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

    • 资源ID:525231       资源大小:283.28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

    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龙湾分局二。二一年九月一、现实基础1(一)区域概况1(二)水环境质量现状2(三)主要工作成效31、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42、涉水企业整治效果显著43、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44、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55、河长制得到全面深化落实5(四)面临形势5(五)存在的主要问题61、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依旧较大62、控源截污仍需进一步深化73、水生态修复能力有待加强74、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7二、总体思路与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81、统筹谋划,系统治水83、科技引领,科学治水84、建章立制,依法治水8(三)目标指标9三、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10(一)深化水环境治理101、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102、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113、开展排水管网提质增效行动114、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125、强化工业污染防治126、狠抓农业污染防治127、深化其他污染源防治13(二)持续改善水生态131、严格河湖空间管控132、加强河湖湿地保护与修复143、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154、建设全域海绵城区15(三)强化水资源保护161、实施用水总量强度双控162、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163、实施工业节水行动175、强化生态用水保障与再生水循环利用18(四)强化构筑水安全181、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建设182、推进执法能力建设193、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19(五)丰富水文化制度内涵201、加强水文化挖掘传承202、宣传治水文化20四、重点项目20五、保障措施21(一)加强组织领导21(二)强化投入保障21(三)加强科技支撑22(四)创造全民参与氛围22附件1龙湾区市级以上断面重点控制范围划分24附件2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程清单25附件3龙湾区地理位置影像图28附件4龙湾区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图29一、现实基础(一)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龙湾区,浙江省温州市辖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位于温州市东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20。42U120。5和北纬27o54,28。之间。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2、地形地貌龙湾区的东部地形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西部是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滨海平原西起大罗山,东到海岸,北靠瓯江,南至瑞安市的莘藤平原,面积约有150平方千米。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3、河流水系瓯江流经龙湾区总长度27.768千米,水域面积19.595平方千米,水域容积19090.400万立方米。龙湾区平原内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现状有“六纵八横”的内河排洪体系,主要河道有永强塘河、瑶溪河、黄石山后河、上横河、中横河、堤塘河、新开河、东门浦等,一般性河流主要集中在西侧近山附近地区。全区主要河道有267条,总长度为416千米,总面积为837万平方米,分别属于温瑞塘河水系和永强塘河水系。其中属温瑞塘河水系(蒲州、状元、海城)有42条河道,总长度为69千米,面积为173万平方米;永强塘河(永中、瑶溪、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有225条河道,长度为347千米,面积为664万平方米。(二)水环境质量现状“十三五”期间龙湾区市控及以上断面共有5个,具体断面名称及其重点控制范围见附件1。2020年,市控及以上断面IIn类断面有3个(其中II类1个、In类2个),占60%;IV类断面2个,占40%;无V类和劣V类水质监测断面。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的断面4个,占80%。从近5年变化趋势来看,全区地表水水质总体上明显好转,市控及以上5个断面水质均有明显提升,2017年全面消除了劣V类断面,IIn类水质占比和水功能区达标率逐年上升,2020年IIn类水质和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较2015年提升了40%和60%。主要水污染物氨氮和总磷年平均浓度逐年下降,2020年5个站位的氨氮、总磷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722mgL和0.1488mgL,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82.5%和33.5%。各断面水质情况及氨氮、总磷年均浓度变化见表1及图1。表12015-2020年龙湾区市控以上断面水质情况汇总表序号断面名称级别水质类别水功能区类别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龙湾国控IIIIIIIIIIIIIIII2十字河市控劣VIVIVIIINIVIII3屿田市控劣V劣VIVIVIIIIIIIII4永中省控劣V劣VWIVNIVIV5瑶溪市控VIVIIIIIIIIIIIII(三)主要工作成效“十三五”期间,龙湾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五水共治”为抓手,推进“两河整治大会战”“清三河”“剿劣”等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全区“劣五类”水体Q2016年、2017年、2019年累计三次荣获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区“大禹鼎”荣誉称号,2020年通过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评估考核,全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治水工作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1.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龙湾站位连续5年达到或优于11I类水标准,4个市控站位稳定消除劣V类。2020年,全区市控及以上断面优良率(II11类)为60%,较2015年提高了40%;平原河网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0.878mgL和0.162mgL,较2015年下降82.88%和36.03%。2、涉水企业整治效果显著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搬迁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完成金属表面处理、线路板、移膜革等行业整治提升工作。以重污染行业整治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梯次转移,关停了蓝田拉管基地,建成表面处理中心,实现面上除标杆企业外全部集中酸洗。开展合成革行业整治,关停合成革企业64家生产线240条停产,生产线削减率77.2%,实现高新区科技园、党校周边和行政中心核心区合成革企业全面退出。3、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完成东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升改造。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永中、状元、蒲州、瑶溪4个街道“污水零直排区”镇街创建。建设完善污水管网,完成管网排查336.27公里、污水管网建设14.2公里、管网清疏147.41公里。4、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完成全区195个劣V类水体总体剿劣销号,成功创成“清三河”达标县。开展全区入河排污(水)口标识专项行动,并率全市之先完成对所有河道入河排污(水)口的标识工作,共排查登记排污(水)口3590个。按照“一口一策”,完成15个入海排放口专项整治。开展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工作,完成5座加油站21个油罐的改造。开展美丽河湖建设,黄石山后河创成省级美丽河流。5、河长制得到全面深化落实建立健全区、街道、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全区共落实三级河长245名,各级河长巡河数83649次,其中区级河道巡河3128次,合计处理河道问题3321个,河长巡河平均履职率达到98%以上。率全市之先探索建立了“民间企业河长体系”,营造了政府、公众、企业共同参与的治水新格局。(四)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龙湾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是浙江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机遇。二是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等探索实践,为全面构建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合作、深化流域共保共治共享体制机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加新动力。三是龙湾区经济发展将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深化“五个中心”战略目标,以加快建设“一区五城”为重要支撑,全力“打造新中心、共建大未来、争创先行区”,势必会带动城市化建设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换,为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利条件。四是以数字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的新时代数字浙江建设全面推进,为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赋予新动能,也为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支撑。五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水生态环境需求,全面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要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现新作为。(五)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依旧较大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不高,为60%。永中(省控)、十字河(市控)断面现状水质为IV类,其中十字河断面达不到水功能区In类的要求;永中断面水质虽已达标,但离良好(In类)仍有差距。部分平原河网水质仍有反弹,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不f¾O2、控源截污仍需进一步深化海滨、永兴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尚未完成,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尚需进一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排水管网建设标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度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待深化。3、水生态修复能力有待加强部分河道生态流量不足、岸线硬质化和水下“荒漠化”现象较为普遍,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总体上未得到根本性好转。4、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区域协同的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水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仍需进一步落地见效。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监管能力、管理手段亟需提升,数字赋能水生态环境智治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仍需强化。二、总体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五个中心''战略目标,围绕“一区五城”建设,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统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水安全保障和减污降碳协同,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精准治水、智慧治水,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健康逐步恢复,加快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基本原则1、统筹谋划,系统治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不断强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河湖库、协同治理。尊重自然、保护优先、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进一步推动治水从分散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2、问题导向,精准治水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涉水问题分析研判,抓住问题根源及变化趋势,以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防止“一刀切”,实现标本兼治,进一步推动治水从经验治理向精准治理转变。3、科技引领,科学治水加强数字赋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强化治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研发应用,全面实施智慧治污,实现“精准智治”进一步推动治水从传统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4、建章立制,依法治水以政策法规固化治水实践经验,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治水基础设施提质增效,补齐治水短板,巩固治水效能,进一步推动治水从突击治理向依法治理转变。(三)目标指标到2025年,水文化建设日益璀璨、水环境质量高位提升、水生态健康明显恢复、水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水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基本实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饮水全保障、河湖全美丽,基本实现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呈现水澈岸美、生机盎然、人水和谐、惠民宜居的美丽河湖幸福画卷。水环境质量更优。到2025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永中、十字河断面水质由IV类提升至HI类,市控及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11I类水质比例100%。水生态系统更稳定。到2025年,生态河湖缓冲带建设稳步推进,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水资源配置更佳。到2025年,全社会形成良好节水风尚,全区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达到全国同等城市先进水平。建立健全生态用水保障机制,重要河湖生态流量基本达标。生态环境更亲民。到2025年,建设市级“美丽河湖”1个以上,区级“美丽河湖”25个以上。表1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指标表类别序号指标2020年值2025年目标指标类型水环境1国控断面达到或优于In类水质比例()100100约束性2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HI类水质比例()0100约束性类别序号指标2020年值2025年目标指标类型3市控及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HI类水质比例(%)60100约束性4劣V类水体比例()00约束性水生态5湿地恢复(建设)面积(平方公里)-完成市下达指标预期性6湿地保有量(万亩)/湿地保护率()-完成市下达指标约束性7达到生态流量(水位)底线要求的河湖数量(个)-完成市下达指标预期性水资源8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长度(km)*-完成市下达指标预期性亲民指标9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比例()全面消除全面消除预期性10城市河道水体透明度(cm)-50预期性11市级“美丽河湖”建成数量(个)-1预期性12重现土著鱼类的江河湖库/重现土著水生植物的江河湖库-完成市下达指标预期性13新建亲水岸线(公里)-完成市下达指标预期性三、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一)深化水环境治理1、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实施龙湾区水环境质量“达HI消V”行动实施方案,以永中、十字河、屿田断面水质提升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区水环境质量改善,到2023年,省控永中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n类,全区市控及以上断面I-In类水质比例稳定达到100%。加强交接断面水质保护,完善流域、区域协作机制,到2025年,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巩固剿灭劣V类水体成果,防治城市黑臭水体反弹。加强海陆衔接、水岸同治,做好入海河流(溪闸)总氮、总磷浓度控制。2、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坚持“治源控污、整体推进、长效管理”的基本思路,通过重点创建“污水零直排区”街道,优化提升重点管理“污水零直排区”街道,打造培育示范亮点“污水零直排区”街道,深入推进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实现污水“应分尽分、应截尽截、应处尽处”。2025年底,蒲州街道完成“污水零直排区”重点管理街道优化提升,海滨街道完成示范亮点街道打造,海滨、永兴街道创成“污水零直排区”,我区建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3、开展排水管网提质增效行动推进实施龙湾区排水管网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按照“系统谋划、近远结合、源头整治和网格化整治协同推进”的总体原则,以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好效果开展新一轮排水管网提质增效行动。对14个网格片区排水管网进行提质增效整治,重点解决雨污合流、混接问题和污水“应收未收”问题,对排水管网“源头问题''进行彻底整治,到2023年底,网格CoD浓度初始值小于100mgL的提升到200mgL,COD浓度初始值大于100mg/L的提升到250mgL0建立健全管网档案管理和运行维护等长效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常态化排水管网排查机制,保障建设成效。加强地下排水管道疏通维养,提高污水收集效率,减少污染物入河。4、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进东片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或提标改造,着力提升片区污水泵站日常维护,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力争2021年底前东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达到140毫克/升;2022年底达到160毫克/升,赶上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底超过180毫克/升。5、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强项目准入管控,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涉水项目的生态环境准入。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高效化,推进制造业类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强化电镀、印染等重点行业废水治理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工业集聚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加快推进电镀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提标改造,2021年7月底前达到浙江省标准要求。探索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等工业废水治理新模式,解决泵阀、制鞋等小微企业废水出路难题。开展各类涉水行业整治效果评估和整治效果"回头看”,建立工业集聚区管理“一园一档”。推进工业集聚区智能溯源管控,到2022年,实现所有工业集聚区污水雨水总排水质、周边主要河道水质安装联网全覆盖。6、狠抓农业污染防治深化农业面源水污染治理,“肥药两制”改革实现县域全覆盖。推广有机肥、配方肥、缓(控)释肥和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技术,融合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探索农田尾水“零排放”模式,优化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布局和建设。全面推进水产养殖尾水的生态化治理,推进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禽养殖业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设施提升改造和粪污处理能力建设,到2025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以上。7、深化其他污染源防治实施“六小行业''专项整治行动,2021年底,河道周边农贸市场、涉水小行业污水排查整治率达100%。开展建筑工地专项整治,实现标准化施工,工地泥浆处置、运输和消纳规范到位,杜绝建筑泥浆偷排漏排现象发生。强化船舶港口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协同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船舶污水收集处置装置配备不到位和不正常运行、垃圾污水等偷排偷倒入江(河)问题。(二)持续改善水生态1、严格河湖空间管控严格国土空间管控。实施温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科学有序安排河湖沿线功能空间,引导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与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统筹流域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计划安排,提高空间开发质量和效率。强化水域岸线监管,建立完善河湖水域岸线规划刚性约束、河湖健康评价、河湖水域常态化监管等河湖空间管理制度。编制实施县域水域保护规划,分级公布重要水域名录,对重要水域实行特别保护。禁止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加强采砂活动管制。严格执行河道采砂规划制度,科学组织河道采砂规划编制,依法划定禁止采砂区和禁止采砂期,严格控制采砂区域、采砂总量、采砂方式和采砂船舶(挖掘机械)的数量,禁止在禁止采砂区和禁止采砂期从事采砂活动。2、加强河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实施湿地面积总量管控。严管建设开发侵占自然湿地,保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加强各类重要湿地的保护,对受到破坏的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工程。采取湿地封育保护、退耕还湿、湿地生态补水、生物栖息地恢复与重建等恢复河流沿岸湿地面积,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在重点区域开展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并构建多梯度生态缓冲带,采用人工湿地、氮磷养分拦截沟渠、生态围堰、植草沟等生态处理措施,拦截初期雨水,阻控面源污染物。推进永强塘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治理,努力恢复自然亲水岸线,构建健康“水下森林”,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加快推进瓯江引水工程、城市河道水系连通工程,通过打通城市断头河、建设平原低地调蓄湖泊等方式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河湖水网体系,充分发挥河道功能,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以“河湖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为目标,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到2025年建成市级美丽河湖1个以上,区级美丽河湖25个以上。3、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禁休渔制度,加强休渔禁渔管理,促进渔业资源恢复与水环境、水生态系统结构改善,发挥生物净水、改善本地生物多样等功能。加强禁渔期非法捕捞、销售、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执法管理。严格控制捕捞强度,落实捕捞许可管理制度,积极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逐年压减捕捞渔船总功率和船数,促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结合水域生态需求,合理确定放流种类、数量、规格和放流时间,开展不同种类生物放流,加强增殖放流活动的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禁止向天然开放水域放流外来物种、人工杂交、有转基因成分的物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到2025年,实现主要经济鱼类资源量维持稳定,土著鱼类资源得到恢复。4、建设全域海绵城区结合零直排区和未来社区建设,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和全域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实行新区“海绵+”和老区“+海绵”模式,综合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打造多层次雨洪调蓄利用系统,疏通三洋湿地汇水通道,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到2025年,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55%建成区面积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将温州市富春江社区打造成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三)强化水资源保护1、实施用水总量强度双控强化指标刚性约束。建立健全区级区域用水总量、强度控制指标体系,落实年度用水控制目标管理。开展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合理确定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探索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水资源超载地区编制年度控制计划;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落实用水指标。推行区域水资源论证。推行“区域水资源论证+水耗标准”制度,简化取水审批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到2025年,区域水资源论证完成率达到IO0%。实施用水全过程管控。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建立节水评价机制,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从严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依法将用水户违法取水、不按规定缴纳水资源税费等不良信息和建成水效领跑者、节水标杆等守信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管理。2、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将节水落实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用水消费各环节,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利用。推进新建小区、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到2025年,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实施管网降损改建。制定和实施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建设规划,改造老旧管网,提高城乡清洁高效供水管网占比,降低取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推广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加大供水分区、用水大户、小区用水智能水表建设力度,建立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平台。到2025年,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推动公共领域节水。指导公共机构率先开展节水诊断,全面使用节水器具,积极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督促、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严格执行“节水三同时”制度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到2025年,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90%以上的区级机关、60%以上的区级事业单位创成节水型公共机构。3、实施工业节水行动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中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改及再生水回用改造,定期开展耗水工业大户水平衡测试及水效对标,督促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限期实施节水改造。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用水行业企业节水改造项目,到2022年,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达到90%以上。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节水和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广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4、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发展精品化、高效化、集约化农业,持续降低农业用水需求。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建设,规范取水用水和计量监测,鼓励采用节水型自动饮水装置和干清粪工艺。5、强化生态用水保障与再生水循环利用建立健全生态用水保障机制,分区分类确定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制定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加强重要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监测评价和预警。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鼓励污水处理厂符合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相关标准的尾水作为生态补水,推进再生水调蓄设施建设,构建“截、蓄、导、用”并举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到2025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20%。(四)强化构筑水安全1、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水环境监测网,构建以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的地表水水质监测与评价体系,推进重点水域、交接断面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建设地表水水质预报预警平台,到2025年,新增永中断面等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县控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覆盖率达到IO0%。建立健全区级水环境形势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加密重点水质指标监测频次和监测范围,加强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应用和预警,畅通信息沟通和反馈响应渠道。2、推进执法能力建设严格涉水执法。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围绕非法侵占水域、采砂、渔业资源保护、空间管控、违法排污等重点领域开展执法。完善发现机制,探索建立“河长+专家+部门+民间力量”监管体系,以“技防+物防+人防”全力提升水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处置能力。强化排水许可监管,提高排水许可证发放率和违规排水的查处率。推进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标准化、科技化,实现全区非现场执法全覆盖。3、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健全政府、企业等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加强应急、公安、消防、农业农村(水利)、交通运输、住建、综合行政执法、生态环境等部门间的应急联动,推进跨行政区域、跨流域上下游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提高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处置能力。健全环境应急社会化支撑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环境应急专员制度,提升生态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五)丰富水文化制度内涵1、加强水文化挖掘传承深入挖掘山水文化、治水文化、海防文化等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思想,将瓯越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水生态环护之中。加强水文化与文化旅游、休闲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水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大力发展瓯江山水诗路,以自然生态山水、文化古村和非遗技艺为主要载体,展现“山水诗源,东南秘境”的文化印象。积极搭建水文化展示平台。分类分级保护和修复具有时代印迹的水生态文化形态,加强古塘古闸等历史遗存的保护修复,挖掘筑塘、防台、围垦等治水精神。2、宣传治水文化树立现代治水理念与价值观,总结、凝练、弘扬治水精神。推进水文化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倡导绿色生活新风尚,推进公民爱水行为自我规范,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构建全民爱水节水护水行动体系。四、重点项目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共谋划污水处理厂提升、工业园区设施建设提升、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河湖生态治理、引水工程和水土保持6个方面,共18个重点项目,投资金额8.66亿(具体见附件2)o其中污水处理厂提升重点项目1个,投资金额2.33亿;工业园区设施建设提升重点项目2个,投资金额0.2亿;污水管网设施建设重点项目2个,投资金额2.41亿;河湖生态治理重点项目11个,投资金额3.44亿;引水工程重点项目1个,投资金额0.2亿;水土保持重点项目1个,投资金额0.08亿。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压实水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持续实施“四个一”督查机制,常抓不懈,强化监督,狠抓责任落实。强化“河长制''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等职能,加强治水机构和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治水干部,保持治水队伍稳定。各街道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和主要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明确具体举措和工程项目,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二)强化投入保障区财政局要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专项行动的支持力度,把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重点加大对水生态修复、“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河道整治等重点工作的投入。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创新各类投融资方式,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治水基金,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服务重点治水项目。(三)加强科技支撑围绕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领域和水环境污染治理突出问题,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重点骨干企业等,重点开展水生态修复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业废水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生态环境智慧化监控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加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培育和壮大环保产业发展,重点推广水生态保护修复、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安全回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适用技术。健全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支撑生态环境的精准治理和科学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研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水处理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技术成果共享与转化,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四)创造全民参与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社交平台和数字媒介等各类媒体,加大行动计划的宣传力度。深入广泛开展新时代治水宣传教育,开展环保社区、学校、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倡导绿色消赛新风尚,营造护水节水的舆论氛围。加强对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的总结推广,树立水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典型。对涉及到重点项目落实、居民用水安全等重要事项,要严格落实听证会、论证会程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程序。保障广大民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力,对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及时解决并公布反馈结果。积极应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努力构建便捷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附件1龙湾区市控及以上断面重点控制范围划分断面名称2020年水质现状水质目标易(主要)超标因子所属水系重点控制范围龙湾(国控)IIIII氨氮、总磷、总氮瓯江永中街道、蒲州街道、海滨街道、永兴街道、状元街道、瑶溪街道永中(省控)IVIII氨氮、总磷、总氮永强塘河永中街道、海滨街道、永兴街道瑶溪(市控)IIIIII氨氮、总磷永强塘河瑶溪街道十字河(市控)IVIII氨氮、总磷温瑞塘河状元街道屿田(市控)IIIIII氨氮、总磷温瑞塘河蒲州街道龙湾区市控及以上断面分布图附件2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程清单序号项目类型重点工程主要内容实施时限(年)总投资(万元)“十四五”投资(万元)责任单位1污水处理厂提升温州市东片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提标工程设计规模为15万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169-2018)o2021-202523251.1823251.18区住建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2工业园区设施建设提升龙湾区蓝田电镀基地废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废水排放标准提升到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260-2020)。2020-202120002000温州空港新区管理中心3海滨街道化工集聚区提升泵工程提升泵一套,污水管道200米,检查井2座。2021-20214040海滨街道4污水管网设施建设龙湾区排水管网全域整治工程开展排水管网整治新三年行动,继续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逐步实现管网全覆盖、破损全修复、污水全收集、维护全覆盖,形成较为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2021-20232268022680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管网办)5浙南科技城(原温州工业园区块)市政道路雨水管网应急整治工程科技城范围内原温州工业园区块,共涉及凤鸣路等10条道路雨水管网的开挖、疏通、点状修复等。2020-202129981400浙南科技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河湖生态治理龙湾区永强塘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挂壁式人工湿地,生态浮盘,沉水植物种植,生态滤网,以及水生生物投放、水循环构建和水质监测设备、紫外线消毒等工程;另外还包括河底环境优化和岸上控源建设工程。2021-20229674.979674.97区温瑞塘河工程建设中心7龙湾区海滨街道教场河河流改道整治工程河道开挖28300立方米,土方外运17100立方米,河岸绿化8400平方米,驳坎1200米。2020-202218131313海滨街道8浙南科技城朱埠河疏浚及驳坎工程河道疏浚面积19542平方米,驳坎长度730.5米。2019-202216001200浙南科技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9浙南科技城和尚潭(II-B-05地块)河道工程北起规划的水埠路,西至现状南洋大道,总用地面积18939平方米,其中陆域面积9304平方米,水域面积9635平方米。2020-2021900900浙南科技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永中街道青山直河(龙江路一龙海路段)沿河景观工程青山直河两岸,西起龙江路,东至龙海路,全长约3.6千米,总用地面积55000平方米。2021-2021500500区温瑞塘河工程建设中心11状元街道十字河沿岸绿道贯通工程十字河沿岸北岸,东起机场大道,西至兴元路,全长约1836米;总用地面积约14652平方米。2021-2021420420区温瑞塘河工程建设中心12龙湾区水系连通及断头河打卡口工程全区范围内水系连通及断头河打卡口。2024-202550005000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13龙湾区美丽河湖提升工程完成1条美丽河湖建设。2021-202550005000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14龙湾区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程龙湾区温瑞塘河沿线绿化、文化提升、生杰修复等综合整治。2021-202550005000区温瑞塘河工程建设中心15龙湾区温瑞塘河河道疏浚工程完成温瑞塘河河道疏浚等工程。2021-202550005000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162021年龙湾区小农水建设及河道整治工程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灾毁农田修复,含机耕路,水渠等;新建河道清淤项目。2020-2022831400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17引水工程瓯江引水配水调度工程瓯江引水工程瑶溪配水工程、双春配水工程。2025-2028150002000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18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龙湾区水土流失治理。2021-2025800800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附件3龙湾区地理位置影像图温州市区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修编后示意图

    注意事项

    本文(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