经过排查且鉴定为C级房屋可按表5.2.1阈值取值进行预警设置,作为主要的监测指标,倾斜、裂缝和沉降的三类预警方法具有较好的房屋安全风险评判表征性。5.2.2 预警响应方案:1达到红色预警的C级房屋,发布风险预警之后,应由委托单位组织专家会诊,并对房屋进行补充检测鉴定,诊断是否为D级房屋,房屋危险程度升级之后应采用D级房屋预警机制;2若房屋危险等级升级为D级,应报送相关监管部门,可由专业机构提出拆除或加固改造等后续使用方案建议。条文说明:当C类监测房屋出现预警时,应由委托单位组织专家对预警和风险进行分析评判,同时对房屋进行补充检测鉴定,若专家评审及鉴定结果房屋危险等级升级为D级,应报告主管部门并由主管部门相关采取相关解危方案。5.3 D级危险房屋预警方案5.3.1 对于D级危房,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发出红色预警:1房屋倾斜值每增加0.5%o(0.5mmm),经确认后发出一次预警;2房屋沉降导致裂缝宽度值每增加0.2mm或竖向受力裂缝每增加0.1mm,经确认后发出一次预警;3房屋测点沉降差每达到Imm增量,经确认后发出一次预警。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排查鉴定为D级的危险性房屋,倾斜、沉降、及沉降差出现一定范围的变化之后应当进行红色预警的规定。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中定义D级房屋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应对各主要参数的阈值控制值进行从严把关,从而达到有效风险管理目标。5.3.2 发布安全预警或出现灾害性天气时,监测机构除确保自动监测设备不间断工作外,还应缩短数据采集间隔并增加巡检频次。条文说明:安全预警与灾害天气时,房屋的风险隐患进一步上升,监测单位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监测设备的稳定运行,同时应当加密监测频次,确保及时发现和防范房屋的安全风险。6监测预警系统1.1.1 一般规定6.1.1 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则,综合考虑房屋安全监测需求和特点,做到科学合理、技术先进、便于维护。条文说明:监测预警系统设计要根据监测对象的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结构类型确定监测技术方案,并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化技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预警和评估算法的科学性、先进性。6.1.2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案设计实施、数据库建设、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系统运行维护等。6.1.3 监测预警系统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软件和其他设备,应满足系统建设的要求,并能保证正常稳定工作。条文说明:房屋动态监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数据传输的及时性,数据存储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等,监测预警系统使用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软件和其他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稳定的网络环境,并配备足够的存储空间等。6.1.4 监测预警系统云平台软件架构及性能应与硬件相匹配,具有兼容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和良好的用户使用性能。当云平台数据需要与智慧住建或智慧城市类平台进行数据共享时,为确

    注意事项

    本文(苏州市房屋安全监测技术指南.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